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国际贸易体系

科普小知识2022-04-21 14:31:33
...

国际贸易体系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构成的二元结构体系,发达国家控制技术密集型产业,放开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价格剪刀差,获取占本国GDP15%以上的贸易收益。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国有必要坚持并重申其在世贸组织内所作的承诺,推动建立一个运作良好、基于规则、开放、公平、可预测、无歧视和能够促进发展的多边贸易体系。

中文名:国际贸易体系

英文名:Internationaltradesystem

定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构成的

体系:二元结构

目标:多边贸易体系

1、简介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为适应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对货币兑换、国际收支的安排、调节等所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主要内容有: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依据,包括比价的市场波动界限、调整幅度;各国货币和可兑换性,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和供应方式;国际金融事务的协调、磋商和有关管理工作;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包括逆差和顺差国所承担的责任。

2、起源

在民族国家和现代市场形成之前,跨越国界的贸易早已存在。不过当时跨国贸易的主要目的还是互通有无,而不是追求合理分工和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模型的成立需要两个前提:假设运输费用低至可忽略不计,假设有关贸易的信息可以迅速交流和沟通。而这两个条件在16世纪之前并不存在。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此前的国际贸易成本高昂,收益没有保障。无论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山地、沙漠,还是环绕非洲海岸的航行,风险都很大,而需要先期投入的费用惊人。结果,只有相对稀有而且便于携带的商品才会进入国际贸易,比如丝绸、香料、金银,以求一旦交易成功能够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由于只有很小一部分人买得起这些昂贵的舶来品,跨国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限。在上千年的时间里,贸易只是偶尔影响一个社会的风气。更普遍的情况是,国际贸易只能改变上层社会的时尚,平民百姓的生活并不受冲击。各国从跨国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也不明显。所以明清皇帝可以毫不迟疑地发布禁海令,令日本商人十年一贡,而且“船只两艘,人只二百,违例即以寇论”。当日本人请求缩短贡期时,中国官吏指出批准他们定期贸易已经是天朝上国的恩典,他们的倭刀、纸扇对中国而言是可有可无的。

3、发展演变

联合国贸发会议为第55届贸发理事会准备的文件谈及国际贸易和贸易体系及区域贸易安排的发展演变。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体系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发展和对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等国际议定发展目标都是如此。到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进程已过半,全球经济当前现实,即经济衰退初显端倪、金融危机、粮食危机和能源与初级商品价格高涨、气候变化及移民,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景以及国际贸易体系均提出了挑战。成功的多哈回合可在这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在贸易新版图内,充满活力的南方的出现要求国际贸易体系作出相应调整。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崛起成为区域和全球生产与贸易的发动机,成功地从基于自然资源和劳务的生产转向基于资本和技术的生产,并成为全球需求支柱。尽管此类发展引起了世界某些地区的一些不安,但充满活力的南方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机遇。这还给南南机构和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潜力,以促进南南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此类演变极大地改变了国际贸易和贸易体系的动态发展,要求调整心态、政策和贸易体系,并要求拓宽经济治理体系,以便更好地反映不断演变的现实。多边进程进展缓慢,而双边*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安排却继续增加,带来国际贸易体系分割的风险。区域贸易安排加强了境内覆盖范围的深度。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多边贸易体系之下可用的灵活性与特殊和差别待遇在区域贸易之下在很大程度上被取消。包括了低收入国家的区域贸易安排是新兴现象。此外,亚洲和其他地区的新兴较大发展中国家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制订与发达国家的区域贸易安排。区域贸易安排不仅带来收益,而且还对多边贸易体系具有内在的*性影响。然而,讨价还价能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无法实现充分发挥作用的多边贸易体系所提供的可能利益。

或许可以确认,尽管贸易协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对于影响到实体经济和人类需求的根本性的和深远的全球挑战,仅协定自身不足以全面有效地应对。贸易政策和贸易体系必须在更广泛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内运作。因此,全球经济治理不同层面和体系之间,即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以及在发展、贸易、投资、金融、货币政策和技术方面,必须增强一致性。发展观点应贯穿所有部分内容。在这方面,应探讨以“非常规”发展观点和团结一致为基础的创新国家、区域和全球合作机制,尤其是在能源和粮食安全方面。*可发挥突出作用,作为扶持国家采取积极政策。南南、北南和北北的区域,全球和*间合作可发挥重要作用。此类*间合作可动员非国家行为者,特别是公司方面的行为者,包括在解决市场扭曲性和反竞争做法方面合作,促进公司行为者的问责制,以便发展中国家生产商和消费者利用贸易*化。也许应就多边贸易体系运作的方式方法进行认真反思。由于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已达到153个,各项协定似乎比以往更应充分考虑到各国不同的利益和优先事项。成员国更加多样化,包括在发展中国家中,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总体计算谈判平衡的复杂性。还需要确保增强谈判中从下至上和成员推动办法的包容性和透明度。尽管存在这些挑战,多边贸易体系仍是国际贸易体系的核心支柱,并在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束多哈回合并达成以发展为导向的平衡结果,加上贸易援助的宏大目标,对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是不可或缺的贡献。关于区域贸易安排,文件指出,区域贸易安排正在迅速增加,带来更多的发展和*方面的影响。到2007年,向世贸组织通报的区域贸易安排有385项,其中197项已在实施。近期主要是双边协定在迅速发展。美国已根据2002贸易促进授权强化了双边办法,并缔结了11个区域安排,包括与韩国的协定,这是继北美*贸易协定之后最大的*贸易协定。最近欧盟新战略的重点转向亚洲和拉丁美洲的非传统伙伴。近期区域贸易安排已加强深化了境内覆盖内容,包括竞争、投资和*采购等多哈回合没有处理的问题,同时其他一些具有*影响的问题仍没有解决,例如农业补贴。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区域贸易安排,这意味着区域贸易安排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增加,包括监管和机构合作与发展援助。非加太集团和欧盟一直在谈判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此作为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和区域一体化的手段。

世贸组织授予欧盟科托努优惠的豁免到期以来,缔结了一些全面和暂行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35个非加太国家草签了协定,其中包括加勒比区域草签一项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保留现有市场准入条件是这些国家的主要动机之一,其中许多国家严重依赖于容易受到科托努优惠损失影响的出口产品,包括牛肉、砂糖和香蕉。暂行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通常规定非加太国家在15-25年内对80%左右的进口和产品逐渐实行*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方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4条中“实质上所有贸易”要求的理解,尽管这一措辞尚无议定定义。非加太集团长期以来一直呼吁改变该条款的参数,以便允许在更长的期限内实行更低的市场开放程度。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的第三方最惠国待遇条款对南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可能威慑作用提出了关注。巴西在世贸组织质疑该条款是否与授权条款的精神相容。其他大多数区域尚有待在2008/09年谈判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一时间限制以及问题的复杂性,凸现了能力方面的限制,尤其是非加太集团的非洲国家。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规定一个综合范围,涵盖服务、电子商务、投资、竞争、*采购、知识产权和个人资料保护。服务条款可能要求作出更深的承诺,包括非服务业投资的*化。以真正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方式,将现有双边和次区域暂行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转为全面的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4、组成部分

自二战后至今,共建立了两个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是1944年建立的。该体系对于二战后国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进入60年代后期,其矛盾开始暴露,金融危机开始产生,到了70年代已是危机四伏,于是牙买加体系取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最终确立了浮动汇率制度,虽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该体系克服了其矛盾和问题,但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例如,自从浮动汇率实行后,西方外汇市场货币汇价波动频繁,价格起伏不断,股票证券行市不稳,1974—1975年和1982年曾出现西方银行倒闭风潮,1989年出现震惊世界的“黑色星期一”。因此,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美元充当国际货币,发挥国际货币和职能,同时,由于美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兑换黄金,故也


国际贸易体系

是一种金汇兑本位。美国承担各国*或其*银行按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会员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是固定的,其汇率由货币含金量来决定,波幅不超过1%。在成员国国际收支出现严重不平衡时,可以申请升值或贬值,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进行调整。在这一制度下,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节;二是通过汇率调节。但这两个方法都有很难采用。因此,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维持外部平衡主要通过牺牲内部平衡来实现。该体系的最大问题在于美元和其他货币的不平等地位,而这种不平等地位又要靠所有成员国来维持。美国的国际地位一旦稍有变动,这个体系便会出现很多矛盾而难以维持。

50年代至60年代上半期,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良好,汇率很少有波动,尤其是是美元、英镑、法郎、马克及日元,这些主要货币的汇率比较稳定。各国考虑到政治及经济代价,以及货币之间的依赖性,都把汇率调整作为万不得已的最后调节手段。例如1964年英国在面临严重国际收支逆差的情况下,采取的是内部调节手段,即紧缩政策。然而美元危机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解决的问题。1950—1971年,美国的国际收支除1957年以外一直是逆差,而另一方面,外因持有美元资产持续增加,这样,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给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了持续增加的额外的清偿能力,从而损害了人们对美元汇率稳定性的信心。因此在进入70年代以后,美元一再贬值,各国货币纷纷浮动。欧共体联合浮动,日元单独浮动,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或盯住美元,或盯住英镑、法郎,或盯住特加紧提款权而浮动。国际货币制度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由11个主要工业国家和9个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委员会于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地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1976年1月在牙买加的首都有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了箸名的牙买加协定。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基金份额;成员国可暂时自行决定汇率制度;废除黄金官价,使特别提款权逐步代替黄金作为主要储备资产;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是:浮动汇率制度的广泛实行,这使各国*有了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即汇率变动手段;各国采取不同的浮动形式,欧共体实质上是联合浮动,日元是单独浮动,还有众多的国家是盯住浮动,这使国际货币体系变得复杂而难以控制;各国央行对汇率实行干预制度;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储备资历产和记帐单位的作用大大加强;美元仍然是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而黄金作为储备资产的作用大大削减,各国货币价值也基本上与黄金脱钩。

如果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是偶然的、局部的,那么,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就成为经常的、全面的和影响深远的。1973年浮动汇率普遍实行后,西方外汇市场货币汇价的波动、金价的起伏经常发生,小危机不断,大危机时有发生。1978年10月,美元对其它主要西方货币汇价跌至历史最低点,引起整个西方货币金融市场的动荡。这就是著名的1977年—1978年西方货币危机。

由于金本位与金汇兑本位制的瓦解,信用货币无论在种类上、金额上都大大增加。信用货币占西方各通货流通量的90%以上,各种形式的支票、支付凭证、信用卡等到种类繁多,现金在某些国家的通货中只占百分之几。货币供应量和存放款的增长大大高于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而且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用的依赖越来越深。总之,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过渡性的不健全的体系,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5、现状

目前,世界运行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有这样一些特征:国际储备资产多样化,普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区域性的货币集团纷纷建立。

美元仍然是国际储备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其货币与美元挂钩,属于美元区,因此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但西德马克、法国法郎、瑞士法郎和日元也成为重要的储备货币,而且它们的作用还在不断加强;黄金的作用还没有消失,仍然是重要的储备资产之一。这种多元化的储备资产结构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因为软通货和硬通货经常发生变化,外汇储备就不断比一种货币转向另一种货币,从而造成外汇市场的动荡。

尽管不少人怀念固定汇率制度,国际基金组织也规定,只要有全体会员国的85%同意,就可以回到固定汇率制,但由于目前各国通货膨胀率不同,国际收支严重失调,大量国际游资移动等因素的影响,真下稳定汇率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们预测目前这种管理浮动汇率有长期化趋势。

战后的国际金融关系,一方面是矛盾日益尖锐复杂,另一方面是合作日益兴旺发达。在货币领域,不但表现为货币危机频繁暴发,也表现为货币集团纷纷建立。1979年3月,由欧共体成员国组成的欧洲货币体系正式成立,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式也十分迅速。1993年11月,欧共体12国两年前在马斯特里赫特城签署的“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宣布经济货币联盟将按规定日期于1994年1月进入第二阶段,即创建欧洲*银行的雏形,欧洲货币机构,并最迟于1999年进入第三阶段即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共体成员国已通过取消外汇管制,加强财政、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一致,如期进入第二阶段。此外,非洲、中东、拉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从60年代开始也积极推进经济一体化,并取得了相当的效果。近年来,北美*贸易区、东盟经济一体化也在加紧建设。

在这次东南亚金融风暴爆发之前,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属于美元圈,皆以不同的形式采取钉住“通货蓝”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所谓钉住特定货“通货蓝”汇率制是指事先选定一个世界性储备货币,确定本国货币与该选定货币的一个固定汇率和一个合适的比较小浮动范围,然后盯住该选定货币,让本国货币在规定的小浮动范围内“随之沉浮”。比如泰国和香港系采用钉住美元联系汇率制度,印尼、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等国名义上采用浮动汇率制度,但央行进行高度干预实际上采用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但当美元在全世界泛滥的时候也可能淹没这些国家自己的经济。因为这个地区的*银行无力制止这个进程,要想保持他们自己货币同美元的比值,他们必须继续收购美元。东南亚各国家货币为什么会与美元挂钩,据说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指示进行和尾随的。

6、发展趋势

在全球经济增长达4.2%且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2005年过后,经济学家们都赞同这样的设想,即2006年经济形势依然很


国际贸易体系

好,尽管所有原材料的价格都将出现大幅上涨。今天,掌握创新工艺和服务的国家用它们的技术与那些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进行交换。第二种易货贸易是在低工资地区和原材料拥有国之间进行。这个三角的最后一点是拥有自然资源的国家,它们用自己的资源与那些拥有技术的国家进行贸易。因此,看到人类历史上几乎未曾有过的一种三极贸易体系出现了。这种新模式取决于世界在三个“得胜”集团之间的瓜分,这三个集团都有各自不同的重要王牌:技术和工业能力(美国、日本、德国)、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储备(中国和印度)、丰富的自然资源(拉美、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中东)。在这3个集团之间,世界的瓜分开始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对于投资者来说,它已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应该重点投资的地区、国家、行业。刚刚出现的这个新世界好像还不稳定,并带有一定的风险:某些地区过多的社会环境风险或经济增长困难;原材料匮乏的风险,2005年的全球库存处在很低的水平,以至于很小的事件(气候或技术和工业方面的)都可能促使价格持续走高;国家间谈判权力的转移,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地缘政治危险;还有自然环境风险和污染的加剧。拥有大量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国家的出现将持久地改变人们在20世纪经历的世界贸易格局。

7、利益相关者

继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提出中国是国际体系“利益相关者”后,美国贸易高官二十五日也称中国为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利益相关者”,要求中国发挥与经济地位相称的负责任作用。周三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二00六预测会议上,美国贸易副代表卡兰•巴西亚发表长篇演讲。他指出,美中贸易关系非常重要,需仔细研究,美国*正在对美中贸易政策进行“从头到脚”的跨部门评估;美中贸易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关系”,不能单纯定性,采取简单化政策,“需要准备好罗盘,画出路线图”。巴西亚提出美中经贸关系三阶段论,第一阶段从一九八六年到二00一年,中国力图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第二阶段,二00一年中国加入WTO后开始履行承诺;如今进入第三阶段,中国应成为国际贸易体系负责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必须在多边的、地区的、双边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成为成熟的伙伴,也就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巴西亚呼吁中国在推动世贸组织的法治体系和公平*贸易框架中发挥与中国经济份量相称的领导作用。他声称,美国在推动和帮助中国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方面做的比在其它地区更多,美国将继续与中国接触,推进其转型。他说:“美国将以巧妙的、有针对性的、建设性的、尊重对方但坚定的方式推进这些目标。”同一天,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在接受彭博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只会损害美国经济,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人民币问题。

8、分析

环球视界当前的国际贸易体系对发展中国家不公正。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平均关税税率比从发达国家进口的税率高4倍。关税结构的设计尤为不合理,导致关税升级(Tariffescalation)现象,即初级产品关税相对较低,而制造产品的关税较高,比如生番茄的进口关税低于罐头番茄,亦即对增值活动课以重税。这种关税结构实际上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致人死命的“知识产权”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知识产权卒不应该涵盖在乌拉圭回台谈判内,因为知识产权不是一个贸易问题,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探讨应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TheWordIntellectualProvertyOrganisation),简称WLPO)框架下进行。但为什么这个问题还是进入WTO,原因非常简单,美国和欧洲的若干特殊利益集团希望在贸易谈判中作出更强有力、更加有利于自己的知识产权相关规定,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做贸易部长的工作相对容易取得成功,因为贸易部长也许是所有部长中最容易受政治压力影响的。乌拉圭回台谈判开始时,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和科技政策办公室均反对乌拉圭回台谈判中的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认为相关规定对美国科学不利,对全球科学不利,对发展中国家也不利。但政策制定者们根本就没有征询科学家的意见,因为他们关心的根本不是知识产权相关制度应要怎样制订才有利于创新。他们所关心的只是要提升两个行业,即制药业和娱乐业的盈利水准。科学家们尽管反对.但不像这两个行业有那么大的政治影响力。在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时,应非常小心谨慎。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输入要素是什么?毋庸置疑,是知识。因此,如果限制知识分享的无障碍性,也就等于限制了创造知识的能力。1994年,克林顿*的一项重大国内政策举措是关于医疗卫生的。美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比任何发达国家都要高,但结果却比任何发达国家都要差。竞选时.克林顿总统承诺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得穷人买得起药品。但在乌拉圭回台谈判中,谈到知识产权问题时,克林顿总统却同制药公司狼狈为奸。结果乌拉圭回台谈判中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使得穷国民众更难以享受低价药品。以治疗艾滋病的药品为例。仿制药品一年花费大概160美元,而品牌专利药一年的成本是1万美元。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如果一年收入300美元,甚至3000美元,那么根本负担不起1万美元的药品。他们也许买得起仿制药,但乌拉圭回台谈判关于知识产权的规定在设计时就是要阻碍发展中国家购买廉价的仿制药,因为发达国家要保障制药公司盈利,根本不考虑这样做会给穷国民众造成什么恶果。wr(]的诸公对这一说法自然相当不满,辩称:相关知识产权条款在设计时实际上已为发展中国家预留一定弹性,所谓“弹性”是个专业术语,比如对于一些用于“拯救生命”的药品,发展中国家有颁发“强制许可”(Compulsorylicense)的权利。对这种辩解,回应有二:首先,每当发展中国家威胁要颁发强制许可,美国即以各种报复手段相威胁,如取消援助、取消贸易优惠待遇等,而且也的确会说到做到。

因此尽管理论上发展中国家确有权利,但却往往不具备行使这一权利的政治杠杆,对特别贫穷的国家而言尤为如此。因此,所谓“弹性”根本无法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权利。第二点更为根本性,如果发达国家确有意愿保障穷国民众能够享有拯救生命的药品,当初就应明确规定,年人均收入低于500美元(或类似数量指标)的国家可以*生产用于拯救生命的仿制药品。这并不复杂,但发达国家却故意将相关条款写得让人不知所云,其真实意图恐怕只能是不想让发展中国家生产拯救生命的仿制药品。传统贸易框架批判贸易问题之所以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诸多争议,原因之一在于,贸易全球化本来承诺让所有人受益,但却并没有产生这种预期收益,对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传统理论,姑且称之为“旧贸易框架”认为,贸易全球化将带来更多贸易,更多贸易带来更多增长,更多增长则会让全体民众都过得更好。这一主张可以说是此前约14世纪以来所有关于贸易*化谈判的理论基石。但现在看来,其正确性颇值得商榷,因为贸易全球化经常并未带来更多贸易。如“除军火外全部免税”的动议,其初衷很好,但依然没有说能够带来更多的贸易,其原因在于,除关税外尚存在诸多其他贸易壁垒。一个高度贫困的国家可能连“口岸”都没有,还奢谈什么“出口”?贸易的发展受制于内部壁垒与外部壁垒。对发达国家而言,惟一较为难以逾越的贸易壁垒在国门之外,而对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真正的挑战则在萧墙之内,仅仅在外部壁垒上下功夫实为缘木求鱼。张推动“贸易援助”计划(AidforTrade),即着眼于应对这一问题。所谓“更多贸易带来更多增长”,总体说来这一说法未尝不对,但也只是部分正确,因为归根结底,真正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是技术变革、学习和知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仅是资源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知识上的差距。中国的经济改革高度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在提高全民知识水平方面做出了可观努力。

上一篇:东京回合

下一篇:出口押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