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崔胤

科普小知识2022-12-28 22:57:54
...

崔胤(853—904年):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字昌遐,一说字垂休。右仆射崔从之孙,工部侍郎崔慎由之子。干宁二年(公元895年)进士及第,多次升迁后官拜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官拜宰相。与朱温相结,想要靠朱温掉除宦官。屡次被罢官,均因为朱温的支持再起,先后四次官拜宰相,当时人们称他为“崔四人”。天覆元年(901),崔胤遗书朱温,令他出兵迎驾,宦官韩全诲先劫昭宗到凤翔投靠李茂贞。天覆三年,昭宗回到长安后,他劝朱温尽杀宦官,自任判六军十二卫事,筹谋另建禁军。第二年,被朱温杀死。

中文名:崔胤

字号:昌遐

性别:男

国籍:中国

祖籍: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

所处时代:唐

生年:853年

卒年:904年

1、人物简介

崔胤(853—904):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字昌遐,一说字垂休。右仆射崔从之孙,工部侍郎崔慎由之子。

2、人物生平

四度入相

崔胤,字昌遐,生于公元853年,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进士及第,王重荣当时任河中节度使,曾辟请他为从事。后来,他进人*朝廷做官,不断得到升迁。唐大顺年间,崔胤历任兵部、吏部侍郎,不久又以本官任平章事,这是崔胤第一次拜相。

唐末王室衰微,大权旁落,宦官与朝臣南北二司互相争权。他们都树立朋党,又各自结纳外镇的藩帅,在朝廷中相互倾轧欺凌。崔胤为人阴险狡诈,工于心计,又善于阿谀附合,外表看上去老成持重,实则内心险恶。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他可谓如鱼得水。凤翔(今属陕西境)节度使李茂贞、分宁(今属陇陕地区)节度使王行瑜等起兵反叛,兵锋强劲,宰相杜让能、韦昭度因此而遭诛戮。宰相崔昭纬与王行瑜相结纳,因此保住权位。他待崔胤以宗人之礼,屡屡大加推荐,崔胤因此而官运亨通。

不久,李茂贞进军长安,挟持昭宗到华州(今陕西华县)。昭宗开始昭雪杜让能、韦昭度无辜遭杀害之冤,惩处了崔昭纬,罢免了崔胤的相位,让他出任岭南东道节度诸使。这时候朱全忠刚刚独霸关东,*强大。因此崔胤秘密写信给朱全忠求援,朱全忠马上上书给昭宗陈述崔胤之功,为崔胤辩护,并要挟昭宗说,不能让崔胤离开宰辅的位置。昭宗无奈,只好收回前诏。这时崔胤已到湖南,马上被召回任平章事。他再度为相。崔胤既获得了汴州军阀的支援,因此颇弄威权。他嫉恨徐彦若、王搏等人揭发崔昭纬的前事,害得自己也受连累,因而极力排挤他们,不久就把徐彦若排挤出朝廷。接着,他又诬陷王搏有策反危害国家之心,让朱全忠出面弹劾他。唐光化年中,贬王搏为溪州司马,赐死于蓝田驿(今陕西蓝田)。之后,他又劝皇帝诛杀了宦官宋道弼、景务修等,令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不胜忿恨。崔胤不久又担任度支、盐铁、户部三司使,自此,朝廷权政都归于崔胤一人,权势可谓炙手可热。崔胤先后四次拜相,时人都称他为“崔四人”。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等发动兵变,率兵闯入宫中,幽禁唐昭宗,尊奉德王监国。刘季述虽然极为嫉恨崔胤,但却因为畏惧朱全忠而不敢杀他,只是罢免他的职务。刘季述派使者去大梁(今开封),向朱全忠奉献大唐*;崔胤也怂恿朱全忠乘机挥师西进,进入长安。朱全忠就*来使,以勤王为名,出兵讨伐刘季述,先派大将张存敬率军进攻河中,劫掠晋、绛(均属山西)二州。

朱全忠率军尚未入关,唐王廷却发生了变故。神策军大将孙德昭经常忿恨宦官任意废立侮辱天子,崔胤想策动他起事,因此派亲信石戬和他一起游玩,乘机观察,孙德昭饮酒过量以后经常哭泣。崔胤揣摸得他的情况,就让石戬游说他说:“自从刘季述废立天子,天下人都瞩目此事,武夫义臣也都扼腕思愤。今日反者刘季述罪大恶极,很多人迫于刘季述的威权,不能有所作为。您若能乘机诛杀这两个奸贼,迎复天子,就会功成名就,名垂青史。您如果不早作打算,恐怕别人会抢先一步。”孙德昭顿受鼓舞,连声称是。石戬就把崔胤的计划告诉孙德昭,孙德昭允诺。崔胤与他斩带盟誓。十二月的一天,孙德昭埋伏兵士诛杀刘季述,迎昭宗重登帝位。昭宗即位后论功行赏,要进位崔胤为司徒,崔胤坚辞不就,以示谦虚。但他还是辅领朝政,兼领三司诸使,执掌大权。昭宗对他更为信任,召见时有时竟然不喊他的名,而只以字称呼,一时宠爱万千,无与伦比。

助纣为虐

鉴于刘季述之乱,昭宗复位以后,更迫不及待地要尽除宦官,便命崔胤、陆宸分掌左右神策军,尽夺宦官兵权。诏令遭到神策军将领反对,不能施行,只得用宦官韩全海为神策军中尉。崔胤病急乱投医,居然想利用李茂贞来制宦官,就暗中邀请他遣兵三千进驻长安,以为援助,谁知事与愿违,李茂贞早与韩全海有勾结,凤翔兵进驻长安,反而助长了韩全海等一伙宦官的气势。昭宗与崔胤谋诛宦官,事机不密,尽为韩全海所知。于是,在韩全海的唆使下,李茂贞表请昭宗驾幸风翔。崔胤则暗中致书朱全忠,声称奉密诏命朱全忠发兵迎圣驾。朱全忠得书,一面表请昭宗移驾洛阳,一面进军关中。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朱全忠攻下河中,进逼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华州,华州韩建不敢抵抗,自动乞降。韩全海因为知道崔胤与朱全忠互通声气,害怕崔胤会引来朱全忠进京诛灭宦官,就上奏昭宗想罢免崔胤。但还没来得及实施,朱全忠已经逼近长安,形势危急。韩全海仓惶挟持昭宗逃往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处,崔胤等一批朝官不肯随行,留在长安。

崔胤召朱全忠以武力迎回昭宗,令太子太师卢渥率群臣迎朱全忠。朱全忠入长安,接着继续向风翔用兵。不久,包围风翔,断其外援。李茂贞久困孤城,十分惶恐。朱全忠上表为崔胤声冤,自此引起昭宗对崔胤的顾忌。昭宗下诏怪责崔胤,崔胤以工部尚书(掌工程营运)罢相,不久出居华州。

开始,唐天复年间后宫宦官迫于崔胤权势,纷纷对他低头。每次君臣在宫中议事,都要谈论诛灭宦官的事。韩全海等人秘密知道消息,都在昭宗面前恳求哀哭。昭宗就让崔胤以后议事都密封奏上,不再当面陈述。宦官们愈加害怕,更想知道他们的计划。就请求后宫宠妃宗柔等刺探消息。崔胤计谋稍有泄露,宦官们相对哭泣,内不自安,所以劫驾风翔之心愈加坚固。

崔胤在华州时,极力为朱全忠出谋划策,助纣为虐。公元902年,朱全忠暂时引兵还驻河中,崔胤在渭桥迎接,设宴接风,举酒杯为朱全忠祝寿,丑态百出。不久,朱全忠继续兵围风翔,李茂贞不敌,终于在天复三年与唐昭宗密谈,表示愿意诛杀宦官韩全海等人,礼送昭宗回长安,请求昭宗诏令朱全忠,准他乞和,昭宗应允,同时急召崔胤到凤翔。连续发出七道诏令,崔胤都托病推辞。李、朱讲和之后,昭宗回长安,崔胤率领朱全忠军在道旁迎接,假作殷勤。不久,崔胤又拜平章事,进位司徒。这时诛杀宦官的时机已经成熟,崔胤奏称:“高祖、太宗时不用内侍宦官典掌禁军,天宝以后宦官权势上升,德宗分禁军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让宦官执掌。此后宦人参掌机密,权力日大,以至他们插足内务百司。宦人相互勾结,多为不法之事,朝廷微弱,祸始于此。臣因此请求罢免左右神策军以及其他由宦官插手的职务。”他以此为藉口,在李茂贞和朱全忠的配合下,将朝中宦官数百人一网打尽。同时又颁诏诸镇,要他们尽杀所在监军宦官,除河东、剑南的宦官因与节度使关系密切保住性命外,其余各地的宦官基本上被杀光了。唐中叶以来,历时一百多年的宦官*之祸,至此结束。

宦官既诛,崔胤与朱全忠勾结,更是专权恣肆。他先后逐杀宰相卢光君、苏检诸人,排斥从幸近臣陆展等30余人,只留下一个孤立可制的裴贽与己共同辅政。昭宗的举止全部取决于崔胤,臣下都敢怒而不敢言。崔胤积极为朱全忠控制朝廷服务,他谏议以皇子为元帅,而让朱全忠为副元帅,以褒扬朱全忠迎驾之功。朱全忠利用皇子辉王年幼,想立他为皇太子,以便于自己日后夺权称帝。崔胤向昭宗进奏此事,昭宗说:“濮王(皇子)年长,怎么办?”昭宗对崔胤的这种无理之请非常愤慨,回宫与学士韩偃商量对策。但韩偃早就与崔胤有勾结,因此无可奈何。

朱全忠引师回开封,群臣列班相辞,唯有崔胤一个人到灞桥置酒相送,很晚才回。昭宗问他:“朱全忠好吗?”又设酒与他相饮,命令官人为舞剑曲,夜半才出宫。昭宗又赐他两个宫女,崔胤假惺惺推辞一下就接受了。这时天子孤危,威令尽失,崔胤挟主专权到这种地步,可谓历代少见。

走狗自烹

昭宗从凤翔回长安之后,崔胤揣摸到朱全忠将要篡位,考虑到自己身为宰相,恐怕终有一天会祸及自己,因此想自己掌握一支军队以自保。他假意对朱全忠说:“京师长安迫于李茂贞的压力,不可以没有战备,终须要募军自保才是上策。今京城禁军,如左右龙武羽林、神策诸军,战斗力均已丧失。因此我想招募一支守城的军队。”他以京兆尹郑元规为六军诸卫副使,陈班为威远军使,负责这件事情。朱全忠心里明白他的意思,但还是允诺了。崔胤于是就毁坏寺庙佛像,炼铜铁铸造兵器。

朱全忠暗中早有防备。他偷偷地让部下数百人应募,并且让他的儿子朱友伦入宫宿卫,以此牵制崔胤。但终于有一件事情,坚定了朱全忠杀死崔胤的决心。朱友伦喜欢马球之戏,但在一次马球比赛中却坠马身亡。朱全忠怀疑是崔胤暗中所为,极为愤怒。而且此时传闻崔胤想挟持昭宗出幸荆襄,朱全忠却想挟持昭宗到洛阳,企图“挟天子以令诸侯”,二者相背,因而对崔胤更为不满。他秘密上表弹劾崔胤专权乱国,请昭宗诛杀他。昭宗马上下诏,把崔胤罢相,贬为太子少傅(太子老师),朱全忠又令兵士在开化坊崔胤府第诛杀崔胤。长安人士听说崔胤被杀,十分振奋。市人纷纷向他的尸体上投掷瓦砾砖石以泄其忿。崔胤死年51岁,时在唐天复四年(公元904年)正月。

3、历史评价

晚唐五代的中国史可谓动乱。人言乱世出英雄,但却也多奸佞小人。晚唐诸相之中,崔胤可算亡国害民之大者。尽管唐王朝后期面临着个人无法解决的危机,但毫不夸张地说,大唐之亡,崔胤难辞其咎。历史是公正的。

4、史籍记载

新唐书

崔胤,字垂休,宰相慎由子也。擢进士第,累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喜阴计,附离权强,其外自处若简重,而中险谲可畏。崔昭纬屡荐之,由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方王珙兄弟争河中,以胤为节度使,不得赴,半岁,复以中书侍郎留辅政。及昭纬以罪诛,罢为武安节度使。陆扆当国,时王室不竞,南、北司各树党结籓镇,内相凌胁。胤素厚朱全忠,委心结之。全忠为言胤有功,不宜处外,故还相而逐扆。

光化初,昭宗至自华,务安反侧,而胤阴为全忠地,俾擅兵四讨。帝丑其行,罢为吏部尚书,复倚扆以相。会清海无帅,因拜胤清海节度使。始,昭纬死,皆王抟等白发其奸,胤坐是赐罢,内衔憾。既与抟同宰相,崔胤议悉去中官,抟不助,请徐图之。及是不欲外除,即漏其语于全忠,令露劾抟交敕使共危国,罪当诛。崔胤次湖南,召还守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兼领度支、盐铁、户部使,而赐抟死,并诛中尉宋道弼、景务修,繇是权震天下,虽宦官亦累息。至是,四拜宰相,世谓“崔四入”。

刘季述幽帝东内,奉德王监国,畏全忠强,虽深怨胤,不敢杀,止罢政事。胤趣全忠以师西,问所以幽帝状。全忠乃使张存敬攻河中,掠晋、绛。神策军大将孙德昭常忿阉尹废辱天子,胤令判官石戬与游,乘间伺察。德昭饮酣必泣,胤揣得其情,乃使戬说曰:“自季述废天子,天下之人未尝忘,武夫义臣搏手愤惋。今谋反者特季述、仲先耳,它人劫于威,无与也。君能乘此诛二竖,复天子,取功名乎?即不早计,将有无之者。”德昭感寤,乃告以胤谋。德昭许诺,胤斩带为誓。俄而季述、仲先诛,以功进司徒,不就,复辅政,并还使领。帝德之,延见或不名,以字呼之,宠遇无比。

天复元年,全忠已取河中,进逼同、华。中尉韩全诲以胤与全忠善,恐导之翦除君侧,乃白罢政事,未及免,仓卒挟帝幸凤翔。胤怨帝见废,不肯从,召全忠以兵迎天子,令太子太师卢渥率群臣迎全忠。始,全忠至华,遣幕府裴铸奏事。帝不得已,听来朝。至是胤为之谋,乃以兵迫行在。帝下诏趣还镇,因诏遣渥等俱西。全忠上表具言:“向书诏皆出宰相,乃今知非陛下意,为所诖误。师业入关,请得与李茂贞约释憾以迎乘舆。”茂贞劾奏:“胤畜死士,用度支使榷利,令亲信陈班与京兆府募兵保所居坊。天子出次,遣使者五辈往召,安卧不动,一奉表陈谢。”时帝见全忠表,亦大恚,因下诏显责之,以工部尚书罢知政事,胤出居华州。

初,天复后宦官尤屈事胤,事无不咨。每议政禁中,至继以烛,请尽诛中官,以宫人掌内司事。韩全诲等密知之,共于帝前求哀。乃诏胤后当密封,无口陈。中官益恐,滋欲得其谋,乃求知书美人宗柔等内左右以刺阴事。胤计稍露,宦者或相泣无憀,不自安,劫幸之谋固矣。

居华时,为全忠数画丑计。全忠引兵还屯河中,胤迎谒渭桥,奉觞为全忠寿,自歌以箅酒。会茂贞杀全诲等,与全忠约和。帝急召之,墨诏者四、朱札三,皆辞疾。及帝出凤翔,幸全忠军,乃迎谒于道,复拜平章事,进位司徒,兼判六军诸卫事,诏徙家舍右军,赐帷帐器用十车。胤遂奏:“高祖、太宗无内侍典军,天宝后宦人浸盛,德宗分羽林卫为左右神策军,令宦者主之,以二千人为率。其后参掌机密,至内务百司悉归中人,共相弥缝为不法,朝廷微弱,祸始于此。请罢左右神策、内诸司使、诸道监军。”于是中外宦官悉诛,天子传导诏命,只用宫人宠颜等。

帝之在凤翔,以庐光启、苏检为相,胤皆逐杀之,分斥从幸近臣陆扆等三十余人,惟裴贽孤立可制,留与偕秉政。帝动静一决于胤,无敢言者。胤议以皇子为元帅,全忠副之,示褒崇其功。全忠内利辉王冲幼,故胤藉以请。帝曰:“濮王长,若何?”还禁中,召翰林学士韩偓以谋。偓阴佐胤,卒不能却。全忠还东,到长乐,群臣班辞,胤独至霸桥置酒,乙夜乃还。帝即召问:“全忠安否?”与饮,命宫人为舞剑曲,戊夜乃出,赐二宫人,固让乃许。是时天子孤危,威令尽去,胤之劫持类如此。进侍中、魏国公。

自凤翔还,揣全忠将篡夺,顾己宰相,恐一日及祸,欲握兵自固,谬谓全忠曰:“京师迫茂贞,不可无备,须募军以守。今左右龙武、羽林、神策,播幸之馀,无见兵。请军置四步将,将二百五十人;一骑将,将百人。使番休递侍。”以京兆尹郑元规为六军诸卫副使,陈班为威远军使,募卒于市。全忠知其意,阳相然许。胤乃毁浮图,取铜铁为兵仗。全忠阴令汴人数百应募,以其子友伦入宿卫。会为球戏,坠马死,全忠疑胤阴计,大怒。时传胤将挟帝幸荆、襄,而全忠方谋胁乘舆都洛,惧其异议,密表胤专权乱国,请诛之。即罢为太子少傅。全忠令其子友谅以兵围开化坊第,杀胤,汴士皆突出,市人争投瓦砾击其尸,年五十一,元规、陈班等皆死,实天复四年正月。

崔胤罢凡三日死,死十日,全忠胁帝迁洛,发长安居人悉东,彻屋木自渭循河下。老幼系路,啼号不绝,皆大骂曰:“国贼崔胤导全忠卖*,使我及此!”先是,全忠虽据河南,顾强诸侯相持,未敢决移国。及胤间内隙,与相结,得梯其祸,取朝权以成强大,终亡天下,胤身屠宗灭。世言慎由晚无子,遇异浮屠,以术求,乃生胤,字缁郎。及为相,其季父安潜唶曰:“吾父兄刻苦以持门户,终为缁郎坏之!”

上一篇:支志明

下一篇:施氏吸蜜鹦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