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张小泉

科普小知识 2024-04-19 20:09:52
...

张小泉品牌成名于1663年(癸卯年),是中华老字号,也是目前刀剪行业中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2002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年还获得原产地注册保护。产品包括家庭用剪系列、工农业园林剪系列、服装剪系列、美容美发剪系列、旅游礼品剪系列、刀具系列等共100多个品种,400多个规格。中国国内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一直居同行之首,同时产品还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地区。张小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受消费者信赖。

1、品牌历史

三百多年来,历代张小泉的继承者一直恪守“良钢精作”的祖训,工善其事。由于张小泉刀剪品质出众,使用者争相传诵。后成为宫庭用剪,更是名播南北,誉满华夏。尽管杭州的制剪业历经风雨依然繁荣,但毕竟这种模式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发展缓慢。旧中国落后的生产关系,又大大制约了工业的发展。至*夕,杭州制剪工业日见凋敝,已无光彩可言。

自古就有南有张小泉,中有曹正兴(1840年),北有王麻子(1651)的说法。

2、近代发展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百废待举。1950年以后,社会日趋安宁,各作坊商号纷纷复业。为了让张小泉这个传统的民族品牌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从53年始,在*部门的组织下,相继成立了五个张小泉制剪生产合作社,生产品种各有不同。54年,五个合作社一起迁至杭州海月桥集中生产,时共有职工423人。55年,五社正式合并为杭州张小泉制剪合作社,职工已增至527人。至此,张小泉这个传统品牌的重新崛起已初露端倪。


1956年,*在《加快手工业的*改造》一文中特别指出:“…提醒你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这个指示,在张小泉的发展史上,产生了里程碑的意义。同年,制剪社正式恢复张小泉称号。*对张小泉产业体现了特别的关怀和支持。也就是这一年,统一筹建杭州张小泉剪刀厂的国家拨款下达,整整40万元!加上筹备会自筹的20万元,新企业在1956年10月破土动工。1958年,地方国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正式被*授牌成立,当时企业的员工已达816名。

以此开始,经过张小泉的合法继承者——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几代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奋斗,张小泉这个传统品牌得到了真正的发扬光大。“张小泉”的年产量最高达到四千二百万把。五十年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共生产刀剪7.4亿把,全中国平均每二个人就拥有一把“张小泉”刀剪。“张小泉”品牌的产品,以其精良的品质和诚挚的服务得到了中国消费者广泛的认同。“张小泉”人也没有辜负广大人民的厚爱和期望,连连在中国质量评比中夺冠,成了中国刀剪业唯一的“五连冠”。1997年,“张小泉”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2年,获原产地注册保护。2000年,企业顺利通过转制,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向现代企业制度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企业所有员工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创造新的辉煌,为张小泉这个中华民族的优秀品牌增添新的光彩。

3、故事传说

传说有个张铁匠,因为母亲生下他时,“扑通”一声掉进了泉水里,故此取名“张小泉”。因为在家乡得罪了一个恶霸,就带着三个儿子来到杭州谋生,爷儿四个在杭州大井巷里开铁铺。


城隍山脚下的大井巷,那个时候是商业区,很热闹。张小泉的手艺不错,对顾客又很殷勤,卖的铁器式样也蛮好,所以人们都喜欢来光顾。但是张小泉还有一手出色的水底功夫,就很少有人晓得。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长头”五款,靠镶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销钉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精巧、刻花新颖、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这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田汉1966年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的一首赞美诗。

离铁匠铺不远有一口一眼井。井水清冽甘甜,附近的人家都靠这口井的水生活。可是有一天,这口井的水却忽然浑浊起来,翻着泡沫,还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张小泉的大儿子抢头吊起一桶水,一看,又黑又浑,还有股腥臭味,倒掉,再吊一桶,还是这样。人们都很惊慌,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纷纷在井边祷告。

住在这里的一位百岁老公公这个时候说话了。他捋捋胡须说:“小时候我听老辈人讲过,这口井是通钱塘江的,江里有两条乌蛇,每隔一千年下来一次,总喜欢钻到这口井里来生小乌蛇。现在井水变坏了,说不定就是它们来了。”这可怎么办?人们一听是这样,都发了愁。

在家里等儿子挑水回家的张小泉,等了一个时辰也没等到儿子回家。听说了这桩事体,他就自告奋勇要去井底看看。张小泉叫儿子买来了老酒和雄黄,把雄黄倒进老酒里,顺手捧起一坛,“咕咚咕咚”一口气喝进肚子里,然后系上绳子,拿上大锤,想也不想就跳进了大井。

因为喝了雄黄酒,张小泉一点也不怕乌蛇,他四下寻找,终于在暗角发现了这两条黑得发亮的乌蛇,有手臂那么粗,紧紧盘绕在那里。张小泉眼明手快,不等两条乌蛇分开就挥起大锤,朝着蛇的七寸敲去,“铛,铛,铛”一连三记,锤锤都中乌蛇的要害,竟把两蛇的颈脖砸得扁扁的,粘在一起。

张小泉砸死了乌蛇,就一手提着大锤,一手拎着蛇尾爬出了井圈。他把两条乌蛇往地上一摔,只听得清脆的一声巨响,把人们吓了一大跳,原来这两条乌蛇修炼了几千年,早已炼成钢筋铁骨了,要不是盘在一起,张小泉恐怕一下子还不好收拾它们。除掉了乌蛇,大井里的水又恢复了原样。

爷儿四人后来把死蛇拖回家,张小泉是个有心思的人,见蛇尾弯曲,就蹲在地上想看看,不由灵光一现。他一面看一面想,在泥地上画出一个图样来。后来按图样,在蛇颈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钉子,把蛇尾弯过来的地方做成把手,又把蛇颈上面的一段敲扁,磨得飞快飞快。这就成了张小泉造出的第一把大剪刀。

在这之前,人们是不知道用剪刀的,裁衣得用刀子划,断线要拿刀子割。自从张小泉制造出了剪刀以后,大家要裁就裁,要剪就剪,可方便了。因此,用剪刀的人便越来越多,张小泉连儿子四个人,生活哪里来得及做呢,他索性将那把大剪刀挂在铺门前当货幌,又仿照着造成许多小剪刀当作货样,不卖别的铁器,专卖剪刀。

在民间传说里,张小泉剪刀的来历就是如此神奇。没有这个传说,谁能想到剪刀与乌蛇的关系。剪刀的握手处,确实像蜷曲的蛇尾,是它启发了人们的大胆想像。杭州地处钱塘,自古以来多传龙蛇之事,蛇物结合,状物寓情,便用故事的形式来反映剪刀的特征,歌颂与赞美剪刀业的代表者张小泉的勇敢与多能。

4、近代传说

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长头”五款,靠镶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销钉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精巧、刻花新颖、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这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田汉1966年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的一首赞美诗。

5、品牌之争

最早出现在杭州的张小泉剪刀,位于吴山脚下的大井巷内,当时叫做“张大隆”剪刀作坊,因制作精良,选用的又是浙江龙泉云和之钢,生意格外兴隆。但却招致同行的冒名仿制,张小泉为区别假冒同名的剪刀,在清康熙年间改名为“张小泉剪刀店”,以维护本身利益。

而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时,偶遇张小泉剪刀并被选为“贡品”。剪刀名声大作,打出“张小泉”牌号作剪刀的,最多时居曾达到86家,出现了“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的盛况。名气大了,冒牌的烦恼有多了。因此小泉之子在张小泉三个字下又加上了“近记”二字,以便顾客识别。

至光绪十六年张小泉传至张永年时,其母孙氏在吴山脚下拦轿告状,控告商家冒牌,因此知县束允泰准状又出示"永禁冒用"告示,并刻石碑立于店门。

但总之不管运用何法,却依然难挡李鬼。到了近代张小泉剪刀官司又起。1958年,地方国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正式成立,并于1964年注册“张小泉”商标,于1981年取得“张小泉”注册商标,1991年经核准又注册了“张小泉”文字商标。“张小泉”品牌正式受到法律保护。

1999年3月,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首次起诉张小泉剪刀总店,认为对方在产品与包装上突出使用“上海张小泉”文字,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经历两审,2004年7月19日上海高院形成终审判决,认为上海剪刀总店此前突出使用有其提示原因,不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但判决要求上海刀剪总店今后在商品和服务上,应规范使用其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张小泉”商标纠纷案暂告一段落。

2004年10月26日,杭州张小泉经公证程序,从乐购超市购买了上海刀剪总店的一件不锈钢刀产品,该产品为当年9月28日生产.

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认为,上海刀剪总店在该产品的包装上突出使用“上海张小泉”字样的此行为发生在上海高院判决生效后,已构成对其“张小泉”文字及图文商标的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故向杭州中级法院起诉,请求判令上海刀剪总店停止在其生产、销售的刀剪产品及包装、标牌上突出使用“上海张小泉”字样标识,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及支付其他合理费用,并登报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2005年12月22日杭州中院一审判决,上海刀剪总店构成侵权,令其公开登报致歉,并赔偿损失8万元。上海刀剪总店不服,向浙江省高院上诉,认为其在产品、包装上突出使用“上海张小泉”字样的行为有特定历史原因,不构成对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商标的侵权,且在上海高院判决生效后规范使用企业名称应有“合理期限”处理库存产品。2006年7月10日,浙江高院终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历时七年的“张小泉”品牌之争终于落下帷幕。现今的张小泉商标使用权归杭州张小泉所有,上海张小泉注册商标为“泉”字牌剪刀。两个张小泉其实谈不上真假一说,均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品牌和质量度都是值得信任的。随着中华老字号品牌渐渐为人们所重视了,品牌价值逐渐提升,老字号品牌的保护工作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必须面临的问题。

6、名字渊源

明崇祯年间,徽州黟县人张小泉率子张近高来杭州大井巷生产祖传剪刀。由于采用浙江龙泉的好钢作原料,又经过精心制作,打出来的剪子锋快耐用,与众不同,取牌名“张大隆”剪刀。清康熙二年,改名“张小泉”剪刀。张小泉去世后,其子张近高继承父业,为保护切身利益,在“张小泉”名字下加上“近记”两字,视为正宗。乾隆年间,“张小泉近记”剪刀已列为贡品。清宣统三年,张小泉以“海云浴日”注册。至*夕,张小泉剪刀店濒于停业,1956年张小泉等32家剪刀店实行公私合营,建成“张小泉近记”剪刀总厂。1958年6月,改名“张小泉近记剪刀厂”。“张小泉剪刀”以选料讲究,镶钢均匀,磨工精细,式样精美,经久耐用而著称,名扬海内外。

“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万国博览会上获二等奖,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上均获第一名。

明崇祯年间(一六二八年),皖南黟县人张小泉率子近高逃难来杭,凭自己从父亲张思家学得的制剪技艺,在吴山麓大井巷觅宅地一块,搭棚设灶,选用龙泉云和好钢,自产自销,招牌仍用张大隆。由于张小泉制作认真,质量上乘,加上地处清河坊一带,又是杭州商业中心,故而生意兴隆,利市十倍。近高的儿子树庭受业时(一七三六年至一七九六年),适逢清乾隆南游至杭,曾微服到店买剪,事后责成浙江专办贡品的织造衙门,进贡张小泉剪刀为宫用之剪,从此声誉更盛。嗣后相继传载勋,再传利川,又传至永年时,因永年年幼,(一八七六年)由其母孙氏掌管。光绪十六年,孙氏为了控告别人冒牌拦轿告状,知县束允泰出布告,题“永禁冒用”并刻石碑立于店门。

宣统元年(一九零九年)传至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他以“海云浴日”商标,送至知县衙门,并报农商部注册,商标上还加上“泉近”字样。一九一五年,张小泉近记剪刀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从此剪刀远销南洋、欧美一带。门市平均每月销售大小各种剪刀计一万余把,金额接近万元。一九一七年张祖盈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更受顾客的欢迎。当时师傅、徒工、店员人数已达八十多人。一九二九年张小泉牌剪刀在首届西博会获得特等奖。

解放后,在*的扶植下,一九五三年*把剪刀工人组织起来,建立了张小泉剪刀厂,并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传统产品上,使之成为同行中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全的企业。

上一篇: 起动战士

下一篇: 粗筒兔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