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
《黄瓜》是一个三段式结构的电影,通过三道菜讲述三个家庭的故事。三个故事独立成段,又相互牵连:机械厂下岗工人老陈才45岁,就已经有点阳痿了,他相信老话“吃啥补啥”,所以他每天吃“火爆腰花”,但他15岁的儿子吃了一段时间后就吃腻了;无业青年小陈25岁,大学毕业两年一直没有工作,他的同居女友可可以前进修过表演,毕业后一直接不到戏,只好在一家娱乐城做领班,收入不错,小陈就靠她养着,小陈喜欢吃“宫保鸡丁”;卖菜的大陈34岁,来自农村,有点瘸,他和漂亮的哑巴老婆在路边摆摊卖菜,10岁的儿子在北京一学校借读,每年要交很贵的借读费,他通过卖菜认识了常来买黄瓜的老陈和小陈,炎热的6月,三个家庭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小事,这些小事直接导致老陈和老婆离婚,小陈杀了可可,而大陈则被城管抓了起来……
中文名:黄瓜
导演:周耀武
国家地区:中国
更多片名:青瓜
1、剧情简介
《黄瓜》是一个三段式结构的电影,通过三道菜讲述三个家庭的故事。三个故事独立成段,又相互牵连:机械厂下岗工人老陈才45岁,就已经有点阳痿了,他相信老话“吃啥补啥”,所以他每天吃“火爆腰花”,但他15岁的儿子吃了一段时间后就吃腻了;无业青年小陈25岁,大学毕业两年一直没有工作,他的同居女友可可以前进修过表演,毕业后一直接不到戏,只好在一家娱乐城做领班,收入不错,小陈就靠她养着,小陈喜欢吃“宫保鸡丁”;卖菜的大陈34岁,来自农村,有点瘸,他和漂亮的哑巴老婆在路边摆摊卖菜,10岁的儿子在北京一学校借读,每年要交很贵的借读费,他通过卖菜认识了常来买黄瓜的老陈和小陈,炎热的6月,三个家庭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小事,这些小事直接导致老陈和老婆离婚,小陈杀了可可,而大陈则被城管抓了起来……
三道菜式,三个故事,各自成章却同时互相牵连,成了这部描述北京众生相的黄瓜。才40开外的老陈因为性无能,妻子背夫偷汉也只能有苦自己知;25岁的小陈满怀理想,电影系毕业后希望当导演,梦想却被无情现实残酷粉碎;卖青瓜的农民老陈生活艰苦,一心希望努力赚钱,让儿子将来考上大学,脱离贫困。内地新进导演周耀武,以写实笔触道尽北京老百姓的生活实况。同一个世界,从来都不只有同一个梦想。
2、演员表
演员Actor
角色Character
王在和
ZaiheWang
老陈
LaoChen
尚夏
XiaShang
大陈
DaChen
蒋中伟
ZhongweiJiang
小陈
XiaoChen
任朵朵
DuoduoRen
可可
CoCo
任岩
YanRen
警察
Police
王与娇
YujiaoWang
田红妹
HongmeiTian
笑赫
HeXiao
文健
JianWen
林豆斗
DoudouLin
莎莎
Shasha
刘姝辰
ShuchenLiu
刘爱梅
AimeiLiu
3、职员表
导演Director
周耀武
YaowuZhou
制作人Producedby
韩杰JieHan
4、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中国香港
HongKong
2008年10月14日......香港亚洲电影节
5、更多信息
更多中文名:青瓜.....香港译名
更多外文名:HuangGua
片长:105分钟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6、影片评价
上周六在梅林看了周耀武的《黄瓜》,那是由深圳独立电影社组织的一场观影会,听说有导演见面会,心想可以看见导演本人,于是就参加了。对独立电影的印象从来就不好,这几乎也是电影界普遍的传统,但我打从心里都对每一位导演心怀敬意,把他们视作志同道合的、最可亲近的朋友,尽管这部电影看完下来,我的感觉是——不喜欢。坐在漆黑的电影院里,我想起了与哥哥所说的一句话,我说,这些独立电影,如果没有我们这些电影组织举力的观影会,那是很难看到的,反过来,除了这些电影组织,也可能根本就没有人看。这部片长105分钟左右的电影费用是八万元,实际的拍摄期只有十天,如果仅从这些数字看来,《黄瓜》的剧组不仅懂得节约成本,而且工作效率是极高的。在见面会上,我就一直想问这样一个问题:片中的镜头几乎都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剪辑似乎又缺乏运动性,场面调度也很简单,请问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如此简约的手法呢?其中有你想表达的某种观念吗?这个问题后来被别人用另一个方式提问了。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它是一直在我脑海里缠绕的,因为正如动作片中的动作场面,喜剧片中的逗人笑料,恐怖片中的诡异气氛是各自类型片中最能使人印象深刻的元素一样,在这部写实片中——估且先这样说——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刚才所提到的那种表现手法。它导致影片的节奏放慢,演员表演空洞而失去灵性,外部环境的声音很嘈杂,开始使我开始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达到了导演要观众从电影中抽离的效果!其实,作为独立电影,减少分镜,控制摄影机的移动次数,降低场面调度的复杂性,这些都能够有效地缩短拍摄周期,节省成本,而且,尤其在我们中国电影事业并不发达的今天,独立电影的剧组往往鱼龙混杂,真正能够把心思投入到艺术创作中人可能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追求过高的艺术效果很容易会力不从心。然而,恰恰就是这种简约的手法,要使影片看起来并不沉闷,反而引人入胜,那是一点儿也不简单的。也许我们必须一下子就要举小津安二郎这样一位伟大导演作为例子来好好地训诫一番,他的每个场面的镜头也都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且视角较低,使人看起来很不习惯,但他在剪辑上下功夫,在演员表演上下功夫,最后形成一种独特风格,这种风格的社会意义暂且不提,至少它使影片引人入胜,不会拒观众于千里之名。我相信,《黄瓜》这一部电影,当时在坐的40多位观众,没有一位是会觉得它是“好看”的。既然放映出来之后,它并不能吸引观众,那么,导演所作的一切意图都将是失败的,包括他口口声声说的自我表达也只能成为空话。《黄瓜》的故事其实并不错,如果能够写成一部小说,或许读者会比现在的观众多好几百倍。这个故事涉及三个家庭,如无记错,一个是做小贩摆摊子的,常遭人勒索;一个是家庭不和的,儿子反叛,丈夫性无能,妻子有外遇的;最后是一个好像没有父母的小伙子,既找不到工作,意志又消沉,他发现女朋友做妓女来给自己塞钱之后,竟然把女朋友杀了。这三个家庭的人物则通过偶然的相遇而连成“一个整体”。这样一个庞杂的故事被导演称之为“群像”。事实上,拍摄“群像”既是电影艺术一项神圣的义务,也是一颗巨大的野心。由此可见,周耀武是一个有想法、有抱负的人,是一个希望继承中国电影向来关注社会伦理道德的优良传统的新导演。只可惜,他实际努力出来的效果只是流于表面。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太多的预设场面的堆砌了,例如,小伙子从电话中得知自己所写的剧本遭人否定了;儿子不愿意吃父亲做的饭;小贩的孩子自己做饭反而烫伤了脚;儿子发现母亲与别的男人上床,大打出手。这些场面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而且几乎一动不动,即使人物出了镜、被物件挡住了看不见也不理,以致于看起来显得很长很沉闷。整部电影就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情节积木所堆砌起来的间隔分明的建筑物,由于中间还经常插进一个长约3.5秒的黑屏画面而更显得支离破碎。周耀武面对这种创作手法,他的想法是,他希望电影中的每一个情节如果被独立抽出来的话都能够成为一则完整的短片,他说,生活本身就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独立事件所组成的,这样做更能切合事物的真实形态。这个意见再加上他对长时间静止不动的固定长镜头和最低限度的场面调度的解释就可以组成《黄瓜》最基本的创作思想,他说,他要摄影机客观地记录生活,使观众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不介入地观察片中人物的经历和所作所为,在这里,与其他电影不同,摄影机是尽量不参与创作的。这是他的意见,实际上我们真的能够感受到这种观念吗?这是一个不容易解答的问题。关于生活流的展现,克拉考尔很早就说过,电影化的影片所唤起的现实要比实际上所描写的现实内容更为丰富,这种影片的镜头或镜头的组合具有多种含义,它们的表现是超出物理世界之外的。由此可见,电影化是一切美学意图的宗旨和依归,而丰富的剪辑技巧和场面调度是实现电影化的基础,像《黄瓜》这样所表现的生活流实际上是缺乏真实性的,由于本身已经没有生动的电影语言,这些情节自然也会失去感染力。安东尼奥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高手,如果看过他的《蚀》,相信都会对影片开头一对男女分手的情节记忆犹新,他的想法是,将情节特写化,十分钟过去了,还是在说那个事情,累吗?那就换个姿势吧。但是《黄瓜》却不允许我们换姿势!《黄瓜》就像一部庞大的学生作品。许多新晋导演,包括最有商业片传统的香港电影,黄精甫和郭子健等人的处女作普遍都犯有一个思想毛病,那就是他们的野心极大,总希望尽可能多地述说许多情节,表达许多观念,展现许多风格,但是,最终出来的效果总是强差人意。高度风格化是完全不适合他们的。在见面会上,我对周耀武的一则想法印象很是深刻,而且是站在极度不赞同的立场上的。他说,中国的独立电影是艰难生存的,电影投资商只愿意拿钱给少数几个大牌导演,像他们这些独立导演,虽然投身了职业导演的行列,但仍得靠自己的积蓄过活,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对此,我是深信不疑的。但他随后又回答,说他拍这部电影是不考虑观众的,它的定位本身就是小众电影,他只考虑如何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为此,我是极不欣赏的,甚至要产生唾弃的情绪,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电影界里喜欢以知识份子的清高自居的那些人的恶习。我真的听腻了这种说法了,这些人一方面抱怨在中国搞电影不容易,一方面又要与观众搞对抗。商业元素向来就不是与表达个人风格的愿望相悖的,更何况是独立电影的创作机制呢,如果有人认为坚持了个人风格就不可能有吸引人的商业元素,或者,创作商业类型片就得牺牲个人风格,那么这些人就完全不配做导演,导演是要在个人理想之外,在大众娱乐的传统上积极动脑筋的,就算想不到出路,我们都要牺牲所谓的个人风格,而不是相反。我们的独立电影界,不要再像刚从电影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那样,生怕拍了毕业作品之后就再没有机会拍片而妄图一步登天,我们宁愿坚持运用最普遍平凡、最不引人注目的手法,也要说好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放弃所有不切实际的念头。如果独立电影将来再只能够拍出像《黄瓜》这样的作品,不但导演本人没有出头之日,整个独立电影界也永远不能受人注目。事实上,《黄瓜》的题材是一次独立电影的进步,它尝试不再去表达社会边缘人物的生活,也渐渐脱离对底层生活的关注,而转向平民,但这样好的一个故事,只花了八万元和十个工作天来拍摄,可以说是一次糟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