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上面的内容是古羌人的语言吗 史料告诉你错了
说到甲骨文真的是神秘了又神秘了的东西,但是以有的甲骨文已经出土的情况来看的话,甲骨文上的内容好像非常的类似古羌人的语音内容了,那么有的人就问了这甲骨文上的内容是不是就古羌人的语言呢?其实从史料就可以分析出相关的内容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看看!
甲骨文所表达的怎么可能是羌人的语音?准确的讲,甲骨文是作为东夷苗裔——殷商的祝宗卜史以上古雅言记载的自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
在武王伐纣、周公东征之后,殷商遗民除封于宋的之外,其余的都成为各诸侯的家臣,而当初的祝宗卜史也大多成为各诸侯国的太史。所以甲骨文,或者说殷墟卜辞的叙事风格一直影响到了春秋时期的大部分的诸夏邦国。比如鲁国编年史《春秋》与殷墟卜辞中常见字、习语用法就基本相同。
再说说羌,在甲骨文中羌字是由羊字引申而出,有时可以相互替代。 羌字构形本意据《说文·羊部》云:
“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
而殷墟卜辞中通称男羌为羌,女羌为姜。“羌”即“牧羊人”之意,上古多有以职业为号的族群,也就是说“羌”是游牧族群之一种。
甲骨文中的“羌人”二字。对于殷商朝廷来说,羌人是“人牲”,也就是今天的“韭菜”。
据甲骨卜辞和考古发现,有殷一代所征伐之方国甚众,如卜辞中殷人征伐土方、各方、鬼方、人方,但不知为何殷商对羌人尤其仇恨,以至于在卜辞中所有被“用”的人牲基本都是羌人。
之所以羌人如此遭到商人的迫害,据说是因为羌与夏朝的关系密切。 陈梦家根据卜辞中以羌为人牲的记载以及羌方活动的地点,认为:羌可能与夏后氏为同族。
羌人最优秀的儿子——太公望。
羌与夏朝的关系与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史记·六国年表序》:
“故禹兴于西羌”。
陆贾《新语·术事》:
“大禹出于西羌”。
《盐铁论·国病》亦云:
“禹出西羌”。
可见在西汉中期羌夏同源已经是常识性的历史知识。更早的《国语•周语上》中记载周宣王三十九年:
“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而《左传·襄公十四年》姜戎氏之驹支自称:
“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 。
可知羌不仅就是“姜”,而且与夏朝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能就是夏朝的继承国,曾经是位于殷商西北的一个雄邦,与和殷商的恩怨最深。就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夏商易代之际,羌人就与殷商有接触。《诗·商颂·殷武》:
“昔有成汤,自彼氏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日商是常。”
也就是说成汤放夏桀之后,即使是羌人即使作为夏朝的臣民,也要向殷商屈服。在武丁大帝之时,羌与殷商曾一度和解,也就是卜辞中记载的:
“王于宗门逆羌”;“王于南门逆羌”(君王在宗门迎接羌人;君王在南门迎接羌人)”
但最终,这种暂时的和解在武丁大帝死后还是走向了崩溃,羌人再次被当做人牲而惨遭*,而幸存下来的羌人也放弃了对殷商所有幻想,开始与昔日同为夏朝臣民的周人联合反抗殷商暴政。
妇好墓中的玉雕小象,憨态可掬的形象,所反应的正是那个后会无期的美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