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符号文化
八卦作为一种神奇的符号文化,产生于中原地区,但影响深远广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项目历史演变与发展,论证比较周详,对其起源的科学解释比较清晰可信。作为古老的文化形态,蕴涵了民间信仰、民间知识;表现了先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知与诠释,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俗信价值。
1、八卦符号文化内容
八卦符号文化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伏羲八卦和两仪、四象符号,由八卦演绎出来的各种卦象符号和图式。
(2)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方位图。
(3)河图与洛书及其各种变异图。
(4)太极图,包括周敦颐绘制的太极图和阴阳鱼组成的太极图。
(5)八卦与太极图的组合图及变异图。
(6)八卦及其相关符号文化的延伸与变异符号和图形。伏羲八卦及相关符号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变,都和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原地区密不可分。今河南省淮阳县、洛阳市、安阳市及其他一些地区,都有伏羲八卦及相关符号文化的遗迹或遗存,都流传着一些和伏羲八卦相关的传说。伏羲八卦及相关符号文化作为一种源文化形态,一种充满神秘性的符号图形,自出现之时起,就对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影响,成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及后起的道教文化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是一种符号化了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道教文化,在民间亦有广泛影响和运用。
2、八卦演绎出来的各种卦象符号和图式
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是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伏羲八卦次序图 濮阳西水坡遗址于1987年5月的发现,使我们找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依据。它初步揭示了在早于黄帝时代的6500年前,的的确确存在一个伏羲时代,以八卦文化为标志的伏羲文化在那个时代确已形成雏形。这就证明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不是虚拟,不是神、怪,而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濮阳西水坡遗址,是一处典型的伏羲八卦文化遗址。
3、八卦文化演进过程
八卦符号
西水坡遗址中45号墓墓葬文化内涵,就证明着当时两仪、四象文化都已经产生。于此,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认识一致,没有争议。
伊世同先生在《北斗祭》中写道:“如果按八卦的发展顺序,则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濮阳天文图则表明当年的水平已跨越浑沌,崇拜天极(太极)和北斗,承认天地的分合联系,恰处于太极生两仪的阶段。”“就濮阳天文图讲:两仪的分化表现为龙与虎。”
冯时先生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论断,他根据45号墓中东、西、北三具殉人和墓外南面31号墓中的一具殉人,认定了其中的四象内涵。他在《古代天文与古史传说》的论文和《濮阳星图之谜》的专题中引论道:《典》和《楚帛书"创世》均记载,伏羲娶女娲,生下四子,分别为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伏羲和女娲让他们分掌四时,羲仲为春分神主东方,羲叔为夏至神主南方,和仲为秋分神主西方,和叔为冬
至神主北方。45号墓和31号墓中的四具殉人就代表着主掌四季的四神。
这样的四季神,也就是四象起始的元身。西水坡遗址,就这样诠释着四象文化。
三生万物伏羲文化理念在西水坡遗址中仍可找到实证,这就是45号墓人、龙、虎的合葬。在伏羲文化内涵中,龙代表天,虎代表地,这是一个不争的解释。45号墓中人、龙、虎的合葬,不但代表着太极生两仪、还代表着人、天、地的三才。45号墓中的人凌驾于龙、虎之上,人高1.84米,龙长1.78米,虎长1.39米,人高于龙虎又居中,人是龙、虎伺奉的主人。三生万物,三才人居中,人为贵,45号墓对此行了哲理性演示。
4、八卦符号生命解释及发展
其实,八卦文化的“太极生两仪,两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好,其原始的内涵都是一样的,都是在解释生命的起源和发展。一指生命产生时的雌雄合一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分生成了雌雄各一的生命体,叫一生二;然后雌雄结合生了下一代的一,叫二生三;就这样一代一代生下去,叫三生万物。太极生两仪的内涵同一生二;两仪生四象就是上一代雌雄结合生了下一代雌雄各一(或多胎),内涵和二生三相同;四象生八卦和三生万物相同。三生万物和四象生八卦的不同是反映生命延续形式的叫法不同,其基本内涵是一样的。至于(系辞)中讲的“八卦……生大业”和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谈到的三才生万物,则是将生命延续的性繁殖形式延伸到生产方式,反映了由生命生产到物质生产的延伸,也是很有道理的,也是符合伏羲八卦文化的原本内涵的。45号墓中的合葬就证明着这一点。
伏羲八卦,即先天八卦,后世易数特别是象数派用之于占算时配数,它与数的关系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具体方位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5、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方位图
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是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gèn)为少男;巽(xùn)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
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左为先天,右为后天。
伏羲八卦方位图
中国古代有一首八卦取象歌可以很容易记住八卦符号,此歌为宋朝朱熹所作,收入其著《周易本义》。
歌为: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易学史上一直流传着的三种《易》的说法。它们是:《连山易》、《归藏易》和我们常说的《周易》。
《连山易》相传为神农氏即炎帝所创,在神农氏之前的伏羲氏所创造的八卦只有三重即后来我们所说的三爻,而神农氏将八卦两量相重,第一次演绎出六十四卦,因为炎帝(即神农氏)又号连山氏,所以用象征山的艮卦为六十四卦的首卦,取义为“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归藏易》相传为轩辕氏所创立,轩辕氏也就是黄帝,他所演绎的易法也一样是六十四卦,不过,它是以坤卦为首卦,坤卦,象征地,而地,又是万物的归宿和载体,加上黄帝又号归藏氏,所以取名《归藏易》。《归藏易》在殷商时流行,所以又称“殷道亲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