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村街道
张家村街道处位于西安市环城路南,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18万,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办事处。张家村街道交通便利,环城路、南二环穿境而过,三纵一横的交通网络,北依西安古城墙,西接高新科技开发区,距西安市中心2公里,距著名的雁塔广场约3公里。
行政代码:610103008
身份证前6位:610103
长途区号:029
邮政编码:710001
隶属政区:碑林区
行政级别:街道
车牌号码:陕A
辖区面积:5.5km2
人口数量:约18万人
人口密度:32727人/km2
1、地方简介
张家村街道处位于西安市环城路南,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18万,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办事处。自朱雀大街以西,环城南路以南.劳动南路以东.南二环以北。
2、行政区划
张家村街道区划
610103008001111军工社区
610103008002111含光一社区
610103008003111含光二社区
610103008004111科研社区
610103008005111鸿雁社区
610103008006111交通社区
610103008007111水文一社区
610103008008111水文二社区
610103008009111白庙社区
610103008010111红缨社区
610103008011111黄雁社区
610103008012111融信社区
610103008013111太白社区
610103008014111西工大社区
610103008015111西北大学社区
610103008016111黄东社区
610103008017111黄西社区
610103008018111西何社区
610103008019111边家村社区
610103008020111白庙路社区
3、地方人口
张家村街道人口数据:
张家村街道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37364
男74451
女62913
家庭户户数32080
家庭户总人口(总)92607
家庭户男45884
家庭户女46723
0-14岁(总)15219
0-14岁男7892
0-14岁女7327
15-64岁(总)112049
15-64岁男61170
15-64岁女50879
65岁及以上(总)10096
65岁及以上男5389
65岁及以上女470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22686
4、地理区位
张家村街道交通便利,环城路、南二环穿境而过,三纵一横的交通网络,北依西安古城墙,西接高新科技开发区,距西安市中心2公里,距著名的雁塔广场约3公里。其太白北路,含光北路.朱雀大街都是西安主要交通街道。
5、街道建设
张家村街道有着一流的科研、教育、文化优势,大专院校10所,科研院所11家,中小学12所,医疗单位4所,17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5个,住宅小区5个。中科院西安光电子研究所、631计算机研究所、陕西省公路设计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体院等单位位于境内。街道现有各类企业100多家,已形成科研、机电、文教、建材、商贸五大支柱行业。
6、街道管理
一是积极打造含光路精细化管理示范街,成立专业野广告清理队伍,加强友谊路、太白路、南二环等一二类道路的清扫保洁和大学东路等背街小巷的环境治理,对南门景区周边的市容大环境进行了提升改造。
二是加大对拆迁工地、在建工地的监管力度,要求各工地坚持湿法作业、物料覆盖、裸露黄土覆盖、出土道路硬化、出土车辆不带泥上路等举措。
三是配备了5辆标有“张家村街办市容巡查”的电动自行车,完成了道班房建设任务和垃圾日产日清任务,加强了省医院、大学南路小学周边的缓堵保畅工作。年初至今,在全区每月评比中,3次获得红旗街办的殊荣。
7、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石台孝经》和公元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石台孝经》修盖的碑亭。《石台孝经》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玄宗为孝经写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后面是孝经原文,小字是玄宗为孝经作的注释。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兽。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孟子》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西安鼓楼
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主持修建鼓楼的有长兴侯耿炳文、西安知府王宗周等人,据说是在微雨朦胧之中为鼓楼工程奠基的。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乾隆四年(公元1740年)曾先后两次重修。据乾隆五年《重修西安鼓楼记》载,上年陕西小麦丰收,“陇有赢粮,亩有遗秉,民不俟命”,出现了“男娶女归,礼兴讼息”的太平景象,于是效法古事,重整鼓楼。长安县令王瑞具体负责修缮事宜。重修后的鼓楼,面貌崇隆敞丽,灿然一新。登楼远望,闹市风光、秦川景色历历在目。
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小寨兴善寺西街,始建于晋武帝年间(公元265-公元289年),初称遵善寺。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遵善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因寺院在都城大兴城的靖善坊中,故易名“大兴善寺”。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唐时代,长安佛教盛行,由印度来长安传教及留学的僧侣曾在寺内翻译佛经和传授密宗。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就有印度僧人住寺翻译佛经。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四年至八年(公元716-720年),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到此传授佛教密宗,大兴善寺因此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
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大举灭佛,大兴善寺亦难逃劫难。以后虽屡有重修,但清同治年间,寺院建筑再次被毁,仅存钟、鼓楼和前门。现存寺院建筑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轴线上,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东西禅堂、后殿等建筑。寺院的西侧修建有佛塔,纪念为大兴善寺的繁荣作出贡献的僧侣。
8、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西安碑林收藏了汉、魏、唐、宋、元、明、清诸朝代碑碣共2300余件,是我国书法名碑的荟萃之地。西安碑石拓片包括颜真卿的《唐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的《唐玄秘塔碑》,还有欧阳洵、褚遂良、怀素等大书法家的作品拓本。
西安凉皮
特点:味酸、辣、爽口、凉香,皮子具筋软的特点,宜于夏天吃用。制作方法:擀面皮、蒸面皮。主要原料:面粉、调料、菜籽油、辣子
简要介绍:凉皮又称“酿皮子”,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宜于夏天食用。如今是关中西府的重要名吃。
羊肉泡馍
陕西风味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牛羊肉泡馍(英文名:PitaBreadSoakedinLambSoup)羊肉泡馍,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
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老孙家"、"同盛祥"等较有名气泡馍是土生土长的西安吃食,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落魄时,流落长安,正值寒冬,饥渴难耐,囊中只有一饼,饼冷口干,难以下咽,街边一家卖羊肉汤的老板,见之不忍,给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赵匡胤将饼掰碎泡入,吃完顿觉神清气爽,豪气冲天,一扫颓废心情,踏上征程,登基以后,尝遍世间美味,心中独独放不下记忆中的羊肉汤泡饼,传令厨房仿制,近百厨师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现今的羊肉泡馍,据说老赵吃后龙颜大乐,成为每天定点菜品,厨师长封了万户侯,估计是世界上首位因为推动饮食文化发展而封侯的人,可惜没法考证,要不中国又多了一个世界最早。
泡馍味道厚重,即现北人豪爽本质,常见几彪形大汉,人人端一碗,碗若小盆,热气腾腾,个个埋头不语,盏茶功夫,馍尽汤干,外地人初到西安,都惊奇不已,私下却告诉我感觉泡馍简单,不如南菜精致,味道丰富。其实泡馍是外放豪爽简单,内在却精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