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胶水牛排

科普小知识2022-12-29 11:26:21
...

2016年12月,澳洲某电视台曝光了一个食品行业的“内幕”:有很多牛排实际上是用碎肉拼接而成的“胶水牛排”。

1、重组肉


重组肉

实际上,“胶水肉”早已不是新闻,它一直是肉类产品中很重要的种类。更专业的叫法是叫做“重组肉”(Restructuredmeatproducts)。重组肉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牛肉汉堡的肉排就是很常见的重组肉,它是用碎牛肉做成的。此外,麦乐鸡、上校鸡块等小吃也都是用重组肉制成的。

重组肉的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出现,随后在肉类生产中被广泛使用,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早在2004年10月,*就发生了“重组牛排”广受质疑事件。当时王品集团旗下多家牛排馆被曝光使用了“重组肉”制作牛排。事情最后的结局是:王品集团下架了所有使用“重组肉”的牛排产品,并更换了使用原切肉的新品。

目前行业对于“重组肉”暂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说,经过调整、塑形、绞碎、组合、粘结、调味等过程和工序制作而成的肉制品,都可以称为“重组肉”。

2、制作


添加剂

这到底是用什么胶水才能把碎肉牢牢粘在一起?其实,这只是一个比喻而已。通常在重组肉中,把碎肉组合在一起的当然不是我们通常使用的“胶水”,而是一些特殊的食品添加剂。它们能使肉类的蛋白质之间形成一些化学联结,把碎肉紧紧固定在一起。

比较常见的“食品胶水”有磷酸盐、TG酶、卡拉胶、海藻酸钠等。其中TG酶(全称叫谷氨酰胺转氨酶)的效果最好,目前应用也最广泛。

以上说的这些添加剂,都是合法且被食品工业广泛使用的。通常情况下是安全的,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如果添加过量的话,肉类的味道和口感很可能会有很大下降,牛排肯定不会有之前的那么好吃。所以厂商也不会添加过多。需要注意的是,TG酶在食品工业中属于酶制剂,是“加工助剂”的一种。在添加了TG酶之后,肉类还需要进行高温处理,让TG酶失去活性,才能进行销售。

3、风险


胶水牛排

重组肉中的添加剂并不会造成健康风险,但这不代表重组肉和原切肉同样安全。因为,重组肉可能有更高的食品安全风险。

一般来说,只要牛没有染病,一块牛肉在刚屠宰完成的时候可以认为是无菌的。在运输的过程中,牛肉与空气接触,空气中的细菌会在牛肉表面扎根下来,并开始繁殖。

我们只要能在运输过程中控制温度,就能保证细菌不会过度繁殖。在烹饪牛排的时候,表面那层细菌很容易就会被高温消灭。一般大家吃牛排都不会吃全熟,但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细菌一般没机会进入到牛排内部!这样,即使不熟,我们吃下去也不会有太大风险。、

重组肉则不同。重组过程中,细菌当然可能出现在“牛排”内部。此后,细菌就完全可以在重组牛排内部大量繁殖。

4、辨别

辨别重组肉比较难。因为重组肉目前可以做到在质地上基本与原切肉一致了。下图提供了一些小技巧,大家可以灵活运用。


辨别

“重组肉”目前是完全合法的,只要加工过程得当,也是可以信赖的食品。但目前的问题在于,我们基本无法辨别一块肉到底是“重组”的还是“原切”的。

如果监管部门可以对“重组肉”进行专门标示的话,就可以很好地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