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阜南县

科普小知识 2024-04-19 16:55:34
...

阜南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中游左岸,黄淮平原南端,辖31个乡镇,国土面积1929平方公里。辖区内有耕地154万亩,可开发水面近17万亩,人口152万。阜南县全境为淮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海拔高度在20米--34米之间,地形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全县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C左右,年均降水量900mm左右,日照时数2252.5小时,无霜期222天。境内土地肥沃,雨量适中,光热资源丰富,适合各类农作物和种植物生长,物产丰富,素有“名优特产县”、“天然资源库”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黄牛、生猪、山羊、柳编、油料、禽蛋、水产品及辣椒、蔬菜生产基地县。水产养殖、立体种植等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中文名:阜南县

外文名:Funan

别称:富坡城,鹿城之称

所属地区:中国安徽省

下辖地区:辖20个镇、9个乡鹿城镇、方集镇、中岗镇、柴集镇、新村镇、三塔集镇等

建立时间:1950年

面积:1768.4平方公里

人口:149.93万人(2006年)

地理位置: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中游左岸,黄淮平原南端

著名景点:万沟遗址、原鹿故城、五皇庙建筑群遗址、高寨五岳庙古松

地域名人:吕蒙、聂鹤亭

地方特产:名优土特产品种类繁多,质优量大,小杂粮、脱水蔬菜、皮革、兔毛、柳编制品、黑陶等享誉海内外

知名产业:邮政电信业飞速发展,程控电话、移动通信位于全市前列;金融保险业务日渐活跃

机场:4C级阜阳民航机场可起落大中型客机。

电话区码:0558

行政区类别:县

*驻地:鹿城镇

邮政区码:236300

身份证前六位:341225

文化遗产:嗨子戏

火车站:阜南站

车牌代码:皖K

耕地面积:146.8万亩(2013年)

特产:方集馓子,郜台板鸭等

1、历史沿革


阜南县属内陆开发较早地区。据对境内万沟、贺胜台等处发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及出土文物考证,早在5000年前,先民即已定居在此,繁衍生息,成部落群居住。

春秋时期始属宋,后属楚地,西汉置富陂县属汝南郡,东汉又在公桥集东5里旧名阮城的地方设原鹿县,两县均属汝南郡,后为原鹿与富陂两侯国分领。三国时属魏之汝南郡,西晋废富陂县。县属汝阴郡,南北朝时,仍属豫州汝阴郡。梁初,改原鹿县置平舆县,后入北魏废。隋属颍州汝阴县。唐代在今方集区永店设永安县,属颍州,五代不变。宋属京西北路颍州,废永安县入汝阴县,设焦陂、永安2镇,元至顺元年(1330)划颍州南部(今地里城)设颍水县,至正十一年(1351)废颍水县,县境并入颍州。明属凤阳府颍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颍州为府,原州地附廓建阜阳县,县境属颍州府阜阳县辖。

民国时期,属安徽省第三专员督察区(后改为第七专员督察区)的阜阳县三(焦陂)、六(地里城)两区辖地,后为王化区之全部及回流区、大田区与临泉县谢集区各一部。1947年11月23日,*豫皖苏四地委、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第四分区决定在阜阳南乡开辟新区,建立阜南县。1948年1月8日正式组建,初建柴集、公桥、于集、苗集、中岗5个区。3月,建赵集区。4月,中岗区划归颍阜县。1949年2月20日,根据**中原局指示,撤销阜南县,境内仍归阜阳县辖。

1949年6月3日,*皖北区委决定成立*阜南工作委员会,析阜阳县润河以南的赵集、苗集、于集、公桥4区及临泉县的方集区、颍上县的黄岗区共6个区于6月30日成立阜南行政办事处,治所(处级)设于薛集。

*成立后,1950年6月改办事处为阜南县,隶属安徽省阜阳专员公署。1952年5月,将阜阳县的柴集、许堂、朱寨3区划归阜南县辖,即今之全境。

2、地理位置

阜南县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南部,安徽省西北部。处东经115°16′30″-115°57′18″,北纬32°24′19″—32°54′40″之间,东西宽65.5公里,南北长51.9公里。总面积为1842平方公里,南与河南省的固始、淮滨两县隔河相望。东南一隅与霍邱县以淮河分治,东邻颍上县,北界阜阳县,西接临泉县。县城古薛集,北距首都北京1077公里,东南距省会合肥269公里。

地貌


全县地形分为岗地、坡地、湾地3类,呈现“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岗地面积100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5%,主要位于县境北部及中间偏南的一部分,高程在海拔34米至海拔39米之间,平均比降为八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坡地面积38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主要位于谷河、润河及陶子河下游两岸,形成东西向的狭长地带。洼地面积45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主要位于县境西南部、南部及东南部的洪河、淮河沿岸,海拔在19.5—26米和海拔26—29.5米之间。

气候

阜南县地处北亚热带北侧、暖温带南缘,具有暖温带向北亚热带交接的过渡带气候特征,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既兼有南北气候之长,即降水优于北方,光照优于南方;又兼有南北气候之短,即降水集中且变异性大,旱涝灾害频繁。

县境年平均气温15℃。建国后至1985年,年平均气温高于15℃的有4年,低于15℃的有5年。民间传统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做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以农历一至三月为春季,四至六月为夏季,七至九月为秋季,十至十二月为冬季。按照气候学规定,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至20℃为春季,22℃至10℃为秋季。阜南县春季从3月26日始,56天;夏季从5月21日始,118天;秋季从9月16日始,61天;冬季从11月16日始,130天。很明显,冬、夏两季远长于春、秋两季。四季之中,以冬季1月最冷,平均气温仅1.2℃;夏季7月最热,平均气温高达28℃;春季气温偏低,4月平均为15℃;秋季气温偏高,10月平均为16.3℃。就温差而言,春、秋大而复、冬小。春季5月温差最高值为10.9℃,秋季10月温差最高值为10.5℃,夏季7月为8.4℃,冬季1月为9.7℃。

水文

阜南县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主要由自然降水,河道过境水和地下水构成。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249毫米,平均径流量为4.58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27.13%。不计客水和地下水,年人均占有424立方米。按土地总面积计,亩均166立方米。

阜南县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有淮河、洪河、谷河、润河、界南河、小润河、陶子河、小草河、小清河等。

3、物产资源

野生动物


哺乳类 有黄鼬(黄鼠狼)、野兔、野猫、鼠、褐鼠、刺猬、蝙蝠等。爬行类 有守宫(壁虎)、蜥蜴、赤练蛇、蚯蚓、乌风蛇等。鸟类 有喜鹊、麻雀、杜鹃、啄木鸟、猫头鹰、乌鸦、鹌鹑、斑鸠、凫(野鸭)、百灵、苍鹰、黄鹂、画眉、白鹭、雉(野鸡)、雕、鹰、灰喜鹊、山雀、练八哥、麻鹌子、告田子、燕子、黑卷尾(刺马叉)、黄莺、布谷、翡翠、云雀、地牯牛、灰鹤、喳喳儿、青雀、灰鹭等。鱼类 有鲫鱼、鲂鱼、黑鱼、龟、黄鳡、泥鳅、黄鳝、白鳝、鲤鱼、草鯶、西边鱼、鳙鱼、鲇鱼、鳗鱼、鳊鱼、鳜鱼、赤眼鳟、角牙、黄鲭、银鱼、鲖鱼、鳖、窜鲦、长吻鱼(淮王鱼)、针鱼、青鱼(黑鲲)、油鲇条、红鲤鱼等。甲壳类 有青蟹、土蟹、大白虾、麦虾、草虾、蚌壳虫、枝角类(红虫、水蚤)和桡足类属小型甲壳动物、河蟹。贝类 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及圆背无齿蚌、背角无齿蚌、河蚬、螺丝、田螺、蚬子等。虫类 蜈蚣、蜻蜓、蝉、蝴蝶、马蜂、蜘蛛、蝎、螳螂、土蚕、土鳖、黄蜂、蚂蚁、蝗虫、豆虫、蝣子、蟋蟀、蝼蛄、天牛、荧虫、天蛾、金龟子、叩头虫、牛虻、蝇、蚊、臭虫、放屁虫、水蛭、蚜虫、瓢虫、大草岭、隐翅虫、步甲、蚰蜓、丽草蛉、蚜蝇、棉卷叶螟、小造桥虫、棉蛉虫、红蛉虫、稻苞虫、姬蜂、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胡蜂、东在小花春、棉叶跳蝉、蓟马、黑盲绿盲春、大眼蝉长春、窄姬春、纤腰巴食蚜蝇、短翘刺腿食蚜蝇、黑带食蚜蝇、食蚜斑腹蝇。其他 有青蛙、蟾蜍等。

野生植物

马齿苋、蒌蒌菜、豆本菜、面条菜、竹节草、独草、泽蒜、荠菜、狗尾巴菜、地衣、木蛾、野木耳、米儿蒿、扫帚苗、富苗、鸭头苗、莞苇、王子草、大曲草、猪芽草、涩拉秧、菜巴亭、粘菜巴亭、马泡、天蓬、天茄、蒲公英、野葡萄、野西瓜秧、老鸹眼、托盘果、浮萍、水花生、绞股蓝、鸡矢藤、牛舌草、大耳棵、野枸杞、水芹菜、水芥菜、地角皮、莠稗、茴草、水藻、野菊、瞿菜、虎耳草、绣球花、苜蓿草、草木樨、铁苋菜、醉血草、羊不奶草、菟丝子、狗狗秧、马鞭草、臭牡丹、益母草、苍耳子、黄花蒿、青蒿、鬼针草、苦叶菜、鸭跖草、紫萍、鹅不食草、萱草、茵陈蒿、盘龙草、猪秧秧、黄莲草、癞肚皮稞、野胡萝卜、丁香蓼、洋麻、锦葵、土黄芪、蜀葵花、紫果各青、掐不齐、野蔷薇、地锦花、辣蓼、茭白、野水菱、斑鸠柴、水葫芦、白茅草、枸杞、枳子树、小蓟、莴蒲、半夏、小茴香、泽漆、紫苏、蒺藜、薄荷、匾蓄、牵牛花、栝楼、车前、野芝麻、野燕麦、牛毛毡、野赤豆、曼陀罗、夏枯草、透骨草、伸筋草、天南星、败酱草、酢酱草、金不换、旋复花、野扁豆、丕不留行、野绿豆、瓦松、艾、蓖麻、野桑等等。以上所记仅是野生动植物。人工饲养的动物和人工种植的植物,将在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等章记述。这里所记的野生动植物,也不是阜南县的全部。据1984年的普查,全县野生植物中的药材达598种,动物中有148种,有待开发利用。

矿物

阜南县沿淮河段有数百万立方米的石英砂,是现代建筑的主要原料之一。

4、自然气候

气候


阜南县地处北亚热带北侧、暖温带南缘,具有暖温带向北亚热带交接的过渡带气候特征,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既兼有南北气候之长,即降水优于北方,光照优于南方;又兼有南北气候之短,即降水集中且变异性大,旱涝灾害频繁。

1、温度

县境年平均气温15℃。建国后至1985年,年平均气温高于15℃的有4年,低于15℃的有5年。民间传统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做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以农历一至三月为春季,四至六月为夏季,七至九月为秋季,十至十二月为冬季。按照气候学规定,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至20℃为春季,22℃至10℃为秋季。阜南县春季从3月26日始,56天;夏季从5月21日始,118天;秋季从9月16日始,61天;冬季从11月16日始,130天。很明显,冬、夏两季远长于春、秋两季。四季之中,以冬季1月最冷,平均气温仅1.2℃;夏季7月最热,平均气温高达28℃;春季气温偏低,4月平均为15℃;秋季气温偏高,10月平均为16.3℃。就温差而言,春、秋大而复、冬小。春季5月温差最高值为10.9℃,秋季10月温差最高值为10.5℃,夏季7月为8.4℃,冬季1月为9.7℃。

建国后的36年间(1949—1985),年极端最高气温平均为38.1℃,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于1959年8月23日,为41.4℃;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为—11.8℃,极端最低气温值出现于1964年2月18日,为—18.8℃。县境初霜日多在11月5日前后,最早初霜日出现于1962年10月15日,最晚出现在1957年12月3日。终霜日多在3月28日前后,最早在2月18日,最晚在4月18日。无霜期一般有222天,最多有265天,最少有179天。

全县地面温度年平均为17.8℃。以7、8两月地温最高,平均为32.3℃;1月地温最低,为1.9℃。地面温度极端最高值出现在1961年7月21日,达70.5℃;最低值出现在1957年2月11日,为—25.2℃。5—10厘米地温平均为16.6℃,15厘米为16.7℃,20厘米为16.8℃。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出现冻土,一般为期5个月。11月最深冻土6厘米,3月最深冻土7厘米。1979年2月1日至2日出现冻土最深值,达14厘米。

2、降水

阜南县降水颇丰,但年、月、季之间变异大。1958年以后28年,年平均降雨量909.1毫米。降雨量最多的1984年,降雨量达1385.7毫米,是1976年降雨量503.7毫米的2.75倍。四季之中,夏季雨量最多,达420.1毫米,占年雨量的46%以上;春季雨量237.7毫米,占年雨量的21.6%;秋季173毫米,占年雨量的19%;冬季最少,仅66.9毫米,占年雨量的7.4%。每年之中,7月降雨量最多,达175.6毫米;12月最少,仅18.1毫米。年多雨时段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6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上旬。其中6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雨量集中期,也是雨量高峰期。年、季、月降水的变异性,是造成阜南县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根源。

按农业区划分析,全县年雨量南部与北部相差150毫米左右。分洪道以南的南部地区年雨量在950毫米以上;分洪道以北和会龙、赵集、田集、焦陂、朱寨以南的中部地区年雨量在900—950毫米;北部地区年雨量在900毫米以下。每年10月至翌年6月初,是阜南县小麦生育期间,上述南、中、北3个地区的降雨量分别为400毫米以上、380—400毫米、340—380毫米。每年6月至10月,为阜南县夏播农作物生育期,南、中、北3个地区的雨量分别为550毫米以上、500—550毫米、450—500毫米。区域的雨量如此不均,是加重县境各地区旱涝灾情的主要原因。

从降水日上看,阜南县年均降水日106.6天。1972年降水日最多,达130天;1978年最少,仅85天。夏季降水日最多,达32.3天;春季次之,为29.9天。7月降水日最多,达12.7天;12月最少,仅5.7天。每年日降水量大于5毫米的有40.5天,10毫米以上的有25.8天,25毫米以上的有8.3天,50毫米以上的有2.4天。从降水强度上看,最大日降水量为346毫米(1984年6月13日),3日最大降水量为423.5毫米(1984年6月12日至14日)。1小时最大降水量95.9毫米(1968年8月22日16时30分至17时30分)。从1952年至1985年,阜南县共出现99次暴雨,年均2.91次,年最多为7次。以7月出现暴雨最多,6月次之。暴雨最早出现在3月19日(1972年),最晚出现在11月10日(1984年)。

阜南县每年都有降雪,年均降雪10.4天。常年初雪期在12月上旬,终雪期在3月中旬。最早降雪发生于1959年11月8日,最迟降雪发生在1983年4月20日。降雪日最多的达18天,最少仅2天。积雪最深达26厘米,积雪密度平均每平方米162公斤。在正常降雪期内,降雪对越冬农作物有利,故民间有“雪是麦田被”之说。

3、风


阜南县境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全年以偏东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秋季多东风、东北风,冬季盛行东风、东北风。

年平均风速在每秒2.3—3.5米之间。一年之中,以春季风速最大,尤以3月、4月风速最大,月均风速每秒4米;冬季风速次之;夏、秋两季风速较小。超过8级大风的日数,年均9天。

阜南县有效风能密度每平方米60—70瓦,有效风能累时每年3000小时左右。按全国风能区划,阜南县处于风能可利用区低值带。风能资源的特点是蕴藏量不富,季节分配不均,有效风力时数不多。

4、日照

阜南县年均日照2252.5小时。年日照最高值出现在1962年,达2681.3小时;最低值出现在1982年,仅1863.4小时。四季日照时数:夏季711.2小时,春季561.6小时,秋季521.4小时,冬季459小时。每年8月日照时数最多,达239.6小时;2月最少,仅141.4小时。

太阳辐射量与日照时数基本一致。年均辐射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21.6千卡。年均辐射量最多的在1962年,达每平方厘米136.4千卡;最少的在1985年,仅每平方厘米108.8千卡。每年2月至6月,辐射量上升,6月为最高值;7月至12月,辐射量下降,12月为最低值。

5、蒸发

阜南县境年均蒸发量为1614.1毫米。四季之中,夏季蒸发量最大,6月高达249.2毫米,冬季最小,1月仅63.2毫米;春季蒸发量大于秋季。以春播4月与秋种10月相比,4月的蒸发量明显大于10月。

6、湿度

阜南县年均绝对湿度为15百帕。月均绝对湿度,以7月最大,达29.9百帕;1月最小,仅4.6百帕。一年之中,2月至7月绝对湿度逐月上升;8月至翌年1月逐月下降。这一变化与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年变化相一致。

县境内相对湿度年均75%。四季之中,夏季相对湿度最大,冬季最小,秋季略大于春季。各月相对湿度,8月最大,达81%;12月最小,仅70%。

物候

依照气象学,5天为1候,阳历六月最后1候6天,全年72候,候温即每候的平均温度。

一年24节气的物候反映是:

2月1候至3候侯(1日至15日)“立春”时节:腊梅盛开,土壤松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2月4候至6候(16日至28日)“雨水”时节:迎春花开,柳树发芽,不存积雪。

3月1候至3候(1日至15日)“惊蛰”时节:杏树花开,蝼蚁出穴,春雷出现,小麦返青。

3月4候至6候(16日至31日)“春分”时节:鸿雁归去,紫燕飞来,斑鸠安家,香椿萌芽,红芋育秧。

4月1候至3候(1日至15日)“清明”时节:青蛙始鸣,喜鹊搭窝,柿树发芽,泡桐落花,点瓜种豆,“黄鹂来,眉豆埋”。

4月4候至6候(16日至30日)“谷雨”时节:夜晨断霜,梨花怒放,大蒜抽苔,椿芽上市,棉花下种。

5月1候至3候(1日至15日)“立夏”时节:牡丹花开,蚕豆结英,蚯蚓出行,画眉始见,红芋插秧。

5月4候至6候(16日至31日)“小满”时节:槐树开花,大麦黄熟,樱桃到口,桑椹变黑,黄瓜上市,麦雀叽喳。

6月1候至3候(1日至15日)“芒种”时节:“芒种忙,麦上场”,布谷叫,杏子黄,栽稻秧,耩黄豆。

6月4候至6候(16日至30日)“夏至”时节:榴花似火,新茧下簇,蝉儿鸣,茄上市,麦茬红芋插秧。

7月1候至3候(1日至15日)“小暑”时节:红芋伸蔓,玉米育穗,花椒结籽,西瓜上市。

7月4候至6候(16日至31日)“大暑”时节:蟋蟀叫、犬卧荫,“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莱”。

8月1候至3候(1日至15日)“立秋”时节:高粱红熟,新藕进厨,黑鱼浮水面,知了树中藏。

8月4候至6候(16日至31日)“处暑”时节:棉桃开花,谷子成熟,芦苇扬花。葵花低头,“石榴熟,梨上口”。

9月1候至3候(1日至15日)“白露”时节:豆叶黄,芝麻熟,桂花香,柿子黄。

9月4候至6候(16至30日)“秋分”时节:荞麦开花,黄豆入仓,鸿雁南来。

10月1候至3候(1日至15日)“寒露”时节:小麦播种,苹果成熟,春红芋切片,菊花竞放。

10月4候至6候(15日至31日)“霜降”时节:草木枯黄,蝼蛄潜伏,天丝挂树,麦茬红芋入窖。

11月1候至3候(1日至15日)“立冬”时节:不闻蛙声,枫叶似染,小麦出苗。

11月4候至6候(15日至30日)“小雪”时节:梧桐落叶,蝙蝠冬眠,薄冰始结。

12月1候至3候(1日至15日)“大雪”时节:鸡鸭添毛,柳叶落尽,田鼠进村,小麦分蘖。

12月4候至6候(16日至31日)“冬至”时节:落雪不化,池塘冰封,母猪衔草,家猫卧灶,油菜不长。

1月1候至3候(1日至15日)“小寒”时节:腊梅现蕾,小麦冬眠,土冻如石,野兔深藏。

1月4候至6候(16日至31日)“大寒”时节:荠菜生长,水仙抽绿,夜冻日消,鹅鸭踡腿。

5、旅游指南

阜南景点有:融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和现代化的游乐场于一体的淮河风景区,以人文景观和古遗址、古文物、古文化、古集镇为开发主题的田集黄巢公园,以弘扬“王家坝精神”为主题申报的王家坝国家水利风景区,湿地生态景观的王家坝闸等。

淮河公园


阜南淮河公园又称南湖公园、南山公园。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境内,是融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和现代化的游乐场于一体的示范区。淮河公园面积600余亩,有休闲广场、环湖特色建筑、水上娱乐中心、动物山庄、儿童游乐园等设施。2006年底被省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级风景区。

王家坝闸

王家坝闸,是蒙洼蓄洪库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蒙洼蓄洪库的进水闸。蒙洼还保留着沿淮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淳厚的民风民俗,王家坝镇*整合全镇旅游资源,利用蒙洼宜人的风景、民风民俗以及王家坝水利工程,着力打造“沿淮风情”及生态旅游区,使蒙洼王家坝镇成为沿淮一条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农业生态考察、旅游观光带。

村落遗址

万沟遗址位于万沟集东2公里处蒙洼分洪道西部台地上。遗址背坡面湖,靠近蒙河,高出地面1-3米,面积2500平方米。1950年万沟小学校长刘金屏带师生到湖捕鱼进行生产自救时,发现此遗址,并采集到陶片、蚌壳和石器。经地、县部门考察,确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地面采集到的石器有石斧、石锛、石箭头、石刀、石铲,其中有带孔石器,陶器有陶鬲足、豆颈、鼎足、网坠和陶器残盖。陶质有泥质灰陶、红陶和夹沙陶。纹饰有篮纹、绳纹、云雷纹、附加堆纹等。

贺胜台遗址

位于阜南县城东20公里,黄岗集西南1公里,东距谷河与陶子河合流处200米。遗址高出地面6-7米,现存面积1000多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3.55-4米,土质呈黑灰色。在地表3-3.5米以下为0.55米厚的灰层,夹杂大量蚌壳、陶片和兽骨。1956年出土石器有带孔石铲1件,石斧1件,石镞多件;陶器有陶纺轮多件,陶鼎足、鬲足数量众多。因遗址处于两河口,每逢汛期四面环水,台地东端临河处大部分被水冲刷崩塌,形成陡峭断面,文化层清晰可辨。据考古资料分析,遗址文化层分两层,下层为二里头文化层,上层为商文化层。该遗址俗称“贺胜台”,传说岳飞大败金兵后曾在此庆贺胜利,故称。

古城子遗址

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的古城子村,东北距于集3.5公里,南距洪河分洪道2公里,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20米。自上而下有3级等高线,每级3-5米,出土有石斧、石锛、陶灯、铜镜等器物。初步考证为商文化遗址。

台家寺遗址

位于朱寨镇闵庄的润河湾里,分上、下两台家寺。上台家寺台高出地面6米,南北30米,东西34米;*家寺台高出地面5米,南北31米,东西32.5米。两台文化层约5米,表层多残砖碎瓦,瓦片上多绳文,系古村落遗址。

跑马场遗址位于曹集镇安岗西1公里处,西临六百丈湖,及淮河对岸的三河尖镇。遗址高出地面0.3-0.4米,长宽各约300米,俗称“跑马场”,因传为三国时邓艾屯兵处,又称“邓艾寨”。

四石村遗址

位于焦陂镇焦寨与王屯之间,南距陶子河半公里,是宋代四石村(村中建有望焦楼)遗址,明代为张大同读书处。修南颍公路时,出上布纹砖、绳纹砖、麻叶纹砖和回形纹空心砖。

七旗岭遗址位于王化集东近2公里,谷河南岸的岗头上。长约500米,宽约300米,高5-7米,东、南、西三面2000米以内岗丘起伏相连。《正德颍州志》载:“俗称王保保常屯兵于此,树七旗,故名,岭头有仓。”当地称“七旗仓”或“七里仓”。

展家台遗址


位于中岗东南2公里,俗称“展家荒”。据《正德颍州志》载:“展家台在州南七十里,中村岗之东。元至正甲午(1354),南山长枪贼流劫乡村,展氏聚义民保乡井,筑台誓众,因名。”

古城遗址

富坡古遗址

原鹿故城距今阜南县城西南5公里许,谷河南岸。长方形古城遗址清晰可辨,东西约1500米,南北约1000米,夯土城垣突出地面,垣下低洼的农田应即护城河。当地村落沿用古地名,称作城里、城角、前楼、后楼等,统称“阮城楼”。城内有古井16眼。现仍可汲水。阮城东门外路北水井沿上有—断碑,刻育“古平舆县重修莲寺碑”字样。解放后此地陆续出土的文物有战国兵器铜戈、铜镞、弓、戟、陶鼎、陶罐、陶炉、陶壶,楚蚁鼻钱、秦半两,汉五铢、新莽货泉、大泉五十,还有汉铜镜、铜印、铜带钩等。故城春秋时名鹿上,属宋,后为楚所占,西汉置原鹿县,属汝南郡,东汉为原鹿侯国,晋属汝阴。南朝梁置平舆县,齐周时废。

富陂故城位于阜南县城东南十余公里处,故城东至吕家岗头,西王七旗仓、花门楼—带。北靠谷河南沿岗头,南至王冲以南的杨庄、陶庄、腰庄、卢寨、大许庄等村落。*后曾出土楚币、汉铜镜、陶器、陶井筒等古文物。西汉置富陂县,东汉为侯国,永元九年(97)复置县,东晋后废。

永安故城位于王堰镇的永店孜,距阜南县城26公里,洪河北岸。遗迹长1500米,宽1000米,地面土层松软,呈灰褐色,土中杂有蚌壳、陶片、砖瓦残砾。50年代以来,陆续出土楚“郢爰”、汉及唐、宋铜镜、钱币及银锞等古物。北千米许,有夯土高台,长宽各百余米,高两米许,上有居民十数家,乡民称它“古城孜”,为永安子城。上有古井一眼,水位恒定,今仍饮用。永安县为隋置,唐武德六年(603)废。会昌中(841-846)复置县,五代初废。

颍水故城即今地里城,位于阜南县城南16公里处。元至顺三年(1322)置县,至正十一年(1351)刘福通率红巾军攻破颍水县,县废。故城南门在今地城集南头,洪河分洪道左堤下,居民乔印富住处尚埋有石门枕。北门在今地城小学,宅后有沟,为古城壕。西门为老街西巷口,古双塔福寺之东北隅。东门为集东巷口,三因桥之西。

财邱故城位于阜南县城西南20公里处,南距洪河两公里。南北朝时梁置财邱县,属财邱、梁兴(今艾亭)双头郡,东魏置财州,北齐废。财邱故城遗址今称财城岗、财神岗,财城东西两土丘相连,东起古法华寺、西至湖岸长1.5公里。南起分洪道,北至古城北关宽0.5公里。有古井数眼,还有4间庙宇的法华寺。现寺已不复存在,庙址已建起财城小学。城西有柴王墓。传说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封柴王子要之墓。

焦邑故址位于阜南县城23公里焦陂镇东1公里。楚大夫伍举食邑,宋置焦坡镇,为颍州十镇之一。焦陂铁佛寺有宋宝元二年(1039)立的石碑,碑文有“焦坡前代置镇”。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知颍州,常游焦陂。旧时的铁佛寺、佛寺塔、东岳庙、焦陂塘、清河茶园遗址尚依稀可辨。集内外有古井30多眼,尤以原东岳庙左侧的九龙泉水质最佳。留有“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脍如玉”等名篇佳句。

古建筑遗址

五皇庙建筑群遗址位于阜南县城东北9公里柳沟集西南隅。柳沟南北走向,沟东有云台寺,沟西并排建立迎水寺、东岳庙、三官庙、地藏寺,形成一组错落有致的寺群。为南朝梁时所建。梁亡,庙废。明中叶在云台寺旧基重建,更名玉皇庙。

玉皇庙占地3亩。大殿塑玉皇大帝一尊,侍女4人,手执日月龙风扇分立左右。东西两厢对立两尊铁佛。院内有条甬道,一侧为钟亭、一侧为鼓亭。山门外有4株参天古松,大可两人合抱,是明嘉靖年间建庙时,由4个山主各植一株。

东岳庙二进三间,大殿内立有12根直径尺许、高丈二的文梓圆柱,基石凿工精细,楹木纵横飞架,饰以花纹。东岳神像居中端坐,四大天王分列两侧。东山墙有清初的一块石碑,院内亦有参天古柏。

三官庙四周砖墙环绕,南有大门楼,为清光绪十七年重修。一对石狮子项系金铃雄踞门侧。两廊为僧舍,正殿高大恢弘,四角飞檐高挑,顶伏青、黄、绿三色琉璃瓦,檐饰飞禽走兽,殿前圆柱8根,雕龙盘旋,鳞须毕现。12扇棂门,玲珑剔透,敷色绚丽。

地藏寺后院,菩萨殿前有丹桂花墀,寺西三百步,屹立三层八角宝塔一座。上立八仙塑像,塔东南面嵌有碑记,联文:“文著高峰德修宝塔,悟化禅林道参金经。”额题“文公宝塔”。原住持僧体仁葬于塔内,其法号“文悟”.故联嵌“文悟”二字。

迎水寺倾圮较早,其状不详。玉皇庙与迎水寺群之间的南北沟上架有石桥,桥西有高四丈、粗合围的黄楂古树1株,根裸露,虬曲龙卷,古朴苍劲,其上枝叶扶疏,荫覆半亩。寺群后有竹园3亩,梓林10亩。今仅尚存玉皇庙的石狮子一对、石门枕一对、石鼓、石香炉各1个及东岳庙的石龙头1个,八仙图的石浮雕一件,石碑4块,石鼓一对。

洪林庙位于于集南1.22公里,背岗面湾,占地18000平方米,庙宇近百间。有前后两大殿、东西廊房,西院平房为僧舍。大殿及廊房内,泥塑金雕,彩绘四壁,金碧辉煌。外观建筑壮丽,气势恢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庙会。该庙因年久失修,*后,逐渐倾圮。现仅存有后殿墙基和清道光二十七年碑刻一块,上书“万类同归”。

古树


白果寺白果树城郊大温的白果寺院内有两株古老的白果树。南株高16.7米,主干12米,围粗5.31米,皮及木质小部分已朽;北株高15米,主干11米,围粗2米,尚旺盛。白果寺建于明初,因树而得寺名,则树早于寺,树龄己逾600岁。为全县树龄最高的古树。

前小庄白果树新村镇于洼村前小庄白果树,高13米,干高7米,围粗1.5米,据说树龄110年左右。枝叶扶疏,生长旺盛。

磨盘松许堂西偏北三里许,有村叫盘磨松。村西头宅外有一株苍劲的古松,高27米,围粗1.4米,冠圆形如磨盘,当地叫它磨盘松。村也因树得名叫做磨盘松村,松下有井,水清质优。

高寨五岳庙古松高寨五岳庙,明万历年间建,己毁。在其旧址院内有占松一株。顶高13米,围粗4.1米,树龄约400年。树身挺拔虬劲,宛若游龙。树冠叠起,枝繁叶茂,流绿溢翠,四时听涛。旧址正门南又一古松,顶高13米,干高8米,围粗4米,应与院内松树同龄。

郭庄梓树城郊大温郭庄有棵梓树,高13米,粗2.3米,树龄约百年。

文物

石器

石斧、石锛、石刀、石镞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和武器。解放后在贺胜台、万沟遗址及城郊阜西乡均有出土,为阜阳地区博物馆征集。

陶器

陶坛 1972年润河边出土,现藏县文管所。

陶壶、陶坊 万沟乡杨西队出土,现藏县文管所。

陶楼 王化乡新庄村谷堆眼出土,为东汉随葬明器,现藏县文管所。

陶土狗 1982年中岗区杨家乡黄谷堆汉墓出土,汉代随葬明器。陶狗高32厘米,长33厘米。现藏县文管所。

黑瓷二系罐 地城乡周破楼出土,长18厘米,高15.2厘米,口径9厘米。现藏地区博物馆。

元代陶香炉 1985年文物普查,在赵集区会龙乡阎庙村发现。工艺精细,造型古朴。炉两边有对称的神态活现的小狗作炉耳,下有3只鼎形虎腿,炉体着绿瓷釉已大部脱落,仅凹陷处尚存。炉高15厘米,口径9厘米,腹径11厘米。系元代祭祀用品,藏祀县文管所。

铜器

龙虎尊 商代晚期青铜酒器,因纹饰以龙虎为主,故名。该尊侈口、束颈、折肩、鼓腹、高圈足。通高50厘米,足径24厘米,重20公斤。腹部被3个云纹缕空扉棱分割为3区,每区在细密的云纹衬底上铸出2虎噬人图形;肩部铸出游龙3条,龙首伸出肩处。虎首、龙首均作高浮雕处理。虎尾之下铸1条龙,隔扉棱与另一条夔龙相对,形成一个完整的兽面纹。圈足上部有3个十字镂孔和一周凸弦纹,圈足下部饰3组平雕兽面纹。该尊造型优美,纹饰新奇,堪称商代青铜器精品。与此尊同时出土的还有1尊、2踖、2爵、2觚。这批成组器物对研究淮河一带的商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龙虎尊时代相当于商代早期,距今约3300年左右。1957年6月,阜南县朱寨区常白庄南小润河湾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铜焦斗 系汉代铜器,上有铭文:“寿春波置容升”,军旅用品。口径23厘米。藏地区博物馆。

铜洗 1983年冬,地城区洪集乡钐岗一古墓葬里发掘出土,口径32厘米,腹径25厘米,深15厘米,重3.7公斤,呈青绿色。系汉代盥洗用具。现存县文管所。

狮凤铜镜 地城乡周破楼出土,直径16.6厘米,汉代青铜照面用具。1978年7月地区博物馆收藏。

尚方作规矩镜 直径18厘米,为迄今阜南县出土的最大的汉代青铜镜。

九乳规矩镜汉青铜镜,直径14厘米。现藏阜阳地区博物馆。

古钱币


郢爰 战国时期楚国金币。1970年5月三塔花园村小润河南岸出土,共47件,最大的一件铃“郢爰”印记19个(在此之前,存世最大的郢爰只有16印)。现分藏于国家、省、地区博物馆。

同年6月,三塔乡胜华大队朱大湾出土“郢爰”3件(原为完整的,后被切成3块)重量分别为119.5克、68.5克、75.5克,共263.5克。现收藏于阜阳地区博物馆。

1978年9月,方集区关堂乡胡老郢大队聂庄农民廖克治发现“郢爰”一件,重18克,现藏阜阳地区博物馆。

其他

文献 刘吉荣光绪二十年诰命圣旨一卷,1963年上交地区博物馆。

字砖 “大乐未央宜王”砖两块,长26.5厘米,宽14厘米,三面有字,完整无缺。柳沟乡田塘村王西队出土。1975年上交地区博物馆收藏。

“富陂”白石印 1981年,地城区于集乡韩营村出土两方白石印章。一方已毁坏;一方高12厘米,底长5.5厘米,宽2.7厘米,印文为:“富陂凝道堂”,顶刻一雕工精细的石狮子。

6、历史名人

吕蒙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东吴名将。

吕蒙幼年丧父,随母投靠邓当,生活于军营之中,练得一身武艺。少年随邓当征战,因作战勇猛,受孙策看重。邓当死后,吕蒙代邓职,拜别部司马,成为东吴年轻的将领,屡立战功。

建安十二年(207),吕蒙随孙权出征夏口(今武汉市境内),吕蒙为前部先锋,大败刘表部将黄祖,攻占夏口,被擢升为横野中郎将。是年赤壁之战,吕蒙率吴军袭焚乌林曹营,截击曹操,逼曹败走华容道。

吕蒙幼年因家贫未能就学,因此曾被人看不起,被称之为“阿蒙”。吕蒙在戎马征战中发奋勤读,持之以恒,后竟通三史,精三略,以知识渊博闻名。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孙权称赞吕蒙“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有国士之量。

长期的读书与征战使吕蒙智勇双全。建安二十年(215),孙权率军围攻合肥,久攻不下,形成吴军与曹军隔江对峙。吕蒙思及曹军善陆战,吴军善水战,江北无险可守,建议孙权在江北濡须(今无为县境)修筑坞堡,以防曹军突袭。孙权采纳了吕蒙的建议,在以后魏吴交战中,吴军以坞堡据险而守,每每使曹军受挫而还,东吴无虞。

建安二十二年(217),吕蒙率吴军镇守汉上。时刘备大将关羽守荆州。荆州乃东吴西向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为使东吴战略得逞,吕蒙定计谋取荆州。他诈称自己身患重病,让无甚名气的陆逊代己之职,并让陆逊对关羽大加赞扬。关羽果然上当,以为陆逊年轻无谋,不足为虑,遂率军攻魏,荆州空虚,吕蒙得知调虎离山之计成功,便趁机率水军逆江而进。他令各船水手穿白衣扮作商人,船内尽伏精兵。由于关羽重兵离去,留下的守军放松戒备,*、南郡等地被吴军逐一偷袭占领而关羽不知。最后,吴军一举袭占荆州,关羽败走麦城,与其子关平被吴军擒杀。白衣渡江夺取荆州,使吕蒙声威显极。孙权封吕蒙为南郡太守,并封孱陵侯。封爵未下,吕蒙疾发而卒,时年42岁。

吕蒙传载于《三国志》。

焦千之

焦千之,生卒年不详;字伯强,汝阴椒陂(今阜南县焦陂镇)人,北宋官员。

焦千之自幼勤奋好学,为人厚道,乐于助贫。年轻时成为地方上博学多才、品德高尚的知名人物。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知颍州,焦千之投其门下,受到欧阳修赏识。

吕公著为颍州通判,聘焦千之为家庭塾师,教其诸子。焦千之“为人严教方正”,吕诸子长进很快,后吕公著进京任御史中丞,盛情邀焦千之随之同往。欧阳修写《送焦于之秀才》一诗相赠,诗云:“焦生独立士,势利不可恐。谁言一身穷,自待九鼎重。有能揭之行,可”谓仁者勇,吕侯相家子,德义胜华宠。”

焦千之虽德才兼备,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黑暗却使他屡试不第。直到英宗治平年间,由于欧阳修、赵概的关照,焦千之才得以出任浙江乐清县令。

神宗熙宁三年(1070),吕公著知颍州,极力推荐焦千之。焦于之被授予秘书省校理,迁殿中丞,知无锡州。焦千之官居高位,仍一身素洁,勤于政事,尽心尽力为地方办了不少有益的事,受到民众称颂。

焦千之老年归里,两袖清风,竟无居所,幸得学生吕希纯资助,才在颍州城南建房定居。所建居所,人称“焦馆”,焦千之终老于此。

明正德《颍州志》载有焦千之传。

张鹤鸣

张鹤鸣(1551—1635),字元平,号达野,颍州(今阜南县柴集区天棚集)人,明朝官员。

张鹤鸣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授山东历城知县,不久即擢为南京兵部主事,又调陕西右参政,晋升右金都御史,可谓官运亨通。张鹤鸣在朝为官,效忠明王朝。他在巡抚贵州时,镇压苗民起义,因功于天启元年(1621)官居兵部尚书。其政治野心随官职升高而膨胀,积极参与朝中勾心斗角的权力之争。当时,辽东巡抚王化贞与守将熊廷弼矛盾尖锐,张鹤鸣听从王化贞,使王、熊矛盾更加激化,导致东北边防大乱。天启二年(1622),王化贞于大敌当前弃城逃跑,张鹤鸣反诬熊廷弼罪责,杀熊廷弼并传首九边。此后,他做贼心虚,假病告归。四年后,张鹤鸣又与奸臣魏忠贤勾结,出任南京工部尚书,以权谋利。次年,恩宗即位,魏忠贤败露自缢身亡,张鹤鸣受劾被罢官,归颍后于颍州西湖大置房产田园,过着富翁生活。崇这祯八年(1635),李自成率农民义军攻颍州,张鹤鸣组织地主武装,负隅顽抗。义军攻进颍州,张鹤鸣与其胞弟张鹤腾同被义军处决,双双成为明王朝的殉葬者。

《明史》载有张鹤鸣传。

张鹤腾

张鹤腾(1555—1635),字无翰,号凤达,张鹤鸣之胞弟,明朝官员。

张鹤腾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考中进士,授山东潞城县令,旋调任榆次县令。其时,潞城、榆次两县均发生饥荒,张鹤腾救济灾民,煮粥散发,投药治疗病者,施棺予死者,收弃婴于县衙两庑。令老妇抚养,颇受当地民众称颂。张鹤腾后升任刑部主事,又调任户部广西典事。他清查大仓银库,革除积弊,岁得万金,全数上缴。因绩被提升为郎中,督饷延绥。后张鹤腾以目疾告归,寓居颍州。崇祯八年(1635),李自成农民义军攻颍州,张鹤腾反抗义军,后被义军擒而杀之。

张大赓

张大赓(1600—1674),字杨甫,别号实水,颍州(今阜南县柴集区天棚集)人,清代画家。

张大赓乃张鹤鸣第三子,但与张鹤鸣的人生道路完全不同。张鹤鸣热衷于官场政治,而张大度则热心于工诗绘画。从青年起,张大赓便出游各地,登泰山,走秦陇,跨长江,游湘水,南抵滇黔,饱览祖国壮丽山河,为绘画积累了大量素材。他的画内容很广,花鸟松石,鱼虫竹泉,无不涉猎,其中尤以山水称著,其山水画又以苍健出名。张大赓除擅长绘画之外,还工于诗文,著有诗集一卷。

刘体仁

刘体仁(1624—1684),字公勇,号蒲庵,颍州薛集刘寨(今阜南县城关镇)人,清代诗人。

刘体仁少时聪颖,“就傅经史,一览成诵”。他11岁时,其父刘廷传在颍州抵抗李自成农民义军,城破被俘,为义军所杀。刘体仁效父忠明,青年时曾“往来兵间,为诸大帅策画”,抗清保明。但他虽有效父之心,却无回天之力,明王朝终于被清王朝灭而代之,刘体仁为此痛心不已。

清顺治十二年(1655),刘体仁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违心地做了清朝的官。上任伊始,他不顾同事反对,毅然平反冤案,开释蒙冤者,出乎意料地官升刑部员外郎。不久,碰上豫省一桩冤案,刘体仁拒绝抚军贿赂,仗侠执义,使冤者得免于难。在封建社会里,“任侠尚义”的刘体仁官运注定难久,他不久便被调任吏部郎中,总共为官不过3年便辞官归里了。

刘体仁为官3年,“身践华要,名重一时”,“高蹈收荣,长往而不悔”。他感到自豪和怀念的是在为官期间,“与海内诸名贤为文酒会”,论文赋诗。“诸名贤”者是指王士帧、汪琬、顾炎武、黄黎洲等文人侠士。辞官归里后,刘体仁过了一段隐居田园生活。此后便踏上了出游之路,从秦淮到黄河,从苏门山到华山,或咏诗于名胜庙堂,或作画于山水泉林,创作丰盛,诗画并茂,“凡一笔出,四方人竞传诵之”。刘体仁除诗画外,还精于鉴别,长于鼓瑟,多才多艺。

康熙二十三年(1684)刘体仁整60岁。是年他游至钟离,突患急症,不治而亡。其遗著有《七颂堂诗集》10卷。《七颂堂文集》2卷,《识小录》1卷。刘体仁传载于《清史稿·文苑传》和《安徽通志稿·人物传》。

李士林

李土林,生年无考,卒于1855年,字文峰,阜阳县方集(今属阜南县)人,清末捻军将领,后降清。

李土林少孤贫,性刚强,见义勇为,屡遭劣绅殴辱,15岁离乡学艺,结识雉河集张乐行(后为捻军领袖)。25岁李士林归里,以看家护院为名,组织青年乡民学武,为捻军起义作准备,在四方村里甚得拥护。

咸丰元年(1851),洪河、淮河流域水旱连灾,饥荒严重,而地主劣绅囤粮,拒绝借济灾民,百姓生活陷于绝境。李士林率众对地主劣绅展开扒粮斗争,救济灾民。地主劣坤勾结官府,实行镇压。李土林于咸丰三年(1853)三月在方集大巷口筑坛拜将,举旗起义,号为捻军白旗大将军。是年四月,李士林率义军与清军交战马岗集,义军首战告捷,队伍迅速发展至万人。

咸丰四年(1854)五月,李士林率义军与清军会战滑集,激战数日,清军援兵至,义军退至方集。七月十四日,李士林率部东进在公立桥与官府团练数千人激战,大败团练,斩团练千总以下大小官员百余人。接着,李士林义军又在七旗仓迎战朱杏、朱鹤经等部团练,斩朱杏、朱鹤经等团练头目70余人,大获全胜。连战皆捷,李士林义军声威大振,兵至3万,在柳沟、王化、地城一带休整后,即由乌龙集(今河南省淮滨县城)渡淮西进。占息县,克罗山,李士林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义军进入湖北,人生地疏,补给困难,清军重兵围截,李士林数战失利,遂率部降于清湖广总督杨沛。降清后,在湖北广济被太平大国英王陈玉成部围歼,李士林负伤被俘。咸丰五年(1855)六月,李士林因伤口崩发卒于太平军营。

7、投资环境


阜南投资环境优越,城市功能齐全。近几年来,阜南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相继建成了一批水、电、路、气、桥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工程,全县通车总里程1400余公里,县乡道路晴雨畅通。高标准、现代化的主干道和一座座标志性建筑展示了阜南形象,宽畅的广场,开放式游园,环境优美的小区使阜南面貌焕然一新。邮政电信业飞速发展,电话、多媒体通讯、网络服务等业务覆盖城乡。程控电话、移动通信位于全市前列。金融保险业务日见活跃,宾馆酒店布局合理,富丽堂皇,为海内外客商提供了很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三星级的南山宾馆接待过吴邦国、*、曾庆红、吴官正、回良玉等许多**,名扬国内外。阜阳海关、商检、口岸的建成为阜南县融入世界构筑了新的平台。

阜南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低廉,特别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好,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原材料、能源等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也相对较低,投资阜南的综合成本仅相当于沿海发达地区的三分之一,在阜南投资办厂产品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优越的环境,使阜南得天时,占地利,政通人和,有着发展的大好机遇。阜南县委、县*审时度势,开拓进取,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制定了适合我县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制定投资优惠政策,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为海内外客商来阜投资创造广阔空间和良好条件,吸引了美国RNG公司、香港道济公司、中粮集团、江苏大亚集团、武汉三源公司等一批外资和内联企业落户阜南,并呈现勃勃生机,使得2000年以来,我县招商引资连续实现逐年递增目标,位列全市招商引资先进行列。阜南县人民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正发扬与时俱进精神,抓住改革开放及入世带来的良好机遇,加快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接,变资源及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为实现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顽强拼搏。

上一篇: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一篇: 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