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养生四少诀:言少 心事少 食少 睡少
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和养生学家。他撰写了医学专著《千金方耀》,被后世的佛陀尊为“医学之王”。
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和养生学家。他撰写了医学专著《千金方耀》,被后世的佛陀尊为“医学之王”。
孙思邈除了治病救人外,还十分重视养生,提出了“善养自然”、“未病先治”、“未病先除”等养生方法。他也迎来了自己101岁的生日。他在《孙思邈方》中说:“口中少言,心中少物,腹中少食,自然睡眠少。反过来,还有四种更少的、不朽的战术。“一些数字揭示了最简单和最可行的养生原则,这是适合我们学习的。
1.少说话,防止肺气受损。
现代社会需要无处不在的交流,所以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随时接听电话并报告请示。下班后,许多人也喜欢在聚会上聊天和唱卡拉ok。然而,整天说话会伤和气,尤其是肺气和心气。俗话说“日出千言,无病无自伤”,肺气虚损,体虚气盛。因此,放慢语速,少说话,可以保护和抑制肺气,为身体“节省能量”。
2.少思考,避免气滞
目前,社会节奏快,竞争压力大。许多人承受着沉重的压力,非常担心,甚至无法吃饭或睡觉。常言道,“思则气滞”,“思多则神危”,思维过度容易导致气滞,从而导致疾病。我们不妨顺应自然,不要反复纠缠于一些琐事,也不要走极端。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解决这个问题。
3.少吃点以避免心脏不足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吃得越来越好,许多人甚至冒充“食物”。然而,在古代乐府中三位老人的诗中,有人提出“测量腹痛”是老人长寿的因素之一。现代医学和营养学家也证实,吃“七倍饱”有助于保持健康。吃得太多容易导致气滞、心气不足,增加肠胃负担,还会导致肥胖、高血脂等问题。为了达到七分饱的目标,一个人必须慢慢咀嚼,当他“看起来很饱但并不饱”的时候,马上扔掉筷子。
4.少下床,防止气血凝滞。
许多办公室工作人员通常工作累了,周末喜欢睡懒觉。也有一些人因为工作压力、生活琐事等而心烦意乱,晚上睡不着觉。中医认为睡眠的目的是调节阴阳平衡,多睡少睡对身体不好。孙思邈还说:“保持健康的方法是少做工作。”睡眠过多和缺乏活动会导致气血循环不畅,导致骨骼和肌肉脆弱,内脏功能受损。最好保持常规,睡前不要锻炼,不要喜出望外,不要悲伤,而是静静地坐着,散散步,或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等等。,从而使身体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