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炭山岭镇

科普小知识2022-03-23 08:15:39
...

炭山岭镇位于天祝县城以南70公里外,是1985年10月撤区并乡后成立的。全镇共有9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委会,36个村民小组,3162户,总人口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0户,7221人,总面积356.5平方公里,看均气温10℃左右,年均降水量300毫米。炭山岭镇东边与我县石门镇接壤,北边是马牙雪山与青海省门源县接壤,南边与我县赛什斯镇接壤,西边与我县天堂乡与青海省互助县接壤。

中文名:炭山岭镇

行政代码:620623103

身份证前6位:620623

长途区号:0935

邮政编码:733000

隶属政区:天祝藏族自治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甘H

辖区面积:356.5km2

人口数量:约1.9万人

人口密度:53人/km2

1、地方简介


炭山岭镇

炭山岭镇位于天祝县城以南70公里外,是1985年10月撤区并乡后成立的。东边与我县石门镇接壤,北边是马牙雪山与青海省门源县接壤,南边与我县赛什斯镇接壤,西边与我县天堂乡与青海省互助县接壤。石天公路和永天公路贯串全镇。全镇共有9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委会,36个村民小组,3162户,总人口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0户,7221人,总面积356.5平方公里,看均气温10℃左右,年均降水量300毫米。

2、行政区划

炭山岭镇区划

620623103001121炭山岭社区

620623103200220塔窝村

620623103201220拉卜子村

620623103202220菜籽湾村

620623103203220金沙村

620623103204220上岗岭村

620623103205220关朵村

620623103206220阿沿沟村

620623103207220四台沟村

620623103208121炭山岭村

3、城镇建设

炭山岭镇是全省小城镇改革试点镇,是"集工矿、商贸、文化、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大型中心小城镇。现已累计投资1600多万元,完成了一批标志性工程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镇区内办公楼、住宅楼已达37幢,小城镇已初具规划。电话、无线寻呼、移动、联通等通讯业一应俱全,有线电视覆盖率达70%以上。

近年来,镇党委、*按照"特色农业稳镇、优势工业富镇、商贸服务业活镇、生态旅游业兴镇、小城镇建设带镇、人才战略强镇"的发展思路,综合开发,分布实施,全面推进了镇域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1亿元,镇级财政收入达16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788元,农牧民个人银行存款达1650万元,镇域税收总额达1900万元,是全县总额的50%。已跻身于全省财政实力"百强乡镇"和全市"十强乡镇"行列。

4、地理环境

炭山岭镇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在2201~4446米之间。主要大山有马牙雪山、五台岭、大岭、白石尕石达、岗森岭、多旦山等,风景秀丽的金沙峡是属于“天祝三峡”之一,位于白石尕石达的天池、小石门沟及其药水神泉均为县内有名的旅游胜地。年平均气温2.05℃,年均降水量480毫米。

5、地方人口


炭山岭镇

炭山岭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4341

男7973

女6368

家庭户户数3515

家庭户总人口(总)12681

家庭户男6497

家庭户女6184

0-14岁(总)3286

0-14岁男1685

0-14岁女1601

15-64岁(总)10738

15-64岁男6124

15-64岁女4614

65岁及以上(总)317

65岁及以上男164

65岁及以上女15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2052

6、自然资源

炭山岭镇耕地面积9751亩,其中水浇地300亩,种植小麦、洋芋、油菜籽、豌豆。2005年粮食总产量112.7千克,油籽产量18.2产量18.2万千克。草原面积30.12万亩,饲养牦牛、犏牛、黄牛、绵羊、绒山羊等牲畜共3.28万头(只)。森林面积17.2万亩,树种有云杉、松、桦、山杨、沙柳等;煤炭藏量居全县之首,是县内最大的煤炭产区,其它矿产资源还有砂金、铅锌、锰、高岭土、石灰石;野生动物有雪豹、雪鸡、蓝马鸡、雉、鹿、麝、红狐、石羊等;中药材有羌活、冬虫夏草、秦艽、柴胡、大黄、升麻、黄芪、党参等20余种。

7、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

天祝三峡,地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南部,深处祁连山腹地,东西横,向63公里,南北纵向68公里,总面积162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境内山高谷深,地貌奇特,山势峻险,怪石嶙峋。民族风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境内海拔2040—4446米,年均气温0.2-0.4℃,聚居着藏、汉、回、蒙古族等多个民族。朱岔峡、金沙峡、先明峡和石门沟组成了风景秀丽的天祝“三峡”森林公园。它处于丝绸古道之要冲,东距省会兰州144公里,距民航中川机场80公里,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横穿县城而过,景区内公路畅通,可驱车直达各景点,交通通迅十分便利。

米拉日巴佛楼阁

米拉日巴佛楼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于“*”。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米拉日巴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最主要的寺院,阁内主要供奉藏族民众中最富传奇色彩、妇孺皆知的米拉日巴佛。楼高共九层,供奉以米拉日巴佛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有以金刚为主的四密乘的众多佛像、菩萨、护法神等各派的开类佛像1720尊。反映藏传佛教内容的各类壁画规模巨大,绘画技法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藏区共有两座米拉日巴佛阁。这座佛阁为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名刹之一,建筑气势雄宏,金碧辉煌。常年有住寺喇嘛学习研修,供奉佛主,有独特的文化氛围。

石门沟药水神泉

石门沟药水神泉,"药水清流药味香,效灵真不异仙方,春光无限不须买,泉有丹砂延寿长。"这是一首写药泉的诗,它充分的体现了药泉的神效。从石门沟上至三岔,沿药水沟而进,行至20里,便到达马牙雪山脚下的药水神泉,提起药水,名声可大了,远近百十里,无人不晓。

据说,这里原有108眼药泉,泉泉有名堂,而且在明清时有高僧-曾多次为药泉开光,分类后立起了用藏文刻的石碑,哪些泉是治胃病的,哪些泉是治风湿的,哪些泉是治皮肤病的,哪眼泉又是治眼病的等等,一时间,病人、游客络绎不绝,也曾治好了许多病人。但据传,佛教的功德引起了苯教士的嫉恨,他们悄悄的将石碑置乱,有的干脆砸碎。从此,分类混乱了,来的人不敢乱用,最后数年间无人问津,苯教徒得意洋洋,认为摧垮了佛教。不知是清代的何年何月,突然降临了一位高僧大德,他为了不使坏人再捣乱,使泉水变得更加清净,所有的泉都能治百病、消百灾,健身体,他便在泉旁坐经七七四十九天,重新进行了开光。从此,每年农历六月六,远近喝药泉水的人又越来越多,治好了许多人的病。还有人说,这里曾出现过一只雄猛异常的雪狮,经常守候在药水泉的旁边,只不过一般人看不见罢了。还有人说,还有一头雄性白牦牛,一只白臂鹿,也在清晨在此吃水,于是天祝白牦牛、白臂鹿的故事在民间传开了。因此,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有许多虔诚的人们都会在这里用药泉的水洗刷,以求消除百病。

8、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岔口驿走马

岔口驿马以善走对侧快步而闻名,骑乘时步伐快速平稳,无颠簸之感。岔口驿马还有较强的挽力。产区山高气寒,马匹终年放牧,因而形成了耐粗放饲养管理的特性,能适应较恶劣环境条件,耐劳持久,抗病力强,分布地域亦广。

岔口驿马体质结实,体型多呈正方形。头形正直,中等大,眼大眸明,耳小尖立,鼻孔大,颜面干燥。颈长中等,大多呈30°倾斜。鬐甲不高而长。前胸宽,胸廓深长,背长中等,腰短宽,腹部充实,肌肉发达。四肢关节、肌腱均发达,距毛少,蹄质坚硬,前肢肢势端正,后肢稍外向。公马的鬃鬣、尾毛较长。毛色以骝毛居多,青、黑、栗毛次之,头部白章较多见。岔口驿马成年公马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32.9厘米,135.3厘米,159.8厘米,18.5厘米,310.5公斤,成年母马分别为:129.9厘米,136.2厘米,158.7厘米,17.2厘米,303.9公斤。

天祝白牦牛

白牦牛生长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因只有天祝独有,故命名为“天祝白牦牛”,其生长海拔3000多米的严寒地区,是我国稀贵地方类群,此蓄种适应于高寒缺氧、气压地的生态环境中。能充分利用其他家蓄难以利用的高山草场,属半野半生蓄种。此肉细嫩味美,适口性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显著特点,是纯天然保健绿色食品。

狼肚菜

狼肚菜:有名羊肚菜,因其形似羊肚而得名,是一种一年生珍贵的真菌类。生长在海拔较高的森林中,狼肚菌质地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之功效,并对人体内的癌细胞及病毒素起抑制作用。0.5千克狼肚菌所含蛋白质,相当于1kg肉,1.5kg鸡蛋或6kg牛奶的含量。又是一种对消化疾病有良好疗效的药用菌,具有“助消化、利五脏”的功能。长期使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上一篇:打柴沟镇

下一篇:赛什斯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