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桥
文德桥,位于南京城南夫子庙地带,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后历代均有修葺,相传为李白醉酒捞月之地,后世为以示纪念,在桥旁辟建得月台。文德二字取文德以昭天下之意,但南京民间有“君子不过文德桥”一说。原是旧时南京夫子庙一带为科举重地,每有赶考学子聚集苦读;对岸则是名冠江南的酒肆妓馆之地。文以载德、厚德载物的儒家正统,与及时行乐、纸醉金迷的金粉之地,隔河相守,相安无事。分隔它们的,只一座文德桥。相传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的深夜子时,升至中天的圆月会把它在秦淮河里的影子一分为二,各投在文德桥的东西两侧。无论从桥的哪侧往下看,河里都只有半枚月亮,称“文德分月”。
中文名称:文德桥
地理位置:南京市秦淮区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全天
景点级别: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著名景点:得月楼、得月台等
始建年代: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
1、桥名释义
“文德桥”的“文德”二字取自儒家思想“文章道德天下第一”的意思。
2、历史渊源
文德桥夜景
文德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其后颡经翻建,石木互易,明清时发生多次桥栏塌陷事故,尤以光绪三十年(1904)端午节,市民在桥上争观龙舟竞渡,正当兴高采烈之际,桥栏断裂,桥身倾塌,造成了数百人落水的惨剧。当时大人的啼哭,小把戏的嚎叫,构成了一幅令人窒息的惨烈画面,几十年后听耄耆之年老母亲听她前辈们所讲的桥塌之事,还令人心有余悸。相传幼年的茅以升那年正好生病在家未能去观看龙舟,后来听小伙伴们讲述其事,便暗下决心修建桥梁。
*时期,此桥仍是木结构,方可拾阶而上,经风吹雨淋,板缝见隙很大,围栏处栏杆不少已经朽腐,走在上面晃晃悠悠,桥身也只是简单地油漆了一下,通身浑黑,好象只能走人,推车,稍大型的车辆肯定是不能借道的。
3、文德分月
历史上文德桥由于特定的位置和结构,正值日晷子午线上,每年家历十一月十五日午夜前后,在该桥东、西侧的秦淮河上,可见水中左右各半边月亮,此即“文德桥上半边月”的出处,这一自然奇观,曾吸引无数游人前住来此揽。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当年寓居南京时,曾于此夜漫步文德桥,见此奇观,激情如喷,不禁咏诗一首:“天涯羁旅客,此夜共婵娟,底事秦淮水,不为人月圆”。
4、民谚
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
传说农历十一月十五,月当顶。子夜12时,满月正好在文德桥正顶上。如果站在文德桥上可以看到桥两侧的河水中各有半个月亮。
南京人在十一月十五这一天,吃过晚饭后,男男女女、扶老携幼,都到文德桥来看半边月。桥上挤满了人,本来摇摇欲坠的桥,经受不了这么多人的压力。突然听到“哗!”的一声,桥东栏杆塌翻,几十位观看月景的人掉入河中。当大家在恐惧惊吓中还未回过意时,又听到“轰”的一声,西面的桥栏杆又飞出去了,赏月的百姓们又一次翻入河中。据说:当天在秦淮河中未救上的男女老少有几十人。基于此案,人们不相信了文德桥。
“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这个歇后语常常挂在南京人的嘴边,是南京话的语言魅力。
5、李白投水捞月
唐代大诗人李白酷爱明月。有一年农历11月15日的夜晚,他来文德桥附近酒楼饮酒赋诗,只见皓月当空,银辉泻地,便趁着酒兴上文德桥观景。突然,他发现月亮掉在水里,便醉意朦胧地跳下桥去,欣然张开双臂捞月,水中月亮被剖成了两半。从此,每年那天的夜晚,人们都争相来文德桥观赏半边月,萌生着秦淮夜谈中许多栩栩如生的佳话。
这个故事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很多文人墨客和学士名流也因文德桥畔的半边月慕名而来,曾为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篇章。著名诗人闻一多的长篇叙事诗《李白之死》,对李白投水捉月和明月的迷人景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诗中写道:
月儿初还在池下丝丝柳影后窥看,
象沐罢的美人在玻璃窗口晾发一般;
于今却已姗姗移步出来,来到池西,
池波一皱,又惹动了娴静的微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