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镇
楼房镇位于振安区东北部,距市中心15千米。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2009年)。辖楼房、东城、孤山、马家、梨树5个行政村,镇*驻楼房路339号。201国道贯穿全境。旅游资源丰富,四周群山环抱,清幽怡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利于人们的出行,经济在不断地发展,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农作物的产量也在不断上升,旅游业也在呈上升趋势。
中文名:楼房镇
行政代码:210604105
身份证前6位:210604
长途区号:0415
邮政编码:118000
隶属政区:振安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辽F
辖区面积:107km2
人口数量:约1.7万人
人口密度:159人/km2
1、地方简介
楼房镇
楼房镇位于振安区东北部,距市中心15千米。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2009年)。辖楼房、东城、孤山、马家、梨树5个行政村,镇*驻楼房路339号。201国道贯穿全境。
2、历史沿革
1959年属九连城乡,1961年析置楼房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改镇。1997年,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楼房、马家、孤山、石城、东*、西*、梨树7个村委会。
3、行政区划
210604105201220梨树沟村
210604105202220东城村
210604105203121楼房村
210604105204220孤山村
210604105205220马家村
4、地方人口
楼房镇
楼房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6903
男:8682
女:8221
家庭户户数:4701
家庭户总人口(总):16813
家庭户男:8619
家庭户女:8194
0-14岁(总):3015
0-14岁男:1550
0-14岁女:1465
15-64岁(总):12530
15-64岁男:6428
15-64岁女:6102
65岁及以上(总):1358
65岁及以上男:704
65岁及以上女:65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5420
5、气候水文
楼房镇气候宜人,属典型的地处北半球的暖湿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300~2530小时,年平均气温摄氏9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900~1300毫米。镇内山脉隶属长白山系,与五龙背镇交界处的五龙山海拔669.4米,系楼房镇也是振安区最高峰。
6、自然资源
在丹通高速公路出口的北部有农田200余亩,东部有一般农田800余亩,可利用土地及林地2000余亩。这块地区北距宽甸仅60公里、凤城50公里,南距东港60公里,与拟建中的东边道铁路的金山站也仅10余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十分适合发展仓储物流业。
楼房镇矿藏丰富,已知的有金矿、辉绿岩、黑色角闪岩、矿泉水、河沙石等资源可供开采。
7、经济发展
楼房镇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药材生长。镇内有树莓、蓝莓、草莓、紫苏、冰葡萄等多种经济作物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同时还有人参、天麻、沙参等珍贵药材种植基地2700余亩。另有金矿、辉绿岩、黑色角闪岩、矿泉水、河沙石等多种矿产资源有待有识之士开发利用。
多年为了快速推动楼房镇经济发展,镇党委、*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楼房特色的发展思路,特别是于二OO四年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了旨在进一步吸引社会各届投资,充分发掘我镇自然、人文资源,推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三三三”工程。即以高附加值的企业带动马家、孤山、楼房3个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楼房、孤山、马家3个农业基地的发展,以五龙高尔夫俱乐部为中心辐射周边一沟两水三个风景带旅游资源的开发。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异军突起,挤进我区经济强镇的行列,使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逐步迈进。在此战略思路的指导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镇已建成了马家、孤山、楼房三个工业园区,入驻企业三十余家,涉及服装纺织、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建筑材料、玻璃制品加工等多个行业。截止2005年年底,全镇累计实现工业产值29600万元、营业收入8717万元、上缴税金1190万元,口创汇18107万元。楼房是一块资源丰富、气候怡人的风水宝地,也是一块注定能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的投资热土,楼房镇党委、*及广大人民原以最优惠的政策,最热忱的服务,为海内外前来投资的有识之士竭诚服务。楼房欢迎您!
8、地方特产
东港大黄蚬
东港大黄蚬
丹东特色水产品大黄蚬子学名青柳蛤,产于黄海浅海处,外壳呈黄色,其肉也呈黄色,斧型的贝壳,暗黄色的斑纹。蚬肉中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硒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含有微量的钴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恢复肝能有较好效果,营养价值颇高.由于丹东东港附近的海域养分充足,因此这里盛产的黄蚬子比其它地方的个头更大肉更肥,味道更鲜美,营养更丰富。
黄蚬子在烹饪中适宜于炝拌,白煮,清炒等多种方法.最好的吃法还是炭火烧烤为妙。将加工好的无沙黄蚬放于炭火之上。红彤彤的炭火,黄灿灿的蚬壳,热腾腾的水汽,让人垂涎欲滴,片刻,当黄蚬子被烤张了壳就要从炭火上小心地取出,用筷子搛起热乎乎的蚬肉往嘴里一放,饱满的肉汁鲜得过瘾,比吃了燕窝鱼翅还满足。黄蚬子最鲜美的并非是肉,而是体内的汁水,古人认为这才是食之0。令人回味无穷,真是人间的美食。尤其是好友聚会,三五知己,品尝美酒,谈天说地,不能少得的世间美食。丹东东港一些人甚至干脆将活生生的黄蚬子掰开,将肥厚的肉身不由分说地放进嘴里。丹东大黄蚬子是烧烤中的首先美食,目前,在全国都有经营黄蚬子的烧烤店。
清代郭麟曾在《桂枝香·黄蚬》中以“俊味江乡堪数”来称道它的美味。东港人对黄蚬子的喜爱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
家中食用黄蚬子的时候,最好提前一天将其泡在清水之中,可借助黄蚬子的自洁而吐出体内的泥沙等,避免食用时“牙碜”。
黄蚬炒米叉子
黄蚬炒米叉子,以米叉子为主料,以黄蚬子肉、韭黄、胡萝卜、元葱等为辅料,加蒜沫、香油等调料,煸炒而成。色泽金黄,口感滑嫩筋道,味道鲜美干香。乃丹东最具特色小吃之一。
米叉子是由满族食品“酸汤子”演变而来的。“酸汤子”是满族家庭最常见的主食。《奉天通志·礼俗三·饮食》载:“取二斤玉米粒放入缸内,加水沤泡至酸(不要变臭),捞出,遂用磨推成水粉,再用吊包布滤出残渣,滤过的水粉沉淀后,放在铺了一层硝灰(草木灰)的吊包上面,用硝灰吸干其水分,然后倒在盆里用温水调解均匀,遂用汤子套将面团攥成面条形,下入沸水锅中煮熟,捞出,盛在碗内,拌以调料即食。”
“酸汤子”酸味较大。后来,为了适应大多数人口味需要,生产工艺有所改变。就在“酸汤子”的基础上演变出了米叉子。米叉子没有“酸汤子”那么酸。米叉子富含粗纤维、蛋白质等,可炒可煮,是丹东独有的食品。金秋时节,丹东沿海特产“大黄蚬子”正是鲜肥味美之时。取其肉,配以少许韭黄,与米叉子合炒或合煮,实为经济实惠的佳肴美味。
9、附近景点
大孤山
大孤山
大孤山,位于辽宁省东港市西部。左引大洋河,右带双叉河,南襟黄海,遥相獐岛、鹿岛、小岛。景色秀丽,人文会萃,历史悠久,为辽东名山。大孤山游览区分为三部分:古建筑群游览区、小岛游览区和大鹿岛游览区。古建筑群坐落在大孤山山腰,分山上、山下两部分,共有殿宇楼阁104楹,占地5000多平方米。大孤山建筑始于唐代,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其砖雕艺术远近驰名。小岛景区又称小岛子,距孤山镇约15公里,是孤山的延伸部分。由大小14个岛屿和半岛组成。其中六个较的岛屿已由10条海堤联成一体,并有公路相通。小岛南侧的前阳海滩是一处天然的海水浴场。小岛周围海域物产丰富,尤以虾养殖著名。大鹿岛位于孤山镇东南19公里的黄海中,长4公里,宽1.5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大鹿岛附近是当年“中日甲午海战”遗址。大鹿岛与孤山镇和小岛间有水路相通,到大孤山游览可跨海登岛一游。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为大孤山庙会。届时可观览当地民风民俗。登山远望,黄海碧波浩淼,天空海阔,环顾奇峰,锤灵毓秀,“紫液泉”,“半覆神殿”,“祖孙杏”,“无字古碑”,“梨园孤楼”,“第一神宫”,“无双砖雕”,“三教共和”八大奇观,异彩纷呈,堪称“八绝”。千余年来,盛名远播海内外,实为旅游胜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