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部伎
立部伎是古代汉族舞蹈,属于唐代宫廷乐舞之一。“殿庭宴用立奏”(《新唐书?礼乐志》)。在堂下(庭院、广场)表演。演出规模大,场面宏伟豪华。舞者多至180人,少则64人。其内容,除《太平乐》外,其余各部都是歌颂皇帝的武功与文德的。舞蹈继承、吸收了前代传统和民间形式。其中一些乐舞,如《破阵乐》等影响深远,流传中外,东传日本,名扬印度,《太平乐》采用的《狮子舞》,《圣寿乐》采用的《字舞》至今流传民间。晚唐,《立部伎》表演“百戏”杂技等。白居易《立部伎》诗:“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弄七丸,巨索,掉长竿。”表演《立部伎》节目的艺人技术水平不如《坐部伎》高。习《坐部伎》不成,改习《立部伎》,习《立部伎》又不成,则改习“雅乐”(白居易《立部伎》诗、《新唐书·礼乐志》)。依据《通典》、《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礼乐志》、《唐会要》、《乐府杂录》等有关记载,将《立部伎》各乐部的乐舞制度等。
中文名:立部伎
类型:宫廷宴乐
时间:唐代
记载:《乐府杂录》
设立时间:高宗仪风年间
1、起源
初设于高宗仪风年间。玄宗时整理前代传统节目,并创制新舞,正式定下立部伎八部:《安乐》(《城舞》,北周时创),《太平乐》(《五方狮子舞》),《破阵乐》(《秦王破阵乐》),《庆善乐》(以上二舞太宗时创),《大定乐》(《一戎大定乐》),《上元乐》(以上高宗时制),《圣寿乐》(武后时制),《光圣乐》(玄宗时制)。一般用于朝廷宴享、朝会之时,在坐部伎演奏后再演。由于节目多、阵容大,每次不可能全部节目都演一遍。舞者六十四人至一百八十人不等,规模宏大。加以服饰壮丽,又用钲鼓伴奏,故气势雄壮,舞姿威武。安史之乱后趋于衰亡。
2、诗词
新乐府辞七
白居易《立部伎》
胡部新声锦筵坐,中庭汉振高音播。太宗庙乐传子孙,取类群凶阵初破。戢戢攒枪霜雪耀,腾腾击鼓云雷磨。初疑遇敌身启行,终象由文士宪左。昔日高宗常立听,曲终然后临玉座。如今节将一掉头,电卷风收尽摧挫。宋音郑女歌声发,满堂会客齐喧和。珊珊佩玉动腰身,一一贯珠随咳唾。顷向圆丘见郊祀,亦曾正旦亲朝贺。太常雅乐备宫悬,九奏未终百寮惰。惉滞难令季札辨,迟回但恐文侯卧。工师尽取聋昧人,岂是先王作之过。宋沇尝传天宝季,法曲胡音忽相和。明年十月燕寇来,九庙千门虏尘涴。我闻此语叹复泣,古来邪正将谁奈。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