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寻崔戢李封
此诗诸家编入乾元元年春,公方在谏垣,此时两京复,禄山亡,诗中不得作长鲸吞、地轴翻等语,范氏编至德二载春,此时身陷贼中,岂能为令节之饮?且朝官降贼,岂得以公侯目之?断是天宝十五载,与《苏端薛复筵》为一时作。是年正月,禄山遣其将寇潼关。
1、原文
朝光入瓮牖,尸寝惊敝裘。
起行视天宇,春气渐和柔。
兴来不暇懒,今晨梳我头。
出门无所待,徒步觉*。
杖藜复恣意,免值公与侯。
晚定崔李交,会心真罕俦。
每过得酒倾,二宅可淹留。
喜结仁里欢,况因令节求。
李生园欲荒,旧竹颇修修。
引客看扫除,随时成献酬。
崔侯初筵色,已畏空尊愁。
未知天下士,至性有此否。
草牙既青出,蜂声亦暖游。
思见农器陈,何当甲兵休。
上古葛天民,不贻黄屋忧。
至今阮籍等,熟醉为身谋。
威凤高其翔,长鲸吞九洲。
地轴为之翻,百川皆乱流。
当歌欲一放,泪下恐莫收。
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沈浮。
2、注释
【卢注】此诗诸家编入乾元元年春,公方在谏垣,此时两京复,禄山亡,诗中不得作长鲸吞、地轴翻等语,范氏编至德二载春,此时身陷贼中,岂能为令节之饮?且朝官降贼,岂得以公侯目之?断是天宝十五载,与《苏端薛复筵》为一时作。是年正月,禄山遣其将寇潼关。【鹤注】唐以正月晦日为令节,至德宗贞元五年正月,敕自今以后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代晦日。
朝光入瓮牖①,尸寝惊敝裘②。起行视天宇③,春气渐和柔④。兴来不暇懒,今晨梳我头⑤。出门无所待⑥,徒步觉*⑦。
(首叙晦日出游。)
①何逊诗:“窗户映朝光。”《记·儒行》:“荜门圭窦,蓬户瓮牖。”②尸寝,反用《论语》“寝不尸”。惊敝裘,朝光入而惊起也。③陶潜诗:“昭昭天宇阔。”④阮籍诗:“春气感我心。”王羲之《兰亭集诗》:“欣兹莫春,和气载柔。”⑤秘康书:“性复疏懒,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远注】兴来二句反用此语。庾信诗:“梳头百遍撩。”⑥陆机诗:“出门无通路。”梦弼曰:无所待,谓不待车从也。”⑦《淮南子》:“布衣徒步之人。”《焦仲卿诗》:“汝岂得*。”
杖藜复恣意①,免值公与侯。晚定崔李交②,会心真罕俦③。每过得酒倾,二宅可淹留。喜结仁里欢④,况因令节求⑤。此往寻崔李二家。公侯皆非知己,故有免值之叹。
①《庄子》:“原宪华冠而縰履,杖藜而应门。”魏文帝乐府:“何不恣意遨游,从君所喜。”②《易传》:“定其交而后求。”③《世说》:简文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④《思玄赋》:“匪仁里其焉宅。”⑤令节求,因晦日而邀留也。
李生园欲荒,旧竹颇修修①。引客看扫除②。随时成献酬③。崔侯初筵色④,已畏空樽愁⑤。未知天下士⑥,至性有此不⑦?
此见两人好客之谊。
①庾信诗:“旧竹侵行径。”汉古诗:“树木何修修。”②《后汉·陈蕃传》:同郡薛勤曰:“何不洒扫以待宾客?”③《诗》:“献酬交错。”④又:“宾之初筵。”⑤张璠《汉记》:孔融拜大中大夫,每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⑥《史记》:新垣衍谓鲁仲连曰:“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⑦嵇康书:“阮嗣宗至性过人。”崔本为客,却畏酒空,略形迹而见真性矣。
草芽既青出①,蜂声亦暖游②。思见农器陈③,何当甲兵休④?上古葛天民⑤,不贻黄屋忧⑥。至今阮籍等,熟醉为身谋⑦。
此对春而慨时事。【朱注】上古之世,黄屋无忧。今何时乎?而阮籍之流,止沉饮以谋身。叹己与崔李辈,无能为天子分忧也。①沈约诗:“塞草发青芽。”②《杜臆》:蜂以暖游,带声字更趣。③《家语》:铸剑戟以为农器。④《国策》:张仪说楚曰:“秦下甲兵据宜阳。”⑤《帝王世纪》:大庭氏至葛天氏,皆号炎帝。陶潜《五柳先生传》:“葛天氏之民与?”⑥《汉书》李斐音义:“黄屋,车上盖,天子之仪,以黄缯为里。”黄希曰:汉制,副车黄屋作左纛,亦如金根之制,行则从后。⑦《阮籍传》:“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罪,以酣醉获免。”虞世南诗:“非是为身谋。”
威风高其翔①,长鲸吞九州②。地轴为之翻③,百川皆乱流④。当歌欲一放⑤,泪下恐莫收。浊醪有妙理⑥,庶用慰沉浮⑦。
此伤乱而借酒遣忧也。威凤高翔,以致长鲸吞噬,盖贤人去而盗贼炽,如张九龄之罢相是也。地翻川乱,应上甲兵。浊醪用慰,应上熟醉。《杜臆》:末段纡回吞吐,有无穷之悲。此章五段,段各八句。①《汉·孝景纪》:“南郡获白虎威风为宝。”晋灼曰:“凤之有威仪者也。”②梁湘东王书:“淮海长鲸,虽云授首;襄阳短狐,未全革面。”③《海赋》:“又似地轴挺拔而争回。”④《诗》:“百川沸腾。”⑤曹操诗:“对酒当歌。”⑥嵇康书:“浊醪一杯。”江淹诗:“精灵归妙理。”⑦《游侠传》:“放意自恣,浮沉俗间。”
3、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