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蛛
捕鱼蛛(Dolomedes)是盗蛛科的一个属,又称食鱼蜘蛛、狡蛛、跑蛛等。生性凶猛,一般生活在水面岩壁上,主要以水面浮游生物、昆虫等为食,也是猎杀小鱼的高手。
1、品种
捕鱼蛛
住在树上的D.albineus:分布于美国西南部;跑蛛草原品种D.minor:分布于新西兰。
捕鱼蛛通常不会用蜘蛛丝来捕食,反而是用它把卵载着,作用就好像育婴室。雌性蜘蛛只须花很少时间便可以制造网,载着卵到处走动,通常能24个小时。而北美洲的捕鱼蛛,甚至会留在网中一个星期。
2、生活习性
生性凶猛,一般生活在水面岩壁上,主要以水面浮游生物、昆虫等为食,也是猎杀小鱼的高手。盗蛛具有较强的潜水能力,有时能潜入水中呆上近1个小时,因此,捕鱼常常成为它的“主业”,捕食昆虫反而成了它的“副业”。普通蜘蛛通常是结网捕捉昆虫,而盗蛛的杀手锏却是长长的螯肢和致命毒牙。盗蛛捕捉猎物时,先以螯肢扼住鱼体,随即迅速将毒牙刺入敌人最致命处,并快速分泌具有毒性的消化液,将其杀死并吃掉。
捕鱼蛛虽不结网,但水面就是它的蛛网。如有昆虫落在水面,也难逃出它的手掌。最有趣的是它的捕鱼技巧,先用触肢在水面上轻拍,以引诱周围的鱼类。一旦有鱼上"钩",它就跳上鱼背,抓到鱼后,先用两只含有毒液的螯扑刺入鱼体,随后把鱼拖到水面,拉到干燥的地方(因为泡在水中,毒液会被水冲淡,失去效果),紧接着就把鱼悬挂在树枝上,最后享受其肉。
捕鱼蛛也常在水下跟踪鱼类。有时钻到水中的树枝上,埋伏偷袭猎物。这种蛛虽名曰捕鱼蛛,但并不是天天捕鱼,有的甚至一生中从未捕过鱼,仅靠食虫为生。
3、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蛛形纲
目:蜘蛛目
科:盗蛛科
属:捕鱼蛛属
Latreille,1804
多样性
99种
亚种
D.albineus
D.aquaticus
D.fimbriatus
D.gertschi
D.holti
D.minor
D.okefinokensis
D.plantarius
D.scriptus
D.striatus
D.sulfureus
D.tenebrosus
D.triton
D.vittatus
及其他
4、分布
捕鱼蛛分布很广。除了南美洲,几乎各洲都有它的足迹。捕鱼蛛生活在水面,虽不会游泳,但有时却能钻入水底。为了避敌和捕捉猎物,它经常从一个立足点移到另一个立足点。人们常在池、河边发现捕鱼蛛后腿抓住树叶杆,其余腿和触肢轻轻拍打水面,耐心地等待猎物。
亚洲
Dolomedestriton*已记录了328种捕鱼蛛,*就有6种捕鱼蛛,分别有:
黑背跑蛛-DolomedeshorishanusKishida;
捕鱼蛛褐腹跑蛛-DolomedesmizhoanusKishida;
溪跑蛛-DolomedesraptorBoes.etStr.;
赤条跑蛛-DolomedessaganusBoes.etStr.;
长触肢跑蛛-Hygroposahigenaga(Kishida)
白条跑蛛-ThalAssiusphipsoniO.P.Cambridge
北美洲
目前北美洲有9种捕鱼蛛,以下是它们的种类:
Dolomedestriton;
Dolomedesstriatus;
Dolomedesscriptus;
Dolomedesvittatus;
Dolmedesgertschi;
Dolomedesholti;
Dolomedestenebrosus;
Dolomedesokefinokensis;
Dolomedesalbineus.
欧洲
欧洲现时只发现2种捕鱼蛛:Dolomedesplantarius及Dolomedesfimbriatus,而前者更被列入英国濒危物种名单入面,同全球濒危物种之一。
5、形态特征
2009年7月23日,湖北大学生科院副教授刘凤想与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摄制组一行,在当地*的带领下来到平乐县张家镇老鸦村委夏城自然村旁的秀溪沿岸,进行科学考察,在一丛水草里面,发现一种名叫盗蛛的“捕鱼蛛”。这种蜘蛛体形较大,呈棕黄色,背部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白圈。
6、价值
据有关专家研究,蜘蛛具有很高的医药及食用价值,目前已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在蜘蛛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就。以蜘蛛及蜘蛛毒液为原料的医药、保健品等,均已投入使用。蜘蛛毒液也已广泛应用于治疗人类脑溢血、动脉硬化、癌症等疾病,而且效果非常好。
由于蜘蛛具有较高的经济开发价值,目前中国已开始研发规模养蛛产业。
在平乐秀溪发现的盗蛛体形较大,个体特征和生活习性与原来中国已发现的一般盗蛛有较大差异。这种蜘蛛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极有可能是“盗蛛”科的一个新种。此次在秀溪发现并捕捉到这么多盗蛛实属难得,对于蜘蛛物种的科学研究,探索规模养蛛产业发展和蜘蛛医药开发等,均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