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沙镇
昌都地区洛隆县辖镇。位于县境东部,东邻玉西乡,南连腊久乡,西接孜托镇,北毗达龙乡,距县城孜托镇35千米。康沙,藏语意为"新屋"。原为洛隆宗驻地,建县初期为洛隆区所辖康沙乡,1988年撤区并乡后,设康沙乡,2002年建置改镇。总面积635平方千米,海拔3900米。辖7个村委会,有31个自然村。镇*驻地康沙村。人口4935人,其中农业人口4892人。
中文名称:康沙镇
行政代码:542132102
身份证前6位:542132
长途区号:0895
邮政编码:854000
隶属政区:洛隆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藏B
辖区面积:535km2
人口数量:约5000人
人口密度:9人/km2
1、地方简介
康沙镇
洛隆县辖乡。1959年建康沙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城东,距县城35公里。面积535平方公里,人口0.5万。边昌公路过境。辖纳龙、康沙、格过弄、生达、查然、都当、也赛等7个村委会。属半农半牧乡,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牧养牦牛、黄牛、山羊、绵羊。境内有依文寺。
2、经济发展
耕地面积646.8公顷,主要农作物有青稞、油菜、豌豆、元根等。2003年,粮食总产量2335吨,肉类产量291.31吨,奶类产量544.36吨,羊毛产量4.16吨,年末牲畜总存栏23912头(只,匹)。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33.67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90.66元,乡镇企业实现产值38.55万元,多种经营完成收入141.35万元,民族手工业完成收入5.42万元。共植树17610株,成活率90%,退耕还林4.87万平方米,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3、行政区划
康沙镇区划
542132102201121康沙村
542132102202220牛格村
542132102203220也堆村
542132102204220纳龙村
542132102205220查然村
542132102206220德嘎村
4、自然气候
洛隆县年平均气温5.1℃,最高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14.5℃。年极端最低温度-19.1℃,年极端最高温度:31.2℃年日照数在2500小时以上,无霜期在12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39.7毫米,降雨期集中在6至8月份。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55%。太阳辐射年总量为670.6焦耳/厘米2。水文:境内主要河流有怒江、惹曲、玛曲、卓玛朗措河、达曲等,总河长1142公里。怒江在境内长达100多公里。全县河流年径流总量27亿立方米。主要有干旱、大风、山洪、暴雨、冰雹、霜冻、雪灾等。其中干旱、霜冻、雪灾发生频率较高,平均三年一遇。
5、附近景点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
类乌齐寺位于类乌齐县以北,海拔3850米的类乌齐镇,距县城35公里,是类乌齐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庙,系达隆噶举派主持之一。由达隆噶举派高僧扎巴微色波于1276年创建,后又经历代法台扩建,形成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的著名寺庙。主要建筑有“萨玛扎仓”、“宁玛扎仓”、“达隆扎仓”、“阳贡嘛樟”、“夏仲嘛樟”、“特大经堂”、“查杰玛大殿”。
其中,查杰玛大殿是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属杨贡寺管理。杨贡寺是由高僧桑吉温于公元1277年创建的,系达垅噶举派的主寺之一。查杰玛大殿是由达隆噶举派另一位高僧桑吉翁大师于1285年创建,据史书记载,他于公元1285年开始着手备料,塑造佛像,撰写经典,并测定地基开光破土修建。不久,桑吉翁大师圆寂,其侄乌金贡布继续修建,公元1326年三层佛殿基本完成,公元1328年金顶落成。至此,查杰玛大殿全部竣工。
现今类乌齐寺有僧侣共300多人。 现类乌齐寺查杰玛大殿为主要建筑,它是长方形,建筑面积为3334、64平方米,高为48、15米,分为花殿、红殿、白殿三层,仅底层就有180要柱,整个建筑融藏以及尼泊尔建筑风格为一体,雄伟壮观,独具特色,殿内主供一尊铸造于建寺初期815斤的土旺伦布银质佛像。殿内还珍藏着许多文物,如:格萨尔王的九龙镀金马鞍具一套;格萨尔王三十六将中江蓬、朝通的两把宝刀以及副将新巴、大将德玛、囊俄的马鞍具,以及具有悠久历史和极高考古、观赏价值的佛像和唐卡。
现类乌齐寺每年还要定期举行十四次大的宗教佛事活动,吟诵经典,祈神驱邪,发放布施。因此,类乌齐寺不仅具有气势辉宏的建筑,也具有光辉灿烂的宗教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它倍添魅力,更富有宗教、文物的考察与科研价值。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县城东南约12公里的加卡若村。1979年*文管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组成卡若遗址考古队进行正式发掘。迄今为止,共揭露遗址面积1800平方米左右,发现房屋遗迹31座,出土文物数万件。卡若遗址已正式列入*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中发现的房屋基址,叠压关系比较复杂,根据地层关系初步判断,建筑遗址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建筑遗迹有两层叠压关系,为半地穴式草拌泥墙建筑。晚期建筑遗址为石壁建筑。通过从地下发现的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作物的标本,说明古代卡若村居民的经济生活中农业是一个重要的部门。在他们遗留的各种生活用品中,除了实用的需要以外,还看到了审美观念和艺术的萌芽,遗址0土的玉器和海贝是卡若居民与各个地区的民族相互交换而来的。说明尽管*和其它地区之间有高山大河的阻隔,但并不能断绝本地居民和其它民族的正常交往。
通过发掘,初步认为:卡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人们居住的原始村落,村落布局有一定规模。卡右遗址位于澜沧江畔,为川、滇、藏三地的枢纽,又是古代南北民族的交通要道之一,就目前材料可知,卡若遗址的文化北与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南与云南境内的龙川江流域元谋大墩子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卓玛郎措湖
卓玛郎措湖藏语意为度姆女神湖,距县城20多公里,是昌都地区较大的淡水湖泊之一,素有“蓝湖”之称。卓玛郎措湖周围有大小21个湖,自然形成度姆21赞。湖周围环境景色优美,水草茂盛,是一片天然的牧场,与卓玛郎措湖相得益彰,是一个迷人的旅游景点。
6、地方特产
雪莲
昌都名土特产品主要有膀香、虫草、贝母、知母、雪莲、核桃、藏刀花鱼、编鱼及高原畜产品等.(昌都)
雪莲在我国分布于西北部的高寒山地。是一种高疗效药用植物。由于过度采挖,种子发芽率低,繁殖困难,生长缓慢,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严加保护,将有灭绝的危险。
多年生草本,高15-25(-35)厘米;根状茎粗,黑褐色,基部残存多数棕褐色枯叶柄纤维;茎单生,直立,中空,直径2-4厘米,无毛。叶密集,近革质,绿色,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约14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或微尖,基部下延,边缘有稀疏小锯齿,具乳头状腺毛,最上部苞叶13一17,膜质透明,淡黄色,边缘具整齐的疏齿,稍被腺毛,先端钝尖,基部收缩,常超出花序2倍。头状花序10-30,聚集于茎端呈球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近膜质,披针形,急尖,边缘黑色,彼毛;小花紫色,长约14毫米。瘦果长圆形,具纵肋;冠毛2层,外层短,糙毛状,内层长,羽毛状。
雪莲通常生长在高山雪线以下。气候多变,冷热无常,雨雪交替,最高月平均温3--5℃,最低月平均温-l9---21℃,年降水量约800毫米,无霜期仅有50天左右。土壤以高山草甸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为8.5--11%,含氮量4.5--10%。由于环境条件恶劣,一般植物难以生长,只有少数耐寒、耐低温的苔草属Carexspp.,嵩草属Kobresiaspp.和各种高山多年生草本植物与之伴生。雪莲在这种高山严酷条件下,生长缓慢,至少4--5年后才能开花结果。但是,由于生长期短,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花期7月,果期8月。
盐井葡萄酒
盐井葡萄酒是*昌都芒康县的特产。盐井葡萄酒*自治区芒康县木许乡、曲孜卡乡、纳西乡共3个乡现辖行政区域《芒康县人民*关于划定盐井葡萄酒地域的请示》,芒政发〔2014〕37号《芒康县人民*关于实施盐井葡萄酒生产技术规范的通知》,芒政发〔2014〕43号
藏毯
藏毯是*各类民族手工艺品中又一亮点。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以其精良的制作,具有浓郁民族、宗教特色的图案,讲究美学搭配的着色闻名于世。藏毯分各种不同尺寸的大小,不同形式的风格,如高贵素雅型的、浓重华贵型的,有地毯式的,有挂毯式的,样样均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精品。拉萨地毯厂啊生产藏毯的权威企业,它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还引进了电脑等高科技设备进行制图设计等工序。藏毯远销欧美,行销内地,无疑是来到*的您应该选购的商品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