栎树
栎树从植物学分类上是属于壳斗科,栎属。树干奇特苍劲,树形优美多姿,枝繁叶茂,耐修剪、易造型,经拉片造型后冠如华盖,千姿百态,神韵独具,是风景园林、庭院别墅区造型景观精品树种。栎树为落叶或常绿乔木,少数为灌木。高达25米。树皮暗灰褐色,略平滑,有些弯曲、顺风向有些倾斜,比较粗糙,小枝褐色,无毛。一般树干较为发黑。
1、栎树简介
中文学名 |
栎树 |
拉丁学名 |
QuercusLinn |
别称 |
橡树、柞树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
壳斗目 |
科 |
壳斗科 |
属 |
栎属 |
分布区域 |
北半球、温带地区,尤其北美洲。 |
2、形态特征
叶缘有锯齿,少有全缘。叶片在秋季落叶前会发红褐色,从远处看十分美观。雄花柔荑花序下垂,雌花单生于总苞内。
坚果单生,果皮内壁无毛,不发育的胚珠位于种子基部之外侧。
3、分布范围
栎树的分布与地势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均有分布,资源丰富,约有300种。中国有栎树60余种,以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贵州、广西、安徽、陕西、四川等省区为多。
4、生长环境
栎树大多生长在坡、山上,丘陵地带也很适合它们生长。从平地至海拔3000米高山均能生长。在四川中部海拔4600米处也有生长。
5、栽培技术
栎树
栎树抗逆性强,耐干燥、高温和水湿,抗霜冻和城市环境污染,抗风性强,喜排水良好的土壤,但在粘重土壤中也能生长。栎树主要用种子繁殖。橡树生长速度中等,在潮湿、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每年长高60厘米。树喜沙壤土或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耐环境污染,对贫瘠、干旱、偏酸性或碱度土壤适应能力强。
6、常见病害
栎树常见的病害为白粉病、褐斑病和早烘病。
栎树
白粉病出现的现象:多在9~10月份发生。褐斑病常在多湿、多风年份的春蚕期发生,病重时栎叶焦枯。
早烘病出现的现象:多发生在8月底9月初,凡雨多年份或栎岚连年砍伐过度或食叶过酷处均易发生早烘,严重时整个栎树的栎叶出现红褐色干枯状。防治方法是:用波尔多液、石灰硫磺合剂和防霉灵等农约防治柞树褐斑病,效果明显。
虫害
虫害以肖黄掌舟蛾、黄二星舟蛾和刺蛾类为最,多发生在7月卜旬至8月初,各地均有被三种害虫吃光柞岚的现象。舞毒蛾、柞象鼻虫、栎刺蚜、苹梢梢鹰夜蛾、栎大蚜、粟山天牛等亦是常见虫害。防治方法:之前用2.5%的敌百虫粉药杀鳞翅目害虫,用1.5%的乐果粉药杀刺吸口器害虫。用亚胺硫磷专杀刺蛾类幼虫,此药品在一定浓度和时期内对蚕无害。
7、主要价值
木材为坚固抗腐性用材,树皮、叶片、壳斗、提取物为制革、印染和渔业所必须的材料。栓皮的皮层较厚可作工业上的软木材料。尹怀宁教授介绍,其还可烧制木炭。
栎树的叶含有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灰分、纤维素等成分,可用来养蚕。果实含淀粉较多,可用来制作橡酒、酒精、淀粉、橡油等,也可做饲料。从栎树树皮、叶片、壳斗、橡实中提取的单宁,是制革工业、印染工业和渔业上所必需的材料。栓皮的皮层较厚可作工业上的软木材料。
栎树还可培养木耳、香菇和密环菌等多种食用菌。栎树在中国分布比较广,适应性强、对土壤、气温、等要求都不是很高。适宜大面积栽植,栎树的木材用途极广泛,栎树种籽利用的价值更高,栎树种籽的淀粉含量是众多林木种籽中,最高的一种之一,这就决定了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很高,其前景相当广阔。
8、栎树分类
本属下分栎亚属(白栎树,土耳其栎和红栎树)和青冈亚属。
栎亚属
栎树
分布:欧洲,亚洲,北非,北美洲
青冈亚属
分布:亚洲
日本常绿橡树(Quercusacuta)
日本蓝橡树(QuercusglaucaThunb.)
小叶青冈(QuercusmyrsinifoliaBl.)
9、神话传说
在古老的宗教,神话和传说中,橡树是神圣的。在不同的文明里,橡树被看作不同的天神。希腊人信奉宙斯;
罗马帝国信奉朱皮特;凯尔特人认为橡树非常神圣,在他们的占卜中橡树是其中重要的一员;日尔曼人信奉雷神多纳。在德意志帝国(直到第三帝国),继椴树(赤杨)之后,橡树被定为国树(在低地德语中有迹可寻)。
10、相关报道
栎树在,故乡就在
据搜狐网讯,2017年9月12日,千年的守望,挺拔成一幅经典画面,前湖咀老宅基地上,那郁郁葱葱的高大栎树,常常从梦里蓬勃展开,在浩淼湖水中踏歌而来。我那所有关于童年的童话、少年的梦想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涂抹的痕迹。
关于栎树,我用了很长的时间确认它,也许还要用很长时间。栎树,又名橡树、柞树。那么多年了,无人告诉我栎树也叫橡树;那么多年了,我甚至漠视了它高贵的存在。
橡树,于我来说,最初是生长在一首名诗里的,因而对它总有那么几分敬意,也从没去问询过何为橡树、长的什么样子。却没想到,从小就是橡树伴我成长,套用一句话说,我是以树样的形象和橡树站在一起的。很搞笑的是,我居然不知道那棵被人们称为“栎子树”的树原来还可以叫橡树。大人们口口声声都是说,栎子树、栎子树……,也许是多出的一个“子”字掩盖了它本来的名字“栎树”,以致多年以后,我仍然习惯称之为栎子树,甚至还有老家同学想当然写成“栗子树”,那更是与栎树本名大相径庭。
是的,橡树就近在咫尺,在前湖咀,我家屋后百米外有一棵硕大的橡树,树干需两人合抱,足有2.11米(用皮尺量的)。因村上头有三棵更粗壮的大树,分别是苦槠树、樟树、枫树,从而遮蔽了栎树的身影。如今村上头只剩下苦槠树,与村下头曾被人们一度忽视的栎树形成上下呼应之势,像卫士一样保护着一方平安。
一场春雨、一阵清风,桃花、梨花还在留恋枝头,然而,蛰伏了一冬的栎树开始苏醒过来吐芽发枝,似乎一夜之间光秃秃的枝桠就满身披绿,不出几天,栎树变得生机盎然,舒展身姿,在风中挥动手臂,尽情地吸纳阳光雨露。当“人间四月芳菲尽”时,栎树披一身新绿,风姿卓越,仪态万方,蓬蓬勃勃,整个前湖咀都被栎树装扮得是如此的富有朝气、如此的清香迷人。清晨,栎树上叽叽喳喳,小鸟啁啾,小村新的一天被唤醒了,炊烟袅袅、棒槌声声。傍晚时分,霞光满天,白鹭翻飞,栎树如烟弥漫,倦鸟归林,祥和覆盖,村庄也在栎树的轻轻抚摸下安静入眠。
从栎树下越过一座石桥,沿着一条溪流往南小走一段路,就是前湖咀坝,坝外为波光潋滟的菱角塘,板埠闸是菱角塘通往鄱阳湖的唯一水路。栎树站得高,日日倾听鄱阳湖的涛浪声,旖旎风光尽收眼底。前湖咀的水口也因栎树而格外古朴、幽美,滋养了一个又一个恬静的日子。
印象中,乘凉、聊天、系牛、赶猪、扫树叶、捡栎籽、躲猫猫……等等大事小事经常在栎树下上演,家长里短也会如栎树枝叶一样扩散。栎树下寸草不长,泥土都被日子磨得光溜溜的。我的少年时光也就在栎树遮风挡雨的呵护下而有了许多的鲜活、灿烂,在栎树慈祥温厚的怀抱里看书写作业、捉铁牛、追蝴蝶、拐王字(一种简易游戏)、爬树掏鸟窝。当然,也有那么几天不敢去栎树下,那就是不小心听到有大人在栎树下为小孩“叫吓”,轻轻浅浅的“回家哟——”唤魂声沿着栎树飘散开来,我拔腿就跑回家,对栎树的最初敬畏正来源于此。过了三五天便忘记了,栎树下依然游荡着我的身影。那些年,夏天的中午,总有人支起一条扁担在栎树下打瞌睡,或者搬条长凳在树底下歇昼。过往行人,累了,就在栎树下抽一筒烟、喝茶。而今,栎树下长满了杂草、灌木,倒也显现出一派草长莺飞的诗情画意。暗暗欣慰前湖咀总算有了一张像模像样的名片,拥有这么古老的树木,也激发了一种文化自觉,村民已经在行动,还决定挂牌保护古树,问我是找林业、文化还是旅游部门。
栎树被视作神秘之树,结婚80年誉为栎树婚(橡树婚)。资料显示,作为自然界中最高大的开花树种之一,栎树树干可高达30余米,冠幅达18-22.5米,树龄最长达千年以上,许多国家皆将栎树(橡树)视为圣树,认为它具有魔力,是长寿、强壮和骄傲的象征。栎树材质坚硬,树冠宽大,有“森林之王”之美称。所有这些,都是在许多年后我才晓得的。再回前湖咀,走亲访友再忙,我都会去看一看栎树,与栎树作一番或长或短的交流,重温曾经疏疏密密的往事。
人过五十,回老家次数越来越少,电话则越来越多,每每和老家人电话,我总会像关注老朋友一样要打听关于栎树的消息,诸如还好吗、开花了吗、结果了吗、搭了几个鸟窝……亮呢是村里比较有文化的一个,我更喜欢和他谈谈老村,谈谈栎树,谈谈栎树下的欢笑,甚至还会通过手机看一段栎树视频。通过亮呢,我觉得又回到了前湖咀,回到了栎树旁。
草木覆盖下的老村,瓦砾、砖块荡然无存,散落着数座老坟,其中有一座是我爷爷的坟茔,惭愧的是,我不能精准认出,据说墓碑上刻着我的名字(同音),那只能算是属于我的一个符号而已,爷爷是村里那一辈人中少数几个识文断字者之一,就是梦里我从他面前走过,他一定会叫错我的名字,况且由于经年的雨水青苔剥蚀早已漫漶不清。老村没有了房屋,树木更加寂寞,栎树则站成了老村的标志。栎树在,老村就不会灰飞烟灭,一如古老的栎树永远竖立在大湖之畔。
栎树籽是在秋季成熟的,几乎没有人去采摘,任凭虫鸟啄食,任其脱落。都说栎籽能做豆腐吃,由于味道苦涩,显然没有村上头的苦槠那么受人青睐,中秋过后,风吹雨打,落下一地栎树籽,便会捡些玩玩,偶尔也剥开,轻轻一咬,不堪其味,心里就纳闷,如此匀称、漂亮的圆柱形栎树籽,一头圆一头尖,穿着绿色的外套,戴着褐色的小帽,惹人可爱,怎么就不好吃呢?那时,没什么零食,我多么希望栎籽能吃又能玩,便想着办法发挥栎籽的作用,于是用小刀切下一大半,在横切面上插根小木棒,于平地上、桌面上转圈圈,像个小陀螺,或涂点红红绿绿的颜色,也是一件不错的玩具,但很快就玩腻了,一粒粒栎籽被丢弃一边,简单的快乐不经意间则藏在了记忆里。即使栎籽不好吃,即使栎籽不怎么好玩,我对栎籽的好感还是一如既往的,多少年过去了,在我的抽屉里还找得到前湖咀的栎籽。
村庄是元末搬迁来的,可以这么说,栎树,有村庄时就有了它。六百多年了,想必这棵栎树就在鄱阳湖畔守候家族的到来。那个时候,这棵栎树还很年轻,在众多树木中或许并不起眼,默默地向上生长,默默地注视先祖开拓进取,一代一代兴盛繁荣,那皱裂的树皮、沧桑的树干蕴藏着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故事,承载着村庄多少代人的记忆和感情。前湖咀,从风风雨雨中一路走来,从草庐、泥屋、砖木房到钢筋水泥琉璃瓦,栎树一一记在胸间。
茁壮、雄伟、优雅、大气、沉静,有智者一样的禅定,有仁者一样的俊朗,栎树是我心中的树神,是圣洁的化身。远远望去,参天大树,冠如华盖,那是故乡的标志,那是不老的图腾,那是乡愁的牵绊。无论走得多远,也走不出栎树守望的目光;无论在外蹦跶得多高,也超不出栎树的标高;无论在外多么显达,也比不上栎树带给我的快乐时光。
哦,栎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树木,诸如木梓树、苦槠树、甜叶树、泡桐树等,哪怕只是栎树近处一草一木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