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十条》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发布
中新网7月5日电(记者齐鲁)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第十条》)颁布实施以来,三年已经过去了。实施的效果如何?中国大气环境目前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的方向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工程院今天下午向媒体发布了《大气十条》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结果。
据评估,自《大气第十条》实施以来,2013-201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各种污染因素的浓度逐年下降,严重和严重污染的天数显著减少。然而,空气质量仍面临严峻挑战,主要包括:冬季严重污染突出,PM10部分省份年均浓度有所上升,北京需要加大努力实现2017年底目标。
评估结果显示,全国74个重点城市的重污染有67.4%发生在冬季,而北京、天津、河北及周边地区为重污染天气高发区,占全国总天数的44.1%。重污染的频繁发生大大抵消了公众对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观感受。因此,降低冬季环境空气污染的频率和强度是评估报告中给出的“大气十条”今后工作的重点。
该报告明确指出,PM10的年平均浓度在达到或不达到PM2.5或PM10的省、市和自治区有所增加,特别是在辽宁、吉林、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和宁夏7个省(区)。在北京实施《大气》第十条以来的三年中,PM2.5的年均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虽然有了显著的改善,但北京有必要采取非常规手段,与周边省市共同努力,以实现《大气》第十条规定的2017年约60微克/立方米的目标。
评估报告还指出,全国夏季臭氧浓度的上升对我国进一步控制空气污染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长江三角洲、成都和重庆以及中西部地区,那里的夏季臭氧超标程度不容忽视。降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是降低全国大气中臭氧浓度的重要途径,同时北京也需要大幅度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评价结果显示,近两年气象条件对改善空气质量没有起到“助推”作用,重点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燃煤锅炉调节和综合防尘四项措施是降低PM2.5浓度的最重要措施。
报告认为,在未来两年及更长时间内,需要加大努力释放能源结构调整的减污潜力,建立准确的霾控制系统,以增强应对重污染天气的能力,确保空气质量的长期改善。
本次中期评估是对《大气十条》前半部分完成情况的系统评估。受环境保护部委托,中国工程院组织了50多名相关领域的院士和专家完成了评估。
《中国科学新闻》(第一版集锦,2016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