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话
常州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毗陵小片使用人口位居吴语各小片第2位,毗陵为常州古称之一,毗陵小片是以常州一带古称来命名的吴语太湖片其中一个分支,流行于常州以及周边古时属于常州府的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总计约1500多万。
常州市区话与周边地区的毗陵小片略有差异,是常州话的代表。常州话作为吴侬软语的一员,发音相较于苏州话更偏硬朗。因其自身大量的古汉语元素,故尤其适宜诗词吟诵(常州吟诵)。吴语毗陵小片分布于17分县市:常州、武进、金坛、溧阳、丹阳、丹徒、江阴、宜兴、无锡、张家港、靖江、通州、海门、启东、高淳、溧水、郎溪、广德。
1、所属语片
常州话,吴语的一种方言,流行于常州以及周边古时属于常州府的大部分地区。常州话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
根据语言特点及通话情况,可将吴语分为三区六片:北区太湖片,南区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处衢片,西区宣州片。
太湖片最大,可再分为毗陵、苏沪嘉、苕溪、杭州、临绍、甬江等六小片。常州话则属于吴语太湖片常州小片(又称毗陵小片)
2、毗陵方言
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17县市,1400万人
常州市、武进(除沿江的圩塘、魏村、孝都、小河等乡)、金坛(金城镇以西大部分为淮话移民区,城区为双方言区)、溧阳、宜兴、江阴(除西北角石庄乡及利港乡一部)、丹阳、丹徒(宝堰、荣炳等地)、无锡(无锡西南、马山为毗陵小片)、靖江(除西南角新桥、东兴等乡)、张家港(除中心河以东,沙槽河以北)、通州(县城金沙镇及周围乡村)、海门(北部包场等12乡)、启东(北部吕四等7乡)、溧水(孔镇、和凤、洪蓝、东庐、晶桥、云鹤等地)、高淳(东部顾陇、桠溪、定埠等7乡)。
郎溪(北部定埠、梅渚等乡,西北部建平、东夏、幸福等乡)、广德(北部下寺乡的庙西,南部芦村乡的甘溪沟及东亭乡部分村庄)。
3、语音系统
声母
常州话有声母28个:
声母
韵母
常州话有韵母42个:
韵母
常州话有声调7个:
声调
4、词汇
我(ngou):我
我家,哈伲:我们
你(ni阳上):你
你家:你们
佗(da,tuo,dou,tdha):他
佗家:他们
自家(ko,ka):自己别指:人家
侪(zai):全部
蛮(mie阳平)好咯:挺好的
嗲事体:啥事
细赤佬:小赤佬、小混蛋(骂人语言,多指称比自己小的男性)
细婊将:细婊子养个连读音,实际少用于贬意,多用于对关系至亲密的家中晚辈(子、孙、外孙),类似于文话‘小犬’、俗话‘小家伙’
白相家什(zeh):玩的东西
家什:东西、器物、工具
掼(guae去声,huae去声)家什:将物件带摔地扔出
掷(dzeh)家掼(guae)什,砸家掼生:打砸东西
吃生活(chiehsanweh),吃家生:被打注:吃覅读成切(tshih,tshah)
生活:做的活,事体
彻(tsheh)黑:非常黑
垃圾(音):lehseh
邋遢(音):nahtah
细(毛)丫(音似屋)头:同黄毛丫头
佬小:男小孩
枵(shiau):薄
困觉(kao):睡觉觉为多音字,此字此词发音同胶,教
掼跤(kao):摔跤
奈何(ne去/3gha平/1):怎么
奈为(奈何为的缩写):为什么会
畀(peh可同拔):给与
覅(fiau):不要
朆(fen,ven,fin):勿曾
呒不(mpeh),呒没(meh):没有
隑(gai阳去):靠,站,立
搭将(tahtsiang):将就、凑合、敷衍、不负责
弗晓得:不知道
霍霍显(团音,覅读成线)(huohshie):(就是矆睒的常州口音)闪电
衣裳:衣服(同:汰衣裳)
白相/孛相:玩
嗲人(tianyin):是谁啊?
汏浴:洗澡
恶邋遢:很脏
萨货:厉害
大兴:假冒伪劣
秋个/半壁咧:豁出去做
赞刚:很好
弗:不
肯:压下,
呆耸(ngaison):呆瓜,
夯:不指夯土,指愣头青,
佬:功能类似普通话形容词后的“的”。
体面:长的好看手巾:毛巾,手帕,
熄火:完了,(通常指不好结局的完,如拉东西时绳子断了,有时候也指不要再做了,或再说了,)
清缸:茅坑,
板烧:肉丸子,
灭盼:休息一会儿,
开路:出发
开货:人死了(骂人去,如:开货了畏,快去死吧)
属头,今夜,明(men)朝:昨天,今天,明天,
辰光:时候,
日头:太阳
树箬:树叶,
鸭弟弟:鸭子,
虎三:横冲直撞的人,
胡招/胡你朝:下一次
斩肉:买肉,
猢狲(猢促化,读“活”):猴子,
流利猢狲:闲不住的人,惹是生非的人
鸭焐卵:冒充内行,做事情不在行,做错
撒憋气:赌气
灶铁:拔火棍,
/təŋ/:拉,有时有拉断的意思,
娘娘、伯伯(pahpah):姑姑,
来事:厉害,
嗲个(见上注):什么,
老嬷:老婆,
老倌:老公,
老姥姥(见上注):老太婆,
didi(浊音):衬衫,这个表达有点离谱,不知道来源,
皮皂粉:洗衣粉
康乐球:台球
番瓜:番茄
连:缝,(缝衣服,绞衣服)
连欠(chie阴平,覅读尖音):做事连贯,连续,能行
养小佬:指生小孩,生和养育通用养,
刹慢:节骨眼上,关头,最后,
要紧:紧急,
老细:儿子,
剪头,剃头:理发
光廊头:秃子
大斧:斧子
薛得楼:刺猬
屙(ou阴平en去三):拉(屎)
箸头:筷子的顶部筷箸:筷子
辫答答:辫子
克气的:讨人喜欢的
推气的:大方的
众牲(tson阴去san音平):畜生,骂人的话
瞎(hah阴入)来来咯:瞎搞、乱来
面汤:洗脸水
部分声母普通话不具备,如浊音/b//d//g//ʥ//z//ʣ//v//ɦ/,舌面鼻音/ɲ/,舌根鼻音/ŋ/(即中古汉语疑母,发音时舌根贴近软腭,常州话“我”的声母即此。)有大量的头尾,功能略似北京话的儿化音,如砖头,墙头,鼻头,手指头,瓶盖头等,但也有普通话里有头的不加头,如小鬼头为细鬼。
5、语言研究
口音形成
《现代吴语的研究》
常州语音完整保留古全浊声母的体系。如店、志、绢、富等字分别读清音声母,电、治、倦、妇等分别读浊音声母,而官话区人往往把它们读成同音,常州市区以东戚墅堰、横林、横山桥、郑陆、雪堰等多镇保留着完整的尖团音体系,同样没有促化现象,加之七调的发音让常州东乡话极为柔软和苏州话非常类似有别于无锡话的生硬起伏。
1928年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把常州话分为“街谈、绅谈”,亦可称为民腔和官腔,即下层群众的口音和上层人士的口音。所谓“绅谈”或官腔是常州绅士所说的口音。绅士因为与外界交流更广泛,又有文化,所以说话带有更多的官话腔调,也更多地使用“文读”语言。在除官话以外的方言中,存在着文白两读的现象。所谓文读,就是用南方语音说北方话的词汇,因为当地没有这个词汇,所以当这个词汇进入当地时,就只能使用北方话的读音,因为当地的发音方式和习惯与北方话不同,所以不免带上当地口音。白读则完全是用当地方言语音读相应词汇,因为当地方言中也有这一词汇。
文读读音
文读的读音大体与官话相近,而白读的读音和官话就完全不同。南方六大方言中文白两读现象的程度各不相同,大致说来,中国方言中,吴语、粤语受北方话的影响较大,而闽语受北方话的影响最小。吴语中有文白两读的字大约有300多个,所以文白两读在常州是一种很普通的语言现象。同一词语,在一般情况下,只是读音不同,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有时,白读或文读却成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如“生活”,作“活计”用时“生”读sang,为白读;作“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活动”用时“生”读sen,为文读。生活还有一个意思是“揍”,如“吃生活”即挨揍。
普通话声母z、c、s有卷舌音zh、ch、sh,常州市区话没有这一部分,而常州人讲普通话的一个典型特点,是统统用平舌音,以前单位有人把普通话“这叫什么事儿”,经常讲成这样:zeijiaosenmesier,他们把儿话音给学出来了,但是应使用的卷舌一个都没有。
常州市区话中,大部分人在普通话涉及前鼻an的字均不发鼻音,例如常州话中:‘三’是sie(阴平)、‘千’是qi(阴平)、‘万’是vie(阳平快连去声)、‘天’是ti(阴平)。。。等等。该特点粤语不具备,粤语的鼻音字虽然发音跟普通话有区别,但普通话带鼻音的粤语都带。
普通话中en、in与eng、ing这两对前鼻/后鼻的发音区别,在常州话里体现不出来;这跟粤语区别很大,粤语偏向于使用后鼻,比如‘三’读sang、‘人’读yang等等。此外,我印象中常州人、包括吴语地区长大的人,如果没有长年在北方生活学习的经历,通常讲普通话时eng、ing的后鼻发音也非常不明显。
属于吴语体系的常州方言区内部也有口音和语汇方面的细微差别:可称为老派和新派,旧的过去的口音和新的现在的口音。1949年建国以来,全国推广普通话,形成新派常州话。老年人说的老派常州话更接近旧吴语,年轻人受普通话的影响较大,他们的口音在旧吴语的基础上稍有变化,可称为新派常州话。
半个多世纪以来,与整个吴语区一样,常州语音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如老年人说“艺”字为“尼”,年轻人说为“亿”。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年轻人发音大都不区分尖团音,如“借—驾、尖—坚、西—希、酒—九、消—嚣、精—京、浆—姜、接—结、七—吃、小—孝”,他们会把“借”(jie)说成是“驾”(jia)等等。
6、词汇修辞
有言无字
在常州方言中,有许多话语没有相应的汉语言文字可以表达。一些口头语与汉语言规范文字缺乏对应的关系,常常是有言无字。所以,在记述方言时,必须借用汉语言文字,借来的字只是字的读音与方言相近,其意义已经与被借用之前完全不同了。如常州话的“白相”是玩耍的意思,与白、相两词的原义根本没有什么关系。与这种情况相同的还有如“发欠”(发脾气)、“收骨头”(严格管理,上规矩)、“拆烂污”(拉肚子、做事马虎偷懒)等等。有的吴语借不到相应现成的汉语言文字,必须创造方言专用的字表达。如呒啥(没什么),“呒”字就是后来创造的。同样的情况还有发噱、噱头、雪糕(冰淇淋)、浜(小河)等。它们已经被创造了出来,属于具有正式文字的方言,被纳入了普通话体系,但是来源是吴方言,主要在吴方言地区使用。此外,如常州方言中bie(走复,追)、caq(斥皮,裂缝)字,虽然已经创造了出来,可能还没有成为规范的普通话文字。在吴方言中有大量的土语(主要是俚语、俗语)一方面没有现成的文字可以借用,另一方面也还没有创造出专用文字,如hai(皮肤肿,读“嗨”)、pang(洒水,读“乓”)、heiwei(炫耀权势和本事,读“嗨为”),这就给书面交流带来困难。
特有词汇
在常州方言中,有一些词汇是常州特有的,吴语区其他地方没有这些说法。如dzuε(厚脸皮,读“治”)、dza(叽叽喳喳、说话无遮拦,读“咋”)、bou(走,读“波”)。说脸皮厚的人叫“治头”,说叽叽喳喳的女人叫“咋婆”,说走路叫“波路”。普通话的“肮脏”一词在常州有“邋塌”、“捺答”两种说法,“捺答”一词为常州特有。
常州方言词汇中给外地人印象最深的一个词是“嗲”。嗲的意思是啥、什么,经常挂在口头上的话是“嗲佬”(什么)、“嗲东西”(什么东西)。
语气助词
常州的“佬”字作为语气助词出现频率很高,它可以附着于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如“铁佬、木头佬、男佬、红佬、晓得佬、开心佬、好佬、甜佬”之后,表示“的”的意思。但是,这个“老”字,在以下不同的词汇中还有不同的意思:小佬(小孩),好佬(好的),嗲佬(什么东西),嗨佬(多得很)、既佬(这样子)、个佬(那样子)。还有一个“咧”字,如“好老咧(好了),坏老咧(坏了),坏落咧(坏掉了),走老咧(走了),走落咧(走掉了),做嗲咧(做什么了?)”。这个“咧”字主要表示“了”的意思。
方言称呼
方言漫画
感情色彩
运用形容词的重叠加强语气,普通话是ABAB式,而常州话是AAB式和ABB式。例如,形容颜色雪白、漆黑,普通话是雪白雪白的、漆黑漆黑的,常州话是雪雪白、白笃笃、侧侧黑、黑侧侧。还有霉嗜嗜、嫩叽叽、辣哗哗。普通话固定词组中没有ABAB式,而常州话有,蟹里蟹里(做事费劲的样子)、剐里剐里(步履蹒珊的样子)等等。
内部差别
就如同属于吴语体系的苏、沪、浙口音会有很大差别一样,常州方言也有内部的差别,它是一个大家族,金坛、溧阳、武进的口音、词汇都有所不同,他们各自内部还有些微差别。例如,在常州市区,城里人口音和郊区人的口音也有差别,可以称之为城派和乡派口音。常州市城里人说话主要用升调,城外人主要用降调,如“好”字,城里人说háo,城外人说hào。如普通话的“玩”,在常州城里说“白相”,在城外有“相”、“西”、“调”几种说法,玩玩就说“相相”、“西西”、“调调”。溧阳城里和城外也有口音差别,在西、北、南部距离县城较近的乡村(新昌、余桥、大溪、沙河)把“将、枪、香、强、羊、娘”的韵母说成,县城为。
7、音韵特点
(1)三等韵逢知章组多数读洪音。如:尝、烧、首。
(2)大部分地区流摄大多不读尾。如:手、狗、周。
(3)效摄不读尾。如:包、烧、小。
(4)麻韵三等精章两组不同韵。
(5)见系二等开口字有文白读,白读多读组声母。
(6)口语“人ning银ying”。
(7)“鹿六绿”同音。
(8)没有鼻音形式的儿尾。
(9)单数第三人称作“他”。
(10)“事情”多说“事体”,“今天”多说“今朝”,“抽屉”多说“抽斗”或“抽头”,“乘凉”多说“乘风凉”或“吹风凉”。
(11)多数地点没有“人客,豆腐生”这样结构的词,没有“大粒豆,小张纸;买本添,买本凑;你走先,你走起”这样的语法结构。
(12)澄母多读。如:茶、迟、缠。
(13)大部分地区臻摄合口三等知章组字多保持合口。如:春、出。
(14)唐阳江三韵非庄两组字带鼻尾。如:方、庄
(15)歌戈韵与模韵(明母除外)不混。如坡≠铺、多≠都、搓≠粗、河≠湖。
(16)麻韵开口三等章组字与二等字不同韵。如:蔗tsa\沙so、茶dzo\家ko。
(17)侯韵、尤韵(知系),多读。如:斗、手。
(18)“嘴”字韵母。
(19)“鱼”字白读不读鼻音一类的音。
(20)灰韵不读单元音。如对daei。
(21)“铁锅”多说“锅”或“锅子”,不说“镬子”,穿衣服说“穿”不说“着”,家多说家不说“屋里”,部分地区“东西”不说“物事”。
(22)“谁”口语用“哪个”或“底人”,不说“啥人”。
(23)子尾读促音。
(24)“红的、好的”说“红佬、好佬”。
8、方言岛
金坛西部以及沿江的几个村是非吴语移民岛。
金坛风光
太平天国失败后,在武进西部(夏溪、湟里、成章),有苏州巨富许万台以工代赈,经营垦荒,出租土地,吸引苏北、安徽、湖南、湖北大批移民定居(大部分是苏北人)。在北部(小河、孝都、魏村、圩塘)一些乡村也有以苏北人为主的移民落户江边“下滩”垦荒。溧阳境内有河南(光山、罗山等县)、苏北(兴化、高邮等县)、浙江(温州)、安徽、湖北移民定居溧阳,他们分别聚居在平桥、永和、上兴等丘陵山区和余桥、古渎、前马等荡滩圩区,同时使用溧阳话和原籍话。如县城属于吴语的“勿要”连读,在西北部乡村被说成江淮官话的“不要”。这就形成一些外地方言岛。他们说两种方言,在家、村里说原籍话,与当地人说吴语。
这些移民岛的年轻一代,有的能够说吴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