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力
一般认为消费力有自然消费力、社会消费力、绝对消费力和知识与技能的消费能力之分。自然消费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消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这种能力虽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在不断增长与提高,但是它的基本属性是由人的生理功能决定的,不同人的生理功能有差别,自然消费力也有差别。绝对消费力是在生产发展到一定的基础上,人们已经具备的可能消耗物质文化生活资料的能力,它与自然消费力的差别主要在于自然消费力强调生理功能限制,绝对消费力则强调生产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限制,同时还包括了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能力。社会消费力是在生产发展到一定基础上受分配关系制约的消费能力,通常情况下,社会消费力在量上小于绝对消费力。至于知识与技能意义的上消费能力,它们是消费的条件或手段,有时也把它简称为消费力。
1、基本概述
消费力
一般认为消费力有自然消费力、社会消费力、绝对消费力和知识与技能的消费能力之分。自然消费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消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这种能力虽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在不断增长与提高,但是它的基本属性是由人的生理功能决定的,不同人的生理功能有差别,自然消费力也有差别。绝对消费力是在生产发展到一定的基础上,人们已经具备的可能消耗物质文化生活资料的能力,它与自然消费力的差别主要在于自然消费力强调生理功能限制,绝对消费力则强调生产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限制,同时还包括了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能力。社会消费力是在生产发展到一定基础上受分配关系制约的消费能力,通常情况下,社会消费力在量上小于绝对消费力。至于知识与技能意义的上消费能力,它们是消费的条件或手段,有时也把它简称为消费力。
2、关系比较
和生产力的关系
现有的增长方式突出投资的拉动力作用,忽视消费的拉动力作用,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供给跟不上投资需求,经济一热就要调控;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导致增长效益下降。转向消费拉动型增长方式可以提高增长效益,并且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我们使用的生产力概念,是从马克思那里来的。实际上,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不仅有生产力概念,还有消费力概念。但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中,人们特别关注甚至是唯一关注生产力,而对消费力概念则长期忽视甚至是无视。讲到经济发展,就是讲发展生产力。这可能同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特别是同经济短缺相关,由此产生传统的发展观。现在发展观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市场也转到买方市场,有必要重温马克思理论宝库中的消费力概念,通过增强消费力来实现经济发展。
马克思是在同等地位上说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的。他说:人类一天也不能停止生产,一天也不能停止消费,生产停止消费也停止,消费停止生产也停止。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时明确指出,生产和消费都可以成为起点。消费作为起点,是因为消费提供生产的动机、生产的目的。有消费才有人去生产,只有消费扩大了才能扩大生产,只有消费层次提高了才能提高生产层次。这就明确指出了消费对生产从而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基于对生产和消费同等地位的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提出了消费力的概念。所谓消费力,是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马克思说:“消费的能力是消费的条件,因而是消费的首要手段,而这种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一种生产力的发展”。从理论上说,消费力可以分为个人消费力和社会消费力两种形式。个人消费力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而社会消费力则决定于社会的分配关系。“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这种消费力还受到追求积累的欲望的限制,受到扩大资本和扩大剩余价值生产规模的欲望的限制。”正是这种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矛盾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我们得到两个方面重要启示:第一,宏观经济的均衡关系,实际上是生产力和消费力的均衡关系;第二,影响消费力的要素涉及收入水平,其背后是分配关系和分配制度、以及一个国家的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3、经济作用
消费力对增长的拉动力,体现在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为生产提供动力和目的。马克思说:“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内心的意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消费创造出还是在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具体地说,人们在消费产品的过程中,产生对与此关联的产品的新的需要,给生产提供了新的要求,为再生产提供了动机和目的,因此,没有消费需要就没有生产,而要进行生产,就必须根据社会消费需要来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如此。以消费力来拉动增长,就包含了创造消费和创造消费者。
提高消费力实际上是提高生产力。马克思所解释的发展生产力途径,既包括劳动时间的节约,也包括提高消费力。这就是他所说的,“决不是禁欲,而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的能力,因而既是发展消费的能力,又是发展消费的资料。消费的能力是消费的条件,因而是消费的首要手段,而这种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一种生产力的发展。”在这里,马克思是把消费力的发展看作是生产力的发展。禁欲不是发展生产力的条件;发展生产力与发展消费能力、发展消费资料是同步的;消费能力的发展也就是个人才能的发展。经济社会越是发展到现阶段,消费力的这一意义就越是凸现。根据马克思关于消费需要层次包括生存、享受、发展等三个层次需要的理论,发展消费就体现个人才能的发展,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消费成为现代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以上由生产力到消费力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需求拉动转向消费需求拉动的必要性,它反映向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转变。
决定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由投资拉动转到消费需求拉动。有两个方面的必要性:第一,长期的投资拉动导致了许多领域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问题不是产品多了,而是消费需求不足。第二,我国的绝大多数行业进入了买方市场。在此背景下,只有靠市场需求扩大来拉动增长是最有效益的,也就是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本质上讲,转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真正体现发展是为了人。
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际上有两个链条。投资拉动的链条是:扩大投资需求(投入)—增加供给(增长)—扩大投资需求(投入)。消费需求拉动的链条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加供给(增长)—扩大消费需求。现在我们产能过剩突出,需求型经济特征凸现。许多产品生产出来以后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办法再扩大再生产,现在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消费增加来拉动生产增长。与投资拉动中,每生产一分钱都创造GDP相对应,消费拉动就是,每增加一分消费都会增加GDP(当然消费不等于浪费)。生产出的GDP和消费出的GDP相比较,前者由于没有被消费而不能成为有效的GDP,后者主要是有消费而成为有效的GDP。
4、提高途径
马克思在论述相对剩余价值时指出,以提高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来生产剩余价值,要求生产出新的消费,就像扩大生产范围一样扩大消费。其途径包括:“第一,要求扩大现有的消费量;第二,要求把现有的消费量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以便造成新的需要;第三,要求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这些也可以说是提高消费力的途径。根据收入增长、消费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相关性,提高消费力从而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全面拉动消费需求
收入水平与购买力直接相关。就目前看,许多商品供过于求,不是生产太多,而是购买力不足。因此增加收入就是增加购买力,也就是提高消费力。当然,由于消费弹性是有差别的,低收入者,增加一块钱可能全部进入市场消费;中等收入者增加一块钱,可能*钱进入市场,*钱储蓄;高收入者增加的一块钱可能全部进入银行。提高消费力要特别注意消费弹性最大的那个群体。所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意义不仅仅是在扶贫,更重要的是在增加经济增长的动力。
2.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可以拉动先进制造业产品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必须注意到消费结构,以及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拉动力。我们现阶段产业升级的方向,一个是IT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一个是生命科学产业,一个是汽车产业,等等。这样一些产业的发展动力也在市场需求。一般说来,中等收入者对这些产业的产品有更大的需求。所以要推动产业升级,就应当解决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问题。
3.开辟新的消费渠道可以创造新的供给
生产创造消费,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静态的,消费创造供给,则是动态的。无论是对生产还是消费都是升级。与此相应的市场营销就不能仅仅是适应市场,适应人民群众当前的消费需求,而是要创造消费者,创造市场需求,从而创造供给。现阶段开辟新的消费渠道特别要重视文化和教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是在人民群众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必然形成的需求。
4.消费环境的完善和建设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方面:一是调整消费政策,过去在短缺经济条件下限制消费的政策应该取消,代之以鼓励消费的政策;二是建设和完善各类消费市场及相应的消费方式和机制等。
5、相关数据
消费力大比拼:9省份人均超3万
2017年2月消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高于2015年4.9个百分点,高于2014年15.8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消费力
对于各地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面发展态势,媒体通过对各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下称“社消”)总额的统计和比较发现,目前已有14个省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大关;在增速方面,西南地区增速较快;在人均消费方面,京沪领衔,共有9个省份的人均消费突破3万大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
社消总量:14省过万亿
统计显示,在消费总量方面,目前有14个省突破了万亿大关。这其中,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社消总额达到了34739亿元,在各省份中高居榜首。比位于消费总量后十位的省份(*、青海、宁夏、海南、*、甘肃、贵州、天津、云南、山西)之和还多。
第三经济大省山东紧随其后,其社消总额也突破了3万亿大关。
尽管江苏的GDP总量在2009年之后就超越了山东,但在社消总额方面仍位列山东之后,以28707亿元位列第三,其比“领头羊”广东少了6032亿元,不过考虑到江苏人口总量比广东少了将近4千万,因此在人均消费方面,江苏明显高于广东。
粤鲁苏三强在总量方面遥遥领先,属于第一梯队。这三强之后,位居第四的是浙江,消费总额达到了21971亿元。也就是说,目前共有4个省份消费总额超过了2万亿元。
从第五名的河南开始,各省份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尤其是湖北与四川,湖南与辽宁之间都咬得很紧。第11名的福建和身后的北京、上海之间的差距也很小。
安徽成为最新一个结缘“消费万亿俱乐部”的成员。日前召开的安徽全省商务工作会议显示,该省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000.2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居全国第四位、中部第一位。
在安徽之后,无论是黑龙江还是吉林、陕西、重庆,社消总额离万亿尚有一定的距离,这些省份之间的绝对值差距都不大。有7个省份的消费总额低于5千亿,其中3个省份低于1千亿,分别是*、青海和宁夏,这几个省份人口总量都在700万以下,因此消费总量也较小。
在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人均社会消费方面,有12个省份超过了24175元的全国平均水平,有9个省份的人均消费突破了3万元大关。
这其中,京沪浙位列前三。北京以50703元的人均消费位居全国各省份中第一位,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人均社消突破5万元大关的省份。当然,北京作为首都、强一线城市,吸引了很多周边地区的人们过来消费,因此北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量并不完全来自于本地人口消费。
上海以45322元的人均消费位居第二。同样来自长三角的浙江则超越了直辖市天津,以39666元位居第三,远高于江苏、广东等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可见浙江全省的发展程度之高。
天津、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则分列第4到9位。从地理位置上看,前9名的省份都处于东部沿海地区。来自中部的湖北进入到第十名,除了湖北,处于2万元梯队的省份还有内蒙古、吉林和重庆,这几个省份的人均消费都在2万4到2万7之间,差距很小。
剩下的省份人均社消全部位于1万到2万之间。其中最低的6个省份分别是贵州、*、云南、甘肃、宁夏和广西,全部来自西南和西北地区。可见,尽管西部省份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他们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市场化程度不高、城镇化率仍比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总体水平仍比较低,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黑龙江未有2016年的公开数据,因此在此没有纳入统计。不过,参考2015年的数据,黑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640.2亿元,则黑龙江消费总量大致位居全国第15位。此外,各省份的人口数据,采用的是2015年各省份统计公报中的数据。
增速:京沪低、西南高
在消费增速方面,则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分化,大体而言,京沪、东北、西北增速低,长江中上游增速高。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3万亿元,达到332316.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4%。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共有17个省份的增速高于10.4%的全国平均水平。
这其中,重庆以13.2%的增速在全国领跑,邻省贵州紧随其后,消费增速达到了13%。超过12%的还有安徽、云南、江西、*这四个省份。此外,河南、湖北、四川、湖南也位居前十名。从地域分布上看,这些省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
为何这些省份消费增速最快?一方面与这些地方经济增速较快有关。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长江中上游地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更加方便。这几年产业布局和调整效果不错,产业结构比较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长三角大量企业转移落地,比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发展良好。其经济增速也在全国位居前列。
以重庆为例,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从企业效益看,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810.08亿元,增长11.4%,实现利润总额1332.85亿元,增长14.5%。
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也是消费增速快的一大重要原因。老家重庆的广东省*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与东南沿海京沪浙粤等发达地区相比,西南的重庆、贵州等地仍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城镇化率快速提高,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消费需求,如购买家具、家电、装修等。这些省份的人均消费水平不高、基数低,因此只要增量大,消费增速就会上得很快。
此外,不同地域消费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彭澎说,与东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人热衷于置业、投资相比,西南、中部的重庆、四川、湖南等地的人尽管收入与东南沿海有较大差距,但他们在吃喝玩乐方面消费也不低。另外这些地方的房价水平比较低,在供房压力较小的情况下,人们也更敢于消费。
相比之下,消费增速较低的省份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一些能源重化产业占比较大的省份及京沪津等发达省份。彭澎说,东北、华北、西北等能源重化省份受制于这几年经济滑坡,就业的情况不太好,收入受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增速就会受到影响。
而京沪津粤等发达地区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彭澎说,这些地方的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率也比较高,很多人该买的电器、汽车、家具等都买了,进入到休闲旅游的阶段,消费层次比较高。此外,这些地方的人均消费基数已经很大,增速自然也没那么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