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近代发展史
民国十年(1921年),重庆设埠督办处,任命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城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民国十一年(1922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
民国十五年(1926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民国十六年(1927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
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二级乙等四川省辖市,首任市长潘文华。水陆总面积93.5平方千米,人口28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12日,蒋介石由汉口第一次飞抵重庆考察。在抗战开始以后,沿海地区有243家工厂迁到重庆,占全国内迁工厂的54%。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中华民国*颁布《国民*移驻重庆宣言》;11月16日,国民*主席林森,交代属下的文官、参军两处干员清点好中华民国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先离南京而首途重庆;12月1日正式于重庆办公。在成为“战时首都”之后,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抗战宜昌大撤退后,大量工业企业内迁至重庆。重庆成为以军火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重庆市将原有的6个区改设为12个区,巴县龙隐乡(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一带)划入重庆市。5月5日,迁都至重庆的国民*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院辖市(即直辖市),析出四川省,重庆亦成为继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的第六个*院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即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以及江北区、南岸区,而北碚市(今北碚区)为*行政院和临时*所在地。1939年至1940年,川渝省市划界,巴县、江北县位于城郊的区域陆续划归重庆市。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国民*发布命令明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从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对重庆进行了长达六年多的狂轰滥炸,史称“重庆大轰炸”。抗战时期,重庆伤亡39480人。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中华民国*在重庆对纳粹德国宣战,德国大使馆关闭;12月31日,蒋介石在渝中区设立精神堡垒(今解放碑的前身)昭示国民*、重庆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同年12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重庆成为大韩民国(流亡*)临时驻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国民*还都南京。在其后的制宪国大中,以法律形式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永久陪都。同年,抗战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国民*与中国*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1949年10月11日,总统令宣布*将于10月15日第二次移渝办公;10月13日,李宗仁代总统由广州飞桂林,行政院各首长由广州迁往重庆;10月15日,宣布国民*正式在重庆办公;11月27日,中国**直接授权中统对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的400多名政治犯进行“最后解决”,史称重庆”11.27”大*。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重庆解放。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直辖市,驻地亦设在重庆。
上一篇:日本超高速铁路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