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位于云南民族大学呈贡雨花校区,是一座国内最早问世的以收藏、陈列、研究少数民族民族文物为主的民族博物馆。馆内三万多件文物、藏品涉及云南少数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极大观赏及研究价值。
中文名:云南民族大学博物馆
类别:民族文化博物馆
地理位置:云南民族大学呈贡县雨花校区
开放时间时间:1981年
藏品数量:三万件以上
1、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2011年9月23日,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新馆在云南民大呈贡雨花校区开馆。
2、展厅分布
民族博物馆按专题分类,各民族文物综合交叉陈列,分列成三个展厅,一展厅为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具;二展厅是服装饰品,织染部分;三展厅展出民族古文字和宗教、风俗、艺术文物。
一展厅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整个展厅展示形式别具一格,注重民族特色、注重文化气息的传递。展品呈品字摆设,展厅*部分仿民族寨子形式竖起一根斗杆,旁边堆放的物件均有含义,体现出民族的价值观和艺术审美观。
二展厅
二展厅有获首届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展品奖、最佳设计奖等四个奖项的清代彝族新娘披肩等展品。很多展品都已是绝件;清代彝族土司官袍,傣族土司官服等,既有清代官服龙腾云卷的绣样又有当地民族服饰的特征。彝族的牛皮衣,苗族的大象帽,哈尼族的熊皮帽,每件藏品均展现出各民族的当时生活特征和状况。有的服饰刺绣技术已经失传,如傣族土司夫人裙服上的缕空贴绣,现已无人能绣出。
二楼展厅的展品多为独件,绝件展品。
三展厅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3、文物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包括各种质地和不同用途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服装、饰品、古文字经典和宗教、风俗、艺术文物,多数藏品客观、科学、形象地反映了云南省不同地区、民族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状况和特色,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有些是弥足珍贵的文物精品,如:牟定早期型小铜鼓,明代西双版纳宣慰司仪仗队铜鼓等;有的已是绝无仅有的服饰绝件,如:元代象皮千总帽,清代傣族、彝族土司官服,清代漆面武士皮甲等;反映云南省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器物、画像,如:明代佤族男性生殖守护神舞蹈人形木雕木板,明代宾川鸡足山工笔线描刻板佛道神像画等。还有清代以来民间传统手工纺织印染机具,已绝迹多年的十四档强力地弩等工具器物。
4、馆藏分类
馆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民族宗教文物
1、经书
傣族土司蟒袍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微型*"、傣族贝叶经、纳西东巴经等云南少数民族古文字的各类型写本和刻本,历史久远,装帧古朴精美,文字符号独具特色,内容十分丰富。
2、造像
民族地区基督教崇拜偶像,道教神像,藏传佛教"唐卡",南传上座部佛教佛座像,汉地佛教佛图以及原始宗教鬼神、图腾物种。喇嘛教"人头骨内画欢喜金刚佛像",百年工艺,形象生动,色彩丰富,在人头盖骨内绘画实为罕见。原始宗教视石器、青铜器为上天所赐之物,倍加崇拜,给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3.法器
各教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衣物、祭坛用具、法仪、神龛、卜卦具以及迎神驱魔的法器等。"镇山宝剑",长八尺许,传世百余年。众多青铜镜,映射着古代先民对鬼神的敬畏。"头盖骨双面人皮法鼓",久设祭坛,鬼魔远避,观者也不寒而栗。
服装
各民族明清不同风格传统服装,衫、挂、氅、裙、袍以及特殊环境下使用的衣物,土司官服、喜寿服装、绣花鞋帽以及用皮、火草、麻、棕为料所制衣物。清朝庭所赐傣族土司"金丝正龙龙袍"和彝族男女土司官袍,有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研究价值,其社会意义深远,耐人寻味。
饰物
头冠、耳环、披肩、挂饰、手镯、戒指、扣饰、挎包、链、佩刀、造型各异,颇具性格,明清时期傣族土司夫人"云龙鎏金头冠"、"二龙抢宝双凤朝阳项圈"、白族姑娘"长寿披肩"和阿昌族妇女"桶镯"为西南民族饰物之珍品,国内亦不多见。
劳作器械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社会生活文化
生活文化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根据馆藏情况,可分为家庭生活用品、官书文契、印章、土司仪仗、刑具、衡具、量具、原始通讯-以物代言、民族文字家谱、碑刻拓片、取火器。其中"擦竹取火"、"牛角筒取火"为云南独有,实物保存完好,使用仍有效果。西双看版纳傣族土司宫迁仪仗中、象征财富和权势的铜鼓,既存古代遗风,又显震摄一方威严。以物代言原始信息传递方式,生动形象,趣味无穷。
乐器
云南少数民族以歌善舞,乐器均自制自用,特色鲜明,音律单纯,韵味郁浓,民族中有"音乐象盐巴,没有它生活就淡白无味"之说,故,"乐器随身带,有空跳起来"的场面随处可见。民族乐器品种繁多,大致可划分为吹奏管筒乐器、吹奏簧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体鸣乐器几类。原始古朴的佤族"木鼓",雌雄各一,体大如牛,声震百里,可称得上民族乐器之冠,又谓生殖崇拜之物种。彝族"鼻箫",鼻烟吹奏,"烟"、"韵"同飘,另有一番情趣。基诺族"猎归竹筒"、哈尼族"跺竹筒"无疑是乐器之始祖,颇具远古社会遗风。
武器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工艺文化
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技能多口传身授、世代传承,历史变迁,仅花样翻新而已,传统技艺沿袭不断。白族"疙瘩花","草编";瑶族"腊染";傣族"竹编";彝族"木胎漆器";布依族、水族"瓢画吞口"。昆明"斑铜",个旧"斑锡",剑川"木雕"、"石刻",大理"大理石工艺",版纳"黑陶",鹤庆"花银饰物"。各民族的挑花剌绣、香袋、象牙雕刻。纳西族"现代东巴画"以及彝文、傣文、东巴文、阿拉伯文等的书法作品,百态千姿,各有千秋。
5、镇馆之宝
傣族土司蟒袍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大型丙稀颜料绘画
现代艺术珍品。其内容为云南各少数民族起源传说和民族文化概貌的描述。这幅画记录了:一片沃土(丰饶的云南大地);两根线条(纵线为历史发展脉络,横线为多彩的文化交融);三项活动(劳动、狩猎、战争);四种文化(原始文化、滇、爨、南诏大理文化);五类风俗(节日、歌舞、衣饰、婚俗、祭祀);六种宗教(原始泛灵信仰,道教、大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藏传佛教、东巴教);七个故事(洪水葫芦故事、江水中传木怀孕生子·九隆故事、盘瓠故事、南方羽民故事、彩云南现故事、舞蹈源于青蛙跳故事、鹤托大理故事)。这是中国第一幅以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为题材的壁画,也是民族大学博物馆最具特色的珍藏。
泥人张彩塑
云南国天津著名的泥塑艺人“泥人张”所塑的云南25个少数民族彩塑形象。这些雕像把云南各族群众雕绘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历史保存价值。
以上两件艺术精品形象地为每个参观者展示了云南省少数民族的起源传说,以及大致的文化构成以及服饰特色,全面、生动地反映了云南各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