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方言
海阳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胶东方言,海阳方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包括东村镇、留格庄乡、大辛家镇、凤城镇、南城阳乡、二十里店乡、大阎家乡、辛安乡、行村镇、大山所乡、赵疃乡,以东村镇为代表;北区包括郭城镇、高家乡、山西头乡、徐家店镇、发城镇、朱吴乡、战场泊乡、北埠后乡、泉水头乡,以郭城镇为代表;盘石店镇、小纪镇、黄崖乡部分属于南区,部分属于北区。
中文名:海阳方言
外文名:Haiyangdialect
声调类特点:调类与普通话基本相同
句子结构特殊:被动句比较句稍与普通话有异外
语系:汉藏语系
语族:汉语语族
语种:汉语
系属:胶辽官话
1、简介
南北两区,只是大致上的划分,各自的内部也不完金统一。单字音系的声调,表现得最为明显。有三个声调、四个声调及三调四值等区别。
海阳方言
(一)三个声调。以普通话的阴平为平声,上声为上声,将普通话的阳平和去声合并为去声。三个声调的乡镇有东村、南城阳、留格庄、大辛家、凤城、二十里店、大阎家、辛安、大山所、行村、赵瞳、小纪、郭城、高家、山西头等,其中大阎家、辛安、大山所、行村四个乡镇,平声和上声调值相近,大阎家乡尤为明显。
(二)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类与普通话基本相同,调值不同。四个声调的乡镇有发城、战场泊、徐家店、朱吴、黄崖、北埠后、泉水头等。
(三)三调四值。调类与第一种情况相同,仅去声中部分原属普通话去声的字,有时出现两种调值。如盘石店镇驻地盘石店、东村镇的羊角沟、高家乡的北长仙、发城镇的王家山后和北埠后乡的北卧龙等。
海阳方言有24个声母,内含一个零声母;有37个韵母。海阳方言单字音系有三个声调:平声53刚专安鹅人云,上声214古纸袄五染有急各职一,去声433盖正爱用穷床娘文局直药,上声的收尾实际不到4度,但所差极小;去声的调值不太稳定,有时较短促。
2、词
前缀、后缀
前缀
海阳方言有前缀的词较多,前缀用字也不少,但使用频率不同。常见的前缀用字有“老、溜、铮、焦、齁、墨、通”等,如:老高、老远、老厚、老早儿、老张、老李、老兄、老弟、溜光、溜滑、溜团团(圆圆)、铮亮、铮清、铮晴、焦黄、焦粘、齁咸、齁辣、墨黑、墨紫、墨乌、通红、通绿等。另有一些字虽然组成的词较少,但其词却是常用的,如:精(精瘦)、死(死沉)、响(响干)、生(生疼)、二(二虎、二杆子)、翘(翘白)、绝(绝细)、扎(扎凉)、稀(稀碎)、怪(怪热)等。
后缀
海阳方言有后缀的词比有前缀的词更多,后缀词尾无特殊意义,但使语意更加生动。常见的后缀用字有“子、头儿、巴、么、游、送、乎、价、楞、拉、打、查、索、的慌、不啦唧、儿瓜唧”等,如:房子、胖子、苗头儿、甜头儿、捏巴、拉巴、舔么、沾么、转游、晃游、拱送、弄送、热乎、近乎、成天价、扑楞、斜楞、扑拉、搅拉、拍打、摔打、扒查、刮查、摸索、掖索、急的慌、晒的慌、笨不拉唧、傻儿瓜唧等。
名词、代词的复数形式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在名词前加“些”字,如:些花儿、些人、些房子、些牛、些猪、些小孩儿、些医生等。
代词的复数形式,除书面语中用“我们、你们”外,口语中只有“他们”用“们”表示复数。在口语中,“俺”,在单指时是“我”的意思,而在不同的语境中,“俺”也可以表示复数,代表“我们”;“您”,既是对个人的尊称,也可以代表“你们”;“咱”,既是个人自指,也可以代表“咱们”。,
重叠海阳方言中,有许多词是由重叠形式构成的,主要有AA、ABA、ABB,AABB、ABAC等种。
AA如:想想、年年、家家、处处等。
ABA如:实打实、直溜直、滑溜滑、弯勾弯等。
ABB如:笑蔼蔼、香喷喷、辣嗖嗖、凉丝丝等。
AABB如:糊糊涂涂、安安稳稳、鬼鬼祟祟、严严实实、干干净净等。
ABAC如:不急不躁、糊里糊涂、直来直去、活灵活现等。
程度表示法海阳方言的程度表示法,按照从初级到高级的次序排列,一般为A、BAC、BACBAC。如:高、老高矮(老没高矮)、老高矮老高矮,短、没长短儿、没长短儿没长短儿,香、喷香、喷香喷香,硬、绷硬、绷硬绷硬。
3、儿化的作用
海阳方言儿化的作用比较广,它除了具有和普通话儿化相同的作用(如区别词义、区别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等)外,还具有几种特殊的作用。
(一)动词儿化后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儿化的动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词加时态助词“了”。如:上儿山了(上了山了)、打儿碗了(打了碗了)、走儿一天(走了一天)、升儿一级(升了一级)。
(二)动词儿化后,有时还相当于普通话的动词加“到、在”。如:装儿车上吧(装在车上吧)、碰儿门上去了(碰到门上去了)、卷儿里边去了(卷到里边去了)、跳儿水儿去了(跳到水里去了)、稳儿那儿吧(放在那里吧)。
(三)有的动词儿化后,相当于普通话的动词加“得”。如:来儿晚了(来晚了,来得晚了)、写儿太多了(写得太多了)、吃儿太饱了(吃得太饱了)。
(四)有些名词儿化后,相当于普通话的名词加“里”。如:海儿的鱼好还是河儿的鱼好(海里的鱼好还是河里的鱼好)、缸儿的水满满的(缸里的水满满的)、你手儿拿的什么(你手里拿的什么)、俺家儿也有这个(我家里也有这个)。
(五)一些带“子尾”的词,虽然平时不发“子”的音,但儿化却使“子”成为独立的儿化音节。
海阳方言儿化现象很多,名词、动词、形容词,乃至代词、副词、数量词等,都有儿化现象。大部分词儿化以后,不具有特殊作用,其儿化仅仅是由于习惯。如:柳条儿、树干儿、慢慢儿、从根儿等。
4、词组
海阳方言词组的构成与普通话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特点,仅个别形式稍有差别。
(一)单音动词带宾语的排列次序与普通话相同,一般为动词重迭加宾语。如:教教我、考考老王、帮帮他们。
(二)动宾补语的排列也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如:下开儿雪了、打起球儿来、跑回家了、跳*去。
(三)可能式。词组意义为肯定和疑问时,海阳方言一般用“能、能不能”等词表示。如:能上去、能写完、能不能进去?能不能吃?词组为否定意义时,与普通话相同。如:看不见、找不着、搬不完。
(四)正反问。除可能式正反问词组外,海阳方言的正反问词组形式一般为A不A、A不AB。如:高不高?热不热?年不年轻?凉不凉快?
5、句子
海阳方言句子的基本结构,除被动句和比较句稍与普通话有异外,其它均与普通话相同。
被动句一般不用“被”字,而用“叫”字。如:书叫他掉了、这事儿已经叫人家传出去了、幸亏车没叫他撞坏了。
比较句这种句式在海阳方言中,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与普通话相同,如:他比你高、他学得比你好、他不比你强、这场儿不比那场儿干净。另一种形式是用“起”字代表“比”的意义,如:他高起你、他不强起你、他学得好起你、这场儿不干净起那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