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1954年日内瓦会议

科普小知识2021-07-21 05:16:14
...

1954年2月28日,由苏联倡议,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会议上达成协议,定于同年4月举行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问题。除苏联、美国、法国、英国、*参加会议的全过程外,同这两个问题有关的其他国家也派代表分别参加各有关问题的讨论。4月19日,中国*任命*总理兼外长为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首席代表,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为代表。日内瓦会议是*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

中文名称:1954年日内瓦会议

会议时间:1954年4月26日

会议地点:瑞士日内瓦

主要议题:关于朝鲜半岛和印度*恢复和平问题

参会国家:中、苏、美、英、法、越南等与议题相关的国家

主要成果: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未解决议题:朝鲜半岛恢复和平问题

1、会议背景


1954年*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曾设想在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后,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与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国际社会,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但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阻挠,新中国不仅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且长期被排斥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外。直到1954年参加关于印度*和朝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才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

朝鲜战争结束,政治解决问题遥遥无期,战火随时可能再起。在印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赶走的法国殖民者,在二战结束以后企图恢复其殖民统治,遭到战争结束前后建立了自己政权的三国人民的反对。

印度*战争虽持续了九个年头,不仅没有结果而且有扩大得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在1954年2月召开得柏林四大国外长会议上提出,邀请与朝鲜战争和印度*战争有关各方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寻求朝鲜问题的政治解决和恢复印度*和平的途径。这一倡议得到了有关国家的响应。

美国不承认**,不愿看到**参加这次会议,但相关问题的解决又离不开新中国*,因此美国*在会前只好同意参加会议。但出于对中国的敌视和为日后破坏会议埋下伏笔,美国对新中国的与会专门做了保留,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参加谈判绝不意味着在任何意义上对*政权的承认。”

2、参会国家

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和平问题。参会国家主要来自上述问题相关的国家,主要包括中、苏、美、英、法、越南**、高棉(柬埔寨)、寮国(老挝)和南越。会议由苏、英首席代表轮流担任主席。美国和越南代表未认真参加会议,也没有在协议上签字。

3、会议进程


1954年内瓦会议

1954年4月26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的第一个议程是关于在朝鲜半岛恢复和平问题,另一个议题是恢复印度*的和平问题。中华人民共和作为两个议题有关的国家接受邀请参加会议。中国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派出了以*总理兼外长为首的阵容庞大,规格极高的代表团参加会议。

朝鲜问题

会议的第一阶段,主要讨论朝鲜问题。朝中方面提出,为了寻求朝鲜问题的政治解决,外国军队撤出,在朝鲜举行*选举,对维护远东和平关心的国家保证朝鲜的和平发展等建议。但由于美国无意将军队从朝鲜半岛撤出,伙同南朝鲜*提出,在中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而美国军队仍然留在朝鲜的情况下,把南朝鲜的政体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这样关于朝鲜问题政治解决的议题无果而终,但中国的和平努力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恢复印度*和平问题

恢复印度*的和平问题讨论的时间更长。会议是在法国恢复在印度*殖民统治的战争遭到重创的背景下召开的,出席会议并讨论印度*问题的国家除中、苏、美、英、法五大国外,还有越南*主义*、法兰西联邦的印度*三个成员国——越南国、老挝王国和柬埔寨王国的代表,高棉和寮国抗战部队,作为柬埔寨和老挝战争的一方,没有正式参加会议,但在会外作了大量的工作。

由于参加会议的各方所处的历史地位不同,会议中充满着多种矛盾,既有东西两大集团之间和印度*三国*和三国抗法武装力量之间的阶级矛盾,又有法国与印支三国之间,以及越南与老挝和柬埔寨之间的民族矛盾。在西方集团内部,美国和法国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而中、越、苏之间在一些具体策略问题上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关于印度*问题的谈判相当复杂。争论焦点集中在,越中苏认为,印度*全境应该同时停火,军事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可分,应该在保证印度*三国民族权利的基础上实现和平。而西方否认老挝和柬埔寨存在本国抗战力量,认为在这两各国家不存在停火问题;坚持只谈判越南的停火问题,而且不谈判停火后的政治解决问题。在会议陷于僵局后,*总理提出了一个基本内容为印支全境同时完全停火的折衷方案。他在对该方案进行解释时说,由于三国情况不同,需要根据三国情况加以实施。*的这一建议促成会议达成“为促使敌对行动早日和同时终止”的协议。

在具体讨论停火问题时,西方否认老挝和柬埔寨有抗法力量,坚持只要越南军队撤出问题就可以解决,因而在这两个国家不存在政治解决的问题。而越南则否认在老挝和柬埔寨有越南军队的存在。会议再次陷入僵局并面临破裂的局面。中国代表团团长与希望达成协议的法国代表团接触后,与越南*进行了密切的磋商,对印度*的形势和会议可能的结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后,提出了六点建议。*在对建议进行解释时说,停止敌对行动问题,主要是研究交战双方军队的部署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老挝和柬埔寨两国本国的敌对力量的部署问题,另一问题则是,研究一切外国军队从这两个国家撤出问题。这一建议得到了与会国家的欢迎,为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提供了基础,因而被包括在最终达成的协议中。

4、会议成果


1954年*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最后文件包括军事停战协定、停战监督协定和政治解决三方面的内容。停战协定规定;越南以北纬17度线以南、9号公路以北划一条临时分界线作为法国军队(南)和越南人民军(北)的分界线;寮国战斗部队集结于靠近中越边界的两个省,高棉抗战部队就地复员;关于停战监督的协定规定:成立两个平行的机构来监督或监察停战协定的实施。关于政治解决的协议规定,越南将在1956年7月举行全国*选举,老挝和柬埔寨于1955年内举行全国*选举;印支三国承诺不允许在本国领土上建立任何外国军事基地,保证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或协定。与会各国则保证“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的民族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

1954年7月21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5、历史意义


1954年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召开使印度*的和平得以恢复,不仅缓和了远东地区的国际紧张局势,而且还粉碎了美国扩大印度*战争的阴谋,使美国从中国南边军事逼近中国的战略遭到了挫折。

此外,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国际会议,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积极工作,为会议的取得成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第一次在国际上展现了新中国的外交风采。

6、中美较量

1954年4月,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不久前还在朝鲜战场上短兵相接仍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代表同时来到日内瓦。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会议,就与以杜勒斯为代表的“十六国”,在日内瓦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激战。*通过台前幕后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不但打击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7、中国代表团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共派出了180多人的庞大代表团。*是出席会议的中国首席代表,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任代表,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熊向晖为新闻办公室主任,顾问有雷任民、师哲、乔冠华、陈家康、柯柏年、宦乡、黄华、龚澎、吴冷西、王绰如、雷英夫。

8、握手传闻


1954年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中国代表团

1954年4月24日下午,新中国第一次派出的180多人的庞大代表团乘坐的专机刚一降落在日内瓦国际机场,就立即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早在飞机抵达前,就已有几百名记者早早等候在日内瓦宽特兰机场了。专机刚刚停稳,各国记者便像潮水般涌上前来,围着中国代表团一顿拍照。面对不断闪烁的镁光灯和此起彼伏的相机快门的咔嚓声,*面色从容,微笑着向记者招手致意,并在机场发表了简短的书面声明。他说:“日内瓦会议将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和平问题。亚洲这两个迫切问题如果能获得解决,将有利于保障亚洲的和平,并进一步缓和国际的紧张局势。……*代表团是抱着诚意来参加这个会议的。我们相信,与会者的共同努力和巩固和平的共同愿望,将会使亚洲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随后,中国代表团驱车来到城郊莱蒙湖畔查尔索瓦镇的万花岭别墅驻地。当日,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都刊登了来自日内瓦的电讯报道:“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着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

同一天,就在中国代表团到达日内瓦不久,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赶到了日内瓦。一下飞机,杜勒斯就迫不及待地问美国代表团副团长史密斯:“*到了吗?”史密斯连忙把一张当地报纸呈上并回答:“*也刚刚抵达。”杜勒斯接过报纸,看见史密斯特意用红笔划出来的部分写道:“日内瓦来了一连中国军人,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中山装,连手提箱也相似。瑞士人误认为是传教队,都站下来脱帽向他们致敬!”一丝冷笑浮现在杜勒斯阴沉的面孔上,他不屑一顾地讥讽道:“这样的乡巴佬,怎是我们美国人的对手?”

杜勒斯十分仇视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他公开声明,美国同意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但不含有对中国的外交承认。杜勒斯还亲自向美国代表团下令:禁止美国代表团的人员同中国代表团人员握手。这或许就是传出*在日内瓦要同杜勒斯握手而被拒绝的传闻起因之一。后来,王炳南在他撰写的《中美会谈九年回顾》中写道“实际上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他认为这是以讹传讹。王炳南说,在整个日内瓦会议期间,自己始终在*左右,总理从来就没有去和杜勒斯握过手。

据时任中国代表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熊向晖披露:4月26日开幕式后,英国代表团成员杜威廉(英国驻北京的谈判代表)找到中国代表团成员宦乡,说:艾登外相有一个设想,准备在第二次会议的前后,由艾登外相介绍杜勒斯国务卿同*总理相识,彼此握手致意。如果*同意,艾登外相再派人询问杜勒斯先生的意见。宦乡请示*后答复杜威廉说:周总理赞赏艾登外相的设想,既然在一起开会,理应互相接触。*愿意通过艾登外相的介绍,同杜勒斯先生握手致意。但在第二天一早,杜威廉对宦乡说:杜勒斯先生表示,不能接受艾登的建议。也许这是后来演绎成杜勒斯拒绝与*握手的另一原因。熊向晖十分肯定地说:在会议期间,*从没有主动伸出手而被杜勒斯拒绝。他还引用了当时美联社的一篇报道进行证实。这篇当天的报道称:“一位美国发言人说,虽然杜勒斯差不多每天都和*在同一间屋里,但是他从来没有和他谈过话,甚至没有朝他那方向看一眼。”  

5月11日,杜勒斯在返回华盛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对此事还作过专门的说明。他讲,自己在日内瓦会议上与*中国领袖*并没有任何接触。杜勒斯还在会议的第一天曾对他的一位密友说,自己与*中国外交部长*“只有在我们的车子相撞的时候才会见面”。针对美国代表团的敌对行动,当时中方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为中国代表团作了如下规定:第一,我们不主动和美国人握手;第二,如果他们主动来握手,礼尚往来,我们不要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