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翅鸦鹃
褐翅鸦鹃(学名:Centropussinensis),是鸦鹃科、鸦鹃属的中型鸟类,体长40-52cm,嘴粗厚、黑色,尾长而宽,凸尾,通体除两翅、肩和肩内侧为栗色外全为黑色。褐翅鸦鹃广泛分布于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栖息于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林缘灌丛、稀树草坡、河谷灌丛、草丛和芦苇丛中,单个或成对活动,善于隐蔽,飞行时急扑双翅,尾羽张开,上下摆动,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有时还吃一些杂草种子和果实等植物性食物。褐翅鸦鹃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中文学名:褐翅鸦鹃
拉丁学名:Centropussinensis
别称:大毛鸡、毛鸡、红毛鸡、红鹁、黄蜂、绿结鸡、落谷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鹃形目
科:鸦鹃科
属:鸦鹃属
种:褐翅鸦鹃
命名者及年代:Stephens,1815
1、形态特征
褐翅鸦鹃两翅、肩和肩内侧栗色,其余体羽,包括翼下覆羽和尾羽全为黑色。头至胸有紫蓝色光泽和亮黑色的羽干纹,胸至腹具绿色光泽,尾羽有铜绿色光泽。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具暗色羽端。冬季上体羽干色淡,下体具横斑。
褐翅鸦鹃幼鸟上体暗褐色而具红褐色横斑,羽轴灰白色,腰黑褐色而杂以污白色至棕色横斑;尾黑褐色,具一系列苍灰色或灰棕色横斑。下体暗褐色,具狭形苍白色横斑。随着幼鸟的成长,黑色比例增大,横斑减少。
褐翅鸦鹃虹膜赤红色(成鸟)或灰蓝至暗褐色(幼),嘴、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250-280g,♀280-392g;体长♂400-490mm,♀485-520mm;嘴峰♂34-37mm,♀34-41mm;翅♂204-228mm,♀202-226mm;尾♂245-281mm,♀252-288mm:跗蹠♂53-59mm,♀54-58mm。
2、栖息环境
褐翅鸦鹃主要栖息于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林缘灌丛、稀树草坡、河谷灌丛、草丛和芦苇丛中,也出现于靠近水源的村边灌丛和竹丛等地方,但很少出现在开阔的地带。
3、生活习性
褐翅鸦鹃喜欢单个或成对活动,很少成群。平时多在地面活动,休息时也栖息于小树枝桠,或在芦苇顶上晒太阳,尤其在雨后。它善于隐蔽,遇到干扰或有危险的时候就很快藏在地上草丛或灌丛中,也善于在地面行走,跳跃取食,行动十分迅速,还常把尾、翅展成扇形,上下急扭。飞行时急扑双翅,尾羽张开,上下摆动,速度不快,通常飞不多远又降落在矮树上。它的鸣声连续不断,从单调低沉到响亮,其声似“hum-hum”声,好像远处的狗吠声,数里之外都能听见,尤以早晨和傍晚鸣叫频繁。
褐翅鸦鹃食性较杂,主要以毛虫、蝗虫、蚱蜢、象甲、蜚蠊、蚁和蜂等昆虫为食,也吃蜈蚣、蟹、螺、蚯蚓、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其它无脊椎动物,以及蛇、蜥蜴、鼠类、鸟卵和雏鸟等脊椎动物,有时还吃一些杂草种子和果实等植物性食物。
4、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中国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南部和海南岛。
5、繁殖方式
褐翅鸦鹃每年3月雄鸟开始求偶,全身的羽毛蓬松,两翅低垂,尾呈扇状展开,围绕和追逐雌鸟,同时也用鸣声来吸引雌鸟。这时的雌鸟也常鸣叫,叫声好像母鸡的“咯,咯”声。营巢于草丛、灌木丛、芦苇、竹林以及攀缘植物等处,巢距地面的高度为1-5m。巢由细枝、草茎、草叶等构成,有时只用其中的一种材料。巢的结构较为粗糙,形状为球形,开口于侧面的上方,孵卵的亲鸟的尾羽常常露在巢的外边。每窝产卵3-5枚。卵的颜色为白色,有时有淡黄色的光泽,但在孵化时很快消退。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雏鸟孵出后就能在地上蹒跚而行,有危险时便钻入草丛之中,一周以后便能离巢试飞。
6、亚种分化
拉丁学名 | 中文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Centropussinensisanonymus | 褐翅鸦鹃菲律宾亚种 | Stresemann,1913 |
Centropussinensisbubutus | 褐翅鸦鹃爪哇亚种 | Horsfield,1821 |
Centropussinensisintermedius | 褐翅鸦鹃云南亚种 | Hume,1873 |
Centropussinensiskangeangensis | 褐翅鸦鹃康吉岛亚种 | Vorderman,1893 |
Centropussinensisparroti | 褐翅鸦鹃印度亚种 | Stresemann,1913 |
Centropussinensissinensis | 褐翅鸦鹃指名亚种 | Stephens,1815 |
7、种群现状
褐翅鸦鹃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km²,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危物种。
8、保护级别
褐翅鸦鹃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褐翅鸦鹃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部、农业部1989年1月14日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Ⅱ级保护动物。
褐翅鸦鹃已列入1996年生效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易危(NT)。
9、濒危原因
1、褐翅鸦鹃是中国的重要经济鸟类资源。19世纪50-60年代,由于在广东、广西等地每年对此鸟的猎捕量过度,多达数十万只,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野外种群数量也因此锐减。
2、中医传统理认为褐色鸦鹃具有的高医用价值,导致中国各地组织专业队伍捕捉,使野外数量锐减,处于濒危状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