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滁州学院

科普小知识 2024-04-19 19:54:34
...

滁州学院创办于1950年,是安徽省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距南京5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市,与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和“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相毗邻,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文荟萃,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拥有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至2013年,学校为社会培养了2.8万名人才,很多校友已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成绩,广受社会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0%以上。

学校名称:滁州学院

类别:公立大学

创办时间:1950年

学校类型:综合

主管部门:安徽省教育厅

所属地区:安徽滁州

属性:省属高等院校

现任校长:徐志才

校训:修德求是,博学笃行

国家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琅琊校区:文安徽省滁州市琅琊路2号

会峰校区: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大道1528号

主要院系: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等

主要奖项: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1、学校简介


校园

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距南京5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市,与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和“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相毗邻,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学校创建于1950年,历经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1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滁州学院。2014年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

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2.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2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8亿元,建有配套的各类实验室和19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6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固定资产总值近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11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校园网络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公开出版《滁州学院学报》和《滁州学院报》。

学校现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院(部)。开设5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教、农、艺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工科类专业21个、管理类专业6个。全日制在校生16973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专科生3375人。

2、历史沿革


校园风光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1950年4月皖北行署决定筹办“皖北滁州师范学校”。1950年9月,新创办的滁州师范学校开始招生,首次招生计划100人。滁县专区对新成立的滁州师范学校招生工作非常重视,先由各县预考推荐,选出了110人,到滁县参加复考,结果只有43人通过了复试。因招生人数太少,又从其他有初中毕业证书的学生中选招了一批人,两次共招生87人。由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便开办了中师班、初师班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不少学生在读期间又两次参加各类招工考试、参军入伍,等到1953年首届学生毕业时,只剩下56人了。

1951年暑期,学校迁至定远炉桥办学,开设了师资轮训班,招收了一个初师班、两个中师班。1952年初,学校回迁到滁县园艺场处(今滁州学院北校区)办学。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到1954年,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社会环境也趋于稳定,人们对师范教育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报考师范学校的人数增多,生源充足,招生工作进入正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期间,从1966年到1969年三年停止招生。从1970年秋始,恢复招生,连续招收两届一年制师范类速成班学生。1973年开始恢复考试入学,学制两年。

1977年月11月11日经安徽省革命委会批准成立了“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次年,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分校”。依托滁州师范学校设立的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1977年开始招生,首次招收中文、数学两个本科专业学生204人,这批学生于1978年春入学。1980年5月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198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命名为“安徽滁州师范专科学校”。

2001年3月9日,滁州市*召开滁州师专扩建工作协调会,5月30日,初步决定征用正大饲料厂北侧土地建设新校区。6月12日,校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滁州师专南校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部在原校党委的领导下,负责新校区征地、贷款、规划、基建、开发等具体工作。7月28日,合肥工业大学设计研究所对新校区进行平面规划设计。

2001年4月4日,安徽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滁州师专新校区规划的批复“十五”期间,学校北校区的理化楼、艺术楼、7号学生公寓也相继建成使用。此外,南校区与教学大楼遥相对应的实验楼、图书馆、风雨操场也在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滁州学院首批6个本科专业,当年首次招收500名本科生。2005年,滁州学院新增6个本科专业,其中,部分专业首次面向*、江苏等省区招生,这是滁州学院建校以来首次面向全国招生。

3、学院设置

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滁州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滁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滁州学院音乐学院 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滁州学院体育学院 滁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滁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4、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6月30日,学校有教职工1020人,专任教师670人,

占65%以上,兼职教师队伍规模稳定在180人左右,其中外国文教专家5人。专任教师队伍中,教授42人、副教授144人,共186人,高职比27.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4人(另有在读博士36人),硕士学位教师469人,硕士以上教师占82.7%;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564人,占84.2%;具有国外、省外高校学习经历约410人,占61%;经学校组织认定的“双能型”教师215人,其中具有行业、专业实践背景教师近百人。

此外,队伍中有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2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和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余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各1人,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9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82人,“

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级、校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41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4人,*、省级科技特派员7人,享受省*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校级教学和科研团队31个。

2010-2013年,学校先后选派400多人次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有30多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50多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60多位教师赴*部门、企事业单位一线挂职锻炼,30位教师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设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通了“教师在线学习中心”,70%以上教师都能以各类形式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

5、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1项,厅(市)级科研项目378项。油画作品《抗击非典》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废墟上的阳光》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24篇,其中被SCI、EI检索25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45部。通过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1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项。

科研设施

学校拥有各类实验室一百多个,其中有省重点资助的CAI实验室、GIS实验室、CAD实验室和光原化综合实验室等。建有“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和化工技术等十多个研究所。

6、学术资源

学报期刊

滁州学院学报为综合性双月刊,逢双月月末出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1982*,至2009年已成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馆藏资源

截止2013年6月30日,滁州学院图书馆已拥有馆藏纸质图书100.93万册,电子图书72.79万册,中外文报刊1980种。同时,图书馆还收藏有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优秀硕博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法规大典》、《SpringerLink》、《Ebscohost》《银符考试模拟题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以及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吴敬梓研究专题数据库》等20余个数据库。

7、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庆承松

党委副书记、校长:许志才

党委副书记:倪阳

党委委员、副校长:程曦

党委委员、副校长:郑朝贵

党委委员、副校长:吴开华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永富

8、教学建设

建设成果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先后获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33项,立项建设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400项。学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拥有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是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4年1月10日,学校在滁州档案馆正式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对外交流

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与韩国韩瑞大学、韩国湖南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了“3+2”、“4+2”以及艺术设计专业“2+2”、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同时,加强省内外校地、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发展。

学校荣誉

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共13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军民共建工作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单位”等称号。

9、校园文化

校名

“滁州学院”四字系郭沫若先生书法字体。郭沫若曾于1964年为滁州学院前身“滁县师范学校”题写过校名,“滁”“学”二字均源自其中;“州”“院”二字均选自郭沫若的其他书法手迹。

校徽


校徽

滁州学院校徽呈圆形,寓意滁州学院立足滁州、面向安徽、服务全国。

中间篆书的“亭”字,意喻“天下第一亭”醉翁亭毗邻滁州学院,突出了滁州学院的区位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亭”变形成钥匙的形状,意喻滁州学院是帮助青年学生开启知识和智慧的金钥匙。钥匙的底部为变形的“心”形,意喻滁州学院用“心”培育人才,用“心”服务社会。“心”字中间点出了学校的创办时间“1950”年,突出了办学历史,意喻滁州学院人几十年不辍“心”血耕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校徽采用厚重的墨绿色,既体现了滁州学院毗邻琅琊山*森林公园、生态校园、山水校园的独特环境特征,也寓意着校园富有青春朝气、青春活力,事业发展生机勃勃。

校训

修德求是博学笃行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

“求是”,即勇于追求真理,探索规律。

“博学”,即广泛地学习各类知识。

“笃行”,即强调重视实践,实现知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