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腰界
南腰界地处酉阳县东南部,与贵州省沿河县、松桃县、印江县及重庆市秀山县接壤。这里群山清秀,清幽寂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贺龙同志创建的川黔湘鄂革命根据地,曾播撒过中国革命火热的种子,留下过红军生活和战斗的足迹,浸透过先烈们流下的热血,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中文名:南腰界
国家地区:中国重庆
荣誉:红色革命的摇篮
位置: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简介
南腰界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城南部的南腰界乡,距县城105公里,是原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贺龙同志领导创建的川黔湘鄂革命根据地。
2、红色足迹
南腰界红三军遗址
1934年6月10日,贺龙、关向应、夏曦率红三军经贵州省沿河县进入酉阳县境,司令部设在南腰界场上的余家桶子里(余家桶子,系清末秀才余兰城的住宅,有明五暗七共12间房,为木石结构的吊脚楼建筑,占地450平方米。院内石板平整,厢房吊脚楼南北相对,两侧为青砖风火墙。红三军进驻余宅后,在房屋四周用条石、火砖砌成高2.8米、长278米的围墙,院坝中有两棵贺龙亲手栽的花红树),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宣传《红军十大纲领》,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地主武装,抗击来犯之敌,建立了南腰界区苏维埃及下属的南腰界、庸家溪、龙池、大评盖等四个乡苏维埃政权。旧址正面建有“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会师大会纪念亭”,系廖汉生同志题词,左侧建有红军烈士墓。
1934年10月27日,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转战到达川黔边,与红三军(后恢复为红二军团)这两支兄弟部队共8000人,齐集南腰界猫洞大田,隆重举行了红二、六军团会师大会。
3、遗址纪念
1986年,为纪念南腰界革命圣地,缅怀革命先烈,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拨款修复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遗址和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亭。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曾跟随贺老总一起创建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的廖汉生将军为南腰界纪念馆题词写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的馆名,肖克将军也为会师纪念亭题了字。有当年红军在南腰界的革命文物,陈列在纪念馆内。
南腰界是重庆市唯一的革命老根据地,境内仍完好保存有数十处红军战斗遗迹、红军烈士墓。有红二、六军团会师大会会址、八一军民会址、大坝场祠堂红军政治部旧址;有红军大学、红军医院、十大政纲等五十六处文物景点。每逢清明,渝黔边区的乡亲和青少年学生都会自发地到司令部旧址凭吊纪念红军亲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默默地记读那至今笔迹清晰、苍劲有力的红军标语——活捉冉瑞庭,替为革命而牺牲的工农群众复仇!消灭冉匪武装,武装工农自己!
4、红军会师
南腰界遗址
1934年8月7日,红军第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从江西遂川突围西征,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于10月经湖南桂北进入贵州东部。
由于遭到十倍于己的重兵围堵,甘溪一战,红六军团损失惨重,兵力从近万人减到3000人,迫切希望与红三军会合。
此时的红三军,也期望改变孤军作战的处境。但此时南腰界唯一的电台出了故障,与*断了联系,红三军、红六军团都相互不了解对方情况。
直到1934年10月上旬的一天,*伪报纸登出一条消息:“江西萧克匪部第六军团窜入黔东,企图与贺龙匪部会合”。贺龙、关向应经过反复分析,认为这条消息是可靠的,于是兵分三路主动去“碰”红六军团。
1934年10月24日,贺龙、关向应在贵州印江县接到了红六军团主力部队。两天后,两军团所属各部队陆续到达南腰界,8000红军战士扎满了方圆20里的村寨。
1934年10月27日上午,两支红军部队在南腰界的猫洞大田举行会师大会,主席台只用了几根木头和木板临时搭建,仅用石块压在周围的田埂上,但是气氛非常热烈。陈传华说:“在猫洞大田和后侧的小山岗上,密密麻麻坐满红军战士,歌声、口号声、欢呼声,此起彼落,响彻山间。如今走在这片田坝上,也能让人感受一种穿越时空的热血澎湃,扑面而来。”
5、交通信息
重庆汽车站有开往酉阳县的班车,到达酉阳后再乘车前往南腰界,随着“红色公路”的建成,可从重庆沿326国道至李溪镇,然后上到南腰界的公路,大约19公里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