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并殖吸虫病

科普小知识2022-12-28 11:09:27
...

1、概述

并殖吸虫病由寄生于人体内各脏器(以肺部为主)的并殖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并殖吸虫需两个中间宿主即川卷螺或拟钉螺及石蟹或喇蛄。当人食用这些带囊蚴的蟹肉或喇蛄肉后,即可感染本病。本病有两种主要临床类型:卫氏型并殖吸虫病,由卫氏并殖吸虫等引起,以咳嗽、胸痛、咳果酱样痰等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痰中常可找到虫卵;四川型并殖吸虫病,以皮下游走性包块、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末梢血液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为特征。

2、病因

卫氏并殖吸虫终末宿主为多种肉食类哺乳动物,也涉及到人。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蜷科和黑贝科中的某些螺,第二中间宿主为甲壳纲中的淡水蟹或呲蛄。

1.传染源

能排出虫卵的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是本病传染源。本虫的储蓄宿主种类多,如虎、豹、狼、狐、豹猫、大灵猫、果子狸等多种野生动物皆可感染此虫。而在某些地区,如辽宁宽甸县、犬是主要传染源。感染的野生动物则是自然疫源地的主要传染源。

2.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为生活在淡水的一些螺类,这些螺类隶属于腹足纲,前腮亚纲。蟹守螺超科中的黑贝科和蜷科。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蟹,淡水虾也可作为中间宿主。这些第一、二中间宿主一起栖息于山区、丘陵的小河沟、小山溪中,溪水清澈,终年不间断,岸边杂草蔓生,溪中多有落叶、腐草枯枝,溪布满各种石块,为这些中间宿主提供了生活环境。

山区居民常有生吃或半生吃溪蟹、呲蛄的习惯。吃法各异。其中的腌、醉等于生吃,烤、煮若时间不足也未能将囊蚴全部杀死,是为半生吃。东北地区的呲蛄豆腐、是将生呲蛄磨碎、挤汁后加石膏等物凝固而成。当地居民视为美食。这样的食物中含有大量活囊蚴,食之感染的机会极大。中间宿主死后,囊蚴脱落水中,漂浮水面或沉于水底。饮之也可导致感染。若生饮含尾蚴的水,这样尾蚴在终宿主体内也有可能发育。

3.转续宿主

野猪、猪、兔、鼠、蛙、鸡、鸟等多种动物已被证实可作为转续宿主。大型肉食类动物如虎、豹等因捕食这些转续宿主而感染,这种感染机会较捕食第二中间宿主要大。转续宿主因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3、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时,大多数损害仅限于肺部,重度感染时通常可累及其他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约占所有肺外感染的25%~45%。肺部感染的症状缓慢出现,包括呼吸困难、慢性咳嗽、胸痛和咯血。常在肺部疾病开始后1年内出现癫痫发作、失语、轻瘫和视力障碍常见。

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期:

1.慢性期

虫体进入腹后引起的病变。

2.脓肿期

主要为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出血及继发感染。肉眼可见病变处呈窟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随之出现炎性渗出,激之病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囊肿壁。

3.囊肿期

由于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死亡、崩解、液化、脓肿内充满赤褐色果酱样液体。内容物镜下检查可见坏死组织,夏科雷登结晶和大量虫卵。囊壁因肉芽组织增生而肥厚,肉眼可见边界清除的结节状虫囊。呈紫色葡萄状。囊肿壁上皮本身就是细支气管上皮,故有人认为囊肿是虫体穴居引起细支气管扩张及炎性增厚所致。纤维瘢痕由于虫体死亡或转移至其他地方,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或吸收,囊内由肉芽组织充填、纤维化,最后形成瘢痕。在慢性期由于多个器官可受损害,受影响程度又轻重不一。故表现较复杂。临床上按器官损害主要可分为:胸肺型、腹型、皮下包块型、脑脊髓型和其他型。

4、检查

1.病原学检查

(1)查痰液虫卵阳性可确诊为卫氏并殖吸虫病,检出率可高达90%,痰液中发现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及夏科-雷登结晶有助于诊断四川并殖吸虫病。

(2)查粪便虫卵在15%~40%患者粪便中可查到虫卵。

(3)脑脊液及其他体液检查脑型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增高,无色微混或血性,细胞数增加并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可找到肺吸虫卵、胸水、腹水和心包积液等多为渗出液,草绿色或红色,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偶可见虫卵。

(4)活体组织检查皮下结节或包块活检,可见嗜酸性肉芽肿,有嗜酸性粒细胞及夏科-雷登结晶,亦可检出成虫、蚴虫或虫卵。

2.免疫学检查

对早期感染无血痰患者及腹外型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1)皮内试验因与其他吸虫有交叉反应,只能作为初筛。皮试阳性只能说明有过吸虫感染,不能诊断为吸虫病。

(2)检测血清抗体用并殖吸虫成虫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补体结合抗体,当体内有活虫时呈阳性,但与其他吸虫有交叉反应,故不能用于考核疗效。

(3)抗原检查法检测血清中循环抗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并殖吸收虫的循环抗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阳性可率达98%以上,是早期诊断并殖吸虫病的方法,可作为疗效考核。

3.外周血象

血象改变与病程早晚和病变活动有关,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卫氏并殖吸虫病在肺部的病灶,主要在肺的中、下部,早期呈密度不均,边缘模糊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病灶多变迁,中期示边缘清楚的单房或多房囊装阴影,晚期有瘢痕形成,呈点状或条索状阴影。常伴胸膜肥厚。四川并殖吸虫病肺部病变较少,以胸腔积液较多见,脑型并殖吸虫病可作头颅X线片,脑血管造影或头颅CT、MRI等。

5、治疗

1.病原治疗

(1)吡喹酮对卫氏和四川并殖吸虫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疗效高、疗程短,服用方便,是目前治疗并殖吸虫的受训药物。副作用轻,偶见心电图改变、血清转氨酶升高、中毒性肝炎等。

(2)硫氯酚对并殖吸虫囊蚴虫有明显杀灭作用,可能对虫体有麻痹作用,疗程长。治疗脑脊髓型为2~3个疗程。副作用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荨麻疹,偶见中毒性肝炎。

2.其他治疗

(1)脑型颅内高压时应用脱水剂,癫痫发作者可用镇静剂,有局部性病灶所致的正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2)伴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应反复穿刺排液,杀虫药与泼尼松同时应用可见少渗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手术。皮下结节和包块可手术摘除。

上一篇:卫氏并殖吸虫病

下一篇:东昌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