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速了国际经济市场化、信息化、知识化的发展。国际上,经济发展地区格局和政治中心地位角色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内,经济*和行政*改革得到不断深化,国民经济持续保持高水平增长。但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社会和谐、官员贪污腐败等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愈加突出。行政环境中各种不确定因素也更加复杂,社会民众对*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规模的扩大和*角色的膨胀使稀有资源消耗过多,导致*缺乏足够的财力来保障*各项政策的推行和落实。官僚制组织的治理模式使得*难以在行政资源配置、行政效率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求*行政部门放下官僚架子,改变命令式行政方式,期待*廉政清洁、求实高效、重民心、顺民意。渴望通过宏观调控,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社会财富已是社会民心期望所向。特别是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已显露端倪,市场经济的利益是图已酿就“市场失灵”,*作用凸显重要的时刻,*如何在这场严重经济危机中审时度势,领导中国人民同心协力渡过难关,战胜危机。wWw.11665.COM形势的变化为*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管理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变性和高超的技能性。同时也为*职能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行政由“行政命令”向“*法制”的转化提供了大好契机。
毋庸置疑,*绩效评价是*管理一种有效工具和基本手段,它已逐步形成一种世界性潮流,成为*管理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并以行政管理的常态方式和基本手段,不断渗透到公共管理的各个领域。进入21世纪,行政评价已开始转向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轨道。评价主体多元开放、社会公众和服务对象广泛参与、评价技术的科学性不断增强、评价主题以公民意志为导向已成为当今世界性行政评价的发展动态。实践充分显示,行政评价既是*行政管理的有效方式和工具,又是一套系统的制度安排。其实质是对“官僚主义”行政管理的革命,坚持绩效导向,从崇拜权威到注重绩效;坚持公民导向,从对上负责到对下负责;坚持结果导向,从重投入到重结果。
一、新形势下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
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新形势下*实现职能转变、改变行政职能、建立服务型*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我国进入改革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它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改革瓶颈制约,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建立具有*市场经济,构建*化法制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具体可体现在:
1.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
2.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建立*与民众广泛沟通的有效渠道,落实公共利益、广泛接受社会民众监督的有效途径;
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深入*人事制度改革、有效调动国家行政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基本途径;
4.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深化*行政管理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建立*绩效目标管理的切入点;
5.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行政寻求社会民众支持、获取民心、建立*威信的有效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二、新形势下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几点基本思路
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全面开展*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首先要以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推进*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坚持以实现公共利益、民众满意为标准;以注重实绩、体现作为为导向;以职能转变、增强服务为理念;以系统全面、突出重点为基础;以*公开、群众公认、社会广泛参与为要求;以提高效率、增强*执政效能为动力。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强化*责任,体现全方位、多层次,适宜中国特有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评价体系。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争避免片面追求形象业绩,建立*绩效综合评价制度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理念,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化*改革,提高*执政效能,这是新形势下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最基本原则。绩效评价体系应以目标管理为基点,全面评价各级*在一定时期内行政职能履行情况和工作状况,重点考评*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重大事件处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履行情况。力争避免追求形象业绩,片面地以gdp、招商外资为*业绩主要考核指标。评价实践已显示,单纯追求经济指标使不少地方*将自己的业绩放置于对“显绩”形象的追求,对长远发展有利的“潜绩”却置于被忽略地位。特别是一些地方*为了实现“招商引资”,获取显赫的形象业绩,过于看重外资规模和引资落实,在优惠政策上不断做出让步,甚至出现了外资“空手套白狼”的情况。在发生外资非正常撤离后,“招商引资”为当地经济和社会遗留下许多后患。对*绩效要实施综合考评,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评价*管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成效的影响和贡献。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差距,制定适宜、合理的综合考评指标,着重对*公共利益实现的评价,科学评估*潜在绩效状况。
2.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理念,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导向,建立服务型*绩效考评制度
在*改革不断深化、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产生严重影响的今天,就业、生活水准的保障;社会秩序的安稳;社会地位的平等;财富分配的公平等已成为社会民众广泛热忱关注的公共利益问题。社会民众迫切渴望*能够从保障民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改变*行政职能,以实现公共利益为行政理念,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因此,*绩效评价必须能够对*部门在一定时期的工作表现和成效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以改进机关作风,增强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公众满意度。改革工作绩效自我总结、自我对比、自我肯定的传统考评方式,要根据各行政组织职责履行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估,按照社会公众对行政组织服务的满意度定优劣。
3.以决策科学化、*化为目标,建立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制度
依据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工作质量形成于过程。行政绩效评价作为行政工作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其体系应具备对行政行为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以实现对行政绩效形成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控制和管理。一个完整的政策过程,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重政策制定,关注政策执行,轻政策评估现象。一些政策脱离实际得不到及时修正和更新,甚至个别政策在实际执行中产生了破坏性社会影响,但却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纠正。*的一些不当决策不仅造成了国家财产和社会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恶化了生态环境以及民众对*的信任度下降、甚至由于行政行为失当和行政决策的失误,*的权威性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绩效评价体系中必须建立公共政策定期审查评估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政策评估框架体系,健全完善政策评估信息系统。实行跨部门评估审查,排除部门利益制约,完善外部第三方和公众参与政策评价机制。
4.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为核心,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公共项目既是公共财政投入的主要领域,又是公共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项目绩效状况是*行政绩效水平的直接表现。因而,项目绩效考核是*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有效的项目绩效评价考核制度,根本改变重前期立项、轻后期评价的现象,将项目绩效置于项目决策和项目管理的核心地位,以提高项目资金和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
5.以突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制度
在世界各国,特别是英、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将绩效评价与预算挂钩作为绩效评价制度的基本要求。在我国,实行预算绩效评价是公共管理和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改革发展方向。坚持按绩效和工作成果分配财政资金是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制度的基本原则,强化预算绩效评价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大力培育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文化是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制度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是评价制度的核心内容,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反映了行政组织的政绩观。因此,构建科学的预算评价制度,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制定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绩效评价测量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计量方法,制定结果运用刚性规则,落实实效化的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以形成正确的导向,使绩效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将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充分发挥绩效审计在完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中的作用。
6.以考评结果实效化运用为目的,建立绩效考评问责制度
国家人事部《中国*绩效评价研究》课题组在研究报告中将“绩效评价与目标管理责任制紧密结合”作为评价体系建立的首要原则,同时也是检验评价是否有效的重要尺度。目标责任制是对*管理一种约束性的常规制度,考核需以考评客体的责任目标为依据,测量其实现目标的程度和效果。*作为社会服务公共部门,在行为上必须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责任。这不仅需要对自身的责任做出承诺,而且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能使公众对这种责任进行识别和测量的工具。绩效评价是公众领域内重要的“责任度量工具”,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凸显责任制度的重要性,既强调对行政优绩的激励,又要突出对行政行为失当和行政决策失误的评价,并确认其应追究的相应责任。因而在行政评价体系中,责任制度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内容。必须形成不仅“有绩必奖”,而且“有责必问”、“有过必究”的问责制与行政评价结合的评价*,以避免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奖励有余,惩戒不足”现象的发生。
7.以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为手段,增强绩效评价适用性,建立绩效评价动态管理制度
行政评价指标的遴选,对评价体系构建是至关重要的。指标选择和设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直接影响到指标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甚至影响到评价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工作环境和工作目标的变化,指标的适用性、有效性将发生变化。同时,过多过繁的评价指标不仅会严重影响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评价的可操作性。而且还会加大评价成本。为此,有必要对指标设置与选择进行动态管理,构建绩效评价动态管理制度,以实现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提高评价效能。
三、新形势下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的几点对策思路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增加*服务职能,提高执政效能,完善*管理体系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重大战略选择。
1.增强*管理应变性,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要求,实施*绩效战略
公共行政资源是宝贵的资源。在我国现阶段,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可提供的公共行政资源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又是*规模的扩大和*角色的膨胀使稀有资源消耗过多,有限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导致*缺乏足够的财力来保障*各项政策的推行和落实。而国内*改革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都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对稀有行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绩效管理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上,明确提出实施*绩效管理战略,坚持绩效导向,运用科学的绩效评价引导、优化行政资源的配置,充分利用*所拥有的公共行政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的优势和潜力,以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对*行政所提出的新要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2.优化*职责配置,完善*绩效评价的组织体系
增强*服务职能,构建服务型*是新形势下对*行政提出的必然要求。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就要按照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不断健全和强化*绩效评价的职能,完善*绩效评级的组织体系,建立专业化和权威的*绩效评价机构,履行政策制定、绩效督查和科学评价职责,以确保*绩效评价在组织*上的权威性。
3.实施内外部评价相结合,建立多元化、开放透明的*绩效评价体系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建设服务型*,不仅要求*及社会公众都要更新观念,并且还要形成建设服务型*的有效制度安排,创新*管理机制,真正以公民满意度作为服务的终极目标。基于公民满意度的第三方绩效评价使*服务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最大程度保证“民意”的传递,是建设服务型*的必然要求。同时,考核对象的差异性,考核内容的全面性,绩效的多维性要求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考评主体。因此,在完善*内部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推进评价主体多元化,扩大*绩效评价参与面,将管理和服务对象纳入评价体系,吸纳各方智能优势,对*绩效进行科学诊断和评价。充分发挥立法机构、政协组织和民间社会团体在绩效评价中的特有职能,深入开展公民评议活动。并使多元化评价*制度化、法制化。
4.强化*绩效评价职能,加大绩效评价力度,实施评价结果实效化运用,完善体系激励机制
考核是手段,结果运用是目的。激励作为考评体系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不仅在内容方式上要求体现出全方位、多层次——有奖有惩,有褒有贬,而且还要具备必要的强度和力度,真正做到奖励不搞平均,惩处不搞“下不为例”的惯式。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激励是一项大有文章可作的内容。实效化地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强化绩效评价职能,加大绩效评价与单位等级评定、领导成员业绩考核、*选拔任用结合的力度。以*绩效评价为基础,促进行政*、公务员考核科学化。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制度,强化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
5.深化行政管理*改革,更新行政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营造*绩效评价体系良好运行环境
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突出改革的重点,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置于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位置。为了适应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的要求,引入学习和创新机制,构建学习型行政组织。在行政履职上,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改革创新,更新行政理念,强化绩效意识,将民众之苦为己任,改变行政官僚作风,增强服务民众政绩观。在社会服务上,从我做起,以身作则,塑造廉政公洁、服务于民之形象,树立文明执政、营造和谐社会之榜样。在行政组织建设上,加强宣传和培训,融合国际行政管理理念,深化*行政理论研究,推行政务公开,构建行政透明服务型*。力求从全方位为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创建良好的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天津市*管理创新研究、东丽区委区*课题组.科学构建*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报告.
[2]刘春萍,徐露辉.地方*绩效评估与责任*建设.社会科学战线,2007,(5).
[3]李金龙,虞莹.论我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行政与法,2007,(3).
上一篇: 万生缘宠物店问卷调查
下一篇: 创业借款申请书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