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新经济

科普小知识2022-04-30 10:26:46
...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2016年*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新经济”一词,引起各界关注和热议。

1、概念起源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它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

2、领导讲话

这一概念早就引入中国,并出现在高层*的讲话中。*总书记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表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

*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时指出,各国要顺应全球新技术革命大趋势,推动以绿色能源环保、互联网等为重要内容的“新经济”发展。

2015年12月举行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智能制造、“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蕴含着巨大商机。

2016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两次谈到了新经济。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2016年,发展新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举措首次进入*工作报告,引起各界关注和热议。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在当前形势下强调新经济,无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两会期间,*在看望经济、农业界委员和参加山东、福建、重庆、广东代表团审议时,都强调要大力发展新经济。在与经济、农业界委员讨论时,短短半小时的讲话中,*就有8次提及新经济。

3、内涵解析

新经济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2016年3月16日,*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时表示,新经济的覆盖面很广泛、内涵很丰富,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和新业态,也包括工业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当中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

由此可见,*工作报告中所指的新经济,已经超越了这一概念最初的范畴,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范围。有专家认为,新经济可以看作是经济运行方式中的创新因素。新经济就新在同时强调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方面,而不只涉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4、未来发展

在最新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智能制造、定制化服务、网络经济等新经济相关名词吸引了观察者的注意,昭示着未来5年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我国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要拓展新兴产业增长空间,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部署启动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规划纲要第六篇还专门用了四章篇幅,聚焦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专家表示,各产业的创新增长均支持着新经济兴起,“十三五”期间,随着多项政策措施落地,新经济将激发出强大的发展动能,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5、舆论关注

海外舆论也对中国新经济给予了关注和期待。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新经济”的兴起将平衡“旧经济”的衰落,全新产业的建立将进一步为增长提供支撑,中国二手车市场不可阻挡地崛起就是一例。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发表文章指出,“新经济”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强动力,而且后劲潜力非常之大。法国《欧洲时报》发表社论称,从“十三五”规划路线图、中国高层的经济思路和当前中国经济现实正孕育发生的种种变化来看,中国“新经济”的潜力值得期待。中国经济正迎来一个更具创新性、更具效率的时代。

6、新旧转换

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新经济”在盈利方面明显好于传统经济,或将为中国经济企稳见底打下基础,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向“效益-速度”型转变。

而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社会需要一个稳定的预期,摆正*和市场的位置,稳定地推动经济动能的新旧转换。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经济基本均分为三部分:新经济、传统经济,以及相对比较稳定、周期波动相对较小的经济,比如消费品行业。

此前传统经济占主导地位,其下降也带来整个经济下行的压力。然而,在中国经济的大天平上,新旧两侧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平衡与再倾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沈艳参与的一项调研显示,2016年2月份,新经济占整体经济的规模已达到31.8%,而在2015年底,这一比重还只有27.4%。

沈艳告诉记者,中国经济虽有放缓但仍在增长,其中新经济创造了更高的增速,新经济比重上升也有传统经济下滑的因素,这反映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新旧动能的力量对比正在变化。

传统经济发展已不可持续,以高人力资本投入、高科技投入和轻资产为特征的新经济是未来的方向,其内容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

事实上,新经济已经遍布各个领域,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网络购物到百度外卖、美团等O2O服务,从顺风车、拼饭到“沙发客”等分享经济,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电、3D打印,从互联网金融到绿色产业……新经济刷新了衣食住行的美好体验,带动了旺盛的新消费,并与科技创新、便捷生活、节能环保等概念紧密相联。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传统行业,会发现它们近年来也产生了巨大的创新和变化,显现出新经济的活力和光彩。在全国多地,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支生力军。

国家统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了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2016年1—2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0%和7.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6和1.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1.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8%,增速比全部投资快8.6个百分点;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7.2%,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5.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15.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75.9%,智能电视增长28.5%,智能手机增长18.6%,工业机器人增长17.7%,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21.8%。“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经济呼之欲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出现积极效应。”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如是说。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正面临转型的阵痛期,再让传统动能继续保持过去那样的高增长,不符合经济规律。新经济的异军突起,能够形成新的“S形曲线”,带动起中国经济新的动能,引领新一轮的持续增长。

有专家认为,*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新经济,与*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脉相承的。发展新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效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新经济在这三个方面都能发挥关键作用。

上一篇:安倍经济学

下一篇:美学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