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云和县

科普小知识2023-01-01 14:06:15
...

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位于东经119°21′―119°44′,北纬27°53′―28°9′之间(她与北京同经度、与珠穆朗玛峰同纬度),东邻莲都区,西倚龙泉市,南连景宁畲族自治县,北接松阳县。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38公里,总面积97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1万亩,耕地7.3万亩,水域5万余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辖4街道、3镇3乡(其中两个畲族乡),170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0.9万,其中畲族人口9千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6%。

中文名称:云和县

外文名称:YunHeCounty

别名:云和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浙江·丽水

下辖地区:4个街道3个镇3个乡

*驻地:浮云街道城北路6号

电话区号:0578

邮政区码:323600

地理位置:浙江省西南部

面积:978平方千米

人口:11.16万(2010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仙宫湖、梅源梯田、坪垟岗畲族文化村、慧云寺、开心岛景区。

车牌代码:浙KD浙KZ

行政代码:331125

1、云和概览

云和县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13亿元,同比增长9.7%;财政总收入6.27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7.2%;固定资产投资33.29亿元,同比增长23.0%;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20.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1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自营出口9632万美元,同比增长2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933元和9701元,同比分别增长10.9%和13.1%。


云和县

其县情有以下特点:

1.区位条件特殊。云和地处浙西南,与首都北京同经度,与珠穆朗玛峰同纬度,为丽水的地理中心,是瓯江上游的一颗璀璨明珠。县域总面积984平方公里,约为全国陆地面积的万分之一,瓯江穿境而过,将县域分割为南、北两大部分。

2.生态环境优美。云和自古被喻为“洞宫福地”,山水资源独具特色,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8%,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6%,即使是人口集中的城区,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也达到每立方厘米1391个以上,达到“非常清新”的标准,境内38.7平方公里水域的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上,综合环境质量列全国第10位,是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并成为全市第一批通过*生态县公示的县。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其中,仙宫湖是浙江省第三大人工湖;云和梯田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和“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并被美国CNN评为中国最美的40个景点之一。云和湖仙宫景区和云和梯田景区均为国家4A级景区。

3.县域文化多元。云和是全省13个少数民族重点县之一,有2个畲族乡、27个畲族行政村,共有26个少数民族1万余人,其中畲族人口9千多人。还有新安江、紧水滩等库区移民1.8万余人,客家人1.5万余人,构成了云和多元、兼容的移民文化。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民国浙江省*迁驻云和,共迁入70余家行政机构、39个军警机构和34家工商企业,国立英士大学、之江大学等高校纷纷入迁,著名文化人士冯雪峰、潘天寿等云集云和,对整个县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产业特色明显。目前云和已初步形成了一产以食用菌、茶叶、水干果为主导,二产以木制玩具、轴承、阀门为主导,三产以生态旅游、商贸物流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其中,木制玩具是云和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先后被冠以“中国木制玩具之乡”和“中国木制玩具城”。全县共有木制玩具生产企业754家,木制玩具产品达十大类、上千个系列、数万个品种,产品畅销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同类产品的近50%、浙江省的70%,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木制玩具生产、出口基地。

5.物产资源丰富。云和雪梨具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有“中华名果”之称,是全市首个通过气候品质认证的农产品,“云和雪梨酒”曾获1915年*万国博览会铜质奖章。云和黑木耳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云和湖有机鱼是浙江省第二大有机鱼品牌。小顺石“色彩变幻丰富、透明度高,受刀温润”,深受印界、雕刻界青睐。

6.发展战略独特。全县辖4个街道、3个镇、3个乡,168个行政村,总人口11.2万。2001年,云和县委、县*针对山多地少、村多人少、县小而城相对较大的实际,提出并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把县城作为县域增长极来建立和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目前,全县实现35%的农民下山转移、70%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74%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居住、92.5%的学生集中在县城就读、95%的企业集中在县城发展,并先后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平安县”、“*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十佳金融生态示范县”、“省级教育强县”、“省级示范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县”、“省级体育强县”、“省级信用县”,连续八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如今,作为“云和现象”的“小县大城”发展战略被广为关注,入选浙江省十大发展模式,获得“2012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奖”,在全国许多山区和海岛地区得到推广。

2、云和特色

木制玩具

云和县木制玩具产业萌芽于上世纪70年代,历经40年发展,如今,云和县木制玩具生产企业740余家,木制玩具产品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同类产品的近50%,从业人员2万余人,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木制玩具生产、出口基地。近年来,云和木制县玩具产业朝着强化自主创新,推动木制玩具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从2010年开始启动了“木制玩具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2年全县木制玩具产业产值翻一番,实现35亿元以上(2009年为17.6亿元)。经一年的实践,2010年,全县木制玩具产业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了22.02亿元。

云和雪梨

云和雪梨是云和县传统名果,至今已有560年的栽培历史,自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县以来,历代县志物产卷和《浙江通志》、《中国实业志》、《浙江经济年鉴》都有记载。

老品种云和雪梨闻名遐迩,盛产在民国时期,常年产量10000~12000担左右,最高年产量达18400担(民国36年)。民国4年(1915年),“云和雪梨酒”还获*国际博览会铜质奖,为云和雪梨扬名立传,早先云和雪梨主要销售市场是温州,被视为“水果之王”,以至温州、青田城内遍设梨行。现今,云和雪梨以果大、肉细、汁多、味甜、松脆为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畅销以杭州、温州、上海、福州为中心的华东地区。

云和曾经历“只闻雪梨名,不见雪梨身”的痛苦境地。直到九十年代初,云和人开始挖掘云和雪梨这一传统名果,并引进、改良技术与品种。通过近二十年的探索与发展,云和雪梨已成为云和县农业的一个主导产业,使成千上万名梨农相继走上了致富路,努力打造“南方早熟梨基地”已成为“十二五”期间云和县“两区三基地”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县现保持雪梨有效栽培面积1.5万亩左右,已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1.1万亩,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2003年、2006年云和雪梨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定为“中华名果”,云和县荣膺“中国优质雪梨重点县”的称号。以“仙宫湖”牌为代表的云和雪梨曾获国家金奖3个、省级金奖16个,为“丽水名牌产品”、“丽水市著名商标”。

云和黒木耳

“云和黑木耳”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云和黑木耳是云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年生产量达3000余万袋,产值超亿元。“云和师傅”还在全国28个省的160多个县指导异地农民种植黑木耳,创产值约2.8亿元。随着产业的发展,云和县已成为中国南方黑木耳的集散地,年销售额达5亿元。

云和很早就成为我国南方黑木耳的主要产区,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1981年云和成功选育了具有单片、色深、耐泡等独特优质性状的“新科”黑木耳品种,1987年被浙江省人民*评定为人工栽培黑木耳基地县。2001年云和县人造黑木耳露天仿生栽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自2002年开始推广应用,2010年云和黑木耳无公害袋料集成配套技术研究与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荣获浙江省科学进步二等奖。

为加快云和黑木耳产业健康发展,云和县*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黑木耳产业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和《云和县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制定颁布实施了云和黑木耳地方标准,促进了云和黑木耳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品牌建设促进了云和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1994年云和黑木耳在国际产品研讨会上荣获金奖;1995年在国家农博会上获银奖;2001年起连续7年获省农搏会金奖。

云和荸荠

云和荸荠产地环境优越,产品个头大,口感甜脆,质量上乘,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云和荸荠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云和县全面推行荸荠无公害生产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云和荸荠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规格,分级销售的模式,各地客商纷至沓来,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目前在云和荸荠的种植面积已达1300余亩,产量达4000吨以上,创产值1600余万元,荸荠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云和县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云和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3、云和人文

海德格尔曾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来定义一种本真生存的标志,这无疑在提醒:人类的生存怎么能缺少与我们内心世界与灵魂血肉相连的艺术。城市作为人类创作的最大艺术品,与农村最大不同就在文化的含量、文化差异和文化消费的机会不同,艺术城市绝对是市民整体心灵调适的最佳处方。


云和县

地处浙西南中心的云和,山水的和谐比例天然就是与艺术结合的福地。到过云和的人都说这座城市突破了国内城市的千篇一律,让人感觉特别梦幻、童话,走进这个城市,不光能游览到山川的秀丽,看到和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的童话建筑、雕塑,也能听到很多木玩的传说故事……这样的气场还滋养着这里的市民,使云和成为一座诗意崛起的艺术之城。

独轮车、织布机、药钵、扬谷车、蚱蜢舟……当我们的生活富足,要见到这些农耕时代的农业生产工具变得奢侈的时候,云和利用现代的木制工艺把这些旧有的工具,以木玩的形式凝固下来,这些木玩就成为盛载我们怀旧情感的艺术品,变成我们脑海中的一首诗,或者一幅画,回想起一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便能引发我们诗意的创作灵感,发古之幽情。

木玩是云和传统的优势主导产业,工业产值扛起云和的半壁*,追溯木玩4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百姓对艺术的追求,其壮大也依赖木玩更好完美地实现艺术的表现。几十年研究木玩艺术渊源的专家陈惠民说,每件木玩都是艺术品。鲁班时代,人们就把木制品的设计和制作统称木艺,木艺是凝聚手工艺者情感和智慧的艺术作品。云和木玩从诞生起也被赋予艺术创造的情感色彩。

在云和图书馆的木玩陈列室里,记者看到了木玩的24个仿生拼图。云和木玩能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艺术图案,奥秘就在此间的一个雏菊形图案木玩。与这个雏菊形图案木玩紧密相关的是至今保留在崇头镇黄家畲村的一个水碓,这是明清时期,当地银矿的矿工用来粉碎矿石的水利机械。就是这样的一个水碓讲述着一个雏菊图案的情感故事。一个采矿郎君与负责水碓冲矿的姑娘栖云雏菊相恋。利用水碓提炼的银子,姑娘打了一个雏菊花,雏菊花被钦差抢走。适逢采矿郎君领导的矿工暴动失败。这对恋人双双吊死,后人在一处无人氏的墓碑后发现了雏菊花的图案,做成了第一个雏菊花图案形状的云和木玩。这个木玩被打碎的一个个木制零件,能拼成24个仿生拼图,云和木玩至此创意不断,木玩的艺术的表现惹人眼球,木玩产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

木玩文化艺术创意已成为云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产业特性看,审美因素参与到木玩产业的经济活动之中,具有创意性、高辐射渗透能力、高附加增值的特点,为创造经济价值服务。云和木玩正是通过艺术这种审美的最高形式来创造经济附加值。

在云和,这种审美因素参与到木玩产业的经济活动的事例不胜枚举,影视动漫塑造的木玩荧屏艺术形象,是云和木玩富有艺术基因的最佳表现。《葫芦兄弟》、《三国演义》、《木木部落》、《朵玛与凸凸狗》等影视动画动漫片的拍摄,打造出了一大批云和木玩艺术形象,就是这些通过艺术加工的有生命的木头,为云和赢得了喝彩,也赢得了绿色GDP下的工业的强劲增长。依托《三国演义》塑造的荧屏木玩艺术形象,浙江丹妮婴童用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了华容道、孔明锁等木玩衍生产品,在国内各大旅游景点获得销售利润的倍增。依托童话动漫剧《朵玛与凸凸狗》的荧屏动漫形象,云和木玩企业研发的100多个木玩产品,打开了国内市场,已吸引20多家企业竞相加盟,打造《朵玛与凸凸狗》的艺术衍生产品体验馆。

正是艺术让云和木玩灵动起来,生机盎然,让这座童话之城穿上了华丽的外套。

云和图书馆的木玩试验室这几个月有项新研发:一座现实当中没有的四脚马拉索廊桥。用陈惠民的话说:“我们用最古老的力学结构,托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大桥。虽然我们看到是个模型,但经过力学测验,如果现实当中造这样的一座桥也未尝不可。”四脚马拉索廊桥模型的诞生源于多年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农村妇女用竹竿晒衣服的力学剖析,运用现代数学的思维,选择4个典型的交叉点,不用一只螺丝螺帽拼装而成,整个造型集美观性和艺术性于一体。陈惠民希望,有一天它能成为云和的城中风景。

陈惠民的希望应和了上海大学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钱大经在一篇论著里的观点:“艺术的表达形式应该丰富多彩,也许一幅壁画,一件城市雕塑,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比普通架上的绘画影响会更大。”这也得到了很多云和有识之士的认同,城市要有自己的魅力体系,也许经济指标能看出一个城市是否富裕,但一个城市有没有魅力,看它的品牌认知度,文化的凝结能力、以及城市的文化吸引能力。

艺术与城市的完美融合正是云和这座绿色之城的诗意追求,魅力所在。云和高速入口到城区有近3000米的山水画廊,一步一景,从木制的童话城堡式大门进入,依次能见到近100个3米高的简易装置,这些扁平状的铁质装置,被贴上了童话动漫剧《朵玛与凸凸狗》所描写的童话城堡里的木玩人,在云和这座绿意盎然的山水城市生活的场景。颇具童话色彩。

进入城区,云和在浮云溪两岸展开它的诗意追求之路。漫步浮云溪,能看到溪两岸有好些壁画,一到晚上这些用灯管勾勒出的壁画让两岸散步的人们心情舒畅,灯光映照到周边用木玩搭建的现代雕塑上,别有风味。难怪来云和外宾说,这样的壁画、雕塑是一个融合在大环境里思考的东西,有对周围物理和心理空间的思考。他们打破了拒人千里之外的心里定势,让外乡人都有了一种参与感,不仅是物理参与,还有心理参与。让外乡人也能感受到这座绿色之城的诗意追求。而当他们看到成群的儿童,因为沿溪路边的蘑菇亭、木玩算盘等装置、雕塑而多了许多童年的乐趣,看到他们挽手从城市绿化植被中的雕塑边走过,更加深了这种感受:这座绿色之城的诗意追求已经伴随着孩子们成长。

有人说,时代的力量反映在生活细节之中。即便一件小的艺术品,也能让我们难以忘记那种飞腾向上的时代力度。或许这正是绿色之城诗意追求的意义所在。在市区公园路的一处公共场所,一个用绿色植被拼成的长春藤叶片图标,有艺术美却蕴含更多的意味。整个长春藤叶片图标占地20多平方,叶片的面积和边框的比,经过科学的函数计算所得,大小比例为56:100,边框和叶片都非方非园,叶片一年四季颜色都在变幻,了解其中“秘密”的市民告诉记者,这一艺术暗含着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和匪夷所思的童话精神。

艺术来源于生活,云和山水、木玩造就了云和百姓的艺术气质。60多岁的崇头镇畲村老人雷凤珠跟记者讲述了她的亲生经历,1964年的时候,崇头镇迎来了一批知青,一个叫小郑的小伙喜欢上了她,对她追求不舍,就在她们建立了恋爱关系的时候,一封哈尔滨农业厅的录用通知书寄到了小郑手中。姑娘心有隐怨:“你怎么带走我们梯田的茶山,怎么带走家乡的鸳鸯碓。”小郑心里亮堂,在他掀开姑娘红盖头的时候,让雷凤珠获得许久的感动:一幅请画家绘制的巨幅梯田茶山国画,一个亲手制作的木制鸳鸯碓。次年,雷凤珠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这段爱情故事被编成《幸福路》带进了*。雷凤珠穿着剧服,受到了*、*等国家*接见的合影,至今仍保留在云和县图书馆。这段守望家园、守望爱情的故事折射出云和老百姓与艺术、艺术生活久已建立链接。

艺术修养是艺术生活的基本要求,云和老百姓怎么会有这么高的艺术修养呢?徜徉在云和市区,看到天然的自然风光我们能明白,看到那些城市雕塑我们能明白,看到从一座座城堡似的校园里走出的孩子们我们能更加明白:艺术的修养、艺术品质的形成需要具备好奇心、想象力、艺术创造力、灵活的跳跃思维等能力,而这些得意于云和的木玩教育。云和的孩子们自小手中把玩的就是木玩,学校用的最多的教玩具是木玩;这座城市化近70%的城市,很多孩子的家长就在木玩企业工作,从小家庭教育最直接的影响还是木玩,或许长大后,他们中的很多人还要从事木玩的设计、制作工作,你能说,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的孩子能不具艺术天赋吗?长大后能没有艺术生活的品质追求吗?

因为有对艺术生活的那份热爱,云和玩具企业的很多农民工还当起了“云和艺工”,他们成为城乡文化的传播者。前两个月,一些农民工还自发成立了云和喜庆歌舞团,这是云和首个农民工歌舞团,有固定成员23人,除一名云和文化馆邀请来的“文艺指导”外,成员大都是玩具厂的农民工。大型表演农民工“艺工”可以增加到60多人。他们喊出群众有需要,队伍拉到那的口号,每个月的排期都很满,场场免费演出,在群众心中扎了根。对很多参与其间的农民工来说,艺术是他们生命中流淌的血液,滚烫滚烫的,激发着他们向上的力量,调动起他们艺术生活的能量。

和艺术相伴的日子很美好,让人向往。位于紧水滩镇的老年画院成立月余,就吸引了很多退休老人前往创作。品尝着从附近茶厂来的新茶,看着云和湖四时变化的风光,天南海北的闲聊开,灵感一来,挥笔泼墨,一幅笔力遒劲的字画就在谈笑间完成,真是一次惬意休闲的心灵享受。在紧水滩镇老年画院的几个房间里,现在都挂满了这些艺术爱好者的作品,供游客欣赏。用老人们的话,他们希望自己对艺术生活的热爱也能感染到紧水滩镇旅游的客人们。

看到云和百姓对艺术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也进一步推动艺术的繁荣。去年来,云和商贸物流城对外招商引资,首次引进了40多家从事根雕、石雕、铜漆工艺等艺术品销售的艺术商铺,几乎所有进驻的商铺都享受免租政策。难怪云和老百姓说,能接触到的艺术门类更加丰富起来了,艺术生活更有空间了。

4、产业经济

轴承产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已有26年的发展历史了,现有企业62家,2011年行业总产值达到了4.6亿元,形成了套圈、钢球和保持器“三大件”为主的轴承配件供应链,产品销往瑞典SKF、日本NSK、中国人本集团等国内外轴承制造业的知名企业。

木制玩具是云和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从1972开始起步,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在原材料供应、造型设计、定牌加工、零部件制造、装配成型、包装装潢和产品销售、运输等领域形成了专业分工体系,产业集聚效益日益显现。2011年,全县木制玩具生产企业达732家,实现25.08亿元,其中,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43家,产值2000万元以上企业17家,亿元产值企业2家。木玩产品种类达十大类、上千个系列、一万多个品种,其中80%产品供出口,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浙江省的70%、全国的半壁*。2011年全县累计实现玩具出口6407万美元。

5、风景名胜

云和梯田

云和梯田群位于云和县崇头镇,距县城10公里,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核心区约20平方公里,在海拔200-1400米之间,垂直高度1200多米,最多处有700余层,主要分布在南山、吴坪、下垟、梅竹五个区块。拥有梯田、云海、山村、竹海、溪流、瀑布、雾凇等多个不同的自然景观类资源单体,具有面积大、线条好、形状美、立体感强的特点。云和梯田一年四季景观各异:春来水满田畴,夏至佳禾吐翠,金秋稻穗沉甸,隆冬雪兆丰年。主要景点有五彩梯田、七星追月、九曲云环、坑根石寨、三都银矿、天籁云和。


云和县

云和梯田最早开发于唐初,兴于元、明,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云和县崇头镇周围高山上,海拔跨度为200米—1400多米,垂直高度1200多米,跨越高山、丘陵、谷地三个地质景观带,最多有700多层,是华东最大的梯田群,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云和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而上,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如行云流水,潇洒柔畅,规模壮观,气势恢弘,磅礴大气与细腻爽洁的点线相谐,形成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具有面积大、线条好、形状美、立体感强等特点。

云和梯田由于海拔较高,田中的水和河谷中的水蒸发而上,受气流影响而形成云海,水份又被林木充分吸纳,化为云雾烟雨,驻于高山丛林,山巅与田间时常白云缭绕,使之出现虚实与层次,组成一幅幅变幻莫测的天然画卷。每逢春末初夏,绮丽多姿的茫茫云海,时而象温驯的少女静卧山川、裸露胸怀,山峰、树木、房舍点缀其间,如同蓬莱仙境;时而象狂暴的潮,汹涌澎湃。雄姿勃发的云和梯田浮于茫茫云海之上,构成独特的奇观。

云和梯田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梯田奇特的自然景观。日出时,红霞满天、云雾滚动、婆娑竹影,身临其境如入世外桃源;满坡的梯田,波光粼粼,金灿灿、亮闪闪,好似一架架直上云霄的天梯,一派美不胜收的壮丽画卷;日落时,山村、树林、牧童披着金色的纱巾,千山万壑,如诗如画,让人赞不绝口。

云和梯田一年四季景观各异:春来水满田畴,如串串银链挂山间;夏至佳禾吐翠,似层层绿浪排苍穹;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顶玉宇;隆冬,雪兆丰年,若环环白玉砌云端。

云和梯田分布多处明代银矿遗址,据史料记载:"明代丽水县各乡(主要为云和、宣平)矿床成脉形,脉石为石英,色暗灰或碎裂成角粒,矿脉之数约二十,产生状态甚不整齐,平均长度一千公尺,平均宽度七公寸,坑深自一公尺至数十公尺不等,矿物为辉银矿,结晶甚细,与黄铁矿共生,又含次生的自然银"。云和在明朝景泰前后一百多年间,曾经大量开采银矿,明王朝曾两次派遣宫廷内官作为钦差大臣到此督催银税,并设置银官局专管银矿事务。当地银矿开采业兴起带来人口社会的繁荣发展,元明时代达到高潮,使梯田规模不断庞大。据清同治三年版《云和县志》卷十六之物产篇记录:"云以前,土广人稀,天多荒芜,谷贱伤农,粮多逮欠,……。自坑冶盛,人亦日众。由是垦辟众而田土辟也…"。可见,云和梯田历史是跟当地明代采矿业发展历史存在很大的关联。

云和梯田开犁习俗由来已久,有史料记载,早年云和衙门的官员每年春耕开始之际,都要到城郊的"先农坛",由县官带头亲自下田耕地,以示官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为了寄托美好质朴的愿望,祈求神灵保佑家畜兴旺、五谷丰登,先民们就举行开犁这一民俗活动。云和梯田开犁节约定俗成的一整套祭祀仪式完整的留存至今,祭祀场面隆重,表演多较*,集祭神与娱人于一体。具体活动内容包括开山号子、芒种犒牛、祭神田分红肉、山歌对唱等,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民俗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节日通过农事操作、祭神赛歌等形式,集中展示山区农民在劳动生产中的习俗,体现了山民们崇尚自然、追求人和万物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农耕文化内涵。2007年以来,云和县先后举办了四届梯田开犁节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10万知名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拍摄梯田、云和原始独特的村庄、变化多端的云雾、雪景和雾淞等等变幻莫测的景色。这些摄影家创作的作品在国际、国内影赛、影展中多次获奖、展出。云和梯田不仅吸引着摄影人的眼球,对文学爱好者也同样就有不可抗拒的魅力,2010年11月,浙江省作协组织的"作家看生态"文学采访团来到梯田,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特地著文《云和梯田》,用生动唯美的笔触,描绘了云和梯田的地理特色、柔美线条、四季美景,深刻的挖掘和展现了云和梯田的内在特质和绝美印象。该文在2011年3月16日的《人民日报》刊登。

为充分利用云和梯田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云和县按创4A级国家旅游景区的要求,规划"一心、一带、四区"的云和梯田景区布局,其中"一心"是指游客接待中心;"一带"是指山村、梯田、云海、雾凇等自然生态人文的景观带;"四区"是指①梯田观光游览区:由吴坪五彩田园景群、下垟九曲云环景群、梅竹七星追月景群、坑根石寨民居文化村组成,是云和梯田景区的核心区块;②山村风情体验区:由梅竹村、坑根村两个区块组成。梅竹规划改造成展示梯田银矿文化,演绎古时官银提炼工序的旅游特色村;坑根规划改造成石头建筑风貌为主的特色村;③畲乡农家休闲区:下垟村重点展示民俗文化,对区域内外来少数民族媳妇和畲族原著民的特色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等加以整合包装,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村;④高山避暑露营区:以杜鹃观光、户外运动为主要内容的高山养生度假营地。

云和仙宫湖

垂钓观光仙宫湖,会议休闲紧水滩。

云和湖仙宫景区坐落在浙江省云和县紧水滩镇,是一处利用发电厂的水电资源和自然湖光山色开发建设而成,集运动、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周边有缙云仙都,丽水东西岩,遂昌金矿、神龙谷、南尖岩,青田石门洞、石雕之旅,景宁畲乡之窗等1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距离云和县城18公里,距丽龙高速公路云和段出口18公里,距杭州、温州、上海分别为300公里、181公里、500公里。云和县城汽车客运站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车,交通及其便利。

景区内的仙宫度假村占地200余亩,沿山伴水而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草木郁葱,鸟语花香,环境宁静优雅。提供会议、餐饮、住宿、娱乐、运动、养生等接待服务项目和休闲场所,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优良,是会议、团队、亲朋聚会及自驾游的最佳选择。

仙宫湖是因建造紧水滩电厂而筑坝形成的人工湖,因地处仙霞岭和洞宫山脉交界处而得名,林涛环拱,岛屿林立,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湾、溪岔众多。船行仙宫湖,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景以船移,颇有"船在湖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云和历史

明朝正统七年(1442),叶宗留、王能、郑祥四、苍大头、陈恭善等聚众千余人,进入浙南山区云和、龙泉等地开采银矿。并于正统十年起义,起义军攻占官府,大败朝廷官军,震惊朝野,朝廷则大举派兵镇压,兵部尚书孙元贞坐镇浙南。明景泰三年(1452年)孙元贞以去县僻远难治,奏析丽水之浮云、元和二乡置县,兼取二乡名尾字,称云和县。


云和县

云和县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由原丽水县浮云乡和元和乡两乡合建而成。明嘉靖元年(1522年),开始在东仁坊和西成坊附近设置东西2个关门,东门称“宾炀”(亦名仰京),西门称“阜民”(亦名通福)并建楼各3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两个关门的旧址上建筑了城门,并左右环以墙墉。乾隆四十年(1775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两度重修再建,增设了南北迎薰和拱辰两个城门,改称东门,“宾炀”为青阳门,西门“阜民”为阜安门,各城门上均设置了楼阁,城门间用砖块,卵石构筑了矮墙。至此,云和古城框架基本形成。此后虽经道光、咸丰、光绪年间的几次修葺,古城的面貌、规模仍无多大改观,而后城门和大部分城墙也未完好保存下来。到*夕,云和城区面积仅为0.56平方公里,只有一条长不足1000米,宽10米用石砌成的浮云街道(今解放街)。大部分居民沿街道两侧聚居,房屋低矮破旧,商店稀疏,公共设施简陋。

民国十四年(1925年)*云和县临时党部成立。十六年(1927年)5月解散。同月20日,*云和县独立区党部成立。十七年(1928年),改称云和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十九年(1930年),复称云和县独立区党部。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抗日战争期间曾为浙江省临时省会所在地。

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城关镇(云和镇)均为县治所在地。1958年,云和并入丽水县。1962年,划出原云和、景宁两县复建云和县。1984年,云和县又分为云和、景宁两县。2001年11月16日,同意云和县撤销沙溪乡扩大云和镇行政区域:撤销沙溪乡建制,并入云和镇。云和镇辖36村、10居,驻中山路376号(原址)。

2011年9月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

撤销黄源乡、云丰乡、大湾乡、沙铺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崇头镇。调整后,崇头镇辖37个行政村,镇*驻地不变(崇头村)。

撤销朱村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石塘镇。调整后,石塘镇辖34个行政村,镇*驻地不变(西滩头村)。

撤销大源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紧水滩镇。调整后,紧水滩镇辖22个行政村,镇*驻地不变(金水坑村)。

撤销云和镇、云坛乡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县*直辖。在原云和镇、云坛乡区域设立4个街道办事处:

(一)浮云街道办事处:浮云溪以北,新建路以东,辖原云和镇中山、浮云(含蔬菜股份经济合作社)、青阳门3个社区和红光、象山、大徐、云章、庄前、局村、溪口、天堂坑等8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地为人民路16号(现暂驻解放街66号)。

(二)元和街道办事处:浮云溪以南,新建路以东,辖原云和镇元和1个社区和古竹、小徐、山脚、白洋墩、睦田、霞晓桥等6个行政村及原云坛乡沈岸、云坛、陈村、李山前、梅湾、靛青山、包山、沈村、竹坑、平里、苏坑、沈庄等12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地为仙宫大道401号(现暂驻中山东路17号)。

(三)白龙山街道办事处:浮云溪以南,新建路以西,辖原云和镇箬溪1个社区和大坪、瓦窑、黄水碓、程宅、河上、长田、隔溪寮、沙溪、新建、高胥、三门、村头等12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地为城西路245号(现暂驻中山西路183号)。

(四)凤凰山街道办事处:浮云溪以北,新建路以西,辖原云和镇新华、解放2个社区和巧云、勤俭、新岭、河坑、杨家山、梅垄、西弄、贵溪、柘园、后山等10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地为中山路376号。

古代遗迹

*视察纪念碑。坐落在云和小顺村石塘电站水库的正屏山上。1939年4月2日下午,*以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到小顺“浙铁”总厂视察,并向全厂职工作了近两个小时的抗日救国演讲,使千余工人深受鼓舞。*云和县委、县人民*于1989年8月在此建碑。碑正面刻有“*视察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刻有视察时的记录。

中日主战场“鸡公骑坳”。位于紧水滩库区大源乡境内。方山岭村与三望排村之间,有一条长约15里绵延起伏的松阳、云和分水岭,在山望排村东方二里处,有一个较为低矮的山坳,叫着“鸡公骑坳”。当时日寇主力部队即试图从较为低矮的“鸡公骑坳”向云和进发。1942年8月3日,日军70师团226、227两个联队和115师178联队在松阳会合后,大举进攻当时省会云和,国军21师、浙保三团在此与日寇激战三天三夜,歼灭日军无数,后人称之为方山岭战役。

沙溪古井。在沙溪村西。井深12米,直径1.2米,早年被填没,重挖。今留青石井圈,高0.7米,直径1.3米,有牡丹叶花图案,阴刻楷书“政和七年(1117)款。

农民起义军遗址。在小顺乡续莫圩东侧。地势险要,山上有大石洞可藏兵,另有演兵场和关口,是明景泰元年(1450)王景参农民起义军根据地,今残存寨址和土铣弹痕。

白马山古银矿址。在沙铺乡田坑村南白马山上。有摩崖阴刻楷书,字径28厘米见方,三行竖写,中间为“张祖师位”,左右两行为“栖耕童子”“采矿郎君”。白马银矿为明代杨广三所开采,有8处洞址,洞中有洞,洞内有井,洞宽窄不等,可左右转,从规模看,开采时间较长。

横山周村青瓷窑址。在赤石乡横山周村东40米的半山坡上。烧造年代为元至明约400余年。窑址保存尚好,坐东朝西,窑床长约60余米,堆积范围约400平方米。产品以圆唇斜腹,圈足碗为主,胎质灰白,灰黄釉,内壁为刻划花及蓖纹,内底印有牡丹花,具有元代晚期和明代风格。窑具有薄圈、匣钵、高脚垫等。

黄源古矿址。在黄源乡黄家舍南上湾山上。有东北朝向、西南朝向古矿洞16处,能编号的有1——9号洞,最高洞口高2.5米,宽1.6米。有的洞中有侗,有的左右有分洞。为明代银矿址。

太平军活动旧址。在崇头镇栈云桥旁。清成丰八年(1858)五月,太平军于此大败清军,打死官兵19人。石塘镇西滩头存西南部现存抗太平军炮台一座。

吴姓大屋长廊。在朱村乡金山下村,清代建筑。总面积2560平方米,面宽80米,进深32米,共有10个天井,3个石大门,564根柱,3并连,每幢3进2天井,东西厢房。1进5架梁结构,翼角起翘,硬山顶,阴阳瓦合铺,2进7架结构,3进结构与2进同。

魏兰故居。在云和镇新民路51——52号。光复会*之一、辛亥革命志士魏兰故居,52号门额上有“大夫第”3字,1进为天井两庑,八进为花园,3进通解放街,有店面三间;51号为魏兰书房,门额上有“植桂书屋”4字。面积共1200平方米。

王一卿墓。明万历十二年(1584),王一卿谢政旋里,解甲归田。故后,建墓于龙泉溪畔石浦村青尤头飞凤山上,原在一级平台上建有三开间石牌坊(已被破坏),约180平方米;今保存二级平台石马、石羊和墓碑,约80平方米;三级平台为供祭奠用的石桌、石凳,约36平方米:第四级为鹅卵石砌墓,保留尚好。

经堂下:位于大源乡境内,乾隆初年(1736),王增山在三望排定居,重设“益经堂”,供奉观世音菩萨。现存的为三进三开间,坐北朝南,约205平方米,四周夯土墙,牛腿、梁枋等木构件雕刻人物、花卉等图案,门额上楷书阴刻“观音堂”三字,门柱阴刻对联二对,正面为“入门孰是慈悲主,照尽四方保太平。”内侧为“慈悲永远隆千古,保佑万民得安康。”堂内现存清乾隆初年《善庆田亩碑》一通,咸丰元年铸灵板一块。

喷雪。在城东3公里处睦田村狮山。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狮山普仁寺僧凿岩为井,井长1米,宽1.4米,深0.3米,清泉从石缝中流出为乳白色,故名“狮乳泉”。井额上摩崖阴刻宋苏拭题“喷雪”二字。

百无禁忌碑。在黄源乡黄家舍村,明代采矿炼银遗址出土。碑高90厘米,宽85厘米,楷书、竖刻阴文,其石刻首为:“普庵菩萨在此百无禁忌,钦差内官阮料在于黄家舍银坑采办“,落款为”银官局”,并有天顺二年(1458)款。此碑现竖立在黄家含村石桥头。

望翠峰石碑。在城东睦田村狮山,青石质,碑高0.8米,宽0.4米,厚0.11米,刻楷书“望翠峰”,背面刻“登云梯”三字,直径21——23厘米,小字“辛丑夏之吉”。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僧来和尚题。

6、交通运输

53省道丽浦公路横穿而过,与52省道云寿公路相交,已着手建设丽浦线云和段一级公路,用以连接金温铁路和金温高速公路,全县通车里程达250公里,乡乡通公路,已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云和县紧水滩镇石浦村至大源乡公路工程,该县通往紧水滩库区大源乡的一条通乡道路。

7、云和美食

豆腐泥

至云和县山乡做客,首先会吃到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豆腐泥”。豆腐泥名字好听而古怪,然而制作简便,经济实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云和独有的特产。因为,豆是自己种的,家中又备手磨,随时可以制作,简便便利。山区人民好客,不论平时是否来往,只要你到了山村,“进门便是客”,主人都会热情接待。“山头地方”除山蔬野菜外,高级食品——当家菜豆腐泥请客,已是传统美俗。


云和县

豆腐泥有时还有特种用途。凡美“猪娘”的人家,每年都要买些豆腐泥给小猪吃,三五天就能使小猪飞快增长,皮毛油光锃亮。所以山区人民视豆腐泥为*的营养品,同时也是小猪的快速催长剂。

橹饭和甑饭

往年,云和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特有的大灶台,上安二至三口“二尺八”的大铁锅,二只烧饭、热水,另一只烧泔(猪食)。不管家中多少人,都用陶器饭樽炊饭。当米入锅烧至开花时,用竹篾做的笊篱把水饭撸(撩)起,倒入大炊樽,再放到另一只大锅去猛火蒸煮。这种蒸饭,锅盖一揭开,阵阵奇香扑鼻而来,米饭粒粒滚圆发胖,入口糯而不粘,洒而柔韧,男女老幼无不适合胃口。撸饭时还故意留些米饭不撸完,添火再熬一遍,上面薄的成糊(俗叫饮汤)、锅底厚的成粥。这种粥特别糊而香甜,饮汤更加甘美适口,人们常常把它比作高级牛乳。这一锅饭烧成,饭、粥、饮汤三者齐备,可各么所需,强劳力要吃饭,老弱者受吃粥,或者两三品种兼食,更能调剂胃口。入冬后,番薯成熟,家家户户都在饭樽四周入些长番薯,饭熟薯香,又加一个品种,饮汤配番薯更成为农村特色名点。

抗战时,省会迁驻云和,当时一班外地人看到当地人吃撸饭,以为光吃撸蒸的干饭,而把米汤留给猪吃。结果,是人养得精瘦,猪却养得肥肥胖胖”。殊不知云和的撸饭是变化中的“一饭三品种”,为适应和调剂口味而别出心裁,米渣米油都是自己吃,其机灵巧妙应该是大智,而非单一不知变化的“焖饭”之真愚者可以同日而语的。

糟类食品

云和有句俗话:“十月酒,家家有”。也就是说,云和的风俗,每年到了十月,无论家庭贫富,人口多少,家家都要做点酒。因为十月小阳春气候温和,是做酒的最好时期。过早气候热,酒容易做酸;迟了天冷,酒又容易冻缸。另一个原因是十月酒做好后封存两月,正好正月待客。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做酒之意不在酒”,而在于“糟”。十月间,夏秋两收都已结束,农家要做糟类咸菜,备足一年的食用。

糟的品种很多,变化无穷,七妇各尽其妙。一般来说有糟姜、糟芋、糟笋以及糟茄干、豇豆干、黄瓜干等等。青菜也糟,大都都选用九头芥,糟成就叫酸辣菜,香酸辣交融颇有风味。这些糟品都是先将所要糟的东西洗净晾干,然后拌入预先调配好油、盐、辣椒的酒糟里密封,经一周后即可食用,操作简单,味道却很鲜美,香辣开胃,山区还是常用的“茶点”哩!

此外,还有两种云和特有的糟品,非常有特色,十分受欢迎:

糟肠和糟肉:糟肉一般选用猪头肉和五花肉,去毛洗净,放在滚开水中一烫,使肉略一挺硬撩起,切成小块,拌入酒糟罐中密封两周后即可食用。糟肠选用猪大肠(小肠也可以),方法与糟肉同。食用时,从罐中连糟带肉舀出一碗,蒸饭时放在饭锅里蒸,饭熟糟融,香气四溢,不仅肉、肠酥烂可口,即糟也异香扑鼻,味美无穷。

糟蟹:不用河蟹、江蟹,而必须是本地的特产——山坑溪流中的小蟹。而且必须全部是活的,先养一、二天,让它吐出腹中的废弃物,然后泡好盐水,澄清,倒去上浮和沉淀物,将活蟹撕去肚脐(腹下生毛的部分),浸入澄清的盐水中。另外用新鲜酒糟拌切碎的红辣椒、蒜瓣等倒入盐水中,与蟹拌匀,立刻密封。否则,活蟹经盐、辣、蒜的刺激,就会冲出盛器发狂奔跑,将不可收拾。密封一月后即可食用。虽然山坑小蟹有骨都鲜美无比,糟、汤更加妙不可言。请听这首民歌:“山坑小蟹也横行,一经糟腌无比鲜,人间第一神奇味,天上神仙也垂涎!”

打年糕

云和称年糕为馃,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年货之一,打年糕也就成了年前一件大事。打年糕需要不少家伙,还需要很多劳动力,这么一件兴师动众的事,非一家一户能承担,因此左邻右舍的人都自动组织起来,排好次序一家一户地轮,轮到哪家,大家都会自觉地去帮忙。劳动力白天要到生产队劳动,或者上山砍柴,以备过年之用。打年糕一般都利用晚上时间及雨雪天,一家一个晚上,十多户人家就要十多个晚上。打年糕还要很大的场地,我们家三直房子,有很大的堂屋和灶间,还挺干净,自然每年都成了做年糕的理想场所。

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有了年糕机,逐渐由机器加工代替了原始的手工做年糕的方法。虽然,农村过年做年糕的习惯一直未改,但做年糕的那种氛围已经没有了。我七十年代初就离开了农村,可始终保持着农村人的土气,每年春节前都要到菜场买回一些年糕,晾年糕、浸年糕,即使不是做年糕的全过程,却亦能在脑子里重温儿时那热闹非凡做年糕的日子。

菜头咸

云和人称萝卜为菜头,“菜头咸”即用萝卜做成的咸菜,亦称“菜头粒”。山区农民生活艰苦,菜头咸是一年吃到头的下饭菜,家家必备。

以菜头咸为原料,还可以加工成各种菜。云和人喜欢用擀面杖擀面条,常常用菜头咸、香菇、鸡蛋等煮成汤浇面。将菜头咸剁成末,加入鸡蛋、葱花捣成糊状,摊在油锅里煎成薄饼,称菜头粒煎鸡蛋,味美价廉,是极好的下饭菜。

油筒饼

“油筒饼”为云和所特有。一般是秋冬季南瓜、萝卜收成,茶油上市(早米水粉随时可磨),原料齐备。这时,人们就会想起泡油筒饼了。

洞筒饼制作简单,奇香扑鼻,松脆爽口,清淳甘辣,妙不可言。

8、词典解释

1.山名。古取所产之材以制作琴瑟。

《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郑玄注:“云和、空桑、龙门,皆山名。”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不悟乾罗广收,圆明兼览,雕瓠饰笙,备云和之品。”

2.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

云和是一类乐器的名字,包括琵琶、琴、瑟和筝。有人说是因为出自云和县而得名,但大部分人认可的是因为它头部的形状像云而得名。唐人段安节在《乐府杂录》里写道:“即有琴、瑟、云和筝——其头像云——笙、竽、筝、箫、方响,篪、跋膝、拍板。”而宋人陈旸《乐书》对“云和”也有同样的解释。“云和”之名常见于唐朝,据史学家推测,出现时间不会晚于盛唐。唐代之后逐渐不为人知。

3.元代官署名。属教坊司。掌乐。

元杨允孚《滦京杂咏》之二五:“特勅云和罢弦管,君王有意听尧纲。”

上一篇:玛丽风暴

下一篇:银丝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