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惠东渔歌

科普小知识2021-07-12 19:35:52
...

惠东渔歌是广东省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从宋朝由福建沿海传入惠东的浅海渔歌。“惠东渔歌”是“中国渔歌”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歌曲。它具有大海般的韵味和浓郁的南方滨海文化的特色,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化历史长河中孕育出来的多姿多彩的民间歌曲。2008年6月7日,惠东渔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简介

惠东渔歌从宋朝由福建沿海传入惠东的浅海渔歌。居于舟楫、随潮来往的渔民们千百年来以歌自娱、以歌解忧,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渔民后代弃渔从工,渔歌传唱者越来越少。传唱于惠东县沿海各地渔民之中。据史料记载,惠东渔民的远祖属原始“疍民”,自宋朝开始从福建、潮州一带通过买卖或逃亡迁入惠东县。渔歌是疍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论在海上捕鱼、回港避风,或是节庆、祭祀、婚丧等场合皆用渔歌唱之。渔歌的曲调品种繁多,大多采用潮语演唱。

2、由来

惠东渔歌分布在广东省惠东县沿海各地。惠东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东与海丰县接壤,西靠惠州,北与紫金县相连,毗邻香港。有山区、丘陵和较长的海岸线。这里生活着以捕渔为生的渔民,现有人口2万多人,分布在港口镇新渔村、巽寮镇新渔村、稔山镇范港村、盐洲镇新渔村。惠东渔民据历史记载从宋朝传入惠东县,原始渔民称为“民”,又称“后船民”,是古代南方百越族的组成部分。往昔的渔民过着海上飘流的生活,生产单一,生活枯燥,他们常以歌自乐,以歌解忧。

据了解,惠东渔歌是中国渔歌粤东品种,主要在惠东县的稔山、平海、港口、巽寮、盐洲一带渔民居住地区流行。“渔民以船为家、以捕鱼为生,从他们的方言土语和独特的歌唱音律节奏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渔歌。”陈志祥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歌舞剧院创作的大型歌剧《南海长城》的音乐,就是取材于惠东渔歌和汕尾渔歌。多年来,惠东县音乐工作者积极搜集、整理、研究惠东渔歌,其中渔歌二重唱《渔家四季尽春光》、渔歌说唱《赞海花》分别于1975年、1976年代表惠东县上北京参加全国文艺表演。《春满渔港》、《我叫阿哥免相思》、《蓝蓝的大亚湾》、《港口之歌》、《渔家乐》、《我的家乡好风光》等一批以惠东渔歌素材创作的音乐、歌曲作品在省、市的展演比赛中获奖,对惠东渔歌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艺术特色

惠东渔歌有29个品种,其中主要有“哦哦香调”、“啦打嘟调”、“贤弟调”、“罗茵调”等。它与其他民歌有很大区别,主要特征有:

1、惠东渔歌只限于渔民们在船上演唱,有独唱和齐唱,渔民群居时以“答歌”为乐,均无乐器伴奏。

2、惠东渔歌的旋律具有浓厚的地方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韵味。

3、惠东渔歌的曲式结构多为上、下句,一呼一应句式,再长的歌词,在曲调上的应用也能反复至终。

4、咏叹性强,音域不宽,乐曲短小,是渔歌音乐的重要特征。

5、大多数渔歌都有衬词和各种形式的拖腔。

6、渔歌基本上都是五声音阶,它最大特点是“徵”调式五声音阶基础上,常加上第六声(7)甚至第七声(4),作为经过音域一拖而过的装饰性旋律音。

惠东渔歌在音乐创作和歌词创作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歌词深入浅出,通过叙事、叙人、叙物、叙情来表达人与人的情感,语言纯朴、修词简练,源于生活。很多词曲作家曾先后前来惠东渔村采风,体验生活,创作了大量渔歌题材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如:大型歌舞剧《南海长城》就是取材于惠东渔村生活,音乐素材也是取于惠东渔歌。

4、代表作品

大型歌舞剧《南海长城》等。

惠东的节目《渔家乐》获得银奖。

惠东渔歌是从福建沿海传到惠东的,这种用“福佬话”(属闽南语系)演唱的渔歌,于宋朝年间流入惠东港口、平海、巽寮一带。传唱了千余年的渔歌,近些年来却因为本地会讲纯正“福佬话”的人群日渐稀少,面临无人捧场的尴尬。好在为了保存这门祖宗传下来的艺术,民间的渔歌爱好者行动起来,收集歌词、曲谱、改编搬上舞台,*也准备拍影视剧,让渔歌在保持原生态的同时好看、好听。

5、传承意义

据了解,现在在惠东,老年渔歌手仅剩10人。

惠东渔歌在十年浩劫中元气大伤,“洗脚上岸”的渔民们迎来了新时代之后,以前耳熟能详、人人会唱的渔歌也渐渐被淡忘,只有在渔村祭祀、节庆、婚丧等场合上,才可以听到令人留恋的经典老渔歌。在整个惠东地区,会唱渔歌的人,仅仅剩下三四十人,基本都在五六十岁以上。说到这儿,叶老有些感慨,眼中流露出惋惜的神色,但随即又欣慰地说,好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很大,基层党委和行政领导也十分重视渔歌。“他们的热情点燃了我的信心。”

惠东渔歌因曲调品种多样,旋律韵味独特,还为音乐创作提供丰厚而珍贵的素材。许多词曲作家先后来到惠东渔村采风,创作了大量渔歌题材的作品。惠东渔歌是中国汉族地域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但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上一篇:古琴艺术

下一篇:啰啰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