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清华大学建立科学史系 “破局”中国科学史

科普小知识2021-08-21 03:43:34
...

5月16日,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6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孟民伟楼多功能厅举行。中国科学史、科学哲学等相关研究的骨干学者聚集在一起。不到9点钟,会场就挤满了人。后来人们只能站在或坐在过道上。

国内大学里只有几个科学历史系。清华大学的参与意味着什么?它将给科学历史系带来什么新的内容?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将如何促进中国科学史的发展?会后,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他梳理了中国科学史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作为科学与人文桥梁的中国科学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中国科学史学寻求变革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史学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虽然科学史学科在中国已经确立了学术地位,但还远未成熟。在过去的20年里,在吴国盛看来,中国的科学史状况并没有多大变化。

有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大约有57个科学技术博士学位和10个科学历史系。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只有一个一位数的硕士学位项目和30多个硕士学位项目,几乎是一流学科中最小的。不仅如此,国内“以专门学科史和中国古代科技史为主导的研究特点使得高校科技史的发展非常困难,一些学位点已经处于危险之中”

“国家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主要发源地,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此外,一些高校的科学与工程系也从事科学技术史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由于学科建设,许多高校设立了与科学史相关的学位点。

然而,大多数学院和大学都专攻历史,而且各有各的方法。数学系数学史、物理系物理学史和化学系化学史的结果自然越来越边缘化和不可持续。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曾获得过物理学史和化学史的硕士学位,其中物理学史从未招收学生,最终被取消。赵匡华先生和阮申康先生退休后,化学史研究没有后继者。硕士学位转到了科学与社会中心,最后转到了科学与社会中心的哲学系。只有这样,稳定的招生和培训工作才得以进行。北京大学就是如此,其他大学之间也没有什么区别。

199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历史与科学哲学系,这是国内第一所大学的科学史系。同年7月,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与考古系成立。后来,国内大学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史系和相关研究机构。2005年,第22届国际科学史会议在中国举行。这是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国际科学史会议的最高系列学术会议。

各种发展趋势,却没有让科学史在高校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在过去的一两年里,由于政策因素,科学史学的主题再次使事情变得更糟。

去年由教育部发起的学科评估规定,科学技术应该被纳入一个一揽子计划来参与评估。换句话说,科学技术史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必须参与评价。许多学校为了不让明显薄弱的科技史学科拖累学校,自愿放弃了这个学科点。其中包括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实力雄厚的“985”学校。

“这是一场巨大的悲剧。这所‘985’名校集体大规模放弃了科学技术史学,这是对我国科学技术史学的逆流和警醒。”吴国盛对此非常焦虑。

在他看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在通识教育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即科学史应该是通识教育的主力军;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无疑应该大力发展科学史。现在实际上出现了相反的发展。当然,一方面,大学官员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它也与科学史学科给人的长期印象有关——这是“专门治史与古代中国”的两个特征。它没有反映科学史是连接科学与人文的桥梁学科这一事实,也没有反映科学史对通识教育的内在意义。

吴国盛说,正因为如此,在清华大学设立科学历史系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这不仅标志着科学史回归到大学通识教育的标准角色,也标志着中国科学史系准备改变“专门管理历史和古代中国”的传统形象。

改为“科学史家的科学史”

科学史是一门集科学与人文于一体的高端新兴边缘学科。它也是一门渗透艺术和科学、连接古今、融合中西文化的典型桥梁学科。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的一些哲学家对科学史感兴趣。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科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史之父萨顿。他是第一个在哈佛大学教书、经营杂志和成立科学历史学会的人。他创办的ISIS杂志仍然是国际科学史上的核心杂志。

科学史学的出现一般取决于社会的需要。中国也不例外,它的大背景是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下,整理自己的民族历史科学遗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为什么高校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与学科背景和中国国情有关。

吴国盛说,中国科学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起初,朱克真、叶、、钱等科学家认识到科学史的重要性。朱克真是直接司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是由他于1957年创建的。主要研究人员主要是老一辈科学家。中国唯一已故的科学史院士习曾回忆说:“1956年制定科学史发展规划时,没有年轻人愿意做这项工作。”

这是中国科技史上的第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有两个主要特征."吴国盛说,第一,编纂历史的动机是爱国主义,目标是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科技史。另一个特点是,历史编纂计划基本上是一部回鹘史,即以现代(西方)科学为基准,透视中国历史上的先进(第一次或更高水平)科技成果。结果是专业史占主导地位,“科学家的标准就是科学史的标准”——科学家的科学史。

20世纪80年代末,科学史上的一些学者开始对此进行反思。“科学史上有多少个世界冠军”的主要动机受到了质疑。同时,他们不满足于“以科学家的标准作为科学史的标准”,认为科学史家应该有自己的问题和方法,这就是“科学史家的科学史”。

《科学史家的科学史》主要是一部由专业科学史家撰写的历史。它不仅限于专业历史。它不以科学教育为目标,而是为科学史设立独立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应该算是第二阶段。但是,“我们还没有完成这两个方面的转变,即编纂历史的动机脱离了纯粹的爱国主义,编纂历史的程序脱离了科学家的纯粹标准。我们的科学技术史仍然属于一流的科学。科学技术部门仍然是我们编纂历史的主要方式。一半以上的国内科学史家仍然管理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史。”吴国盛说。

从国际科学史界的角度来看,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可能始于1940年代和1950年代,而我们从1990年代开始过渡,目前仍处于过渡阶段,即我们还没有完成从“科学家的科学史”向“科学史家的科学史”的过渡。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科学历史系。

尽管这一改变需要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要打破目前的局面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对吴国盛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在清华大学科学历史系招收本科生,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因为国内大学现有的两个科学历史系都没有自己的本科生。“训练计划会一步一步进行。从辅修到二级,再到大学部。培养本科人才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也是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的重要特色。”

除了招收本科生之外,清华大学的科学历史系将不限于研究某些专业的历史或服务于科学教育。尽管这些固有的功能将得到保持,吴国盛还说,在学术上,首先,应该促进对西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以帮助普通中国人充分了解科学,包括它的历史渊源、社会条件和社会后果。其次,要做好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总结引进和发展西方科学的经验教训。这是未来两个主要的学术方向。

此外,清华大学科学史系还将重视科学传播和科学博物馆研究,这是科学史与社会接轨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一部分,科学史系积极地将艺术与科学和工程、科学和人文交流,并在两种文化之间搭建桥梁。

事实上,许多世界级大学都有“科学史”或“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本科课程。例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英国剑桥大学。至于科学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正如哈佛大学科学史系所宣传的那样,“拥有科学史学位的学生能做什么?答:一切”。

一流大学与科学史研究之间有什么内在的深层联系?吴国盛解释了原因。

科学史是一门“二阶学科”。当没有科学或科学不发达时,研究科学史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一阶学科”发展得好,它自然会像科学史一样发展“二阶学科”。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史是一门奢侈的学科。就像你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一样,你也不会在家里挂世界名画和架钢琴。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家里有钢琴和名画,基本的生活条件也不会太差。”吴国盛说,为了创建“双一流”项目,中国的大学显然已经留下了“足够的食物和衣服”,科学史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来说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大学和国家都是如此。一个国家的科技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科学史等反思性的“二级学科”就变得尤为必要。

“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建设和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长期以来,中国的科学和文化一直相对贫乏。我们在引进和发展科学方面更加务实。这一战略在短期内是有效和合理的。”但是,吴国盛认为,这还不足以实现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追溯更多的根源,以更全面的方式理解科学。事实上,我们今天在制定科学技术政策时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缺乏这种科学文化有关。

中国著名大学非常重视科学史学科,这必将导致科学史学科发展的不同模式。吴国盛特别提到了哈佛大学科学史系的例子。由于萨顿的长期培养和哈佛校长柯南特的大力支持,它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和学术中心。他不仅领导编写了《*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俗称红皮书),这是现代通识教育的经典文献,而且还推动科学史课程成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并亲自策划了三门科学史课程,造就了未来国际科学史上三位著名的科学史家:库恩、科恩和霍尔登。

“无论是从创建‘双一流’大学的角度,还是从国家层面来看,希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内学校都应该准备好组建科学历史系,发展科学历史学科。”吴国盛说。

95岁的杨振宁是“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大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左手拄着拐杖走向讲台,演讲时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他的声音清晰,思想清晰。他的演讲也发人深省:“从现在起的十到二十年后,人们将会知道这是清华大学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阅读更多

清华大学科学历史系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清华设立科学史系需要重组中国科学技术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