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崔家大院

科普小知识 2024-04-19 21:23:58
...

崔家大院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大院位于临沂市滨河风景区内,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而且部分建筑、古碑、古树、文物犹存,非常具有保护开发价值。

1、景点简介

崔家大院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大院位于临沂市滨河风景区内,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而且部分建筑、古碑、古树、文物犹存,非常具有保护开发价值。此外,崔氏商业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其间积淀下的尚俭、尚学、尚商、尚德的精神气质对于后人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历史财富。


崔家大院

如果将崔家大院的六大堂号、七座油坊等店铺以及榨油术、造氏术、戏楼、织布等原有生产生活情景加以恢复建设,不仅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也将是人们研究临沂清朝时期历史、文化、经济及建筑的好去处。

2、历史传说

崔家大院原是显赫一方的大户崔氏兄弟二人的住宅。

据说,康熙年间志高玄孙崔永崑在五台山感恩寺出家任住持,与多次前来寻父的康熙皇帝结下友谊,接受了康熙帝的大量赠物,后应弟弟、侄子请求,亦因思乡心切还俗回家。永崑和尚变卖赠物共为六个侄子购置良田180顷,六兄弟获得大伯资助后亦齐心协力、努力拼搏,除雇工种地之外,还大兴工商贸易。家族有了积蓄,他们大兴土木建造宅院,先后建有连环宅、小八卦、三宅六院、三宅九院、套宅、串堂院等,各式各样的古建筑布满村落。

乾隆年间,崔家土地众多,东到相公庄,南到于埠村,西到沂河,北到高庄村,五六千亩土地,大部分租给雇农种。当时的崔家算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但不是恶霸,不作恶乡邻。

*,“独树头”名扬全国。清末,当地被称为“二沂州府”;抗战时期,被称为“二临沂”。

清末,南来北往的生意人,尤其东北、西安、山西等地往来很多,有时天晚一时找不到落脚处,都愿到独树头住宿。而村中房屋众多,客居便利,一来二去,这里逐渐成为临沂地域商贸经济发展的中心,被老临沂人称为“二沂州府”。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随着清王朝的没落和社会动荡,独树头崔氏家族逐渐走上下坡路;战争,更冲垮了崔家大院这一最后的堡垒。崔家没落始于抗战时期,崔家的大户有的在战争中伤亡,有的外出逃难。常年经商的崔氏后人,有不少干脆留居在异地他乡;解放后,崔家大院仅剩下“空城”一座。

等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西院槐荫堂、八卦宅等古建筑全被拆除,此时的独树头很多前出檐后出厦的老建筑也残存无几了。

3、大院现状


崔家大院

在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独树头村,有处闻名的古村落遗迹,称作“崔家大院”。清朝时期,这里因鼎盛繁华而被称作“二临沂”。如今,岁月的无情已将当年几近埋湮,只有在斑驳的墙壁上,雕有图案的柱梁上,可寻到繁华洗尽的影子。

据村民介绍,旧时的城墙荡然无存,庙宇、古碑毁坏殆尽,有名的西院八卦宅等古建筑已全部拆除,现仅存东院很少部分,“崔家大院”与当年相比早已名不符实。

4、大院景观

沿河东区滨河大道北行,路东丛林掩映处,就是独树头村。这个村历史悠久,如今一分为四,颇具规模的崔家大院就坐落在如今的独二、独三村处。这两个村的村容村貌普通的和北方村庄无异,只是在幢幢平房或红瓦房中,不合时宜地掺着青砖碧瓦的老房。这些历经百年沧桑、青砖粗梁构建而成的古建筑,虽经改建,却依然显得恢宏而气派。

据村民介绍,大院是按照“三宅六院九天井”设计的,直到*前,这里还是公社里的粮库,高墙深院,小孩子往往爬进去爬不出来。据悉,崔氏家族大兴土木建造宅院时,先后建有连环宅、小八卦、三宅六院、三宅九院、套宅、串堂院等房屋,可谓风格独特而精美。这些建筑共同的特点是建筑考究,选材精良,有的建造时还采用蛋清、豆浆、石灰等材料和泥粘住,房体异常坚固。

在独二村有处旧房改建的供销社,房梁、屋角处处可见到古朴,明眼人立刻分辨出,这就是崔家老宅。据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讲,崔家大院的房子大多用两梁一柱作为支撑骨架,木梁全部采用粗圆木,大约两人合拢才能抱过来。架梁的两侧分刻有奔牛、虎、狼、菊花等精美图案,栩栩如生。房顶统一用青色小八瓦建盖,质地坚硬而美观。崔氏家族构建起的这些房屋,总体布局也独具匠心:大院以各房院的中轴线为中心,向两侧辐射布局,每排房子右面有一条胡同,前面又设一条深巷,每巷住四户,并联成一个整体。在整体布局中,居民可随意横向、纵向穿行,整座大院形成一处纵横连接、攻防兼备的院落组团。


崔家大院

如今,崔家大院已整体拆除,整个独树头村也已荡然无存。如果想要寻觅崔家大院旧址,看到的只是一幢幢新建的楼房。繁华,最终湮没在钢筋水泥组成的冰冷森林里。根据河东区旅游局规划,崔家大院拟在距原址以北三四公里的前河湾村重建,仍在建设中。后人如欲一览大院旧貌,只能在一片新建的仿明清建筑中徜徉想象。伴随大院一起消失的,还有大院走出来的崔氏后人。解放后,历经数次政治斗争尤其是*的猛烈冲击,崔氏后人*流散全国各地。他们顶着地主、剥削阶级之名,在全国各地艰难度日,重复着父辈缔造”二临沂“商业帝国的艰辛。

亡羊补牢。幸运的是,崔家大院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认识。河东区旅游局已将崔家大院做为重点开发的景区,纳入了《全区旅游总体规划》,准备结合旅游开发,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将之建设成为临沂商城的起源地、古代生活情景的展示区、现代都市生活的宜居地及临沂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崔家大院位于泽州县南村镇北西村东北。是一片规模宏大的民居建筑群。主院落门前有硕大的照壁呈“凹”形挡于门前,照壁两边有古槐数株,大门为楼阁式建筑,施以精美的木雕。前院正中为过亭,以木雕隔扇装饰其面,雕工洗炼,精美异常。后院多有改建,但古风犹存。左、右各院有甬道相通,门额多有砖、石雕刻。

5、繁华之都

“*,咱们这里可繁华了!”村主任回忆道。“独树头”这一曾名扬全国的村子,仍深深地印在当地人的记忆中。过去的碑刻上,载有“距城二十里许,有村为独树头……”的文字,旧时村中以铁货发达著称,小到顶针烟袋锅子,大到铁锅犁铧,无不尽有,成为小商品的集散地。清末,当地被称为“二沂州府”;抗战时期,被称为“二临沂”。


崔家大院一景

但独树头的繁荣,犹以崔家的兴旺更甚。借助雄厚的财力,崔家大兴土木建造宅院,先后建有连环宅、小八卦、三宅六院、三宅九院、套宅、串堂院等。据考证,为防匪寇,最初还营造有寨墙,设有门楼、炮台等,村寨面积达0.25平方公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微型城堡。也许是防卫能力的增强,有效地保护了土匪对族人财产和人身的侵害,使那些惯以打家劫舍为生的土匪们望而却步,保证了来此贸易客商的安全。在当时,南来北往的生意人,东北、西安、山西等地往来很多,有时天晚一时找不到落脚处,都愿到独树头住宿。而村中房屋众多,客居便利,一来二去,这儿逐渐成为临沂地域商贸经济发展的中心,被老临沂人称为“二沂州府”。

6、盛世图景

据考证,崔氏家族跨行业联锁经营,先后曾涉足造纸、印染、银器、酱园、五金、建筑等多种行业,其中尤以五金生产最为出名。他们生产制造出的黄铜盆、修脚刀、铜鼓、剪刀等远销全国各地。此外,他们还贩丝绸、卖茶叶、运私盐、搞珠宝,无所不及,北到东北,西至*,南到云贵,都曾留有经商足迹,甚至《西游记》中描述的流沙河,他们也曾趟过。


崔家大院

应当说,崔氏家族有着常人难得的睿智。在村里搞绿化项目的崔森讲:有一年风调雨顺,独树头一带庄稼丰收,囤里豆子堆积如山,一时也难以卖尽。怎么办呢?很快,一家“崔记油坊”开张了。“那时候,当地开油坊的少,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油坊红火,副产品豆饼也派上了用场。他们打听到,盛产丝绸的杭州需要这个东西,当地种桑树养蚕,恰好用豆饼“喂”桑树。豆饼运到杭州,顺便捎回头货将丝绸带回,于是村里丝绸店铺纷纷开张,有了自己的商号、堂号。当然啦,高粱大丰收就拿高粱酿酒,开酒铺;小麦丰收了,就搞点心加工……以农兴商很快使崔家“固定资产”进一步庞大。

与此同时,村里的油坊、钱庄、酒店、茶庄等各种经营,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贩前来,平素即便非逢集,村里也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天齐庙、关爷庙、崔氏祠堂高大雄伟,崔氏学堂书声朗朗。老人们说,当时临沂城里听不见老鸹叫,但在独树头村每天早晨老鸹叫声清晰可闻,逢集时这天一早就人声嘈杂,卖小吃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7、起家之谜

说起崔家,有个人物至关重要,他就是备受村民推崇的永昆和尚。出家前,名字叫做崔永昆。

在村西北的崔氏墓地,枯草丛生中立有几块墓碑。为首石碑记述了崔氏家族的来历,碑文讲崔氏是明朝末年从山西迁至独树头村。崔振强指着碑文说,崔永昆是崔氏祖辈志高的玄孙,从小体弱多病,在他大概四五岁时,有一个云游和尚来到村里,说他与“佛有缘”,就把小小的永昆给带走了。康熙年间,这个与佛有缘的崔永昆,已成为五台山感恩寺任住持的永昆和尚,他与多次前来寻父的皇帝结缘,接受了大量无价赠物。永昆和尚后因年事已高思乡心切,后还俗返家,建起崔家大院,过继给他的后人崔廷训还承其衣钵,参加了乾隆皇帝的“千叟宴”,并获赐黄袍马褂等,此为后话。

崔家是明朝末年迁来的,已确凿无疑。但何以发家、繁衍壮大的呢?据传,在五台山感恩寺做住持的崔永昆,在家乡故人的多次请求后还俗。归乡后的崔永昆变卖了大量的皇帝赠物,购置良田,置办产业,使本不富裕的崔家兄弟们一夜间成为巨富。

崔氏后人告诉笔者,永昆和尚还俗后,变卖赠物为六个侄子购置良田百余顷。六兄弟齐心协力,除雇工种地外,还大搞商业贸易,北上京津、东北贩卖五金,南下杭州贩卖丝绸,云南贩卖茶叶,南洋贩卖珠宝,西去*、*贩卖骡马,东去海滨贩卖食盐;在临沂、济南、西安开设钱庄;在家乡开设酒店、油坊,逐渐建起横跨各地的庞大产业。

8、大院没落


崔家大院

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随着清王朝的没落和社会动荡,独树头崔氏家族逐渐走上下坡路;战争,更冲垮了崔家大院这一最后的保垒。据崔印学老人介绍,崔家没落始于抗战时期,崔家的大户有的在战争中伤亡,有的外出逃难。常年经商的崔氏后人,有不少干脆留居在异地他乡;解放后,更是跑的跑,斗的斗,崔家大院仅剩下“空城”一座。在*及人民公社时期,高大坚固的房子理所当然地成为理想的粮库。

9、景观破坏

对于崔家大院的自生自灭,似乎从未有人意识到“保护”。没有人视为珍贵的古迹,反倒觉得那是地主的房子,是资产阶级的“见证”,该拆,该砸。于是,崔家大院历经浩劫,旧时的城墙荡然无存,庙宇、古碑毁坏殆尽。在有名的“破四旧”中,西院槐荫堂、八卦宅等古建筑全被拆除,现只保留下东院很少部分。许多前檐后厦式的建筑,只剩前檐、没有后厦,也仅存七八处院落。更让人感到无限惋惜的是文物的直接损坏:皇帝御赐的龙头拐杖,据称是用能避邪的“降龙木”(香樟木)制成,质地坚硬,造型精美,后来居然被扔进了地瓜窖子,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被当时的村民用来做烧火棍,白白毁掉了。


崔家大院遗址

前面讲到永昆和尚的后人崔廷训,年过八旬时参加千叟宴,并获赐玉牌一块、宝刀一把、龙头拐杖一个、黄袍马袿褂一件、顶戴花翎一顶以及胡梳胡囊等物,大概无一存世;御赐圣旨刻于宅前的龟驮碑,碑文由翰林院学士书写,可惜原碑也在*中被破坏了。十年浩劫,被誉为村里“三件宝”的乾隆御赐龙头拐杖、玉牌及“两世恩荣”牌匾等,全都被破坏或丢失,如今探究起来,无不感到格外惋惜。

10、大院修复

目前,当地*已经规划出了300亩土地,筹备恢复重建崔家大院,恢复崔家当年富庶、繁华的样貌。“在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如果能早日恢复重建古色古香的崔家大院,把崔家以及当年独树头的历史纳进去,一定能更好地体现这一带的人文,能凝聚人的就是这种文化。”

目前,在临沂市建设“文化名市”的进程中,崔家大院的发掘、恢复、重建工作已经起步,以《项目编号:SD06-E0238项目类别:E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申报单位:临沂市》的恢复重建项目,已列入山东省文化项目数据库。一个崔家大院,新四军军部旧址、滨河公园连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将成为游览、采风、休闲、教学和研究临沂历史、经济、文化、艺术、民俗的好去处。这为崔氏以及崔家大院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良好契机,搭建了有利的平台。

上一篇: 翟天麟

下一篇: 朱开山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