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外来物种入侵

科普小知识2022-06-09 23:55:16
...

外来物种入侵(或称“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Invasivespecies),是引进物种的一个子集。如果一个物种被人为引入一个其先前不曾自然存在过的地区,并具备了在无更多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在当地发展成一定数量的能力,以至威胁到了当地生物的多样性成为当地公害,就可称之为“入侵物种”。入侵物种生态适应、繁殖、传播能力极强。中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介绍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种是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在该生态系统中原来并没有这个物种的存在,它是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来的。

标准

1、通过自然原因或有意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具有高生长速度、强大繁殖能力和快速蔓延的能力。

3、可耐受各种环境,可以改变生长模式以适应现有环境,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区别

外来的≠国界外的。国界是人为的概念,国界内也可以发生物种的入侵。

2、入侵途径


外来物种入侵

自然入侵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具有生物危害性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有意引种

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地或未经授权地),世界各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一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

由于缺乏全面综合的风险评估制度,这些入侵物种随着生存环境和食物链的改变,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

无意引种

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地地方,从而形成地非有意的引入。

3、生态学规律

1、物种变得富有侵略性与否,与起始种群大小有关,因此,物种引进/饲养/栽培的时间越长,入侵的可能性就越大。

2、在原产地,分布广泛的物种要比分布狭窄的物种更可能富有侵略性。

3、已经侵入某地的物种,应当在生态、气候相似的地方被认为是具有高度风险的。

4、成功的入侵者需要与其原产地相似的栖息地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

5、有特化授粉者(pollinators)的物种,除非其授粉者也被引入,否则不太可能成为入侵者。

4、特点

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温度、湿度、海拔、土壤、营养等环境条件适宜,就会自行繁衍。许多外来物种虽然可以形成自然种群,但多数种群数量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不会造成危害。造成生物灾害的外来入侵种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生态适应能力强;

2、繁殖能力强;

3、传播能力强。

5、危害

生态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入侵种影响生态系统的机理及其带来的生态学影响如下:

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2、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当地物种,影响本地物种生存。

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

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它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

5、过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于水土保持。

6、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7、影响遗传多样性。

社会文化影响

在一些国家的民族聚居地区,周围都有其特殊的动植物资源和各具特色的生态系统,对当地特殊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入侵植物不断竞争、取代本地植物资源,就削弱了民族文化的根基。

经济影响

外来入侵种可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危害。

1、外来入侵动植物成为直接危害农林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有害生物。

2、外来有害生物通过影响生态系统而给旅游业带来损失。

3、外来生物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间接经济损失。

对人类健康影响

入侵病原体、人类行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动力病原论相当复杂,依赖于疾病的烈性、感染和易感人群、人类定殖的模式和发展水平这几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大型的建设项目,如水坝,灌溉系统,土地开垦,道路建设和定居点建设,已经为一些疾病入侵提供了机会,这些疾病如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和锥虫病等。开垦热带森林以扩大农业土地的做法,使可在人群中传播的病毒种类更多。

传染病病原体中不常见的类型,或者是人类被家养动物或其他动物感染,或是由旅行者无意间带入的,对人群具有破坏性的影响。

与外来入侵物种有关的间接的对健康的影响包括使用广谱农药来防治害虫和杂草。在没有天敌制约的情况下,这些生物往往总能持续处于爆发水平,这刺激了长期、大面积的农药使用。

6、防治措施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其它带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规定,签约国有责任和义务加强生物入侵的研究,在防御他国有害生物入侵到本国的同时,也应主动防止本国的有害生物传入到他国。

防御体系

外来入侵种问题首先涉及到的是国际贸易。采取建立相应的国际法规和制度以及加强检疫的做法来保护各国的利益,至2000年末,世界上至少有39份有约束力的协议和一系列没有约束力的行动和技术指南提到了外来物种的问题。全球入侵种项目建立了全球数据库,收集入侵种的相关信息。

风险评估

外来物种能否入侵,只有通过风险评估才能确认。它可以用于“外来物种引人许可证体系”过程的评估,也可以用于当地管理部门管理当地外来物种,进行早期预警,确定监测重点对象,制定控制对策,以及开展宣传教育等。

预警体系

加强检疫和控制引入,并不能完全阻止外来物种入侵,总是会有外来物种有意或无意地被引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并可能形成入侵。所以建立外来入侵种早期预警体系至关重要。

监测体系

对于已经确认的,或者已经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外来入侵种,或者被评估为具有较高入侵性危险指数,但仍然被引入的物种,需要严密监测,一旦有扩展或再次入侵的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经济制约机制

为了控制约、外来物种入侵,必须明确责任界限。特别是国际及国内贸易中,更应该明确这一点,在计算贸易成本的同时,也应把引入外来入侵物种的潜在风险成本考虑进去。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潜在外来入侵种引入的经济控制机制,明确引入外来物种者应该承担的经济上的责任,包括对引人物种的危险性进行评估、验证、监测和治理的义务,以及如果外来入侵种造成危害,引人者应该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等。如果这些责任被计算人经济成本中,引入者就会以谨慎的态度对待物种引进。

合作机制

控制外来入侵种牵涉的范围十分广泛。在国际上,控制外来入侵种必然涉及到国际贸易、海关检疫等,因此会给该国经济和外交带来一些影响,而控制技术措施(例如天敌引入等)也涉及国际合作与研究。

7、中国现状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相关学者向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提供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确定入侵中国的外来有害生物达到580余种,其中危害严重的达200多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中国每年因此造成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据此前媒体报道,外来物种入侵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甚至制约着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外来生物入侵的现象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的生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同时,新的生物入侵疫情不断突发。近10年来,我国相继发现了西花蓟马、Q型烟粉虱、三叶草斑潜蝇等20余种世界危险性与爆发性物种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此外,近年来,中国潜在入侵物种截获频次急剧增加,危险性外来物种频临国门。

上一篇:原癌基因

下一篇:节肢动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