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淮河锣鼓

科普小知识 2024-04-19 21:24:34
...

淮河锣鼓是流传于安徽省颖上县沿淮一带的一种传统鼓乐,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如流传于颍上县鲁口镇的威风锣鼓、新集镇的锣鼓棚子、慎城镇的花鼓灯锣鼓等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淮河锣鼓音乐,是安徽省优秀的民间音乐艺术,在淮河流域广为流传,是典型的淮河文化之一。列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艺术特点


淮河锣鼓

淮河锣鼓的演奏方法是鼓指挥,锣主奏,铙和钹分成两个声部,交替对奏。曲牌有“长流水”、“十八翻”等多种曲牌,淮河锣鼓时而委婉流畅,时而铿锵有力,锣鼓点变换多样。在花鼓灯锣鼓演奏中“连槌锣”和“丁丁仓”就是根据鼓点的特点而命名的。“长锣”具有连续性,起着过度连接的作用。“长流水”一般用在大场中的跑场,可同长锣交替使用,使节奏富有变化。“蹬步锣”具有推动力,在大场中与“长锣”、“长流水”交替使用。而“后蹬步锣”的鼓点则从“蹬步锣”中变化而来,这种鼓点用的不多,但使用得当,有较好的效果。

2、表现形式

淮河锣鼓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如流传于颍上县鲁口镇的威风锣鼓、新集镇的锣鼓棚子、慎城镇的花鼓灯锣鼓等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锣鼓音乐。涌现了许多锣鼓作品,如《长流水》、《十八翻》、《小十点》《五锤锣》、《小五翻》、《兔子扒窝》、《开场锣鼓》等等。

3、锣鼓棚子

锣鼓棚子它是一种形式清雅、浑重的歌舞。融吹、打、歌、舞为一体。每班由10~12人组成。前面由5人敲打锣鼓开路,后面紧跟的是4人抬着的1个大方桌,桌上摆放笙、箫、笛、管及弦乐之类的民间乐器。方桌的4脚上扎着彩棚,盘龙罩顶。乐队边走边打,沿街游行,并做出各种神情的表演。有鸣炮邀请演唱者,灯班停下,弹唱民间小调,跳起旱船、车灯舞,也用“四句推子”演唱故事小段。

锣鼓棚子始于何时,无考。1942年前后,城关、杨湖、南照等地都有此种灯舞,解放后失传。

4、花鼓灯锣鼓

颍上县花鼓灯锣鼓,是颍上花鼓灯的灵魂,与凤台花鼓灯相比,凤台花鼓灯是以锣领鼓,颍上花鼓灯是鼓来领锣,最主要的不同,是颍上花鼓灯是最原原本本的保持着花鼓灯的原生态,而且它是地地道道的花鼓灯传统风味。

传承情况

1997年鲁口建乡以后,党委、*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全乡15个村成立了老年锣鼓队和少年锣鼓队共15个,还有两个花鼓灯队,1998年被阜阳市市命名为“民间锣鼓艺术之乡”。每逢节庆都举办锣鼓大赛,1997年至1999年锣鼓队和花鼓灯队分别参加“安徽省第四届花鼓灯艺术节”和“阜阳市歌舞大赛”,荣获二、三等奖。2004年4月,鲁口镇又成立了“颍上县民间文艺家协会鲁口分会”,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

5、鲁口锣鼓美名传


淮河锣鼓

说到鲁口镇,似乎不得不提它的锣鼓队。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该镇每个村便建起了各自的锣鼓队,直到如今,该镇还有大大小小的锣鼓队十几个。

淮河锣鼓是流传于颍上县沿淮一带的一种汉族鼓乐,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而鲁口镇的威风锣鼓又是淮河锣鼓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鲁口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淮河锣鼓在此传承发展,深受百姓喜爱。早在1998年,鲁口镇就被市文化局授予‘民间锣鼓之乡’的称号。”鲁口镇*文化站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鲁口锣鼓得到了很好传承与发展,逢年过节,这些锣鼓队总会登台演出。鲁口锣鼓不仅已成为当地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已成为鲁口镇一张靓丽的名片。

凭借独特的锣鼓艺术,该镇还被评为“2014—2016年度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上一篇: 三社祭

下一篇: 落屑性红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