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公允价值的必然性
摘要:公允价值计量乃是财务会计发展的大势所趋,它面向未来,且有可能反映一个企业的价值。公允价值如果普遍运用于会计和财务报告,经济学家对会计信息的预期是有可能实现的。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公平交易;市场;相关性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这套新准则于007年1月起再上市公司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社会各界对此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它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公允价值的运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准则同时指出:“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www.11665.cOM”本次制定完成后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仍然是比较有限的,只有在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价的项目才可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准则制订机构的考虑是:公允价值应当是可以可靠取得的,主观性较低,如企业合并准则中,对于非控制的企业合并规定采用购买法,在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的情况下,各项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其公允价值入账,并可能确认商誉或负商誉,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仍采用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投资性房地产也可能按照公允价值计价,部分金融资产也以公允价值计量,而对于生物资产和待出售的非流动资产就没有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笔者认为适当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手段是可取的,对于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经济业务,如金融资产,应该尽量要求使用,并在今后有意识地、逐渐地将计量范围扩展到:存在比较成熟交易市场的资产计量,如有价证券、汽车、房地产等长期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利率基本能够可靠确认的会计要素的计量,如融资租赁的资产、期限较长的赊销收入及一些长期负债等;其他难以用历史成本确认和计量的资产计量。
在财务会计程序中,确认和计量最为重要。有的会计学家说,“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而计量模式的选择最终决定于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对企业以外的各利益主体的重要性,即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所以“决策有用观”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公允价值的质量特征有很多如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资本保全、配比和真实收益等会计原则。公允价值具有4个主要特点:第一,以市场而不是以特定主体为计量的基础。第二,以基于确定承诺的假想交易为对象,因为此时并无实在的交易。第三,计量日不是交易日,而是确定承诺日和清算交割期以前的每个报告日。公允价值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价格主要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即它始终跟踪作为价值影子的市场价格的消长而调整自己的升降,从而使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与市场息息相关。第四,由于它主要是参照市场的估计价格,因而即使估计未必完全可靠,它始终面向未来,在它的金额、时间安排等方面力求反映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这是历史成本计量所办不到的,这也是公允价值的主要优点。公允价值的主要特点是对其他计量属性尤其是针对历史成本来说的。传统的会计学主要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面向过去,且以特定企业之间的交易为基础。长期以来,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都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一个主体的资产和负债,在入帐之后即不再进行后续计量,于是,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的价值始终反映资本投入时的交换价格,即历史成本,而负债则反映债权人供给资金时的历史收入。这样的资产负债表必然只能提供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而与面向未来的决策不甚相关,尤其是近几年来金融创新和业务创新日新月异,在金融创新中,不少衍生金融工具是交易双方先有确定承诺,其条件非常明确,而违约将受到惩罚。在这时,交易尚未发生,而交易完成则需要在未来约定的规定期限之日或某一交割之日,在这种情况下,欲意成交的双方根本没有历史成本可以作为计量的属性,就只能也必须以市场为基础来估计和约规定的资产出售的价格或负债转移的支付价格,即所谓“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以可以观察到的、公开的活跃市场的资产出售价格和负债转移价格为目标。可以设想,如果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绝大多数商品均有可观察的活跃市场,公允价值可在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广泛应用,并在每个报告日均按新的市场价格重新计量,那时的特定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将有可能反映企业的价值。这一点乃是经济学家对会计学长久以来的期望。公允价值如果普遍运用于会计和财务报告,经济学家对会计信息的预期是有可能实现的。当然,要使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有效运用还需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估价和判断水平;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独立性,提高他们对公允价值估计的审计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张为国,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会计研究,2000,5
[3]葛家澍,刘峰.试论会计计量,当代财经,1993,4
[4]沈生宏,刘峰.权责发生制、公允价值和会计信息相关性,会计研究.1999,6
[5]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会计研究,2000,4
[6]路晓燕.公允价值的国际应用,会计研究,2006,4
上一篇: 银行员工表扬信
下一篇: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伦理孝道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