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县
安新县是河北省保定市包含县,在河北省中部,县境东与雄县、任丘相连,南与高阳相接,西与清苑、徐水交接,北与容城近邻,738.6平方公里。全县设9镇3乡,共12个乡镇,207个村,全县393113人(2011年),有汉、满、蒙、回、壮等15个民族。安新县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集回收、电解、线缆加工、精密仪器制造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废旧有色金属集散地。
中文名:安新县
外文名:Anxin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保定
下辖地区:9个镇、3个乡
面积:738.6平方公里
人口:393113人(2011年)
车牌代码:冀F
*驻地:安新镇
地理位置:河北省中部
机场:江城机场
电话区号:(+86)0312
邮编区码:071000
1、行政区划
安新县辖9个镇、3个乡:安新镇、大王镇、三台镇、端村镇、赵北口镇、同口镇、刘李庄镇、安州镇、老河头镇、圈头乡、寨里乡、芦庄乡,207个行政村。
2、地理环境
位置
安新县
气候
安新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2度,极端最高气温40.7度,极端最低气温-26.7度,无霜期203天。年平均日 照2578.3小时,太阳辐射量12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529.7毫米,但年际变化较大,年最大降水量941.6毫米(1988年),年最小降水量263.3毫米(1962年)。淀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761.7毫米,最大值2132.6毫米(1972年),最小值1535毫米(1979年)。白洋淀初冰期在11月末,冰期至翌年3月中旬,冰厚0.19-0.42米。
地形地貌
因受历史上冀中拗陷和黄河改道及太行山东麓永定河、滹沱河冲积扇的影响,形成特殊形貌。西南北有冲积洼地平原,东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白洋淀上承九河,下流人海,由大小不等的143个淀泊组成,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安新境内面积312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85%。淀周边堤埝环绕,东有千里堤,西有四门堤,南有淀南新堤,北有新安北堤,境内堤长169公里,分安新大地为5个封闭区。内有7个较大洼地。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地势平坦,地面自然坡度为1:2000,西半部最高海拔10米,东半部最低海拔5.5米。地势较高的土壤发育成褐土,地势较洼的土壤发育成潮土。全县耕地面积48万亩,人均耕地1.23亩。
3、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白洋淀
地热资源
安新境内地热资源储藏面积350多平方公里,储量150多亿吨,开发前景广阔。
4、历史沿革
安新县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安新县*驻地从安州迁往新安城内。1958年从与徐水、容城合为徐水县,1961年析出复名安新县至今。
1970年,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安新县属之。
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为保定市,安新县隶之。
5、经济发展
工业
河北安新县--最大的大废旧金属回收集散地
规划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已通过市级认定,正在积极规划建设。安新被河北省确定为20个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县之一。制鞋业,素有“南温州、北安新”之说,目前已形成年产1.5亿双的产业规模,产品畅销国内及俄、德、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新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
规划的鞋服羽绒工业园区已经通过市级工业园区认定,正在建设过程中,安新制鞋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整体实力将大幅提升。羽绒业,安新被河北省*确定为羽绒生产基地,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羽绒集散地,培育了一批国优和省级名牌企业,产品以羽绒服装、睡袋、被褥以及休闲健身系列为主,畅销长江以北,并远销西欧、日本、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业
农业发展特色鲜明。以养鸭业、水产养殖、芦苇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极具发展优势。养鸭业,形成了集种鸭养殖、鸭雏孵化、鸭蛋加工、羽绒加工、鸭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并成功申报注册了白洋淀咸鸭蛋、白洋淀皮蛋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年创产值10亿元。水产养殖业,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2万多亩,河蟹、草鱼、鳙鱼、鲢鱼四个无公害产品通过农业部认证。芦苇加工业,芦苇工艺画被保定市列为全市第一旅游纪念品,获展上海世博会。永乐芦苇艺术画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及河北省第五届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丙军芦苇工艺代表保定在2011年义乌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荣获大赛银奖。
6、旅游事业
白洋淀文化苑
2007年,荣获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桂冠,跻身全国*景区行列,成为安新乃至河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名片。
2010年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复核验收。
2011年白洋淀景区荣膺“到河北,不得不去的地方”评选活动第一名,全年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实现财政收入2430万元、旅游总收入6.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7、生活习俗
衣着
衣着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白洋淀人民一向注重衣着,20世纪80年代,冬季内着中式棉袄或毛衣,外罩毛呢大衣或棉大衣。春秋季节外穿西服、中山服、夹克衫者居多,打领带者很少。男子夏季穿薄质衬衣,短袖衫、短裤。女子穿连衣裙、短裙、短裤开始增多。90年代后,随着新服装面料不断出现,冬季外着羊绒大衣、皮大衣、皮夹克及羽绒服成为时尚。春秋季节风衣流行一时,年轻女子喜穿紧身衣裤、超短裙、旗袍或牛仔裤、短上衣。其款式新颖、风格各异、颜色艳丽。进入21世纪,衣着个性化,多样化、高档化成为主流。保暖内衣、保健内衣、美体内衣开始走俏。中老年人喜穿休闲服装。冬季穿中式棉衣或羽绒服,颜色开始讲究明快、亮丽。年轻男子冬穿翻领皮夹克,动物毛领棉袄,毛裤罩牛仔裤者居多。轻女子追求时尚,春秋穿紧身健美服,上身罩短小马甲或小夹克,下身穿紧身健美裤外罩皮短裙或短裤。凳长筒皮靴,层次分明,冬季着动物毛领羊绒大衣、羽绒大衣者居多。季讲求薄透面料,“露式”服装,追求纤细、曲线美,有的开始穿露脐装。
头型法式
白洋淀水乡迎亲队伍
饮食
旱区一日三餐,水区一日两餐的传统习俗仍沿袭。20世纪90年代前,主食已玉米等粗粮为主,白面、大米多为待客或过节之用,尤其是水区,统销粮全部供应玉米,“贴饼子熬小鱼”、“蒸窝头熬白菜”是水、旱区人们的家常饭。水区有“贴饼子、蒸菜、煮米粥”一锅做的习俗。进入90年代后,主食已细粮为主,粗粮细作食品成为改善生活、调剂口味的食品。买馒头、大饼、面条、馄饨、水饺等半成品,早点买油条、油饼、包子、小米粥、豆浆、豆腐脑的习俗渐兴。副食更加丰富多彩,肉、蛋、奶及制品、水产品增多。蔬菜不再单一是应季菜,常年可吃到反季蔬菜。进入21世纪人们更讲求营养搭配,注重食疗和养生,野菜倍受人们喜爱。春节前有蒸豆沙馅馒头、加红枣花卷、粘糕等食品的习俗。入伏时,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之风。亲人团聚或远行有吃饺子的习俗,称“团圆饺子”或“滚蛋饺子”、“送行饺子”。
居住
1985年前,旱区仍沿袭“一明两暗”居住习俗,即每户三间房,中间为灶房、两侧为卧室,中间左右土柴灶,与卧室前山土炕想通。房屋结构多是“里生外熟”(墙体土坯为内,砖为外皮),土木房顶。水区地域狭窄,为织席方便,房屋以两间通透格局居多。一侧垒后山土炕,在炕一角垒灶台,平时用木板覆盖,俗称“内插锅台”,其余为织席场地。有的是“两明一暗”三间,房屋结构都是砖木结构,以防水患,多为木质门窗,有的开始采用铝合金门窗。自90年代初,居住习俗逐渐向现代化转变,土炕、土柴灶被木板床、席梦思床和燃煤灶、燃气灶所取代。外置、内插锅台不复存在,厨房、客厅、卧室分设。“一明两暗”、“两明一暗”、“两间通透”格局变为“明三暗五”或“明二暗三”等,有的富裕户盖起楼房。铝合金门窗取代了木制门窗,塑钢门窗开始时兴。室内装修日益高档、时尚和现代化。20世纪70年代,灰箔顶棚、地砖铺地、四壁刷白、开始时兴。不吊顶、水泥地面或水磨石地面者不在少数。
自80年代始,石棉板或PVC吊顶,门窗、木质包口,安装包厢门,高档瓷砖铺地,四壁刷乳胶漆者居多,有的贴各色壁纸。席梦思床、各式沙发及空调器进入多数家庭,进入21世纪,木地板、吸尘器、空调、燃气或电热水器进入城乡居民家庭中。各具个性的吊顶,五彩斑斓的影视墙和新型墙体材料日渐流行。旱区家家有蹲坑式厕所。水区没家用厕所,村边设简易公厕,无便坑,蹲登两块砖,中间放柴灰,便后用苇篾清理,80年代后卫生纸代替苇篾。90年以来,为减少白洋淀自身污染,厕所条件不断改善。
出行
20世纪70年代,骑自行车出行为主,辅以乘车。进入80年代,出行方式多样化,公交路线开始由城镇向农村延伸,摩托车在农家落户,骑摩托车,坐公交车出行增多,骑自行车者逐渐减少。90年代后,轿车开始进入家庭,出租车及机动三轮车增多。自驾车、骑摩托车成为出行的主流。尤其是城镇“打的”或“打板的”(坐机动三轮车)习以为常,远路出行坐飞机亦不少见。
水区,70年代以乘手摇木船出行为主,80年代,机动铁船、木船开始增多,90年代后,玻璃钢体船、快艇出现,淀中有的村修通了与淀边公路相连的旱路,班车可直达,出行方便多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