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儿童
在内地和香港,人们把香香这类出生在香港,拥有香港永久居住权,但父母都是非港籍身份的儿童叫做“双非”儿童。据了解,目前在内地的双非儿童累计人数超过20万人。随着他们的成长,到2016年,适龄入学儿童人数进入高峰期。有专家称,双非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已经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处理不好,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1、社会现象
双非儿童
数以万计的“双非”儿童步入求学年龄有意跨境回流香港上学,为香港当地教育制度带来沉重压力,连接深港边境的北区更为重灾区,不论幼儿园至小学及中学都几乎迫爆,估计新学年共欠达3,000个学额。
香港的小学开始进行小一统一派位选校。当地媒体报道,大清早,上水的80校网派位中心就有大量家长排队,其中大约八成为内地人士。
吴女士一家是深圳人,她的女儿是2008年前出生的"双非"港童,如今在粉岭的幼儿园上学。吴女士说,开始派位前一天早上,就来到上水派位中心排队,香港教育、福利等制度比内地好,她希望女儿长久留港,"最好一直读到香港大学啦!"今天,数以万计的"双非"儿童有意回流香港上学。吴女士的愿望在这些"双非"儿童家长当中颇有代表性。香港媒体报道,回流的"双非"儿童给香港教育体系带来沉重压力,其中连接深圳和香港边境的北区更为严重,大批学童每天跨境就学,导致幼儿园和小学几近"迫爆",新学年共缺少大约3000个名额。
香港本地家长刘女士对学校被"双非"儿童"迫爆"大感无奈。她向媒体抱怨,自己的家庭是纳税人,却没能优先享受到当地*的资源,有关方面应检讨学校派位等资源的分派。
针对分薄资源一说,"双非"儿童家长黄太反驳:"我小朋友拿香港身份证,理应获得属于自己的权利。"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2013年10月24日晚表示,香港将继续实行“双非儿童零配额制”,不会为了人口需要让“双非”或“单非”儿童尽早来港。
2、背景
根据《基本法》第二十四条,“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2001年,香港终审法院根据《基本法》第24条宣判的“庄丰源案”确立,父母双方皆无香港居留权的*居民在香港所生子女可以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
由于当时香港特别行政区*早前在“吴嘉玲案”终审败诉后寻求“人大释法”引起社会上极大争议,尤其在法律界,有律师发起“黑衣游行”*人大释法,加上当时“双非婴儿”数目不多,当时香港社会未有强烈共识要求人大就“双非问题”再次释法。
随着2003年港澳个人游(俗称*行)的实施,“庄丰源案”成为日后大量*孕妇来香港产子的诱因。
与香港不同的是,在*的城市,由于实行了户籍制度,并非任何人在该城市出生就必然享有该市户籍。
双非人士有从合法途径预约来港产子,亦有在无预约情况下闯急症室产子。*出现专门安排内地孕妇来香港产子的中介公司,鼓励、招揽、协助大陆人到香港产子为婴儿取得居港权,有中介公司甚至以“在香港出生的孩子可享总值800万港元的综合福利”招徕生意。
3、发展现状
于2010年,在香港产子的内地孕妇有40,648人(当中仅有六千多人的配偶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已与香港孕妇的数目相若,对香港的产科及初生婴儿深切治疗服务造成沉重负担。
在2011年,内地孕妇未经预约而前住香港公立医院急症室分娩的个案有1656宗,较2010年的796宗上升逾一倍,单是2011年12月已有203宗个案。
“双非孕妇”在香港诞下的“双非婴儿”长大后,有许多人被父母安排在香港入学,与本地人子女争夺学额,情况在北区尤为显著。2013年的情况更为严重,由于有许多双非儿童申请入读北区小学的一年级,在*采取补救措施前,北区小一学位估计短缺多达1400个。连申请入读北区的幼稚园也出现长长的排队人龙,引起一些香港本地父母不满,要求*优先让本地儿童入读香港的幼稚园。另一方面,有双非父母不满香港的幼稚园以粤语面试,认为学校歧视他们。
伊利沙伯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006年至2010年间,内地孕妇产下男婴的比例较本地孕妇高,估计有内地孕妇在确定怀男胎后才来香港产子。
4、行政措施
2007年2月1日起,香港推行新的医疗和入境措施,希望“确保香港孕妇得到妥善和优先的妇产服务”。措施包括:
医院管理局切实执行产科服务*预约制度,所有孕妇(包括本地孕妇及计划来香港分娩的内地孕妇)必须先在香港的医院预约,并接受产前检查。医院管理局医院(公立医院)的预约名额优先给予本地孕妇,如有剩余,亦接受非本地孕妇预约,额满即止。
医院管理局提高“非符合资格人士”的产科套餐服务最低收费。
入境事务处加强对于非香港人的怀孕后期妇女的入境检查,内地孕妇如无香港医院发出的预约确认书,可能会被拒绝进入香港。
然而新措施效果有限,另一方面,配偶是香港人的内地孕妇亦同样受新措施影响。
2012年4月,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不能保证在2013年于香港出生的“双非婴儿”可以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权,而香港社会的共识是双非婴儿“不是香港解决人口老化的正途”。2012年4月26日,医院管理局决定停止接受非本地孕妇在该年及次年的预约分娩。随“零双非”政策的实施,香港所有公立医院无限期停止接受非本地孕妇预约分娩,所有私立医院也停止接受双非孕妇在2013年1月1日或以后的预约分娩,不过2013年以后仍有一些双非孕妇进入香港产子,有人因为入境时虚报怀孕状况被定罪及判处入狱。
要求修法或人大释法的争议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前,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在1993年确认“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规定在其出生时或以后的任何时间,其父亲或母亲已在香港定居。”协议文件是外交机密,一直没有公开。香港*在“吴嘉玲案”向终审法院呈交根据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协议编写的小册子,但是终审法院不接受为证据。
在“庄丰源案”终审判决前,香港特区*曾经请求终审法院根据《基本法》第158条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基本法》,不过终审法院没有采纳。终审法院在2001年7月20日判决*败诉后,特区*表示对判决失望,但是会尊重判决及采取适当措施执行判决。当时的香港大律师公会主席梁家杰对此表示欢迎。
2001年7月21日,当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乔晓阳公开表示庄案判决“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释法有不尽一致之处”。
5、面临问题
教育资源压力
数以万计的“双非”儿童回流香港上学,给香港教育体系带来沉重压力,其中连接深圳和香港边境的北区更为严重,大批学童每天跨境就学,导致幼儿园和小学新学年共缺少大约3000个名额。香港本地人抱怨自己是纳税人,却没能优先享受到当地*的资源。
解决措施
香港身份带来的权利拥有法律保障,也正是为此,香港方面针对“双非”儿童压力,只能尽量协调处理。例如上水惠州公立学校为应对学额不足的问题,2012年将加开1个班,把一年级招生名额增加30多个。香港教育部门2012年也首次向“双非”学童家长发信,呼吁他们放弃邻近深圳的小学,转而选择香港其他学区,以减轻某些学校的压力。
观点
香港社会有声音认为,“双非”儿童的增多可以纾缓香港出生率低、人口老化的问题。在香港社会老龄化,生育率低的社会里,“双非”婴儿的增多正好可以改善香港人口结构。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副研究员许百坚说,“任何世界级的城市都是开放的,香港的成功也不例外。我们每次发展高潮,都是凭借外来的机遇实现;我们从不拒绝也从来都能善加利用,我们不会忘记曾对香港造成庞大人口压力的移民潮,是如何变成香港起飞的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