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永正乡

科普小知识2022-12-29 18:25:21
...

永正乡位于正宁县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北与宁县接壤,南与本县永和镇、榆林子镇毗邻。全乡地形东高西低,南北宽约5公里,东西长约23公里,总面积93平方公里。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高度平均1460米,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8.5℃,年降雨量约为650mm,全年无霜期平均180天左右,是全县优质烤烟生产示范乡之一。

中文名称:永正乡

行政代码:621025201

身份证前6位:621025

长途区号:0934

邮政编码:745000

隶属政区:正宁县

行政级别:乡

车牌号码:甘M

辖区面积:93km2

1、地方简介


永正乡

永正乡位于正宁县西部,平均海拔1460米,面积93平方千米,农业人口5795户26537人。辖10个行政村。乡*驻友好村。学校总数19所,在校学生总数5474人,教师总数290人,毕业率99.6%;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数36人,病床13张。永正乡上官庄村乃古阳周城所在地。乡内主要文物古迹有秦朝大将蒙恬古墓。肖水渔村,已建成鱼塘20多个,水域面积达200多亩,逐步建成集娱乐、休闲、垂钓为一体综合性服务场所。永正香包、刺绣、剪纸、根雕等民间工艺做工精细,造型美观,远近闻名,畅销全中国。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区总体规划2平方公里,中心街已拓宽20米,人行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已完成,一个新型的农村小城镇已具雏形。

2、行政区划

永正乡区划

621025201200220刘家堡子村

621025201201220王沟圈村

621025201202220纪村

621025201203220东龙头村

621025201204220上官庄村

621025201205220路里村

621025201206210友好村

621025201207220堡住村

621025201208220南住村

621025201209220佛堂村

3、城镇建设


永正乡

永正乡建设日新月异,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区总体规划2平方公里,中心街已拓宽20米,北新街开发如火如荼,完成人行道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切实抓好小康住宅示范区建设和旧村改造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确保城乡建设有大作为,面貌有大改观,品味有大提升。永正乡已投资825万元,新建阴井48眼,街道暗渠排水1000米,铺设自来水管道2000米,拆迁房屋、烟楼328间,新建两层以上砖混结构楼房320间,南北街油路罩面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完成了街区亮化、绿化工程。由乡上筹措资金9万元,新建了永正剧院,并在2004年5月份举办了永正乡精神文明建设周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了永正乡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经济发展

永正乡耕地面积44300亩,约占土地面积的25%;85%以上的耕地为塬地。主要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糜子、谷子、洋芋、豆类等,总产量2006年达到1611吨。经济作物有烤烟、西瓜、油料、蔬菜等。2005年栽植烤烟20000亩,已成为永正乡的支柱产业。苹果生产初具规模,永正乡共有果园6800亩,建成绿色优质商品果生产基地乡(镇)之一;畜禽养殖逐步发展,有规模养猪专业村2个(刘堡子村、王沟圈村),规模养猪大户24户,猪存栏达1200头,大牲畜存栏2600头。完成退耕还林9600亩,荒山造林12000亩。川区开发成效显著,区域优势明显,经济效益可观。其中,佛堂菜棚建设,已建30座,计划在建130座,累计达到160座以上,建成正南煤田的蔬菜供应基地之一。2006年永正乡生产总值完成4426万元,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146万元,增长38.6%;第二产业完成1094万元,增长3.2%;第三产业完成1186万元,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0万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00万元,增长12.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0万元,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2106元,比2005年的1924元,增长9.17%。

5、农业发展

正宁县绿色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正宁县永正乡积极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引领带动作用和品牌效应,把绿色农业作为夯实农业基础、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点来抓,做好农产品认证申报、基地创建等工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该县先后建成无公害标准化苹果生产示范区4个,紫苏标准化生产示范区3个,创建永正乡东龙头村、永和镇安兴村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红富士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6.5万亩,辐射带动贮藏加工、销售运输和科技服务等行业企业协调发展,形成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苹果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目前,完成了“宫河”牌大葱、“陇蜜”牌苹果、“惠尔灵”牌紫苏油商标注册、绿色认证和“宫河”牌大葱地理标志登记及周家柿子、“正红”牌苹果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地认定,培育开发“醉杨妃”牌果脯、“子午”牌蜂蜜、“三禾”牌米醋等新产品20多个,“陇蜜”牌苹果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金果”认证,“宫河”牌大葱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水平。

6、地方特产

正宁豆腐


正宁豆腐

正宁黄豆出粉率高,豆腐也很有名气。主要特点是洁白细嫩,吃起来柔中含刚,宜于烩炒,翻卷不碎,入汤不烂。在正宁豆腐中,山河镇的豆腐有“王中王”的美誉。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是正宁罗川镇人。一次,他想去看看木工鼻祖鲁班,但一时不知带什么作见面礼好,他看见自己案头的豆腐,心想,带一块自家做的豆腐去,鲁班一定喜欢,但怎么带?他想,人都说“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我偏要用马尾提着去。于是,他从毛驴尾巴上揪下来几根长尾毛,穿过一块豆腐提在手里,竟然提了起来。他坐在毛驴背上,一手抓缰绳,一手提豆腐,来到了鲁班门前,鲁班一见,惊得目瞪口呆……传说归传说,正宁豆腐的质和味的确是名不虚传。

正宁烤烟

正宁县是省列烤烟基地县之一。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期,正宁罗川产的晒烟即为贡品,被誉为“唐台烟”。悠悠数千年,“唐台烟”依然久盛不衰,至今仍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生产项目。烤烟在正宁县也有着较长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生产经验。1958年开始引进试种,到1981年初具规模。2006年,全县种植面积在11.86万亩,种植区域遍及全县。出现了一批专业村、重点户。烤烟是正宁县经济的一大支柱项目,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拳头产品。

正宁苹果

正宁县地处全球苹果最佳纬度带和全国苹果生产优势区域,海拔、日照时数、平均气温、最低温度、昼夜温差、降雨量,无霜期、生育期等8项指标均达到苹果最适应生长区标准,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52个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被国家列入西北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区,2004年被国家评为绿色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正宁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气候干湿冷暖分明,雨热同期,县内栽植苹果、桃、杏、梨、葡萄、柿子等14个树种350多个品种,苹果、花椒、杏仁、核桃为本县“四大”特产。由于地处子午岭林缘,小环境气候湿润,境内自然植被良好,塬面土层深厚,土壤以黑垆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无工矿企业污染,生产的果品以个大、色艳、味美而享誉四方。秦冠苹果在1997年全国果乡果品综艺品评会上荣获“葫芦岛杯”称号;红富士苹果1996、1997连续两年在甘肃省第二届果品鉴评会和首届林果产品展交会上评为金奖,并多次荣获市级果品鉴评会金奖。果品远销东南沿海城市及周边县区,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7、附近景点

黄帝冢


黄帝冢

从正宁县城山河镇坐汽车至五顷原回族乡,在五顷原与二顷原结合的斜坡弯道的岘子处,有一东北指西南方向的高大古冢。古冢三面临谷,一峰耸起,高10~60米,冢西半部现修水平梯田18阶,每阶1~3米,阶面宽1~2米,上植核桃树近千棵。冢顶部原呈长方覆斗形,现为椭圆形,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30米,面积1500~1800平方米。从土层成形看,动土层至少在40米以上,从冢三面临谷、水土流失情形看,原冢肯定更高大宏伟。当地老年人说是上辈传下来的“仙人坟”,再没有这么老、这么大、这么高的坟了。原先故坟上长满又高又密的松树,都说有神动。经考证,争期间砍掉的树是1958年后五顷原林场修筑、种植的。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黄帝陵帝冢”。《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县东八十里子山亦称子午岭,即《史记》所说“黄帝崩,葬桥山”的桥山。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庆阳知府赵本植编纂的《庆阳府志》载:“黄帝陵在罗川县城东子午山旁。”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正宁知县折遇兰编纂的《正宁县志》记述得更清楚:“黄帝陵在县(真宁县,县治在罗川;今为正宁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黄帝葬衣冠处。’”此黄帝冢,正是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10余万,还祭黄帝冢于桥山的地方。黄帝冢所在地的五顷原和两顷原实系“五姓原””的转音。五5户人家,且是5个姓氏,两顷原也只有2户人,也是二姓。二姓或五姓,是陵户人数,可能是黄帝陵的守陵人。历代对守陵户都有定制。《万姓统谱》称:“黄帝葬桥山,子孙守冢,因为氏。”这里的居民可能就是世代默默无闻的黄帝冢的守护人。

罗川古城

罗川古城位于四郎河北岸,风光秀丽,地理环境宜人,街道中心有三座高大的明赵氏石坊,最东边的是恩宠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系吏部稽勋司郎中赵邦清为其母刘氏高氏所建,街西边为清官坊和天宫坊,均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四月,系庆阳府真宁县为纪念赵邦清所立,这三座石坊各高约10米,宽约20米,全以红砂岩凿磨镶砌而成,通体雕梁彩绘,布满人物、飞禽、山水、云烟、树木、花卉等浮雕图案。大幅匾额分左、中、右三品,上、中、下三层高悬。是我省公存的唯一石坊,具有很高的雕刻工艺和建筑艺术,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古城罗川小学(原城皇庙)大门两旁,距赵氏石坊约200米处,有一对高大的铁旗杆,高约16米,旗杆穿过两尊侧首张目露齿相望的铁狮后部,顶有飞鹤展翅欲起,身蟠双龙,方头四角各竖小旗,旗中有“断”字饰,作飘扬状,斗角下系小铃,迎风作响。杆下部悬砌一对联,右联“社荐鸡豚留永日”,左联“旗翻熊虎待灵风”。杆有铭文,铸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古城罗川的街道东部(今正宁二中院内)还有清代建造的文庙天殿(罗川古城内原有规摸庞大的文庙,今仅存大殿),大殿座北面南.硬山顶.房脊两端有鸱吻饰,面阔五间,柱头斗拱为双抄双下昂,昂嘴甚长,至今保存完好。据史志记载,该文庙初建于元代至正年间,明洪武二年知县郭钧重修.明末毁于兵,清顺治时重修,康熙、雍正、乾隆时均作过补修和维修。大殿周围现保留五颗高大的“汉柏”,为古城罗川增添了古色古香气息。

灵湫古祠

灵湫即位于罗川东60里之要册湫。是由于山体滑落,积水壅滞而形成的。湫方圆数亩,清澈透明,深不可测,天雨不溢,天旱不涸。以败叶枯苇投入,若有推拒之意,被漾于岸边。四周乔松荫郁,芳草萋萋,风来水声松涛相间,蔚为大观。相传天旱于此祈祷雨露,莫不应验如神,故称灵湫。故唐、宋时,朝廷多加褒扬封祀。唐时修建龙祠,历封“应圣侯”、“普济王”;宋时改封为“明时为一深秋,素月清辉之下,灵湫风清波静,浮光流金,文臣雅士莫不到此以洗尘襟,以抒怀抱。此景也为明“庆阳府十景”之一。

上一篇:阆中行

下一篇:青年斯大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