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特
迈克尔·尤金·波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竞争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竞争力方面的权威,26岁成为哈佛商学院教授,是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迈克尔·尤金·波特(英语:MichaelEugenePorter,1947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著名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竞争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竞争力方面的权威,26岁成为哈佛商学院教授,是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2001年领导着“战略和竞争研究所”,曾任里根*“产业竞争力委员会”的委员;而喜欢棒球的波特,也是波士顿红袜队的资深策略顾问。
中文名:迈克尔·波特外文名MichaelE.Porter国籍美国出生地密歇根州出生日期1947年职业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毕业院校普林斯顿大学主要成就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代表作品《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
外文名:MichaelE.Porter
国籍:美国
出生地:密歇根州
出生日期:1947年
职业: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
毕业院校:普林斯顿大学
主要成就: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
代表作品:《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
1、个人简介
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
1969年,于普林斯顿大学取得航空航空及机械工程系学士学位。1971年,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73年,于哈佛大学取得企业经济学(businesseconomics)博士学位。
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他先后获得过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五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到现在为止,迈克尔·波特已有十四本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力》(1990)等。
迈克尔·波特
1984年他是美国摩立特集团的创始合作人之一,是全球领先的战略和管理综合性咨询公司,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1994年他创建了创建富有竞争力的内城ICIC(InitiativeforaCompetitiveInnerCity),一个任务是预测贫困内城的经济发展的非盈利性组织。
2012年11月,迈克尔波特创立的摩立特集团宣告破产。
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
迈克尔·波特出生于1947年,他是哈佛商学院的大学教授(大学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是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迈克尔·波特是该校历史上第四位获得此项殊荣的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世界管理思想界可谓是"活着的传奇",他是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是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在2005年世界管理思想家50强排行榜上,他位居第一。
波特出生于密歇根州的大学城--安娜堡,父亲是位军官。波特在普林斯顿时学的是机械和航空工程,随后转向商业,获哈佛大学的MBA及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获得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等七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波特现有著作18种,另有无数的论文,他的竞争系列著作是商业管理界经典中的经典,但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经说过他是不可能写出管理类的畅销书的,因为他的书非常"沉重",而事实上,他的著作风靡全球。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这些经典著作绝不是可以躺在沙发上喝着咖啡就可以读的,而是需要静下来,在书桌上一点一滴、逐行逐字地去研读和体会的。波特获得过无数奖项,他因对工业组织的研究而荣获哈佛大学的"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已经5度获得"麦肯锡奖";1990年,他的著作《国家竞争优势》(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1990)一书被美国《商业周刊》选为年度最佳商业书籍;1991年,美国市场协会给波特颁发"市场战略奖";1993年,波特被推选为杰出的商业战略教育家;1997年,美国国家经济学人协会授予波特"亚当·斯密奖",以表彰他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此外,波特还获得"格雷厄姆-都德奖"、"查尔斯·库利奇·巴凌奖"等众多奖项。
迈克尔·波特不仅在学术界和商业界获奖无数,他甚至还获得过公民勋章,这一褒奖通常授予战斗英雄或者是异常杰出的运动员。波特曾多年活跃于美军后备队,年轻时是高校里颇负盛名的橄榄球、棒球及高尔夫球队员。
迈克尔·波特对竞争理论与实践情有独钟,他的第一部广为流传的著作是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CompetitiveStrategyTechniquesforAnalyzingIndustriesandCompetitors),这本书如今已再版63次,它改变了CEO的战略思维。作者在书中总结出了五种竞争力:它们分别是行业中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来自市场中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的商品或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这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之中,只有灵活运用战略才能胜出,因此,波特为商界人士提供了三种卓有成效的战略,它们是成本优势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缝隙市场战略。公司应视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来选择战略方针,同时还应该考虑连接产品或者供给的系列通道,波特首次将这种通道称为价值链,他在每一条价值链上区分出内部后勤、生产或供给、外部物流及配送、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等五种主要的活动,而每一项活动都伴随着各自的派生活动,每一家公司的价值链相应地融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价值体系。
迈克尔·波特继而将研究方向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他分析了国家为何有贫富之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的价值体系,他把这种价值体系形象地称为"钻石体系"。
迈克尔·波特对民族经济的研究十分广泛,虽然并不总是很受欢迎。他在《日本还有竞争力吗?(CanJapanCompete?2000)一书中指出,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是*战后政策不可避免的结果。波特坦言自己对中国并不十分了解,但他以学者的敏锐和诚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经济的弊端,在红塔集团"2004年迈克尔·波特战略论坛"上,波特列举了中国经济将要面临的种种挑战,在肯定中国经济发展总趋势的前提下,主张发挥竞争优势,融入国际贸易*。
迈克尔·波特
迈克尔·波特对美国内地城市的关注成为他竞争力研究的最新方向,他声称,相对于重新分配财富,创造财富是消灭贫困与不平等的更有效的良药。
美国东海岸,一个又一个的研究中心标志着迈克尔·波特在学术上的扩张,全职的研究人员在这些中心里经手着应接不暇的项目,从竞争力研究,到内地城市的发展,这一切满足着他那颗学者的心灵。
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
1969年,于普林斯顿大学取得航空航空及机械工程系学士学位。1971年,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73年,于哈佛大学取得企业经济学(businesseconomics)博士学位。
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他先后获得过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五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到现在为止,迈克尔·波特已有十四本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力》(1990)等。
1984年他是美国摩立特集团的创始合作人之一,是全球领先的战略和管理综合性咨询公司,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1994年他创建了创建富有竞争力的内城ICIC(InitiativeforaCompetitiveInnerCity),一个任务是预测贫困内城的经济发展的非盈利性组织。
2012年11月,迈克尔波特创立的摩立特集团宣告破产。
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
迈克尔·波特出生于1947年,他是哈佛商学院的大学教授(大学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是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迈克尔·波特是该校历史上第四位获得此项殊荣的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世界管理思想界可谓是"活着的传奇",他是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是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在2005年世界管理思想家50强排行榜上,他位居第一。
波特出生于密歇根州的大学城--安娜堡,父亲是位军官。波特在普林斯顿时学的是机械和航空工程,随后转向商业,获哈佛大学的MBA及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获得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等七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波特现有著作18种,另有无数的论文,他的竞争系列著作是商业管理界经典中的经典,但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经说过他是不可能写出管理类的畅销书的,因为他的书非常"沉重",而事实上,他的著作风靡全球。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这些经典著作绝不是可以躺在沙发上喝着咖啡就可以读的,而是需要静下来,在书桌上一点一滴、逐行逐字地去研读和体会的。波特获得过无数奖项,他因对工业组织的研究而荣获哈佛大学的"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已经5度获得"麦肯锡奖";1990年,他的著作《国家竞争优势》(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1990)一书被美国《商业周刊》选为年度最佳商业书籍;1991年,美国市场协会给波特颁发"市场战略奖";1993年,波特被推选为杰出的商业战略教育家;1997年,美国国家经济学人协会授予波特"亚当·斯密奖",以表彰他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此外,波特还获得"格雷厄姆-都德奖"、"查尔斯·库利奇·巴凌奖"等众多奖项。
迈克尔·波特不仅在学术界和商业界获奖无数,他甚至还获得过公民勋章,这一褒奖通常授予战斗英雄或者是异常杰出的运动员。波特曾多年活跃于美军后备队,年轻时是高校里颇负盛名的橄榄球、棒球及高尔夫球队员。
迈克尔·波特对竞争理论与实践情有独钟,他的第一部广为流传的著作是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CompetitiveStrategyTechniquesforAnalyzingIndustriesandCompetitors),这本书如今已再版63次,它改变了CEO的战略思维。作者在书中总结出了五种竞争力:它们分别是行业中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来自市场中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的商品或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这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之中,只有灵活运用战略才能胜出,因此,波特为商界人士提供了三种卓有成效的战略,它们是成本优势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缝隙市场战略。公司应视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来选择战略方针,同时还应该考虑连接产品或者供给的系列通道,波特首次将这种通道称为价值链,他在每一条价值链上区分出内部后勤、生产或供给、外部物流及配送、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等五种主要的活动,而每一项活动都伴随着各自的派生活动,每一家公司的价值链相应地融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价值体系。
迈克尔·波特继而将研究方向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他分析了国家为何有贫富之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的价值体系,他把这种价值体系形象地称为"钻石体系"。
迈克尔·波特对民族经济的研究十分广泛,虽然并不总是很受欢迎。他在《日本还有竞争力吗?》(CanJapanCompete?2000)一书中指出,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是*战后政策不可避免的结果。波特坦言自己对中国并不十分了解,但他以学者的敏锐和诚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经济的弊端,在红塔集团"2004年迈克尔·波特战略论坛"上,波特列举了中国经济将要面临的种种挑战,在肯定中国经济发展总趋势的前提下,主张发挥竞争优势,融入国际贸易*。
迈克尔·波特对美国内地城市的关注成为他竞争力研究的最新方向,他声称,相对于重新分配财富,创造财富是消灭贫困与不平等的更有效的良药。
美国东海岸,一个又一个的研究中心标志着迈克尔·波特在学术上的扩张,全职的研究人员在这些中心里经手着应接不暇的项目,从竞争力研究,到内地城市的发展,这一切满足着他那颗学者的心灵。
2、学术贡献
价值链(Valuechain)
产业竞争的五力分析(5forcesanalysis),
钻石理论("DiamondModel")
市场定位(marketpositioning)-区分为差异化基础(varietybase)、需求基础(needbase)、和经由特殊管道基础(accessbase)的市场定位
策略群组(strategicgroups,strategicsets)
竞争策略(genericstrategies)-区分为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波特聚类(Porter'sclusters)
迈克尔·波特
3、对竞争战略理论的贡献
迈克尔·波特博士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和“三种竞争战略”的理论观点。作为国际商学领域最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迈克尔·波特博士至今已出版了17本书及70多篇文章。其中,《竞争战略》一书已经再版了53次,并被译为17种文字;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至今也已再版32次。
迈克尔·波特对于竞争战略理论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五种竞争力量”——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就是他的杰出思想;他更具影响的贡献是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
迈克尔·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迈克尔·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有时企业追逐的基本目标可能不止一个,但迈克尔-波特认为这种情况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要贯彻任何一种战略,通常都需要全力以赴,并且要有一个支持这一战略的组织安排。(波特在这方面的思想与小钱得勒是一致的。)如果企业的基本目标不只一个,则这些方面的资源将被分散。
1、总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要求坚决地建立起高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的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小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就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尽管质量、服务以及其它方面也不容忽视,但贯穿于整个战略之中的是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该公司成本较低,意味着当别的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已失去利润时,这个公司依然可以获得利润。
赢得总成本最低的有利地位通常要求具备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或其它优势,诸如与原材料供应方面的良好联系等,或许也可能要求产品的设计要便于制造生产,易于保持一个较宽的相关产品线以分散固定成本,以及为建立起批量而对所有主要顾客群进行服务。
总成本领先地位非常吸引人。一旦公司赢得了这样的地位,所获得的较高的边际利润又可以重新对新设备、现代设施进行投资以维护成本上的领先地位,而这种再投资往往是保持低成本状态的先决条件。
2、差别化战略
差别化战略是将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差别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别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设计名牌形象、技术上的独特、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它方面的独特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都有其差别化特点。例如履带拖拉机公司(Caterpillar)不仅以其商业网络和优良的零配件供应服务著称,而且以其优质耐用的产品质量享有盛誉。
如果差别化战略成功地实施了,它就成为在一个产业中赢得高水平收益的积极战略,因为它建立起防御阵地对付五种竞争力量,虽然其防御的形式与成本领先有所不同。波特认为,推行差别化战略有时会与争取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的活动相矛盾。推行差别化战略往往要求公司对于这一战略的排它性有思想准备。这一战略与提高市场份额两者不可兼顾。在建立公司的差别化战略的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很高的成本代价,有时即便全产业范围的顾客都了解公司的独特优点,也并不是所有顾客都将愿意或有能力支付公司要求的高价格。
3、专一化战略
专一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正如差别化战略一样,专一化战略可以具有许多形式。虽然低成本与差别化战略都是要在全产业围内实现其目标,专一化战略的整体却是围绕着很好地为某一特殊目标服务这一中心建立的,它所开发推行的每一项职能化方针都要考虑这一中心思想。这一战略依靠的前提思想是: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们。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公司或者通过满足特殊对象的需要而实现了差别化,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二者兼得。这样的公司可以使其赢利的潜力超过产业的普遍水平。这些优势保护公司抵御各种竞争力量的威胁。
但专一化战略常常意味着限制了可以获取的整体市场份额。专一化战略必然地包含着利润率与销售额之间互以对方为代价的关系。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还对三种通用战略实施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一列举。
迈克尔·波特认为,这三种战略是每一个公司必须明确的,因为徘徊其间的公司处于极其糟糕的战略地位。这样的公司缺少市场占有率,缺少资本投资,从而削弱了“打低成本牌”的资本。全产业范围的差别化的必要条件是放弃对低成本的努力。而采用专一化战略,在更加有限的范围内建立起差别化或低成本优势,更会有同样的问题。徘徊其间的公司几乎注定是低利润的,所以它必须做出一种根本性战略决策,向三种通用战略靠拢。一旦公司处于徘徊状况,摆脱这种令人不快的状态往往要花费时间并经过一段持续的努力;而相继采用三个战略,波特认为注定会失败,因为它们要求的条件是不一致的。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开创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崭新领域,对全球企业发展和管理理论研究的进步,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主要作品
管理学领域堪称经典的“竞争”三部曲:
《竞争策略》,1980年
《竞争优势》,1985年
《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
5、个人批评
波特的论述与主张遭到一些学术人士批评,认为其逻辑辩证前后矛盾,另外也被人认为其结论缺乏实务经验的支持,以及论述中所举的产业案例有刻意挑选及润饰之嫌。在其顾问公司倒闭负债五亿美元后所有质疑者的声浪更是大幅成长,不少人质疑所谓管理学被过度神话,波特的明星效应远大于其理论实用性,《福布斯》杂志在2012年11月20日发表认为波特提出的“五力分析”,想要替企业架构出竞争进入障碍,只是在企业全球化的浪潮中国界消失了、知识沦为大宗商品,没人能建立垄断性障碍,目前胜出的企业像苹果、亚马逊等,都必须仰赖不断创新来创造价值,其管理学理论在生产过剩的买方时代已经没有意义,在高度全球竞争白热化的时代,各公司需要细节面、针对其产业特化的极细部顾问服务,这些都需要特化型的专家长年研究,而非只懂理论的大学教授能胜任,不会再有企业想为了讲述大概略方向战略的建议而付顾问费。
迈克尔·波特
6、迈克尔·波特与中国
2004年6月18日,当今战略第一权威、“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博士(Dr.MichaelPorter)来华领衔主持“红塔集团2004迈克尔·波特战略论坛”,(波特教授与彼德•德鲁克、格林斯潘名列“20世纪对全球经济影响力最大的50位人物”前3名)。论坛期间,波特博士与著名商界领袖围绕竞争战略等话题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及充满睿智的对话。
2014年10月22日,迈克尔·波特在北京举办的2014产业中国年会上,承认与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600340,股吧)基业股份有限公司(600340.SH,以下简称“华夏幸福”)“英雄所见略同”,因为这家公司实践并印证了他发展产业集群的理论。
由产业集群入手,在2014产业中国年会上,迈克尔·波特支招中国经济,表示对于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必须要从地区层面入手发展壮大产业集群,“自下而上”地取得经济上的成功。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走向繁荣的核心推动力。
迈克尔·波特与中国
上一篇: 艾尔费雷德·D·钱德勒
下一篇: 普拉哈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