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蝶尾

科普小知识 2024-04-19 13:47:34
...

蝶尾金鱼,以其尾大如蝴蝶而得名。自上世界70年代由国内的玩家从大尾龙睛里面定向选育出来以后,就因其紧凑均匀的体型、丰富多变的色彩和在水中翩翩舞动的姿态而深受广大鱼友们的喜爱,被誉为“天鱼”。

1、品种简介

蝶尾金鱼的特征与龙睛金鱼相同,即眼球特别发达,突出与眼眶之外,此外,蝶尾金鱼的尾鳍十分发达。其前缘向头部"钩"过去,整个尾鳍四叶舒展开来,或如"V"形,或如"X"形,如同蝴蝶一般,十分美丽。

2、品种由来


蝶尾金鱼

蝶尾金鱼是指蝶尾龙睛,就先从龙睛说起。

公元968年出现最初的金鱼——金鲫,至明朝后期,金鱼开始从池养转至盆中饲养,由于活动空间缩小,使金鱼的活动减缓,引起体型和尾型的变化,瘦长的体型变为短圆的身形,单片尾变成双片尾,甚至有背鳍退化,眼的变化等,后来在养殖的文种金鱼中,就发现了一侧或两侧眼球略有突出的个体。一开始基本上将这种个体予以淘汰。

到了1592年(壬辰——龙年),广州人郭某在用瓷缸深水饲养的文鱼中,发现了两眼显著突出的个体。当时将这种个体附会为龙神下凡,而传得沸沸扬扬。虽则该富商的龙神并没有繁殖出凸眼的个体。但很快有好事者将原本应淘汰的凸眼金鱼作种,培育成新种——龙睛。

龙睛:类似古代传说中龙的眼睛又名龙眼、凸眼,自古以来就被当作金鱼的正宗,被小日本称之为“中国金鱼”。最初只有红龙睛,到1893年,经历了整整300年才稳定出人们喜爱的墨龙睛。

1895年龙睛从广东经横滨传入日本。日本当时已经引进了中国金鱼,但开始也是将眼球突出的个体淘汰掉,直到了解到中国已定型出龙种,才转而肯定龙睛金鱼,取名出目金。因此,建议国人不要把龙睛称为“出目金”,一是此鱼源自中国,二是“出目金”之名也不文雅,没有一点气势。

蝶尾金鱼是上世纪80年代从龙睛培育出来的,所以现在的蝶尾多是龙睛,近年,才出现了其它鱼种的蝶尾,但数量很少,养殖者也不多,没能成为主流。

3、鉴赏品评


蝶尾金鱼

眼睛

拥有一对凸出的龙眼是蝶尾鱼的重要的品种特征。依其眼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棋子眼:扁平如围棋的棋子而得名。因双眼凸出不明显,似乎不大受鱼友们的喜欢,近年来已经很少看到了。

绿豆眼:小而圆,形似绿豆。

蚕豆眼:大而长圆,如蚕豆。

算盘珠眼:大、圆如算盘的珠子。

灯泡眼:眼睛像圆柱一样,上下一般粗细,前段像灯泡一样,是不多见的一种眼型。

牛犄角眼:眼睛基座粗大,越往上越尖,形如牛的犄角。

至于这些眼型什么算好,哪些差,争论已经很久了。除了公认的牛犄角眼不好以外,其他的眼型我看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里不做论述。但是不论是什么眼型,蝶尾的眼睛均要做到眼距大小适中、眼睛大小一致。眼距过小则显局促,过大则松散。眼睛大小一定要一样,否则不能算一条好蝶尾。

体型

分为平背长身和平直短身、高背短身几种。

平背长身的蝶稍显瘦弱,体型长,背部凸起不明显,侧线以上一般只有5道鳞。饲育到2龄才会出彩。

平直短身:体型短,背部凸起不明显。

短身高背:体型短圆、显得肥硕,背部凸起明显如高背琉金,侧线以上一般有6~7道鳞。饲养得当的话,当岁的鱼就很好看了。

我个人偏向喜欢短身高背的。体型的要求要左右对称,身上的鳞片要排列整齐,整体看着匀称舒服。

尾巴

一对大而形如蝴蝶的尾巴是蝶尾金鱼的另一个重要的品种特性。尾巴一般应该为四尾(扇尾例外)。依其大小分为大蝶尾、小蝶尾。小蝶尾的尾巴长度在身体长度的2/3左右。大蝶尾的尾巴长度等于或是远远大于体长。

从形状上,分为平直型、反翘型、扇型。平直尾的尾巴形似蝴蝶,尾巴与身体的角度呈180°平面。反翘尾,尾巴向身体两侧的方向向前翘起。扇尾,尾巴是三尾,打开如扇子的扇面。

蝶尾的尾柄要长短适中。过长或过短都不好。尾巴的位置要高低适中,过高会造成尾巴上翘,俗话说的架,身体容易失去平衡,过低尾巴会下塌。尾芯要正,尾芯歪亦容易造成身体失衡。尾付要宽阔,过窄会造成夹尾,同时宽阔的尾付也能很好的保障尾巴的张力十足。两尾之间夹角的开度大致在5~15°之间,但是有些地区的鱼友偏好那种尾巴开叉很大的蝶尾。尾巴要软硬合适,过硬游动时稍显呆板,过软也会大大的影响游姿。

色彩

蝶尾的色彩是及其丰富多变的,几乎拥有金鱼所有的色彩变化。单色的有:红、黑、白、紫、蓝。双色的有:红白、喜鹊花、铁包金、紫白、紫兰花。三色的有三色、荧鳞三色,还有五花。近年来又培育出了软鳞樱花(红白)。

在蝶尾的过度色彩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极少见的花色,比如十二红、十二黑、十二紫、玛瑙眼。丹顶等等。如果这些鱼没有什么大的毛病的话,就堪称*了。

色彩的要求:单色的话,红则正红,红至尾边、白则雪白不能有一丝杂色、黑则漆黑、紫则酱紫、蓝则有如金属般光泽。双色中只有红白算是比较稳定的,要求红白分明,色块分布均匀对称,红白间过度明快。荧鳞三色的三种色彩分布合理,不能看着有脏的感觉。五花应以蓝色为底色,红、白、黑、黄色斑分布好,色彩间过度明快。

游姿

要求蝶尾在水中游动自如,不徐不疾,雍容大度,要给人一种飘逸灵动的感觉。

其他的一些要求:各鳍齐全舒展,背鳍挺拔,鳞片整齐,尾皿不能缺鳞。

总体来说,一条双眼对称、体型匀称、色彩艳丽、尾展好,游姿飘逸的蝶尾就是条好蝶尾。

4、繁殖技术


蝶尾金鱼

1.亲本的筛选留种技术选择尾型对称且尾鳍前端接近或到达胸鳍,臀鳍平衡,眼睛完好且对称,色泽鲜艳,丰满润圆,特征明显,身体健康无病无伤的各类花色品种。规格12厘米以上,10月龄当年亲鱼。

2.繁殖季节4月20日前后,水温18℃以上,雨水充沛。

3.配组1雄3雌一组,雌雄分池饲养,亲鱼池规格10~15平方米,每平方米放鱼20尾左右,产前进行流水刺激,最好是雨水。

4.人工授精待亲鱼成熟,按雌雄3∶1比例配组进行人工授精,授精时精液不宜太多或太少,否则均会影响受精率。按照上述操作,受精率可达到80%以上。

5.采卵与孵化规格为10~12厘米的亲鱼每组可采卵2~3批次,每次采卵2000~3000粒。采卵水温与亲鱼培育池一致,切忌有温差。用经蒸煮消毒处理过的棕片作鱼巢,每个棕片采卵2000~3000粒,不宜过密。孵化池10~15平方米,每池置放棕片2~3片,孵鱼1万尾左右。孵化池用水要用“老水”,即经培育有一定肥度的水。孵化池水温与产卵水温相一致,也忌温差大。孵化期间不换或少换水,添水忌添“生水”(地下水或其它水源水),宜添“熟水、老水”。孵化期间的主要管理工作是防止和清除青泥苔。孵化时间5~7天为宜。时间太短、过长均会影响孵化率,尤其是成品率(包括体色、体形、体态、翅鳍完整度等)。按上述操作,孵化率可达70%~80%,每组亲鱼可产苗1万尾左右。

5、幼鱼饲养

鱼苗培育在孵化池内进行,每池(10~12平方米)育苗1万尾上下。培育20天左右后开始筛选分池培育。

蝶尾筛选是养殖中一项技术性强、工作量大的工作,一般要经过4~5次筛选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初选

鱼苗约经20天培育达2厘米左右即可开始初选,剔除小(缺)尾、残眼、异(畸)形等10来种残次鱼。初选存鱼率(留存鱼数量占鱼苗数量的比例,下同)一般为80%左右。

复选

初选后的幼鱼经15天左右饲养,即进行复选。主要剔除小尾,同时剔除其他残次鱼。复选存鱼率一般为50%~60%。

定型复选(二次复选)

复选后的幼鱼经30~40天饲养,达到3~4厘米时进行二次复选,并分类定型,即成品鱼。成品鱼定型存鱼率一般为20%~30%。

优选

成品鱼经20~30天饲养,可进行优选,筛选出优等鱼。重点选出姿态、体形、色泽等性状特别优秀的个体,作为上等品予以分池培育,分级管理。优选挑选的比例为成品鱼的10%~20%。

精选

优选出来的上等鱼再一次挑选成为精品鱼,挑选比例仅为优等鱼的5%左右。其中有少量的*鱼。

6、饲养管理

放养密度

蝶尾养殖放养密度直接影响其成品率,尤其在定型培育之前的阶段。我们在养殖实践中总结了一个“两密一稀”的放养模式。即在幼鱼定型培育之前采取“初密、中稀、后密”的做法,来控制鱼的体形、体貌、体色等性状特征,从而达到提高成品率的目的。其具体密度的控制视花色品种要求及水质、水色、鱼的个体大小而确定。

水质控制

蝶尾金鱼的色泽及生长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质。我们推行“熟水”养鱼,多添“熟水”少加“清水”,添加地下水一定要通过曝气后使用,水色微绿或淡酱红色,水深10~20厘米,pH值7~8。夏秋水温过高时,采取补水遮阳等措施,控制水温不超过30℃,防止中暑发生烫尾病。

投饵

开口饵料和定型培育之前投喂的饵料一定要用天然活饵,如红虫、水丝蚓等。至9月中下旬育肥阶段,可改投金鱼配合饲料或颗粒饲料。投喂量以喂七成饱为宜,忌池内残剩饵料,投喂次数一般一天2~3次。饲料中要添加少量的维C和维E等微量营养元素。

病害防治

重点防止烫尾病、烂鳃病、原生寄生虫病及青泥苔的危害。同时做好防缺氧、防中暑、防中毒、防鸟、鼠、猫等敌害侵害等工作。

上一篇: 虎头金鱼

下一篇: 鹅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