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逸东
顾逸东,航天应用技术和浮空飞行器专家,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任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院长,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的总体和专业技术工作,在中国高空科学气球等应用气球技术领域、载人航天应用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姓名:顾逸东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46.9
单位: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所
职务:总指挥、总设计师
学历:学士
职称:院士
1、个人履历
- 1946年9月生于江苏淮安。
顾逸东院士 -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物理专业,大学毕业分配到大连冷冻机厂,任工人、技术员;
- 1974.3-1986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
- 1986-1990任高能所宇宙线研究室副主任;
- 1992.6-1993.7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 1993.7-1995.5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
- 1994.4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 1995.5-1999.4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 1999.4-2003.11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主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 2003.11-2008.7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院长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2、社会任职
- 1987年6月-1996年7月,任国际空间委员会(COSPAR)科学气球组委员;
- 1984年10月至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历任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 1999年12月至今,中国宇航学会,任理事;
- 1994年5月至今,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CNCOSPAR),任委员。
- 2001年12月至今,空间科学学报,任副主编;
3、获得荣誉
顾逸东总设计师(右)和赵光恒(左)副总设计师
2003年,顾逸东与其他5位同志一起,并列获得“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200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应用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排名第1;
2004年,“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总体技术研究”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1。
2004年,“神舟四号飞船留轨飞行综合精密定轨”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
4、科研成就
- 长期从事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的总体和专业技术工作。
- 领导建立了我国高空科学气球系统,解决了气球设计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了我国高空气球科学探测,开拓了系留气球等应用气球技术领域。
- 在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工作中,领导建成了适应多任务的空间应用技术体系提出了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思路,主持制定了有效载荷研制技术流程和规范,通过地面和搭载实验、航空校飞、系统联试、全程演练等有效途径,保证了各项科学和应用有效载荷测试验证的完备性严格把关,保证了方案合理性、系统可靠性和任务成功。
5、人物专访
从小与科学结缘
顾逸东曾经在中国科学院人材荟萃的中关村度过一段难忘的童年。1964年顾逸东进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不久,传来
顾逸东院士在工作
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喜讯,作为一个学习核科学技术的青年学生,他激动不已,当时回到过中关村,体验过那里的人们神秘而又扬眉吐气的气氛。*开始,校园里再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家庭和个人的命运随国家的命运跌宕,顾逸东当过普通工人,也下过农场。
1974年,顾逸东进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他曾在云南高山宇宙线观测站工作过,参加了当时亚洲最大的高山云雾室寻找重质量荷电粒子的工作和自动化改造,参加了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舱内辐射通量监测器的研制工作;为了开拓新的高能物理研究方向——高能天体物理实验研究,他主动承担起研制高空科学气球的任务,与同志们合作建成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空气球探测系统,组织实施了180余次高空气球科学和技术试验。在高能所工作期间,他有幸接触过钱三强、王淦昌、赵忠尧、张文裕、何泽慧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
1993年顾逸东到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开始从事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的技术总体工作和组织领导工作。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是我国航天发展历史上规模最大,学科面最宽,难度也是最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工程,包括对地观测、空间科学等几大领域29项任务,体现了国家的急迫需求和我国发展载人航天的根本目标。
做实事求完美
顾逸东院士
“我从1992年参加载人航天工程论证开始,才真正加入到航天领域。1993年我正式到中国科学院的空间总体部工作,这个转变很大。一方面我介入航天的工作时间比较短,有许多东西要学习,同时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涉及的面非常宽,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因为中科院是一个学术气氛十分浓厚的单位,习惯于搞研究性的工作。这一点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对完成如此艰巨复杂的空间任务来讲,工程的意识稍稍薄弱一点。要把研究型的工作传统转变到严格的航天工程要求,对科学院这支队伍来讲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对我本人来讲也有很大的压力。好在我们应用系统全体科技和管理人员能够认清我们的优势和弱点,勇敢地面对这样的挑战,比较好地完成了必要的转变。”
“我想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做实事,同时希望追求尽可能好、追求完美,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做到自己满意。进入航天系统之后,也向其他系统学到了许多经验。航天事业要求高标准,无形中也对我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6、重视科学研究
“我们不重视空间科学的时间太长了,要改变重技术轻科学的状况。”顾逸东院士2014年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召开的“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前沿论坛上如是说。论坛上,十几位院士和近百位科学家共同分析了空间科学的国际现状、成就和趋势,讨论了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针对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战略和政策提出了建议。
7、父亲顾准
顾准(1915.7.1—1974.12.3),上海人,字哲云,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中国提出*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第一人。
顾淮同志
顾准对经济学、会计学、政治学研究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银行会计》、《初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簿记初阶》、《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中华银行会计制度》、《所得税原理与实务》、《中华*会计制度》、《*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试论*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翻译作品有《资本主义、*和*主义》(约瑟夫·熊彼特)、《经济论文集》(琼·罗宾逊)。
文集有《顾准文集》、《顾准日记》、《顾准自述》等。
195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在随后的*中被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下放劳动回到经济研究所,受孙冶方委托研究会计和经济,相继翻译了熊彼特和琼·罗宾逊的经济学著作;1965年,因当时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外甥宋德楠与几个同学建立“现代马列主义研究会”,被视为组织“反动小团体”,顾准受到牵连,再次被划为右派,并在随后的*中,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受到更加残酷的迫害。出于来自社会的强大压力以及对顾准的不理解,与顾准患难与共30多年的妻子汪璧*提出与顾准离婚,1968年4月更因不堪迫害而含恨自杀;五个子女宣布与顾准断绝关系,并断绝一切来往。尽管遭受种种非人的迫害,并承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顾准仍坚持独立思考,特别关注*问题,坚持**的理想,追问“娜拉走后怎样”(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怎样)的问题,写成《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