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老西门街道

科普小知识2022-12-28 13:52:23
...

老西门街道位于黄浦区中西部,东至光启南路、跨龙路;南至陆家浜路;西至肇周路、*南路;北至复兴东路。地处老城厢,地域面积1.2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75万,居民委员会18个。随着社会转型,旧区改造、现代聚居区建设以及毗邻世博会场馆的落成,今后五年乃至到2020年老西门社区的居住环境、交通条件、市政设施、居民生活都会得到巨大改善,老西门将会建设成为以中高档住宅为主体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现代化聚居区。

中文名称:老西门街道

行政代码:310101019

身份证前6位:310101

长途区号:021

邮政编码:200001

隶属政区:黄浦区

行政级别:街道

辖区面积:1.24km2

人口数量:约8.75万人

人口密度:70565人/km2

1、地方简介


老西门街道

街道区域是上海老城厢历史形成的商业与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辖区内老西门商业闹市,有老同盛、乔家栅、大富贵等一批“老字号”商店,有上海仅存的古城墙和建在城墙上的大境阁,有文庙、徐光启故居(九间楼)及小桃园*、海上白云观等。在社区纵横相交的主干道有淮海东路、*南路、复兴东路、陆家浜路、河南南路。社区内有敬业中学等6所中学,实验小学、蓬莱路二小、梅溪小学等7所小学,有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中心和少年宫,有上海妇产科医院等4家医院。地处老城厢。作为大上海的发源地,老西门街道人文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区位优势,社区内拥有上海市唯一的儒教圣地——文庙、徐光启故居、小桃园*等历史、文化、宗教名胜,以及*南路、河南南路、陆家浜路、复兴东路等二横二纵的交通主干道,直达世博会主场馆。但社区二元结构明显,主要表现在居住形态、人口结构、居民层次、服务需求等方面。

2、行政区划

老西门街道区划

310101019005111大兴居委会

310101019013111大林居委会

310101019014111文庙居委会

310101019017111学宫街居委会

310101019018111曹家街居委会

310101019019111艾家弄居委会

310101019020111小桃园居委会

310101019021111方斜居委会

310101019022111牌楼居委会

310101019023111也是园居委会

310101019024111龙门村居委会

310101019025111小西门居委会

310101019027111唐家湾居委会

310101019028111净土街居委会

310101019029111乔家栅居委会

310101019030111陆兴居委会

310101019031111明日星城居委会

310101019032111陆迎居委会

3、城镇建设


老西门街道

社区面貌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全面推进了旧区改造和市政动迁:组织实施了河南路拓宽工程、小桃园绿地建设,大吉路绿地、中华路白漾弄公共绿地及北侧土地储蓄项目动拆迁等市政工程,老西门B块、2-2基地实施了拆平交地;推进了五坊园、琴海苑基地的动拆迁工作,共拆除旧房9.5万平方米,动迁居民2800户。加大城区环境的综合管理:对文庙路、大吉路等10余条中心道路和凝和路、唐家湾路、庄家街等3个菜场周边环境开展集中整治,确保道路畅通和环境整洁;完成居民老式住宅消防安全和公用部位整治16770户,安装简易喷淋近44万平方米;完成牌楼等6个居民小区9万平方米的平改坡工程,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约20万平方米,曹家街、梦花街等13个旧小区7.7万平方米实行综合改造,完成了西林后路、大吉路积水点的改造,全面拉开景观道路建筑立面整治,面积达30余万平方米。采取“拆、改、留”相结合的办法,对一些结构完好、成片成幢的旧住房,通过更新上下管道、翻修道路、更新供电线路、增加绿化、改进卫厨等手段整修老房,历行低碳环保;三是根据原有规划引进各方,逐步改造,如士林华苑二期、中信泰富二期、江阴街琴海苑,以及艾家弄、乔家栅等地区,进行有计划地动拆迁改造。

4、社会保障

服务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以“三个中心”为代表的基本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到位并发挥作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原来的“一门式”基础上,通过受理项目归并、功能拓展,实行了“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办理、中心一头管理”工作模式,推进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的规范化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合理配置,办成了集社区教育、文化、体育、健康指导、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每年接待市民近3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市二十家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一,也是市卫生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33家试点单位之一,建成了二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艾家、唐家湾),四个全科团队(艾家、唐家湾、陆兴、中心本部),实施了“中心—服务站—家庭病床”三站式服务模式。

街道综治中心:聚焦了工作力量,将综治、维稳、信访、调解、帮教、社会管理等力量整合起来集中办公,建成了场所独立、人员到位、职责明确的综合治理大平台,推进实体化运作。

5、社会福利

黄浦区老西门街道结合“敬老日”做好社区为老服务工作

(1)开展“尊老、敬老、助老”专项帮困活动,给予特困或近期家庭遭受重大变故的老人以一次性经济补助;(2)组织家庭安全专项检查,对独居老人家庭进行用电安全检查;(3)为社区老人进行家用电器及各类日常用品的修配;(4)开展登高祈福活动,组织100位长期未出门的独居老人参加“一日游”;(5)组织高(糕)兴过节活动,为享受社会保障的老人,90岁以上独居老人,劳模、退役军人、教师等独居老人共计200余人送上重阳糕及小礼品。

6、文明建设

拓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以文明社区创建为载体,在抓好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楼组、文明家庭创建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社区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的大转变,力争做到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社区秩序井然、文化生活丰富、道德风尚良好、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服务完善、综合效益显著、群众满意程度提高。打造社区文化活动链。要以大吉路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为契机,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服务功能,提高中心的使用率;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的经常化和“全天候”,优化社区学校的课程设置,扩大教育的覆盖面;积极打造社区文化活动链,要通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把社区内各类文化场所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文明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凝聚人心、融洽感情、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园地和驿站;大力推进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楼宇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趣味。整体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老城厢文明社区创建模式。2000年街道先后荣获市文明社区、一级卫生街道、双拥模范街道等市级先进称号100多项。

7、地方特产

上海春卷


条头糕、薄荷糕

古代江南食俗,每逢农历元旦和立春日,合家团聚,饮春茶,吃春饼,贺新年。春饼是和以葱、韭等辛味蔬菜做成的,“辛”与“新”谐音,过年吃五辛(葱、蒜、韭、芥、蓼蒿)春饼,取除旧迎新的寓意。沪滨食俗,人们过年要吃韭黄肉丝春卷,是吃五辛菜,吃春饼古俗的传承。沪郊还有早春季节吃荠菜春卷的习俗。这种油炸食品具有外皮酥脆、馅心软嫩、颜色金黄、鲜香美味等特点。上海开埠后,春卷在一些小吃点心店里已常年供应,馅心花色亦有增加,以城隍庙绿波廊制作的韭芽肉丝春卷,最为食客称道。

条头糕、薄荷糕

南南北北,糕点是中国人拿手的点心。论起上海的糕点,恐怕掰上脚趾,你都数不过来。但被上海人广为喜爱的,要数条头糕和薄荷糕,还有双酿团之类的。薄荷糕,糯米粉里拌着些许的薄荷粉,点缀着红绿丝。条头糕,糯米粉糅合细沙(不是裹着细沙,而是两者揉在一起)做成长条状,油炸了之后更好吃。

美味提点:薄荷糕,甜、凉爽口,夏季吃颇为下火。条头糕,又软又凝,甜度适中。

水晶河虾仁

河虾以头大、口感好、营养丰富而得名,原产地在沪杭一带。要想使虾仁变成透明状的白色,就得事先炒一下,再放上些佐料。这样,一盘香嫩可口、晶莹剔透的水晶河虾仁就烹饪好了。

8、附近景点

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市区内商城东城墙内侧。是一处座北向南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6600米。现存有山门、前殿、乐楼、大殿、后寝殿等建筑物。因历史变迁,原城隍庙里许多建筑遭到破坏,现存的这些主体建筑基本保持着原貌。据《郑县志》记载:该庙创建于元末明初,明洪武二年(1369年)“敕封灵祐侯”,故又名“城隍灵祐侯庙”。弘治十四年(1501年)、嘉靖六年(1527年)、隆庆四年(1570年)均曾重修。自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以来又多次修葺,最近有关部门又拨专款进行了整修。

这组建筑群均为琉璃瓦,卷棚出厦,飞檐四出,建造精式卷棚,前殿、后殿和后窑联结而成,称为勾莲塔式,建筑面积为423平方米,红漆木棱门上端悬有“无方净域”、“其尊无对、”“泽被苍生”匾额,殿内有阿拉伯文匾额两块、卷棚和前殿房顶由绿琉璃瓦覆盖,后殿和后窑是灰筒板瓦盖顶。脊上均为浮雕花草纹饰,整个大殿,古朴肃穆。

北大*是*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关部门从1982年开始,分期进行修葺,现在大殿、望月楼、大门已维修完毕,面貌焕然一新,以迎接国内外宗教界人士的来访。

外滩


外滩

外滩,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她位于外白渡桥至南浦大桥的黄浦江西岸,全长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外滩的东侧是浩荡的黄浦江和漂亮的外滩新堤岸,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上海母新河----黄浦江的风采,远眺对岸浦东陆家嘴地区的新姿,或是散步于绿树花坛之间,感受大都市园林的别有风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气的明媚阳光。

外滩西侧矗立着各种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物,尽显"远东华尔街"风采,今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仅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1.5公里长的这一段,便鳞次栉比矗立着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壁式等。伴着宏亮的钟声,海关大楼的身影总是最先引起来访者的关注,海关大楼是外滩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建于1927年,由英国设计家威尔逊设计。建筑外观具有欧洲古典和近代相揉合的折衷主义风格。大钟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大钟样式制作,在英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怡情养性,弦歌风月。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上一篇:金石榴

下一篇:匙萼柏拉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