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寿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人。南宋名臣。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登进士第。累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他出使金国时,见其大举运粮造船,便在回朝后请朝廷加强防御。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指挥三军大破金帝完颜亮。次年,任川陕宣谕使,与吴璘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乾道五年(1169年)为相,任用胡铨、王十朋等。乾道八年(1172年),再任四川宣抚使。淳熙元年(1174年)去世,年六十五。淳熙四年(1177年),追赠太傅,谥号“忠肃”。
1、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大观四年(1110年)十一月二日(12月14日),虞允文生于隆州仁寿县,幼时聪慧,七岁即能提笔作文。后来凭借父亲为官的缘故,进入仕途。母亲去世后,虞允文极度悲伤.他考虑到父亲孑然一身,且身患有疾病,故七年未曾调任。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获授通判彭州及权知黎州、渠州等职。当时宰相秦桧当权,虞允文等四川书生皆不获重用。秦桧死后,终于获得中书舍人赵逵推荐,就任秘书丞,累官至礼部郎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采石大捷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犒师,正值完颜亮所统大军谋由采石渡江。新任主帅李显忠还未赶到,虞允文见形势危急,亲自督师,向当时军心散漫的士兵演说:“若金军成功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现在我军控制着大江,若凭藉长江天险,为何不能于死里求生?何况朝廷养兵三十年,为什么诸位不能与敌血战以报效国家?”这番演说成功把士兵团结起来,并大大振奋了军心。他并随即把散处沿江各处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统合起来,以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与十五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随后,完颜亮移兵扬州,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今江苏镇江)阻截。完颜亮见渡江失败,逃往扬州。进攻其他地区的金军也被宋军打退,完颜亮不禁大怒,在进退无路的条件下,孤注一掷。下令金军三天内全部渡江,否则处死,这促使其内部矛盾激化。十一月下旬,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极高声誉。
入相出督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虞允文被委任为川陕宣谕使,并与大将吴璘商议收复中原的大业,再次北伐中原,吴璘攻克凤翔,收复巩州。金国整治兵马想要争夺陕西新复州郡,于是蜀中方面想要放弃这些地方,虞允文则认为不可。后宋孝宗即位后,因保守派史浩、汤思退的进言,认为偏安一隅较为适合当时南宋。因此要求前线宋军退兵。
乾道元年(1165年),虞允文被召回临安,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后因事被谏官攻击,于是罢相出任宫观使。
乾道三年(1167年),吴璘去世,四川制置使汪应辰暂掌宣抚使司事务。但孝宗因汪应辰“恐不习军事”,于是命虞允文出任四川宣抚使兼知枢密院事,积极整顿正规军和民兵,减缩军费开支。
乾道五年(1169年)八月,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虞允文在相位时,大力提拔贤良之士,如洪适、汪应辰、杨万里、胡铨、周必大、王十朋、赵汝愚、晁公武、李焘等人。他平时但凡见闻某人可取言行,便将其记下。最后将人才分为三等,辑成《翘材馆录》一书,以收用贤才。
积劳病逝
乾道八年(1172年),孝宗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二月,虞允文被授为左丞相兼枢密使、特进。但他随即请求镇抚四川,以图光复大业。同年秋,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封雍国公。孝宗命其再度赴四川总理军政事务。他在到任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筹划由四川出师北伐,以图光复中原。
淳熙元年(1174年)六月十八日(7月18日),虞允文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淳熙四年(1177年),宋孝宗下诏追赠虞允文太傅,谥号“忠肃”。
2、个人作品
文学
虞允文文采出色,主要是奏疏类散文,采石一役,虞允文作《江上军事第一剳子》、《江上军事第二剳子》、《江上军事第三剳子》、《奏还汪应辰知衢州词头疏》。后来,他入川为川陕宣谕使,作《论用吴璘以图恢复疏》、《论巩州未下可忧疏》、《论营田之利弊》等奏疏。隆兴元年(1163年),虞允文又有著名的《论今日可战之机有九疏》。乾道三年(1167年),虞允文出为四川宣抚使,作《论明良交感惟信与诚疏》、《谢赐御书汉崔寔政论疏》、《论西蜀草木之妖、措置水旱盗贼之备疏》等。
虞允文还著有《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唐书注》、《五代史注》、《乾道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卷、《虞雍公奏议》二十二卷、《内外志》十五卷、《诗文集》十卷、监修《续会要》三百卷,至今多已亡佚。《宋诗纪要》收录其诗两首,《宋代蜀文辑存》收录其文八十五篇。虞允文另外还有两篇早年之作比较有名,一是《辨乌赋》,一是《诛
蚊赋》。书法
虞允文不仅诗文出色,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明代书法家吴宽评论说:“虞忠肃手帖,词语详雅,气象雍容。”明代文艺评论家王世贞也说:“《停云馆帖》第六卷,为南宋名臣书,如虞雍公之俨雅,皆有可采。”
传世的墨迹有《适造帖》、《钧堂帖》等。
3、人物评价
杨万里:①食必观书,为文立成,不雕而工。(《宋故左丞相节度使雍国公赠太师谥忠肃虞公神道碑》)②维古南国,以江为壁。维宋中兴,以人为城。孰为其人,虞姓雍公。玉立长身,岩岩岱嵩。维我高宗,殪彼北戎。匪公则贤,高宗睿聪。揠而将之,万英之中。绍兴辛巳,彼敌暴至。其来冲风,其速如鬼。我师既溃,彼锋益锐。公奋孤忠,转败为功。北敌射天,岱嵩压之。敌駓饮江,岱嵩跲之。跲之则毙,压之则殪。赫我天声,濯吾王灵。风鹤弗鸣,彼自震惊。草木弗兵,彼自割烹。在昔典午,有导有安。曷尝帅师,与敌周旋。武哉雍公,儒衣据鞍。矢石纷前,对之夷然。弗色弗声,弗麾弗鞭。笑谈之间,一靖烽烟。乾坤再安,神人重驩。赤子晏眠,今四十年。公事高宗,尽节尽瘁。万事不理,惟理一事。公相孝宗,端委庙堂。旁招俊乂,寘彼周行。维宋中兴,两*臣。前张后虞,皆蜀之人。相望有伟,与宋靡已。作颂以纪,太史万里。(《宋故左丞相节度使雍国公赠太师谥忠肃虞公神道碑》)
李昂英:柳开以文士请兵,果能制契丹之部落。虞允文以儒者视师,卒能成采石之骏勋。(《崔清献公行状》)
脱脱:①允文姿雄伟,长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早以文学致身台阁,晚际时艰,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焉。(《宋史》)②允文许国之忠,炳如丹青。金庶人亮之南侵,其锋甚锐,中外倚刘锜为长城,锜以病不克进师。允文儒臣,奋勇督战,一举而挫之,亮乃自毙。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及其罢相镇蜀,受命兴复,克期而往,志虽未就,其能慷慨任重,岂易得哉?(《宋史》)
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安雅堂稿》)
屈大均:汉唐以来善兵者率多书生,若张良、赵充国、邓禹、马援、诸葛孔明、周瑜、鲁肃、杜预、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经,翩翩文雅,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如鬼神之变怪。(《翁山文外》)
林纾:周瑜、陆逊、谢石、虞允文,岂曹操、刘备、苻坚、完颜亮之敌?独能摧陷掩取之者,一骄而黩兵,一敛而伺敌也。(《序》)
蔡东藩:①一鼓竟能褫逆魄,六军从此服儒生。(《宋史演义》)②历代无道之主,莫如金亮,亮之罪上通于天,大举伐宋,正天益之疾而夺其魄耳。假使高宗构有恢复之志,声其罪而加之讨,则南北义士,奋起讨逆,大憝授首,炎宋中兴,宁非快事?乃闻寇南来,即思退避,愚弱不振,一至于此。幸陈康伯劝阻于内,虞允文达权于外,始得侥幸一胜,保全东南。论者谓以弱制强,以寡败众,允文之功居多。夫允文诚有功,然安知非天之嫉亮已甚,特借义士忠臣以诛逐之耶?故予谓采石一役,盖犹有天幸云。(《宋史演义》)
*:伟哉虞公,千古一人。(《读批语》)
徐培根等:当王权自庐州溃败渡江之时,江淮防线实既陷入总崩溃之危厄。此时李显忠驰援未至,采石已无主将督师。幸赖虞允文不避艰危,毅然负起安危之责,以忠义勉励溃军,重整旗鼓、布置江防,遂能以精良之战船,击破窳败之敌舟而制胜,实危殆中之幸胜也。(《中国历代战争史》)
4、史料记载
《诚斋集·卷一百二十·宋故左丞相节度使雍国公赠太师谥忠肃虞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八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5、亲属成员
虞允文原籍四川仁寿,宋亡后为避战乱,迁居崇仁二都(今江西省崇仁县石庄乡)。父虞祺,北宋末政和年间进士,仕至潼川府路转运判官。
虞允文有三个儿子,直秘阁虞公亮,知开州虞公著,长宁武宁守虞杭孙。一共有十二个孙子,其中虞刚简最有名,最后官职为利州路提刑。
6、墓葬纪念
虞允文墓,别名丞相坟,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西,距县城16公里,距眉山市32公里。紧邻黑龙滩风景区,是黑龙滩旅游区支线景点。墓冢高3.5米,宽11米,长20米,石砌拜台宽33米,长15米,宽1.3米。现存墓碑为光绪十九年知县何肇祥重立,高2.3米,宽1.8米,上书“宋丞相虞忠肃公墓,知仁寿县事何肇祥重建”。墓前辟建有仁寿虞公陵广场,广场上塑虞允文像。先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乐山、眉山分家后,成为眉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