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博望区
博望区位于马鞍山市境东部,北倚横山,南濒石臼湖,东、北至马鞍山与南京江宁区边界,西至丹阳镇以西、丹阳新河以及军区农场地区。总面积351平方公里,总人口18.35万人。辖博望镇、丹阳镇、新市镇,共有3个社区、3个居委会、37个行政村。辖境地势北高南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314省道穿境。石臼湖可常年通航。古迹有博望西林禅寺、大王庙、新市横山石门石刻、澄心寺、叶家桥、丹阳炼丹老炉、灵光禅寺、龙泉禅寺等。
中文名称:博望区
英文名称:BuoWangDistrict
行政级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安徽省马鞍山市
下辖地区:辖3镇,共有37个村、3个居委会、3个社区
*驻地:博望镇工贸路1号
行政代码:340502
电话区号:0555
邮政编码:243000
地理位置:马鞍山市最东端
面积:351平方公里
人口:20万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
车牌代码:皖E
1、博望区概况
博望区位置
博望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最东端,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与江苏江宁、溧水、高淳三县接壤,与南京空港新城、柘塘新城相互呼应,是安徽省通向苏浙沪等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门户。博望区交通十分便利,周边有宁安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宁杭高速、沪宁高速以及长江黄金水道。26公里内可达南京禄口机场,马鞍山外贸码头、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芜湖湾里机场。博望区现辖博望、新市、丹阳三镇,共有37个村、3个居委会、3个社区,全区总面积351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0万人。
博望区北倚横山,南濒石臼湖,东、北至马鞍山与南京江宁区边界,西至丹阳镇以西、丹阳新河以及军区农场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境内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十分丰富。下辖三镇都是千年古镇,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境内现存古迹有博望西林禅寺、大王庙、新市横山石门石刻、澄心寺、叶家桥、丹阳炼丹老炉、灵光禅寺、龙泉禅寺。黄梅戏名剧《天仙配》就取材于丹阳,董山村即是传说中董永的故乡。
新成立的博望区,将在全域马鞍山的大背景下,在长三角的范围内,按照国际标准来谋划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南京的产业与市场对接,积极参与南京空港新城的分工与合作,着力打造马鞍山市东向发展的门户。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刃模具、机床制造、冶金压延、优质锻造等产业,有选择地发展若干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博望高新区及博望区整个产业的提档升级,加快形成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同时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大力开发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产品,打造面向长三角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生态农产品供应地。
2、历史沿革
马鞍山市委七届十二次会议提出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将博望、丹阳和新市三镇组团发展,全力打造与主城联系密切的独立副城区——博望新区。博望新区管委会于2011年2月10日正式成立。全区总面积351平方公里,总人口18.35万人。共有37个村、3个居委会、3个社区。
2012年,经国务院和省*批准,设立马鞍山市博望区。将当涂县的博望镇、丹阳镇、新市镇划归博望区管辖,以博望镇、丹阳镇、新市镇的行政区域为博望区的行政区域。博望区人民*驻博望镇工贸路1号。
3、人文历史
博望镇
石臼湖
据民间传说,早在南朝梁代,石臼湖曾是江南巨富石崇的大庄园。东海龙王三女儿嫁到这里,成为石崇的儿媳,由于婆媳关系不和而常受虐待。龙王知道这个情况后,曾托梦嘱咐女儿逃回东海。一日,龙女和丈夫一道逃离,并嘱咐其丈夫千万不要回头张望,可是丈夫恋家心重,回头一望,庄园顿时成一片汪洋。自此,人们就称此地为“不望,”后来,又因一望而成的石臼湖广阔渊博,就将“不望”写成“博望”。这就是博望名称的由来。
博望镇建于南朝梁时,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南朝以后,博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日渐繁华。明代,博望为市。清代,博望为镇。旧时,镇内有一条青石板铺筑的街道,由东桥、中桥和西桥三座古桥连接而成。镇区四周环水,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韵。本世纪三十年代,博望商业繁华,店铺林立。1933年,全镇各类店铺有一百一十多家。
博望在历史上行政区划多有变迁。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江南郡县制变革,博望当时隶属扬州丹阳郡内。北周以后,丹阳郡废除,设立蒋州,博望并入江苏溧水,隶属蒋州。其后变迁,或区、或乡、或镇,或江苏,或安徽,多达几十次。1965年,博望设为博望区,下辖博望、和平、安南、新博4个公社。1970年,拆区并社,博望区划分为博望、新博2个公社。1984年元月,设立乡镇建制,博望设为博望镇,新博设为新博乡,新博乡又划归为博望镇。2012年9月12日,博望区成立,辖博望镇、丹阳镇、新市镇。
博望多山,土刚民劲。历史上,这里易涝易旱。为求谋生,从北宋开始,博望铁业兴起,工匠们一年四季,到处漂泊,以打铁煅铜贩锡谋生。博望人打铁,旧时称打“小三子”,即三人一起外出,一人拉风箱,一人掌锨,一人抡,锋利坚韧的菜刀就是这样打制出来的。菜刀打的好不好,关键看淬火。自古以来,博望就有一批身怀淬火工艺绝活的工匠,他们让这门绝活代代相传。到了明清,博望人打制刀具达到鼎盛时期,据县志载,清代乾隆年间,博望铁业已享有盛名。“芜湖的剪子,博望的刀”,“刃具之乡”之说,就是在这一时期传遍大江南北。博望横山西部和东部山谷地带,有一条石板路,人称横山古道,这条古道就是博望人外出打铁踏出来的。
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社队企业为骨干,刃具之乡博望开始从打制家用刀具,向打制工业刃具转化。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博望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打制家用刀具起步,向多类机械刃具、多类模具、多类机床、多类机械配件进军。短短三十余年,博望的刃模具、机床、机械加工等企业就发展到一千多家,并拥有两万多推销员。昔日的“刃具之乡”,华丽转身为“中国刃模具第一镇”、“中国剪折机床第一镇”。
值得一提的是,博望还曾是江南新四军建立的一块抗日根据地。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当涂后,博望镇横山地区民众纷纷组织起抗日自卫武装。1938年,新四军先遣一、二支队相继挺进江南敌后,在博望镇横山境内点燃抗日烽火,横山地区党的各级组织和抗日*政权相继建立,军队和人民并肩斗敌、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寇无数次“蚕食”和“扫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丹阳镇
丹阳湖
为区别于江苏省丹阳市,人们习惯上称丹阳镇为“小丹阳”。丹阳镇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马鞍山市境内最古老的城镇。
春秋战国时期,丹阳镇境地属于吴国,是吴国西部政治、军事要地。当时的地形地貌,与今天有不小的差异。长江经内江直通丹阳湖,丹阳湖水面广大,包括丹阳、固城、石臼湖三大子湖,与长江浑为一体,水面最大时达3000平方公里,在我国古代五大湖中位居第三。
丹阳镇濒临丹阳湖,背依横山,为水陆交通要道,是由楚入吴的必经之地。《史记》所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出游,至云梦、访江下、观藉河、渡梅渚、过丹阳、至钱塘的史实,不仅说明“丹阳”在先秦时期早已存在,而且证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在全国第一批推行郡县制。丹阳县是全国第一批建制县,县治丹阳,当时第一批推行的郡县只有三十六个。丹阳县辖区很大,包括今天江苏省的南京、高淳、溧水、江宁;安徽省的芜湖、和县、含山、无为、繁昌、南陵等广大地区。由此可见,丹阳镇是当时全国最早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其地位十分重要。汉朝沿袭秦制,丹阳仍为郡县。西晋时丹阳县分出于湖,并立丹阳、于湖两个县。隋开皇九年(589),隋朝统一全国,设置当涂县,废于湖县,但丹阳县仍然保留。唐太宗贞观元年,又废丹阳县,所辖地区并入当涂县。从此,于湖与丹阳作为县名,相继成为历史。清朝乾隆年间,丹阳镇被一分为二,以一条小巷为界,北属江苏省江宁县,南归安徽省当涂县,形成了两省共一镇的局面,可谓“一脚踏两镇,鸡鸣闻两省。”
现代考古发现,历史上的丹阳是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商贾云集的江东重镇。慈善殿附近的土城头,陈家祠堂到西桥游家糖坊处石人石马的残肢,新桥附近的土城,小岗头上的碑刻,横山北峰腰地古驿道“青阶岘”遗址,以及遍布小丹阳各地的秦砖汉瓦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残片等等,均向世人证明了以上的考古结论。从近几年发掘的方格纹、菱形纹、回字纹陶片和陶器上推断:小丹阳与吴国中心苏州、无锡是同时代繁荣的城镇,这些印有各种几何图形的陶片和陶器,是春秋战国时代吴越两国及东南沿海的典型文化遗物,和苏州、无锡等地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完全一致。唐代大诗人李白四十八岁首游横山时写下的《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一诗,也可以让我们驰骋想象,感受丹阳的文化传奇: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连锋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青莲居士站在西距小丹阳4公里的横望山上,放眼远眺,将古丹阳城垣看得清清楚楚。渐趋衰落中的丹阳古镇,其城垣仍然是高大、绵长的。由此可以想象,丹阳古镇在其辉煌时期是多么雄伟壮观。
古老的小丹阳由盛变衰,自繁华走向凋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各封建王朝在这里的长期激战,二是古航道、行政中心的变迁,三是交通线的西移。其中,各封建王朝在这里的多次激战,乃是加速小丹阳衰落的最直接原因。
1949年以后,丹阳镇的人民在党和人民*的主持下,开始了修复创伤,建设新丹阳的艰苦工作。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发展,这座千年古镇焕发生机,成为一座较有规模的新型集镇。
现在的丹阳镇街道成“T”字形,混凝土路面平坦宽阔。该镇街道两旁是排列整齐、装饰一新的居民楼房;冶金、机械、建材、粮油加工等企业比翼齐飞;工业园区拔地而起、欣欣向荣;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事业蓬勃发展;交通四通八达,商贸繁荣兴旺。博望区成立后,丹阳镇加快了建设发展步伐,正在打造集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于一体的新型集镇,千年古镇“旧貌换新颜”!
新市镇
据考证,宋朝之前,新市镇的名字叫黄土岗。黄土岗是石臼湖西南和丹阳湖西北两地居民外出经商的必经之地,为方便经商的行人,有人在这里建起了客栈和店铺,附近的一些农民弃农经商,搬到黄土岗上住,这就形成了新市镇早期的雏形。到了宋绍熙元年(1190),为了经商方便,丹阳湖畔袁时圩一带的商人在距新市以西五里处的撇洪渠上,造了一座三孔拱桥,名绍司桥。绍司桥下就是水运码头,从陆路行走,过了桥,就有直通当涂县城的路。有了这样的好条件,附近的居民也都到这里居住,绍司桥周边日渐繁华起来,便形成了集市。到了明初,在距绍司桥以东一里地处有个衙头村,村上设有司衙门,即为“当涂县第一衙”,这标志着以集市为中心的行政管理部门正式确立。
宋末该镇幸存者重建家园,出现日益兴旺的新市面。清初遂即改为今名。经过沧海桑田,几起几落,到清朝初年,新市已变成繁华的集镇,定名为新市镇。据《当涂县志》(1935)记载:此地商贾众多、繁荣昌盛,民间流传新市有十里长街。街市延绵十里路,这在古代可是一个不小的规模。可见当时的新市镇,一定是店铺鳞次栉比,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据考证,当时的“十里长街”,西起沟通丹阳溪撇洪渠中段的绍司桥东,过了桥,东至横山山脉尾部的尚甸,是一条长蛇般的集镇。那么,新市镇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据考证,应当属于后者,因为新市镇狭长而无旁展,不具备居民自然成镇的条件。她之所以形成集镇,完全是军事战略的需要。新市古镇在地理上不属于战略险要,既没有可行战船的河道,也没有通车马的驿道。但是,她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一是可以囤粮,二是可以放马。丹阳湖西北圩区和石臼湖西滨圩区,很适合军粮的囤积和储备。不易圩垦的大片草地,又可以用来放马。明清之际,北方的军队到南方作战,就把新市古镇作为军队的后方供给基地和战马的牧场。军人们在这里生活,要吃、要喝、要玩、要成家立业,这就刺激了商机,促进了繁荣,形成了集镇。
有一种说法是,新市曾经是满族人的天下。这话听起来有点让人费解,满族人住在东北,怎么会到江南新市来呢?据考证,这里确实曾经是满族人的天下。如今,新市镇周边的村落多以“甸”命名,如“尚甸”、“车家甸”、“赵家甸”、“廖家甸”、“张家甸”等。“甸”在辞书上注解,一为东北的村落,二为放牧的草地。江南的村落,通常叫村。根据地名,这里肯定有东北人居住过,这些东北人就是满族人。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市古镇出现了新的繁荣昌盛景象。如今,新市集镇的老街上有400余家店铺,5000多集镇人口,另有一批农村人口也迁到镇上居住,全镇(包括行政村)约4万余人。近年来,新市镇又在老镇、老街东北方向规划建成了新镇,新镇为徽派建筑群,粉墙黛瓦、古雅秀丽,与镇外绿色的田野、清清的池塘交相辉映,一间接一间,长长地排去,很有古徽派韵味.
4、自然地理
博望区北倚横山,南濒石臼湖,东、北至马鞍山与南京江宁区边界,西至丹阳镇以西、丹阳新河以及军区农场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
5、交通区位
博望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最东端,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与江苏江宁、溧水、高淳三县接壤,与南京空港新城、柘塘新城相互呼应,是安徽省通向苏浙沪等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门户。
博望区交通十分便利,周边有宁安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宁杭高速、沪宁高速以及长江黄金水道。30公里内可达南京禄口机场,马鞍山外贸码头、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芜湖湾里机场。
6、综合实力
企业.jpg
博望区工业基础雄厚,现有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7家,亿元以上企业34家,已形成以刃模具、机床、筑路机械配件、锻造为主导的机械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按照“一区四园”的产业布局,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即以安徽博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基础,分别打造科技创业园、机械装备产业园、新材料残叶元、特钢产业园,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壮大传统优势主导产业。
在工业发展方面,近年来,博望区走“工业强镇、工业富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路子,已初步形成刃模具、剪折机床、工程机械配件、冶金压延、优质锻造、建材、服装加工等主导产业,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和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博望区*所在地——博望镇有着“中国刃模具第一镇”和“中国剪板折机床第一镇”的美誉,是“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共建基地”、“省优质剪折机床暨刃模具生产示范区”、“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7、经济概况
2012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7.5亿元(预计数,下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935元和11750元,增幅均超过两位数。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批项目入选省“861”行动计划和市重点项目,天峘重工、宏达保温材料一期、华菱西厨食品加工专用装备、恒利达高精度圆盘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成功举办第五届、第六届中国(马鞍山?博望)刃模具暨机床博览会。坚持开门大招商、落地倍亲商,通信管网、飞鹤园艺、莱瑞丽鞋业等一批项目落地并开工建设。获准筹建省级博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2年高新区(筹)产值达70亿元。积极开展国家火炬计划博望剪折机床及刃模具特色产业基地创建工作,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筹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力度,扶持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取得新成效,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家。2012年,被授予“中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城市”称号。
8、社会事业
积极行动抵御60年一遇特大干旱,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多措并举缓解群众饮水、农业用水困难。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展就业培训,举办专场招聘,积极帮扶特殊群体就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即征即保。博望区成立后,迅速启动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低保、五保、基础养老金、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等提高至中心城区标准;调整博望至中心城区公交运行,班次增倍、票价减半;实施老314省道全程维修工程;实行婚姻就地登记等,使广大群众即刻享受到区划调整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基础教育工作水平有了新提升。成功举办第二届长三角城市?博望自行车越野邀请赛,广泛开展“江南之花”等各类群众文体活动,村级农家书屋全面建成,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基本覆盖。基层医药卫生*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夯实,国防教育、老年教育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切实加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加强信访三级平台建设,坚持领导*开门接访,开通了区长信箱。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常抓不懈,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博望社区被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全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9、旅游景点
横山风景区
澄心寺六角亭
博望新区北靠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横山自然风景区,南临*风景区石臼湖,地形起伏,水系发达,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马鞍山拉开城市框架的主战场、经济的新增长极,还是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紧邻南京,靠近机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博望新区2010年实现GDP133.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23.8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9亿元,完成招商引资39.43亿元,财政收入4.47亿元。辖区新市镇横山(南麓)自古闻名,古吴都500年立于横山。横山景色优美,地处战略要冲,宛若仙境,如“世外桃源”。名道葛洪、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李白、吴筠在此留下遗迹。风景有“横山八景”、仙人洞、石门、古刹澄心寺、山泉、松涛、拖船豁和古代摩崖石刻及诗文、碑林等等,还有新四军烈士陵园、全县第一大水库。横山紧临南京、马鞍山、芜湖等大中城市,交通便捷,地处“苏南”和“皖南”两大旅游区结合部,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本园区规划用地约4500亩。分三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