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竹簧
江安竹簧工艺是四川省地方传统竹雕工艺品之一,是江安竹工艺的总称,宜宾市乃至四川省的竹文化显著符号。竹簧兴盛于明正德年间。江安竹簧工艺独具粗犷、质朴、精美的艺术特色。其表现形态为竹簧、竹筷、竹筒、竹根雕、竹编、竹装修等7大类上千个工艺产品。曾于1915年*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7年,江安竹簧工艺被批准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扩展项目。
1、发展历史
1973年英国出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竹簧,中国竹制工艺品。著名产地有浙江黄岩、湖南邵阳和四川江安”。由此可见,江安竹簧工艺在全国竹簧工艺中名列前茅,享有盛誉,早已名载史册,蜚声海外。
竹公神像
位于川南宜宾东部的江安县,建县于公元346年(东晋穆帝永和二年)。由于气候、地理的原因,江安境内竹种丰富、门类众多。人们用竹、种竹、住竹习以为常,食竹、画竹、咏竹至今犹盛。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文物普查时,由曹家树等在该县留耕镇三块碑观音庵发现的石刻“竹公神像”,见证了这一史实。从神像底座题刻及像旁树立的碑文可知,该石雕是公元1503年(明代正德年),当地人供奉的竹业祖师偶像。众所周知,民间行业成熟之标志有三:一是行业产品立足于世;二是行业内部有共同的信仰和习俗;三是具有大家崇奉的祖师偶像。因此该石雕的出土,有力地证明了公元1503年的江安,其竹工艺已经成熟,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沈公碑
民国版《江安县志》记载:1889年(清光绪15年),湖北沈秉坤任江安知县,大力兴办教育、发展技术、整顿治安。他见该地竹艺流行,而无竹簧制品,遂自湖南邵阳引进竹簧制品,让艺人许昆山、蒋云斌试制成功,进而形成一大流派。故江安竹簧工艺之始,此事见于光绪年间树立的《沈公碑》,此碑存名为“江安中学”时为“四川省第三中学”的校内。
2、艺术流派
江安竹簧工艺的传承模式,分家传和师徒相传两种。他们或自立门户,或集体运作,既不断借鉴他派长处,又着意潜心创造出新。他们各领风骚,各展其能,相互竞技,既有各自的主打产品流行于世,也会一专多能,旁及其他,从而形成长盛不衰、绵延不断之势。理性观照江安竹簧工艺,按其产品的工艺、属性和用处,可分为四大流派。
致和派
致和派即以清代刘子卿为首、创建“致和工厂”的“致和派”。子卿之师即江安竹簧创始人许昆山、蒋云成。后有蔡金山、邹云生、李国才、顾聚铭、邹海云、邹海山等沿继其后,以竹簧、竹雕独树一帜。第三代传人顾聚铭首创烟熏皮雕。
玉竹派
玉竹派即以清代周少清为首、创造堆雕技艺的“玉竹派”。少清幼得家传,首创堆雕之法。后送其子西陶前往重庆美术专科学校,传艺于次子德民,主持“玉竹工厂”。德民首创印花竹筷。其第四代传人周明伦、周明红后任江安竹簧工艺厂厂长,对于改派工艺多所发扬。
王氏派
王氏派即以清代王绍清为首、长于“明筋镶嵌”的“王氏派”。绍清幼得祖传,精于造型雕刻,创造“明筋镶嵌”后,广泛用于花瓶、座屏、文房用品之中,使之古雅新奇,独树一帜。
综合派
即以现代赖银章为首、以小作坊为主的“综合派”。他们人物众多而自立门户,但又各有所长。突出者赖银章自幼习艺,主攻雕刻“人物战场”。50年代曾做“龙凤狮头筷”为*花甲大寿献礼,深得激赏,传为佳话。该派传人何华一,开创楠竹的综合利用,颇多创新。
3、工艺形态
江安竹簧工艺是江安竹工艺的总称。其表现形态有:竹簧、竹筷、竹雕、竹根雕、竹编、竹具、竹装修七个大类。上千个花色品种,真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竹簧
竹簧,又叫翻簧。其工艺是将生竹去掉青皮即成竹簧,再经蒸煮压平,利用粘、贴、镶嵌等法,制成用品,再施装饰。其制品有珠宝盒、花瓶、麻将、镇纸等。其绝技是“堆雕”和“明筋镶嵌”。堆雕即将多层竹簧嵌压在一起进行雕刻,每层保留图案,用“起堂子”之法去掉多余部分,从而达到向背分明、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的效果。明筋镶嵌是利用竹块横截面的花纹斑点(俗称“明筋”),镶嵌成几何图案,贵在每块之间毫无缝隙,浑然一体,使无人工痕迹。此技难以掌握,常人不敢染指。
竹筷
筷子是东方文明的又一象征,它是“民以食为天”的产物,对其施加工艺,则是饱暖之后“食不厌细”、“服求其丽”的延伸。江安竹筷分为雕刻竹筷和印花竹筷两类。印花是采用铁板火印,于筷上烙出花纹图案与文字,此艺简单实用,产品价廉物美,故曾创出江安印花竹筷占却华夏半壁河山的盛事。雕刻竹筷之法,分为圆雕、镂空雕、浮雕、透雕几种。往往一筷多雕,合而为用。其最精致者以龙凤狮头筷为绝。19世纪50年代,江安赖银章首创龙凤筷一双,龙筷之龙栩栩如生,凤筷之凤惟妙惟肖,顶端之狮含珠踩宝,深得*主席喜爱。
筒雕
江安竹簧工艺中的竹筒雕,主要为帽筒、笔筒和花瓶三种高档文房用品,历来倍受藏家和书画界青睐。普通者以一般楠竹雕刻,妙者以变形的凹竹、龟面竹(人面竹)为之。内容可雕刻山水、花鸟、人物、走兽、龙凤、书法等;技法有镂空雕、皮雕、浮雕、圆雕、阴刻、阳雕。其绝者为多层镂空,精者多达5层而不透筒壁,其难度可想而知。另外,江安烟熏皮雕也属一绝。其法是持竹筒经烟熏过,使之色深,然后以刀代笔,描刻出各种图纹,辅之以砂、刮之法,呈现出古色古香的韵味。此艺皆为有书画修养者所能。
竹根雕
江安竹簧艺人在20世纪80年代,受四川美院教授唐德泉培训后,开始利用天然的楠竹头为原料,以其竹头竹根的自然造型,独运匠心,巧妙设计,雕刻出各种人物、脸谱、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大有返朴归真之效,倍受游人来宾喜爱。
竹编
此艺是根据所编器物或书画需要,将竹材劈而为薄丝或竹块,甚至染色进行编制。产品有书法、绘画、花瓶、茶具、酒具、花盆等,一般用于美化生活,陶冶性情。
家具
针对社会生活和实际需要,江安艺人根据美学原理,通过精心设计,利用竹簧、竹雕、竹镶嵌等法,可以制作实用家具。诸如桌、凳、床、椅、篓、盒、沙发、书架等,可谓穷尽其妙,各尽所能。
装修
江安竹簧工艺师们身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本事,巧妙利用竹簧工艺,竭尽所能,创造了“全竹装修”之法——即用竹材装修宾馆、饭店等。绝者不用一钉一铁,尤具自然、典雅之美,当然也有经济效益。
4、工艺特征
江安竹簧工艺有别于国内上海嘉定、江苏金陵、湖南邵阳和浙江黄岩等地工艺,具有自成一格的个性特征。
艺术性。江安竹簧工艺保留了中国书画的笔墨趣味和韵致,是文化艺人审美追求的自然流露和实践,是艺术和生活高度统一的产物。因此,它有高超的艺术性。
实用性。江安竹簧工艺的产品,无论是案头摆设供人审美,还是日常生活必备之物,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编堆竹簧,都有明显的实用性。如果它不具备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使用功能,不可能盛传不衰,绵延不绝。
社会性。江安竹簧工艺的社会性,不仅表现在从业艺人的多重角色,也显现为竹簧制品的全方位渗透和旅游产品的大量开发,同时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同与珍视。
时代性。梳理江安竹簧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时期,其竹簧工艺技法有所不同,其表现内容有所差异,其实用功能有所变化,其造型结构有所创新。
独创性。与其他地区的竹簧工艺相比,江安皮雕不仅为国内首创,而且的艺术水平远在江、浙、湘、申之上,尤其是其皮雕技巧的刮、砂,具有独创性,以赖银章、何华一为代表。
神秘性。江安竹簧艺人讲究技道并进,德艺双修,追求神形俱佳,主张以文养艺。每每以口传心授的形式,或家内相传,或师徒沿袭。即使广纳门徒者,也要求“学徒三年、帮师三年”,而且其绝技或工艺精髓等“看家本领”只能“父传子”或“父传女”。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神秘性,但结果是导致某些技巧和工艺濒于失传。
5、多重价值
江安竹簧工艺制品,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典型的文人意趣,又有突出的民俗特征,兼有难得的祥瑞意识。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案头清供,都体现了竹簧艺人关注生活、贴近时代、反映社会的思想意识。因此,它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研究该地方经济、文化、民俗、交流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其中,特别是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尤为突出。
艺术价值
江安竹簧工艺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书画的笔情墨韵,又显示了艺人们高超的工艺技巧,彰显了绝妙的艺术魅力,体现了文化和自然的和谐特质,让人审美,给人慰藉。无论皮雕人物花卉,圆雕山水草虫,还是贴簧堆雕细刻,都见刀见笔,意趣盎然,栩栩如生。特别是一些能书能画者的参与,拓展了创意空间,注入了人文精神,为之锦上添花。它是工艺师们施展才智、绽放艺术创造力的另类载体。
科学价值
江安竹簧工艺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它有刻凿、拼接、粘贴、烟熏、皮雕、镂空、浮雕、圆雕、堆雕、分层粘贴、压合、镶嵌等多种工艺技巧。从而使竹簧工艺品玲珑剔透,古朴深邃,层次丰富,形式高雅,耐人玩味。江安竹簧工艺的科学价值在于,它有一套独特而丰富的技巧,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工艺流程,有实用的防腐措施,有防止变色的独特技巧,有调控颜色的秘门手段。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和不断借鉴。
6、工艺大师
在江安竹簧在列入*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的前后20年间,相关部门对江安竹簧工艺的从业者,给予了政策支持、经济扶持,尽量为他们搭建平台、寻找出路。经过评定,何华一被评为“中国竹工艺大师”,唐洪畴、周明伦、钟国富、何素梅等7个人,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另外,还有3人被评为四川省高级民间(雕塑)艺术家。这些工艺大师,是该项工艺的实际传承人,他们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积极作用。
7、所获荣誉
宜宾史料记载,1915年,江安艺人蔡金山制作的“竹簧花篮”,在*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据中国知网资料,自1956年,江安竹簧工艺共计获得*、省部级的金、银、铜奖共计53件。
2007年,江安竹簧工艺被批准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扩展项目。
上一篇: 龙溪紫堇
下一篇: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