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西郊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临安市,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1966年更名为浙江林学院,2010年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截至2013年10月,该校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逾2.3亿元。设有16个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名称:浙江农林大学
创办时间:1958年
所属地区:浙江杭州
学校类型:农林
属性: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
主管部门:浙江省人民*
类别:公立大学
1、学校简介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西郊临安市,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1966年更名为浙江林学院,2010年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经过近60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林、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涵盖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是浙江省唯一的省属本科农林类高校,是浙江省人民*和国家林业局共建高校。
学校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3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200余人,留学生、农民大学生、继续教育学生9000余人。
学院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使命,着力培养具备生态文明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教学与实践、科研与技能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融入教师的科学研究;同时以我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为契机,探索面向“三农”、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的科教合作*机制,努力增强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水平。积极鼓励学生考研、出国留学与自主创业,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新突破。
学校开门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瑞典、塞尔维亚、肯尼亚等24个国家(地区)的7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与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联合培养人才,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
学校将汇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质量作为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提升内涵,促进学校转型,全面实施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朝着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的战略目标阔步前进!
2、校史沿革
校园风光
1、1958年,*浙江省委决定创办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定名“天目林学院”。当年6月,以省林业厅为主,建德地委抽调党政*,一批知名教授和天目林学院留学归国学者共同参与筹建。当时确定专业设置为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招生规模400名。
2、1959年7月,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温州林学院与天目林学院合并。
3、1960年2月,省委决定,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
4、1962年2月,省委决定,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归省教育厅领导,党委工作归省高校党委领导。原属省农科院领导的林科所划归省林业厅和天目林学院双重领导。
5、1966年9月,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天目林学院”改名为“浙江林学院”。
6、1970年7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林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
7、1978年4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天目分校。
8、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浙江林学院。
9、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浙江林学院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0、1986年7月,根据省委、省*指示,浙江林学院由省林业厅主管改由省教委主管。
11、1997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对我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12、1999年5月,学校制订了《浙江林学院十年改革和发展纲要》。
13、2000年7月,浙江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浙江林学院。
14、2000年12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浙江林学院扩建。2001年5月,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通过评审。2001年6月6日,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02年10月8日,新校区一期工程竣工启用。2003年7月6日,学校机关整体搬迁至东湖校区。
15、2003年6月,学校出台《浙江林学院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
16、2003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7、2004年5月,召开*浙江林学院第一次党代会。
18、2007年5月,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19、2008年10月,举行浙江林学院建校50周年庆典。
20、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浙江林学院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6月6日,举行浙江农林大学揭牌庆典。
21、2010年7月,召开*浙江农林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到2020年把学校初步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战略目标。
22、2010年12月,七届二次教职工暨十届二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浙江农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3、硬件设施
学校现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逾2.3亿元。
学院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文化传播基地各1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16个。
4、办学特色
长期以来,学校秉持“求真、敬业”的校训,弘扬“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具有“肯干、实干、能干”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重视生态文化建设,“两园(校园、植物园)合一”的现代化生态校园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被教育部、国家林业局等单位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5、校训
求真、敬业
6、组织机构
校园一角
机关党政管理部门
学校办公室
组织部、统战部(合署)
宣传部
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审计处、机关党委(合署)
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合署)
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合署)
发展战略管理处
人事处
教务处
科技处
创业管理处、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合署)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计划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合署)
社会合作处、校友联络办公室(合署)校园建设与公共管理处
保卫处、人武部(合署)
群团
工会
团委
直属部门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非洲农林研究院)
学术委员会秘书处
浙江农民大学综合管理办公室
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合署)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绩效管理与评价办公室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档案馆
学报编辑部
校报编辑部
附属单位
暨阳学院
资产经营公司
后勤集团
孔子学院
学院(部)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筹)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工程学院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政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人文·茶文化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理学院
集贤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农林*管理学院
体育军训部
7、师资力量
校园风光
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26人,高级职称617人。拥有共享院士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3人、国家“千人计划”2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农业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7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特聘教授(钱江学者)9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及一、二层次培养人员3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5人,*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重点创新团队9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1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2人。
1、共享院士
张齐生、王明庥
2、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宣勇、朱祝军
3、享受*特殊津贴人员
范义荣、方伟、周国模、葛宏立、王旭烽、江洪、朱恺军、童再康、戎均康、潘根兴、宣勇、朱祝军
4、千人计划
吴刚、裴建川
8、植物园
学校风景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是以学校东湖校区为依托,按植物园与校园“两园合一”的建设思路同步规划。植物园始建于2002年5月,2003年制订了“校植物园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并加入了国际植物园组织(BGCI)。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和BGCI秘书长彼特先生分别为本园题写了园名。2011年制订植物园“十二五”建设规划(2011-2015),全面推进植物园建设,为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1、总则
本园规划总面积1952亩(其中绿化面积1511亩)。遵循“生态优先、景教结合、收集独特、两园合一”的规划理念,按照“多样性、独特性、趣味性”原则进行植物种类收集,园区规划突出“生态性、观赏性、系统性、先进性”,全园以植物科学选配为前提,以景观优化为特色,以服务教学科研为目标,以支撑名校园建设为任务,围绕植物科学和植物文化两条主线,建设“生态文化长廊”和“植物进化之路”两条走廊,通过植物资源、植物景观、植物文化和植物信息等四大工程实施,建设成为具有“园林外貌、科学内涵、生态特征、人文特质、科教结合”的国内一流大学植物园。
2、植物分类系统
本园收集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三大类,以被子植物为主(包括木兰和百合2个纲,木兰亚纲、蔷薇亚纲等11个亚纲);其中蕨类植物区按秦仁昌分类系统排列、裸子植物区按郑万钧分类系统排列、被子植物区按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排列进行植物收集与配置。
3、专类园和特色园
面积1330亩。其中专类园有松柏园、木兰园、蔷薇园、金缕梅园、槭树园、杜鹃园、桂花园、山茶园、翠竹园、果木园、棕榈园、盆景园、天目园(含天目山特色植物、珍稀植物、药用植物等)、农作园(农作物标本园)等14个;特色园有水景园、香花园、名花园、名茶园、文学花园、文化林(含院士林、领导专家林、国际友谊林等)、森禾园、温州园等。为使全园形成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植物园的植物配植,按照森林生态学和园林美学理论,在专类园和特色园中多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群树种作上层配置。
4、植物收集
本园主要收集区域植物、特色植物和我校学科重点研究的植物,规划至2020年收集植物3000种(含种下等级),现已完成25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13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银缕梅、天目铁木、普陀鹅耳枥、百山祖冷杉、羊角槭、夏蜡梅、珙桐、南方红豆杉、金毛狗、天目木姜子等60余种,其它珍稀植物有细果秤锤树、西南蜡梅、鸦头梨、堇叶紫金牛、天目瑞香、玉兰叶石楠、北美红杉等100余种。
植物园采用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全园主要树木已进行定位并建档,数字植物园系统也在建设中,该系统包括植物园管理信息系统、植物园网络展示系统、数字植物标本馆、数字木材标本馆等,通过植物园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9、学院设置
浙江农林大学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筹)(简称农学院)是我校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成立的二级学院。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筹)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简称农学院)是我校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成立的二级学院。
学院设有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学、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六个一级学科,其中园艺学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二级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45人,其中专任教师108人,教授22人,副教授5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8人,占专任教师的90.74%;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人选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1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钱江学者)3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6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省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人,省钱江人才计划资助3人。
学院坚持以本科教育为基础,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设有园艺(*特色专业)、植物保护(省级重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专业)、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茶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9个专业,以及园艺(观赏园艺)1个本科专业方向。2012年起农学、园艺、植物保护、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物医学等5个专业面向浙江省定向招收培养基层农技人员(事业编制)。获*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主持省新世纪教改项目1项,发表教改论文近30篇。拥有动物学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1个和园艺、设施农业、作物、种业、植物保护、食品加工与安全、养殖等农业推广硕士点7个,招收培养在职和全日制两类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本科生1673人,硕士研究生174人。
学院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使命,着力培养具备生态文明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教学与实践、科研与技能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融入教师的科学研究;同时以我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为契机,探索面向“三农”、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的科教合作*机制,努力增强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水平。积极鼓励学生考研、出国留学与自主创业,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新突破。近3年,本科生获得各类科研创新训练项目资助100余项,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10项,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新苗人才计划)资助15项;学生第一作者发表各类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一级期刊9篇,核心期刊16篇;荣获“挑战杯”等各类省部级奖项10余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3%以上,学生毕业考取985、211等高校研究生比率达20%以上,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比率达10%以上,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等比率达5%以上。学院单独设有“拜耳”、“勿忘农”、“萧农”、“惠嘉”、“荐量”、“国茂”、“科峰”等企业奖学金。
学院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近3年来,开展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达450余项,其中*项目48项,省部级项目65项,研究经费突破4000万元。已发表学术论文45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10多篇。编写教材13部。申请专利29项。与我省杭州、宁波、温州等22个市(县、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一大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5年来,学院共派出省级科技特派员20多人次,其中有6人次被授予“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
学院建有“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中-荷种子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薯类作物研究所、浙江省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植物生产类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实验平台和2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总面积54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000多万元。此外,还建有现代智能化玻璃温室、农作物标本园、动物医院等多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拥有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勿忘农集团、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及各市(县)农业企事业单位等校外实习基地50余个。
学院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与美国、德国、英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举办、参加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
在“以人为本、服务三农、科教并举、创新有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将以崭新的风貌、更加饱满的热情,把农学院建设、发展成为学科齐全、优势和特色明显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学院。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SchoolofForestry&Bio-technology)是浙江农林大学历史最最悠久、最具林业特色、师资力量最强、培养人才最多的学院。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林学系,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基础。56年来在老一辈林学家、教育家开拓进取和艰苦创业精神激励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林业人才。
发展历程
学院的前身是建校之初的林学系,经历了由1958年林学系、1989年林学系与经济林系两系合并、1998年资源与环境系,2002年生命科学学院,2005年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科技学院),2006年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等名称变革。在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壮大了一批学科;由此学校陆续建立了一批学院,为学校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126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87%为博士),教授29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55人。有*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有共享院士2人,浙江省“千人计划”3人,浙江省特聘教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1人,“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2人,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4人,第二层次7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省高校优秀教师1人,省五星级青年教师1人,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外聘客座教授30余人。
学科建设
学院于1999年开始试行学科制,在竹类、经济林及造林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森林培育学科,2003年全面实行学科制管理,实现了人人有学科归属、有研究方向。现有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林学学科1个、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林木遗传育种省重中之重二级学科3个(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同时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生态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植物学、中药学校级重点学科2个。目前林学学科可招生博士研究生,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生态学、植物学均可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林学、林学(森林保护学)、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微生物)、中药学、生态学(生态工程技术)等8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林学为*特色专业和省优势专业,并被列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技术为省优势专业,在校本科生1000余名。建有*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林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现有竹资源与高效利用博士培养项目1个,林学、生物学、生态学3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森林培育等14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林业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点1个,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点2个。现有在读博士生3人,硕士生530余人。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形成了政产学研用联动、导师制、教授班主任、本研互助等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全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教学大赛优秀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6门。近3年来,本科生获得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新苗人才计划)资助16项,荣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20余项;学生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一级期刊7篇,核心期刊26篇。
科学研究
学院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建有竹业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天目山定位站、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拥有一批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总值7800余万元。
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696项,其中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星火重大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3项),累计科研经费1.23亿元。发表学术论文810篇,其中SCI三大检索收录186篇,在《NatureReviews:Genetics》发表文章《Functionalmapping–howtomapandstudythegeneticarchitectureofdynamiccomplextraits》被评为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
社会服务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师资优势,以创新拼搏的精神,为地方经济发展、山上浙江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服务。5年来,先后与20余个县市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与80余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选派47人(次)担任科技特派员派驻各县市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多亿元,带动20多万人脱贫致富。1人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1人获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
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法国等国家(地区)2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的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简称UBC)合作举办的林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得到教育部正式批复,2014年秋季起开始与UBC进行学制4年的联合学生培养。
学院文化
学院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在构建和谐学院中集中凝炼“家”文化。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教职工之家、学生之家、校友之家。学院积极实行教授治学、*管理的决策运行机制,关心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广泛开展学科文化培育,努力构建学院文化体系。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小家”、“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浙江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未来发展
在学校“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将继续发扬“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与“励志厚德、创新创业”的院训,坚持“以*关注、社会发展、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践行知识向资本转化”的办学理念,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学校“1030”战略重点,努力到2015年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科技创业型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学校创建之初的林学系,2005年7月更名为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科技学院),2006年1月单独组建环境科技学院,2011年3月更名为环境与资源学院。学院秉承“德崇真人、行敬真态、问求真理、事达真谛”的“致真”院训精神,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生态素养、实践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环境资源类高素质人才。在读本科生逾千人,在读研究生130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61人,具有博士学位48人。名誉院长为世界著名环境生态学家、香港浸会大学黄铭洪教授,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35人(正高16人,副高2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2人。学院拥有全国人大代表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选1人、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4人、第三层次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2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浙江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1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2人,校“青年拔尖人才”3人,兼职和客座教授达20余人。
学院办学条件优厚。现有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森林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余万元。拥有浙江省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浙江省循环经济学会挂靠本学院。学院在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临安市环保局等单位中建立了3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拥有《土壤学》、《森林经理学》2门*精品课程,并均已申获*精品资源共享课。出版面向21世纪*教材《土壤学》、“十一五”规划教材《测量学》等20多部。
学院科研创新势头强劲。近五年来,共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973课题、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80余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0项,到位经费达6000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参加)、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国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6项;在国内外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EI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软件著作权25项。获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
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以课程、课堂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推手,以教师科研和学科竞赛为平台,促进教学、科研和实践相融合,深化产学研用联合培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企业订单式”、“校企联合培养式”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实施“精细化”育人体系,大力促进学生考研、出国留学与自主创业,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新突破。近年来,成功承办“全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南方杯•首届浙江省高校测量技能竞赛暨浙江农林大学第三届测量技能竞赛”、“大学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竞赛”等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学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奖、“SuperMap杯”全国高校GIS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二三等奖、浙江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省三等奖、“挑战杯”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全国性、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奖100余人次;学生自主申报主持浙江省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校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150余项;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各类科研课题研究、实验室开放性项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00余人次。研究生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ntificReports》收录1篇,SCI收录9篇。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都达98%以上,研究生就业率100%。
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先后与美国奥本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加拿大皇家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2+2”、“4+1”、短期访学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关系。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合作办学的环境科学本科专业、英国MiddlesexUniversity、加拿大RoyalRoadsUniversity联合办学项目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学院成功举办了“森林碳汇与全球气候变化”、中德“欧亚森林生态系统固持二氧化碳的机理与作用”、海峡两岸森林经理学论坛、第一届污染土壤生态评估与修复国际会议,第二届生物质炭生产、检验及应用国际培训班(2ndInternationalTrainingCourseonBiocharProduction,TestingandApplication)”等,近100多名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
学院将紧紧围绕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建设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力推进学科建设,着力强化科学研究,充分重视平台建设,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进程,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学院综合实力,努力建成在国内农林高校同类学院中有较高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其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森工系和林化系,1986年9月成立林产工业系,2002年1月撤系建院。
学院现有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林业工程学科1个,木材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机械工程、农业工程二级学科4个,其中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省重中之重学科,系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依托学科;机械工程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工业设计学科是校级重点培育学科。
现有竹资源与高效利用博士培养项目1个,林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家具设计与工程等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机械工程工程硕士、农业机械化农业推广等专业硕士点2个。
学院设木材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6个本科专业及室内与家具设计等专业方向,其中木材科学与工程是*特色专业和浙江省优势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研究所2个。
学院现有教职工98名,其中专任教师76名、院士1名、教授17名、副教授20名,硕士生导师65人,博士生导师6人。有浙江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千人计划人才1人、省“151”人才7人、浙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在校本科生1932人,硕士研究生107人,博士研究生1人。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拥有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实验室等约1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300万元。建有42个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5个省级社会实践基地、7个学生创新基地,设有金田豪迈、南兴木工、富得利、贝佳、结成等奖助学金5项,2007年至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2%以上(其中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近七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50余项,总经费4000万元;获各类平台建设经费8300万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81项。
学院重视开门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加拿大、英国等国进行“2+2”培养模式的合作办学。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经常开展互派教师进修学习、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活动。学院每年还邀请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教授和企业界杰出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和举办专题讲座。
学院将在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继续不懈努力和拼搏创新,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园林学院
园林学院是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的简称,于2011年3月重新组建,是浙江省属高校唯一具有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与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规模大、实力强、特色鲜明的二级学院,以培养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高级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前身为1985年组建的园林系,2002年成立园林与艺术学院,2005年与艺术设计学院分设。旅游与健康学院前身为2002年组建的旅游系,2003年成立旅游学院,2005年发展为旅游与健康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34人,其中,专任教师106人;教授12人,副教授37人;博士(含在读)54人。聘请2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目前在读本科生1879人,硕士研究生216人,联合培养博士生3人。大多数教师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已经形成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的教学科研队伍,在国内同类学院中处于前列。
学院有园林、建筑学、土木工程、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园林艺术设计)、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等7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园林专业为“浙江省本科院校‘十二五’优势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风景园林专业被中国校友网评为2014中国四星级学科专业(★★★★)。园林、建筑学、土木工程为第一批招生专业,园林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被列为“三位一体”招生试点。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强化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和科技服务实体,积极开展以学科竞赛、设计竞赛、科研项目、实验室开放、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二、三课堂活动,通过建立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及师生工作室,通过举办“风采园林”、“生态旅游节”、“展望”学术沙龙等学生精品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近年来,我院学生在世界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学生设计竞赛、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瑞田杯”最佳人居环境设计大赛、中日韩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等各类赛事中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获得各类奖项百余项。
学院现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学、旅游管理、建筑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建)等6个学科,其中,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是省重中之重学科林学的重要二级学科、风景园林学为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拥有花卉产业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观赏植物学省级教学团队、研究生教育省级创新示范基地等教学科研服务平台。学院充分利用学科专业特点,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强化学科专业的应用性,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近年来,企业每年在我院设立的各类奖、助学金共有20万元/年。荣获*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近年来,学院共承担省级以上纵向课题50余项(其中*科研项目14项),完成杭州湘湖二期南岸景观设计、宁波植物园设计、绍兴六湖植物景观规划等重要横向课题和重大项目,经费总额达5000余万元。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近20项,出版专著近40部。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绿色建筑、休闲旅游与健康等领域具有很强实力,为浙江成为园林产业强省、花卉苗木强省、休闲旅游强省等做出重要贡献。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坚持“结构优化、特色凝炼、质量提升、内涵发展”,“把学院初步建设成为以人居环境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创业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创建于1986年。现拥有有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系);有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金融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一级硕士点1个,林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涉农商务英语3个二级硕士学位点,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点(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1个。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会计学科、国际贸易学科、企业管理学科为校级培育学科;农林经济管理为省级重点专业,会计学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为校级重点专业;在校本科生近2000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学院好还拥有跨学科平台“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农民发展研究中心”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林业经济研究中心、恒星管理研究所、会计学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与服务中心等6个研究机构。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6人;博士(含在读)4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9人,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浙江省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各1人,浙江省人民*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5位教师列入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第三层次培养人员;有美国奥本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外兼职和客座教授8人。2010年以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8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8项,省部级(国际合作)课题73项;科研经费达1583万元;发表科研论文324篇,其中SCI、SSCI收录6篇,权威期刊1篇,一级期刊31篇,EI收录16篇;出版专著16部。
学院积极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除了与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和多家科研机构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外,还与国外高校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等国家著名高校进行学分互认、交换生访问生、硕士研究生等国际联合办学项目,为学生走出国门提供了平台和条件。
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设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实行小班化教学和全程全员导师制,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与浙江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高级经理人(虹越花卉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设有“三农”研究会、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等8个大学生科技协会,以学院研究生为主体的浙江农林大学“三农研究会”为"浙江省优秀学生社团",三农研究会和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为校"五星级学生社团"。研究生荣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浙江农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7篇。学生主持省级和校级创新科研基金项目120余项。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林业经济管理学术作品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国际贸易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省财会信息化竞赛、高校管理案例分析大赛中,共获国家金奖1项,*特等奖2项、省一、二、三等奖130余项。
学院拥有优美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教学设施,学院楼建筑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建有1个现代化的实验教学中心,下设6个实验分室,即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分室、电子商务模拟教学实验分室、国际贸易模拟教学实验分室、工商管理模拟教学实验分室、金融模拟模拟实验分室;市场营销模拟教学实验分室;建有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藏书3万余册,经济管理类期刊300余种;建有11个校内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学院本着“质量立院、人才兴院、学术强院”的发展理念,以应用性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优化师资队伍为重点,以扩大社会合作和国际交流为途径,以构建和谐学院氛围为依托,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国际化程度,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1年4月,在原人文学院思政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统一负责全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二级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博士6人。有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组专家1人,省级先进教师1人,省两课优秀教师1人。担任省级以上学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职务12人次。
学院拥有校级精品课程四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2003年、2006年连续两度被学校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近三年主持各类课题55项,其中教育部项目3项,省社科规划项目1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出版各类专著8部,在国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3篇,其中25篇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先后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2006年获全国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四个教研室。*理论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2个校级研究机构,指导研究生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研究会、本科生*理论研究会2个学生社团。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点,硕士生导师17人,在校研究生48人。
法政学院
法政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学校党委宣传科,后其沿革相继为马列主义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部、社会科学部。2000年成立人文科学系,2002年更名为人文学院,同时保留社会科学部。2011年4月学校学科重组,成立法政学院。学院现设有两个学科三个本科专业、三个硕士点。两个学科分别为法学学科和公共管理学学科;有法学、城市管理学和公共事业管理等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具有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和城市管理三个硕士点。现在校本科生500余人,硕士研究生77人,是一个多层次的教学科研实体单位。
学院现有专职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高级职称占60%;博士6人,硕士30人,在读博士7人。学院拥有山区发展研究所、吴越文化研究所、环境法治与社会发展中心等科研机构。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山区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等方面已形成明显的科研特色,其中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为省级重点学科(B)。浙江省法学会环境法学研究会、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挂靠本院。
学院建有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法学实验分室、数字化城市管理实验分室。法学实验分室包括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以及法律救援中心。实验教学中心为学院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学院建有专业资料室,面积为260平方米,现藏图书2万余册,各类期刊290余种,近4000册,各类电子读物450余盘(盒),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形成了法政讲坛、模拟联合国协会、法政先锋、模拟法庭实训、学生创新课题研究、学科竞赛等多种培养模式。同时还指导学生编辑出版《法律评论》等杂志。成立了学生法学社等学生社团,法学实验分室的模拟法庭先后被临安市普法办、临安市司法局和杭州市普法办确定为“临安市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和“杭州市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
艺术设计学院、人文·茶文化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人文·茶文化学院于2011年3月由原艺术设计学院、原人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学科、原茶文化学院组建而成,简称文化学院。
学院现有设计学、美术学、摄影、服装设计、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生态文化(茶文化)等7个学科,涵盖艺术学、文学、法学三大学科门类,其中设计学为校级重点学科,2006年获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传播学和生态文化(茶文化)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学院设有视觉传达系、摄影系、服装设计系、数字媒体艺术系、中文系、新闻传播系、茶文化系和美术基础教学部等8个教学单位。设有艺术设计(含园林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摄影、数字媒体艺术、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茶文化)等8个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其中广告学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艺术设计学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文化产业管理(茶文化)为我国唯一的茶文化本科专业,摄影专业为浙江省第一批建设专业。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2门。面向全国25个省、直、区招生,现有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
学院教学设备、设施完善。拥有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省部级生态文化研究基地)、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美术研究所、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所、吴越文化研究所和茶食品研究所等6个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艺术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设有陶艺与雕塑实验分室、模型制作实验分室、美术临摹与鉴赏实验分室、服装设计实验分室、摄影基础实验分室和数字媒体实验分室;有人文·茶文化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广告实验分室、中文实验分室及茶叶加工实验分室等。
学院在职教职工110人,其中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20人,博士10人,硕士学位64人。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胆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科研新路子,在全国各地建有长期固定的艺术类写生基地和茶文化教学实训基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广告艺术大赛、白金创意平面设计大赛、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大赛以及摄影、数字媒体艺术大赛等,均取得良好成绩。积极探索“德育”、“心育”、“美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先后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刘霆、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左力以及自主创业成功的蔡莹、陈翔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典型。定期组织生态文学论坛、人文大讲坛、东湖论坛等活动,创办《生态读本》、《东湖》等杂志,锻炼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引领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邀请5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作学术报告,组织师生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100余次,积极开展同美、英、法、日、韩等国家高校的交换生学分互认,正在筹办孔子学院(海外合作办学)。由国家一级作家、茶文化资深教授王旭烽院长自主原创的大型舞台剧《中国茶谣》,成功登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舞台及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馆;其中“中国茶谣”茶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化品牌,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和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设有农业信息化硕士专业学位点和林业信息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网络工程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和物联网工程等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和一个专业方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目前共有在校本科生900余人,硕士研究生75人。全院现有教师80人,其中省创业千人3人,教授7人,副教授19人,硕士生导师25人,外聘教授5人,博士(含在读)40人,专任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学院拥有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下设计算机综合、公共基础、电工电子和电子综合等四个实验室,分设电工原理、电子线路、电子工艺、高频电子线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微机系统与单片机、组成原理、物联网技术、计算机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网络与通信等19个实验分室);拥有林业信息技术应用、学生IT创新、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并与浙江省林业信息中心、临安市农业局、杭州达内科技集团等地方*和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实训基地15个。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围绕数字农林业、农林业物联网、农林装备与机械化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成果。学院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拥有浙江省林业智能监测与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与清华、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北邮等9所知名高校合作成立了低碳与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同时与阿里巴巴、浙大网新等国内多个知名企业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2013年,以我院为牵头单位成立了学校智慧农林业研究中心。2014年,学院成为浙江省林业产业联合会电子商务分会的理事单位和浙江省智慧农业产业联盟单位。
近年来,学院采取多种举措进行特色人才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化培养,开设了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其它课外创新活动,成果显著。我院学生共有130余人考取研究生,其中50余人被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或科研院所录取;近60名同学考上国家公务员、省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有120余人通过软件资格考试拿到了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历年来软件水平考试成绩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或其它全国性学科竞赛中,我院学生共获国家二等以上竞赛奖励30余项。
外国语学院
下设英语、日语专业。
理学院
理学院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基础部,当时主要承担全校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基础课教学工作。1999年10月基础部更名为信息工程与基础科学系,下设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体育5个教研室和计算机、理化测试2个实验中心。2001年6月,学校撤销信息工程与基础科学系,恢复基础部,英语、计算机、体育先后划出单独立系(部)。2003年11月,学校因学科专业调整和发展的需要,撤销基础部,成立理学院。
学院现设有应用数学学科、应用化学学科、统计系、物理系4个学科(系),其中应用数学学科和应用化学学科是校级培育学科;设有生物物理硕士点及光电子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建有物理、化学2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数学实验室,其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林业生物质化学利用实验室被立为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下设11个实验分室,仪器设备2000多台(件),设备总值1300余万元;开办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化学3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余人,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24人,博士(含在读)47人,硕士36人;有4人入选浙江省“151工程”人才,1人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入选浙江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1人入选校青年拔尖人才。
一直以来,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在基础课第一课堂教学上为全校学生的考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以此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在数学建模、物理和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第二、三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标准。在专业建设上,寻找理科和工科等交融渗透发展的有效结合点,通过理工结合等方式去深化、固化特色;以统信类专业与达内合作为契机,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创新平台,探索校企合作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近五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主持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校级教学建设项目30余项,其中9项为校级重点项目(含招标项目);发表教改论文80余篇,出版教材20余部;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和省部级奖280余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4篇,其中SCI9篇,核心5篇;学生获得专利17项。
学院在科研上对接学校“1030”战略,学科发展方向调整为生物统计、生物物理、生物数学、生物质功能材料等,加强与学校特色优势学科的结合或联合,在学校学科群体系中成为优势学科群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学科;通过与“三农”问题的结合,与兄弟院校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不断推进涉农深度,形成非农弱势基础学科的“亲农”研究特色和优势;以硕士学位授予点申报为切入点,以学术队伍建设为根本,整合学校内部一切有利资源,追求基础学院的特色与优势,提高学科的协同效应和综合竞争力。三年来,累计科研经费500余万元,争取到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科技厅重大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科技厅一般项目13项;获得科研成果20余项,发表SCI、EI等四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200余篇。
展望未来,学院将加强学院精神文化的提炼与弘扬,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凝练学院文化和学科文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适度发展本科教育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对接学校“1030”战略,进一步调整学科研究方向,强化团队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注重产学研用结合,创新*机制,走“夯实基础、追求特色;错位发展、整合发展”之路,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集贤学院
院长邮箱
电话:0571-63704950
传真:0571-63748803
邮箱:jxxy@zafu.edu.cn
地址:浙江省杭州临安市环城北路88号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
邮编:311300
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简称国际学院)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全日制涉外办学机构——国际教育中心,隶属于外事处。2002年,国际学院成立,成为浙江农林大学下属的学院。
国际学院初期主要承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包括与澳大利亚西南悉尼技术与继续教育学校(TAFE)专科教育合作项目和西悉尼大学工商管理本科项目。2011年5月后,国际学院负责运行学校的国际化教育项目,承担海外留学生的汉语语言和文化教育,承担“国际化能力建设”涉外培训工作,开展“国际班”教育。
国际学院设有四个部门:党务与行政中心、发展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和留学生管理办公室。发展与服务中心和留学生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主要负责国际项目开发、留学生的招生、管理和校园活动。学术中心下设2个教学团队:国际汉语教学团队和国际课程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约有20人。
国际学院拥有独立教学办公楼1幢,自主学习中心1个,语音实验室1个,多媒体教室3个,图书资料室1个(各类藏书近4000册、国内外期刊70余种、国内外报刊20余种)。
目前,国际学院海外留学生教育已初具规模,每年约有400位来自近40个国家的海外留学生在此攻读语言或相关专业。同时,“国际班”教育项目和“国际化能力建设”培训项目也日益成熟,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继续教育学院、农林*管理学院
学院创建于1987年;2000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同年省林业*学校并入我院;2005年学院更名为“浙江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林业*管理学院”;2010年随着学校升格更名,学院也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农林*管理学院”。经过近三十年发展,继续教育学院已形成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自考助学、技能+学历和培训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较完整的继续教育体系。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主要依托学校办学。目前,在省内设有函授教学点36个,成教在校生人数5782人,2014年底招收2015级新生3300人,现合计注册在籍学生9082人。设有专科和专升本2个办学层次,专科开设林学、园林技术、经济管理等53个专业;专升本开设林学、园林、会计等50个专业。2013年,学院还首次招收在职研究生(农业推广硕士),有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等12个专业领域。已累计培养成教毕业生1.2万余人次。
1998年经劳动部和林业部批准成立了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2005年经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站(所)由我院负责管理。2011年,经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浙江省林业厅批准,开展林业行业林木种苗工、造林更新工、木材检验师、花卉园艺师、家具设计师、果树园艺工等6个职业(工种)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培训鉴定。2011年8月,与杭州市农办合作,组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鉴定工作。2012年3月,与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379站)合作,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员、动物检疫指导员等职业(工种)培训鉴定。现我校鉴定站(所)已面向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人员开设以农林行业为主的职业技能鉴定工种60多个。2014年,我校鉴定站(所)申报了造林更新工、林木种苗工、果树园艺工、花卉园艺师、木材检验师等5个工种高级技师题库的开发工作,现已通过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专家初审。目前,已累计鉴定培训达1.7万人次。
2005年以来,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实施“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省*出资委托学院培养欠发达地区农民大学生。已毕业491人,现有13级、14级在校农民大学生49人;2015级实际招生58人,其中经济管理专业专科(面向26个县专业合作社成员)38人,经济管理专业专科(面向26个县35岁以下人员)20人。2010年,为加快推进我省农业转型升级、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由省*出资,省农业厅和我校联合开展“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试点。已毕业两届学员共86人,现有13级、14级在校学员151名(本科67人、大专84人),2015级实际招生65人,其中经济管理专科30人,农林经济管理本科35人。
2007年,经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审批同意,开始自考助学工作。开设有15个专业,其中园林专业是我校主考专业,新招14级自考生139人,现有12级、13级、14级在校生877人。“技能+学历”项目共有13个专业,新招14级技能生378人,现有12级、13级、14级技能在校生1191人。两个项目在校生合计2068人。
我院积极组织开展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三农”的各级各类培训,举办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在内的各类研修班与短期培训班。学院先后搭建了一批培训平台,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省农业厅)、农林*管理学院(省林业厅)、校警合作民警能力素质培训基地(临安市*局)、*和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开化县委组织部)、女子学院(平湖市妇联)等。2014年,学院又通过努力搭建了省人社厅“第一批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丽水市林业*和人才教育培训基地”2个培训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培训渠道。在做好培训品牌项目的同时,积极拓展省外和全国性的培训项目。学院完成浙江省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20期937人,开展了安徽休宁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青海西宁市林业系统*知识更新培训班,还承办了国务院扶贫办培训中心培训项目——第一期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基层组织负责人和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截至目前,累计为省内外农、林、水等行业系统各类人才培训2.6万人次。
2013年12月,“浙江农民大学”在我校正式挂牌成立,是我校与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省农科院、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浙江省分校等6个分校区共建共管的省级农民教育培训平台。2014年,浙江农林大学专门设置了农民大学综合管理办公室,与继续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学校建设管理相关工作和培训活动全面启动。2014年10月31日,省委副书记、浙江农民大学校长王辉忠出席首期农业产业化带头人素质提升研修班结业典礼,并作重要讲话。
学院将认真贯彻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秉承“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坚持“规模、质量、特色、效益、品牌”十字方针,依托学校丰富的资源和特色优势,整合省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努力建设与我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生态性创业型学院。
体育军训部
体育军训部是浙江农林大学体育、军事教育的职能部门,下设第一教研部、第二教研部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教授1人,副教授10人,讲师16人,助教1人;博士1人,硕士17人。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体育工作有关规定,体育军训部以学校“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社会”、“肯干、实干、能干”培养目标为指导,坚持"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学生进校后,依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体育课程、体育老师。目前开设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跆拳道、国标舞、定向运动、野外生活生存、健身健美、轮滑、体育保健等课程供学生选择。另外,体育军训部还承担了学生军训、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负责对每位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变化进行跟踪调查,并及时反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学校具有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每年定期举行全校性篮球、排球、足球比赛以及校运动会。同时,专门派出教师协助、指导各体育单项协会开展活动,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学生体育骨干。
作为具有优良体育传统的高校,体育军训部在抓好体育教学、群体竞赛活动同时,积极组队训练,参加各种赛事活动。学校女篮获得省第11届大学生运动会冠军,并代表我省高校参加CUBA东南赛区的比赛;田径队在2005年浙江省首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女子团体总分第1名、男女团体总分第5名;定向运动队在2006西湖国际定向比赛中获团体第2名;在2006-2007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参赛各运动队均取得较好成绩:足球第3名,女排第5名,男排第8名,男篮第1名,定向第3名,田径男女团体第3名等,在全省29所参赛的本科院校中,我校代表团以团体总分385分的优异成绩排列第5名;2008年获:浙江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第2名;2009年获:浙江省大学生排球锦标赛女子第2名,华东区高等农业院校第十一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第1名、女子团体第1名、男女团体第1名,全国定向分区赛(江苏赛区)团体第3名,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团体第1名、男女团体第2名;2010年获:浙江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第2名,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第3名、女子团体第1名、男女团体第1名。
近五年,共有3名教师在学校工会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奖;8名教师被评为杭州市优秀体育教师;12名教师被评为华东区高等农业院校体育理事会优秀体育教师;3名教师被学校授予“三育人”先进;1名教师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三育人”先进;1名教师被评为浙江省高校军训工作先进个人;先后有3名党员被评为校级优秀*员,1名党员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优秀*员。2007年体育军训部党支部被评为学校优秀党支部。2008年体育军训部被教育厅工会授予全省高校“三育人”先进集体;2006、2008体育军训部两度荣获学校“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又荣获杭州高校大学生体育协会“特别贡献奖”、华东区高等农业院校体育理事会竞技体育工作“特别进步奖”。
通过特色课程建设,争取到教育厅100万、财政厅60万的经费支持,并以优秀成绩通过省财政厅检查。浙江农林大学野外生活生存课程荣获浙江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林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杭州高校体育特色课程建设一等奖。
近5年来,体育军训部教师参与和主持了*、省厅级、校级课题60余项,在国内各级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4名教师参与*课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的研究,并编写出版《大学生野外生活生存训练》、《野外生活生存》、《高等学校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动态研究》《社区体育科学化的理论研究》、《户外体育》、《瑜伽》、《网球》等多部专著与教材。
10、学科建设
浙江农林大学省部级重点学科一览表
序号 | 省级重点学科名称 | 级别 | 领衔建设学院 | 领衔建设学科 |
---|---|---|---|---|
1 | 森林培育 | 林学一级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 |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森林培育 |
2 | 森林保护学 | 林学一级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 |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森林保护学 |
3 | 林木遗传育种 | 林学一级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 |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林木遗传育种 |
4 | 森林经理学 | 林学一级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森林经理学 |
5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林学一级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 |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6 | 林业工程 | 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 | 工程学院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7 | 园艺学 | 省级重点学科 |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筹) | 园艺学 |
8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 省级重点学科 |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筹) | 畜牧学 |
9 | 生态学 | 省级重点学科 |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生态学 |
10 | 土壤学 | 省级重点学科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土壤学 |
11 | 风景园林学 | 省级重点学科 |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 风景园林学 |
12 | 林业经济管理 | 省级重点学科 | 经济管理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 |
13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省级重点学科 | 法政学院 | 法学 |
14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省级重点学科 | 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5 | 林木遗传育种 |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 |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林木遗传育种 |
省部级重点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学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园艺学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土壤学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
校级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建筑学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工程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工业设计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旅游管理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设计学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民俗学(茶文化)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作物学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畜牧学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科
校级培育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兽医学学科(DepartmentofVeterinaryMedicine)
浙江农林大学应用数学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应用化学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学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国际贸易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会计学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企业管理学科
浙江农林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
11、专业设置
校歌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筹)
1、动物医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兽医学领域具有综合技能的人才,使其具备动物疫病诊断、检验检疫、治疗等能力,能胜任大型养殖场、动物疾病控制部门、动物医院、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兽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兽医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主干课程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生化、兽医病理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外产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兽医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兽医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胜任在现代宠物医院、大型养殖场、兽药生产企业、动物防疫站、动物进出口检疫、动物产品加工及贸易、野生动物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兽医临床诊断、生物制品和兽药开发、教学、科研、经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并能自主创业,从事畜禽、伴侣动物和野生动物诊疗等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依托浙江省动物防疫技术专业人员培训基地和浙江农林大学动物健康养殖研究中心。专任教师100%具有博士学历,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除学校设立的奖学金之外,学院还设有“惠嘉”、“荐量”、“国茂”、“诚元”等企业奖学金。目前学校已拥有与该专业密切相关的硕士点(动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养殖),每年培养约20名研究生。
2、动物科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动物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主干课程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生化、微生物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环境卫生学与牧场设计、动物育种学、添加剂与配合饲料、畜牧业经济管理等。
就业方向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生化、兽医病理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外产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兽医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兽医学等。
专业优势
本专业以省级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为支撑,具有*教学团队1个,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学院设有“惠嘉”、“荐量”等企业奖学金。目前学校已拥有与该专业密切相关的硕士点(动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养殖),每年培养约20名研究生。
就业率
2012年93.75%,2013年96.67%,2014年93.1%。
3、农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作物新种质创制、分子设计育种、种子研发与生产、质量控制与经营管理、功能型农产品生产与利用、特色作物新品种培育及其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坚实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理论基础,适应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和精品农业需要,从事粮食作物、特色经济作物及种子生产、农产品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复合型农业科技骨干和未来领导者。
主要课程
植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作物栽培学、植物保护学、植物生物技术、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农产品贮藏与综合利用、特种作物开发与利用、设施农业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后能在*机关、农业管理部门、农技推广部门、涉农高新企事业单位、种子企业、农资公司等农业相关单位从事作物新品种选育、作物高效生产与管理、新型农产品开发与利用、都市与休闲农业等有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亦可从事种子研发与生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进出口贸易以及基因工程、分子设计育种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专业优势
目前,学校已拥有与该专业相关的作物、种业、设施农业、植物保护、遗传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就业率
2012年92.59%,2013年92.59%,2014年98.18%。
4、植物保护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掌握植物保护学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生物灾害的监测预警及生态调控、检验检疫、植保投入品的应用与开发、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推广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植物保护专业实习、作物栽培学。
专业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土壤与肥料学、植物检疫学、植物保护研究法、昆虫生态预测预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施园艺学、农业生态学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以在动植物检验检疫局、海关商检局、植保站、环境保护局及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卫生防疫、房产、园林绿化等相关部门从事执法、行政管理和产品开发和推广工作;也可在跨国公司、国内知名企业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管理、市场、服务等工作,还可以进入科研、教育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进一步深造。
本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学校拥有“植物保护”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及森林保护学等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就业率
2012年96.3%,2013年94.44%,2014年92.98%。
5、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掌握食品生产卫生规范、食品分析检验技术、食品安全生产、食品质量管理技能,熟知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法规标准,能够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控制、监督、执法、认证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有机农业、果蔬贮藏与加工、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学与卫生、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毒理学、食品分析、食品有害微生物检验、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感官评价及食品风险分析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到各级质检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部门、工商系统、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技术、管理、策划、生产及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专业优势
目前,学校已拥有与该专业相关的“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6、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工程技术、管理学等知识,掌握食品加工与贮藏、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物工程等方面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食品检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等。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食品生产企业的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质量检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食品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食品质量监督、海关、商检、卫生防疫、进出口等部门的产品分析、检测工作;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相关工作等。
专业优势
本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拥有“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就业率
2012年90.63%,2013年94.25%,2014年88.71%。
7、园艺(观赏园艺)(专升本)专业
学制:二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从事观赏植物生产、繁育和栽培养护、观赏植物应用与研究、观赏植物产业开发和经营管理以及园林植物规划等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主要学习生物学、生态学和观赏园艺学、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观赏植物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园艺技术开发和推广、观赏植物相关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草坪学,观赏植物育种学,观赏植物栽培学,观赏植物病理学,观赏植物昆虫学,植物应用与造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绿地规划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方向较广泛,可到园艺种子公司,园艺产品经营公司等与观赏园艺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与技术推广工作;或可进入园林部门,风景区,园林设计规划部门及室内观赏植物设计部门等相关单位从事观赏植物养护管理、景观设计等工作;或可进入大、中专院校从事与园艺学科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专业为*特色专业,学校拥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植物营养学、风景园林学等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园艺、风景园林、设施农业、食品加工与安全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8、园艺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现代园艺生产,能从事园艺方面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生态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设施园艺、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花卉学、果树学、蔬菜学等课程。
就业方向
适合从事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植物生产、园艺产品的加工、园艺种子生产、园艺产品进出口贸易、草坪和观赏植物的养护管理、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和检验检疫等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教学、生产和行政管理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为*特色专业,学校拥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植物营养学、风景园林学等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园艺、设施农业、食品加工与安全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就业率
2012年94.12%,2013年96.3%,2014年93.02%。
9、茶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对茶全产业链和现代茶产业的综合性人才,能胜任生产经营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进出口贸易公司、饮品加工行业、教学科研院所和食品商检部门等相关工作;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信息表述、技术服务和创业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
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加工学、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学、茶树病虫防治学、茶树栽培育种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机械、饮品加工、茶食品制作、茶艺理论与实践、茶文化专题和茶保健学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口径较宽,主要去向有茶叶企业(饮品加工类、栽培加工类、贸易经营类、销售服务类等)、行政事业单位(农业管理部门、农技推广部门等)、教学科研院所和食品商检部门等。
专业优势
学校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合作,共同培养茶学方向研究生。
10、食品科学与工程(粮油储检)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食品科学、粮油储检、食品工程技术、管理学等知识,掌握粮油贮藏与食品加工、粮油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等方面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从事粮油储藏管理、害虫控制、品质检测与控制、粮油设备及加工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粮油储藏学、粮油品质分析与检验、粮食安全与质量控制、储藏物害虫综合治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原理、通风除尘与物料输、粮食加工机械与设备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定向于浙江粮食系统,在各级粮食企业主要从事粮油储藏管理、害虫控制、粮油品质检测、粮油食品加工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享有国有企业待遇。
专业优势
本专业属浙江省粮食系统定向招生专业,也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拥有“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1、林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林学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前沿林业科学和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林业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森林可持续发展等。
就业方向
该项目主要为学生进入国际顶尖学府深造提供机会,为学生进入全球林业研究机构、*与企事业单位就业提供平台。
证书颁发
就读林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专业的学生,符合浙江农林大学毕业条件者,授予浙江农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浙江农林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经浙江农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授予浙江农林大学学士学位;符合UBC录取条件的学生可申请参加浙江农林大学与UBC学分互认项目,赴UBC学习,完成所有学习环节后,符合UBC学位授予条件的,由UBC授予学士学位证书。
专业优势
UBC为世界著名大学,位于气候宜人、风光如画的加拿大温哥华市,在2012-2013英国权威媒体TimesHigherEducation世界大学排名榜中排名第30位。林学专业是该校最具优势的专业之一,在全球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林学相关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均居世界领先水平。本合作项目引进UBC先进的教育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科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学方法、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体系等优质教育资源。
2、森林保护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系统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理论与方法、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外来有害生物检疫检验理论和方法、现代农药开发与应用技术、生态安全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核心技能,能胜任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植物检验检疫、生物农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工作,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身体素质;接受良好的森林保护专业知识培养,掌握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植物检疫、林木化学保护、生物农药等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基础扎实,技术过硬,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进一步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
主要课程
植物学、微生物学、普通病理学、普通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昆虫学、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植物检疫、林木化学保护、树木学、森林生态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
就业方向
森林保护工作专业技术性强,对专门知识的要求高,且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与检疫一直有强大的行业支撑。毕业生适合在林业、农业、园林、环保、海关检疫、公共卫生、教育等相关行业部门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生态安全、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生产、管理、教学和研发等工作。森林保护专业对接国家和省新兴战略生物产业,毕业生适合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生物农药、农用生物制剂、绿色化学农药等方面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等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以森林保护学*教学团队为支撑,依托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天目山*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林学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省级重中之重学科森林保护学科、浙江省“生物三药”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林业病虫花防治学教学团队等一批国家、省级、行业平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学校已拥有与该专业相关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完整体系,包括: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竹资源与高效利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林学、生物学、生态学等一级硕士点;森林保护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二级硕士学位点。
3、生态学(生态工程技术)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环境科学、林学、水土保持学等相关学科基本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遥感应用与计算机辅助制图等相关应用技能,能开展生态环境调查、生态规划编制、生态工程设计与生态修复实践,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生态学、植物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生态环境监测与生态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规划、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恢复与生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学、自然保护区管理、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制图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级环保局生态办、水利局水保办、林业局生态办、农业局、发改局、城乡规划局、国土管理局以及各类规划设计研究院、自然保护区等,从事与生态相关的行政管理、规划编制和生态工程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生态、环保、资源、规划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各类林业、农业、环保技术推广中心、生态工程技术公司、环境治理公司、园林绿化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碳计量与减排技术、生态规划、设计、建设及咨询等工作;在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水土保持学、城乡规划学等相关学科继续深造。
专业优势
本专业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生态学学科和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森林培育与森林经理学,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生态系统定位站、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3个碳循环与固碳减排相关的省级创新平台。
目前学校已拥有与该专业相关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完整体系,包括: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竹资源与高效利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生态学、林学、生物学等一级硕士点;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二级硕士学位点。
就业率
2014年100%。
4、中药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中药的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药品生产管理与营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从事药物的研发、生产、检验和管理,药材种植和品种培育,可以在各类药物研究单位,医药、食品、农林产品深加工等企业,医院药房、药店,药品检验等部门从事中药生产销售、鉴定与检验,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合理用药等工作,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特色
本专业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3-6年,修满160学分方能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含中药资源利用和功能因子开发两个方向,前期的中药学专业基础课相同,后期则根据相关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目标,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开设多门综合实验、实训和专业实习课程,面向学生定期开设中药现代化专题讲座,邀请业内知名专家介绍行业动态、发展方向和研究进展,使人才培养更好地契合于社会需求。
主要课程
中药学、中医学基础、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资源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育种学等。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药企业、质检、食品保健行业,医药院校,药材种植基地,药房药店,社区医院等单位和机构从事研究、管理、鉴定、检验、销售和服务的相关工作,有良好的就业途径和深造机会。
专业优势
本专业以中药学科、省重中之重学科森林培育、国家林业部重点学科遗传学等学科为支撑,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级创新平台。目前学校已拥有与该专业相关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完整体系,包括: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竹资源与高效利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林学、生物学等一级硕士点和森林培育、遗传学、化学生物学等二级硕士学位点。
就业率
2012年90%,2013年100%,2014年98.46%。
5、生物技术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基础,掌握生物技术理论知识,以及细胞与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发酵工程、次生代谢产物分离、生物信息及数据分析等实验技能,具有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一定经济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原理、基因工程原理与应用、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植物组织培养、天然产物分离与应用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从事现代生物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生物保健品、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植物新品种改良、培育与快速繁殖等工作。能在农林、食品、医药、牧渔、环保等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农学、生物学或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专业优势
本专业是浙江省的重点专业和优势专业,以省重中之重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遗传学等学科为支撑。拥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创新平台5个。
目前学校已拥有与该专业相关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完整体系,包括: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竹资源与高效利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林学、生物学、生态学等一级硕士点;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等二级硕士学位点。
就业率
2012年98.25%,2013年96.77%,2014年96.30%。
6、林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满足林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重点培养三类人才:一是实施精英教育,以考研、出国为培养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和未来的科学家;二是结合产业需求,与企业紧密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双导师制”,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企业家;三是培养立足浙江现代林业行政管理、农村管理(村官)的未来领导者。
主要课程
森林培育学、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种苗学、林木育种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经理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合在农业、林业、城镇建设、环境保护、旅游、检疫、科研、教育等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在森林培育、森林资源规划与管理、城市绿化与养护、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种子品质检验、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经济林培育与加工利用、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病虫害防治与检疫等方面从事技术创新、技术服务等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为*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2014年列入国家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计划项目。2013年全校专业评估排名第一。以省级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林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生态学、省级重中之重二级学科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林木遗传育种为支撑,拥有1个*教学团队、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与实验实践中心等教学平台与条件。
目前学校已拥有与该专业相关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完整体系,包括: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竹资源与高效利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林学、生物学、生态学等一级硕士点;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林木遗传育种、园林植物等二级硕士点等。
就业率
2012年92.21%,2013年93%,2014年93.22%。
环境与资源学院
1、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科学、遥感信息解译、空间信息大数据分析等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具备空间信息管理、GIS系统软件应用研发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研发和应用型人才,以及可继续深造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型人才。
主要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设计与开发、C#程序设计、遥感技术原理与应用、现代测量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量地理学、地图学。
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范围极为广泛,是新兴的空间信息高科技产业。根据麦可思调查,专业就业竞争力在全校排名第二,每年人才供不应求。近年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GIS)人才的需求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该专业成为人才供不应求的热门专业之一。《Nature》称它为21世纪最有统治力的技术之一,GoogleMap、GoogleEarth、Baidu地图和智能手机上的LBS广泛应用是GIS地理信息技术走进生活的例证。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城市建设、国土规划、市政建设、GIS软件开发、IT信息产业、空间大数据分析、农林水等单位,以及各类高新技术公司找到适合自己发挥专业技能的岗位,也可报考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
专业优势
本专业是新兴特色专业,以“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中之重学科为主要依托;教学团队获“第七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专业主干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是省级精品课程;建有浙江省测绘二院、省大队地理信息中心、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园等多个实习教学基地,学校是浙江省全国GIS水平考试唯一考点。学校已拥有与该专业相关的森林经理学、林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学位授予权。
就业率
2012年100%;2013年92.98%;2014年100%。
2、测绘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管理与应用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具备较强的大地测量、数字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房地产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从事工程测绘及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教学或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测绘学概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地图制图学基础、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学基础、卫星导航定位、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
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前景好,社会需求量大。毕业生可就业于国土资源管理、交通、建筑、水利、电力、国防、工程勘察、城市建设和房地产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测绘及相关地理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可进一步深造,报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摄影测量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专业优势
本专业依托于省级重中之重学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配套各类先进的测绘仪器设备和信息处理的软硬件,与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同济大学等共建共享实习基地;学校有与该专业相关的森林经理学、城乡规划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学科点硕士学位授予权。
3、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农业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及评价;掌握提高水分、养分、土壤、生物等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与方法;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及退化防治等宏观管理与决策的能力。
主要课程
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地质地貌学、微生物学、试验设计与统计、环境与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与环境概论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宜在农业、土地、环保、水利、农资、农产品质量检测等部门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与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进一步深造,报考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专业优势
该专业主要以省级重点学科土壤学科为主要依托,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亚热带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省级重点实验室”、“农林碳汇与生态环境修复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森林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国际空间生态与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等。专业主干课程“土壤学”为*精品资源共享课,拥有“土壤学”省级教学团队,在科研和教学方面获得多项成果和奖励,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保持密切合作,可为专业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便利。学科拥有“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硕士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农业环境保护”3个二级硕士点,以及“农业资源利用”推广硕士点。另外学校已拥有与该专业相关的农学、园艺等学科点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就业率
2012年100%;2013年88.46%;2014年85.19%。
4、环境工程专业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培养具备水、气、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以及环境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工程知识,具有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运营管理、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研究与开发以及制定环境规划的能力,能在*部门、企事业单位、规划与设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以及环保技术研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流体力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评价与规划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在环保企业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以及工艺与设备的研发等工作,也适合在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以及规划、设计等企事单位从事环境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进一步深造,报考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环境科学、能源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毕业生工作后可报考注册环保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等当前环保行业炙手可热的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优势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污染防治研究所、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获得多项成果和奖励。本专业与加拿大AlbertaUniversity学分互认,与英国MiddlesexUniversity、加拿大RoyalRoadsUniversity等高校联合办学,拥有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资源利用等硕士学位授予权。
就业率
2012年96.77%;2013年98.31%;2014年91.53%。
5、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等专业基本技能,熟悉资源与环境、城乡规划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领域发展动态,能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城建管理、土地规划和管理、旅游规划和开发及相关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人文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详细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综合实习、城市详细规划综合实习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城建、国土、房地产和环境相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门从事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旅游规划、区域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也可进一步深造,报考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区域经济和土地资源管理等学科点硕士学位研究生。
专业优势
本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以省级重中之重学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学校有城乡规划一级硕士点,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风景园林学、生态学等专业的硕士点。
就业率
2012年98.55%,2013年100%,2014年98.33%。
工程学院
1、工业设计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的新产品设计开发理念及较高的工程素质、人文素养,能在企业、专业设计机构、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调查研究、新产品开发设计、设计管理和相关学术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工业设计史、设计心理学、设计表达、造型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产品设计、专题设计等。
就业方向
可在各类3C(通信、计算机周边、消费娱乐)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家具、工艺礼品、装备制造等企事业单位或专业设计公司从事设计调研、新产品设计与开发、人机交互设计、包装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设有家具设计与工程、林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
深造方向
毕业生可报考设计学、艺术学、工业设计、家具设计与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
就业率
2012年100%,2013年92.45%,2014年92.73%。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及农林装备产业第一线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CAD基础、微机原理、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工业生产领域,特别在高端装备、农林装备等产业中从事结构工程师、制造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测控工程师以及企业生产与管理等工作;也能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设有森林工程、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硕士点。
深造方向
毕业生可报考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和精密机械等方向继续深造。
就业率
2012年100%,2013年95.76%,2014年97.41%。
3、木材科学与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木材物理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木质材料、木材科学及其现代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在木质材料开发与生产、家具设计与制造、木结构建筑与室内装饰工程等领域的企业、设计院所、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相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木材学、木材干燥学、胶合材料学、复合材料学、木质材料加工设备、建筑设计基础、家具设计与制造、木质制品生产工艺学、木质材料生产工艺学、人造板表面装饰、木质材料及制品的质量控制、企业洁净化生产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类木质材料加工、家具、木结构建筑等工业企业及附属加工的工业部门,或在物资、轻工、建工、房地产开发、海关商检以及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设计院(所)等单位承担工程技术、产品开发与生产、科学研究、教学、经营及管理等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设有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家具设计与工程、林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等。
深造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木材科学与材质改良、人造板工艺技术、竹材工业化利用、林产化工、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等研究方向继续深造。
就业率
2012年98.73%,2013年95.15%,2014年97.53%。
4、木材科学与工程(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室内与家具设计基本理论与技能,具备宽广的文化与创新设计能力,能够从事家具设计与制造、室内设计与装饰工程、家具与原辅材料营销、室内与家具企业管理、相关科学技术研究与教学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图学、人体工程学、装饰材料学、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家具造型设计、家具结构设计、家具制造工艺学、模型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装饰工程和工程概预算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家具设计公司、家具制造企业、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管理、制造和营销等工作;也可从事相关领域的设计、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设有家具设计与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
深造方向
毕业生可报考家具设计与工程、工业设计和设计艺术学等方向继续深造。
就业率
2012年100%,2013年95.15%,2014年97.53%。
5、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塑料、胶黏剂、涂料及功能复合材料等高分子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成型工艺、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胶合材料学、涂料工艺学、纤维素化学、复合材料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结构与性能测试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设有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
深造方向
毕业生可报考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材料等方向继续深造。
就业率
2013年98.21%,2014年100%。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
1、旅游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合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掌握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旅游景区管理、会议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基础理论与方法,具有导游讲解、饭店服务、景区规划及一定的外语沟通、旅游信息系统运用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与部门从事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环境学、旅游开发学、旅游电子商务、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规划、景区管理、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
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旅游行业,同时兼顾其他现代服务业,可从事高星级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休闲农业园区、精品民宿等旅游企业以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技术工作,也可继续在本校或其他高校攻读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硕士学位。本校设有城乡规划等相关硕士学位点。
就业优势
本校设有城乡规划等相关硕士学位点。
就业率
2012年96.55%,2013年93.67%,2014年94.06%。
2、环境设计(园林艺术设计)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艺术设计思想、掌握园林艺术设计的原理、方法及工程实践经验的能力,具备园林规划设计、室内外空间环境创意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美术基础、构成设计、景观设计初步、设计表现、景观建筑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造景艺术、观赏植物学等。
就业方向
能在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单位从事园林设计、园林施工,以及相关学校、*部门、企业等单位从事园林教育、园林技术管理、项目工程策划等工作。也可以在本校或其他高校进一步读研深造,本校设有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等相关硕士学位点。
专业优势
本校设有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等相关硕士学位点。
就业率
2012年96%,2013年91.23%,2014年88%。
3、建筑学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建筑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美术基础、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中外建筑史、建筑物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师职业教育等。
就业方向
能在建筑与规划设计单位从事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以及高等学校、相关*部门、建筑开发等单位从事建筑教育、建筑技术管理、建筑工程策划及房地产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在本校或其他高校进一步读研深造,本校设有建筑学等相关硕士学位点。
专业优势
本校设有建筑学等相关硕士学位点。
就业率
2012年100%,2013年87.5%,2014年91.53%。
4、土木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在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及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概预算等。
就业方向
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风景园林、市政工程等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本校或其他高校进一步读研深造,本校设有建筑学等相关硕士学位点。
专业优势
本校设有建筑学等相关硕士学位点。
就业率
2012年96.08%,2013年94.92%,2014年96.67%。
5、园林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园林规划与设计、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相关企业从事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生态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美术基础、中外园林史、设计初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栽培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
能在风景区、森林公园、城乡建设、园林、规划、农林业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以到本校或其他高校进一步读研深造。本校设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等相关硕士学位点。
专业优势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也是浙江省省级重点专业。2012年获浙江省省级优势专业立项建设,2013年获教育部“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专业建设项目立项。
就业率
2012年98.04%,2013年88.71%,2014年98.36%。
6、风景园林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管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能胜任风景区、公园、广场、居住区、传统园林及遗产保护等各类风景园林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花卉学、园林树木学、美术基础、中外园林史、风景园林设计初步、风景园林设计原理、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区规划、遗产保护概论等。
就业方向
能在规划设计单位、*与企业管理等有关部门从事风景园林学相关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工作,也可以进一步到本校或其他高校读研深造。本校设有风景园林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等相关硕士学位点。
专业优势
本校设有风景园林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城乡规划、建筑学等相关硕士学位点。
就业率
2012年90.63%,2013年93.85%,2014年97.06%。
经济管理学院
1、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林业现代化建设及山区社会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农林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掌握社会经济调查、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和经济核算等方法和技能,具有国际视野、生态文明意识、深厚的“三农”情怀、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林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农林业政策学、技术经济学。
就业方向
学生可考入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或者到各级*部门、教学科研单位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政策研究、行政管理、教学和科研、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等方面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为浙江省省级重点专业,依托林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的优势平台,拥有农林经济管理一级硕士和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硕士2个硕士点。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等国外高校有“2+2”学分互认合作项目,学生可在本专业修完两年后进入上述学校相关专业学习,完成相关学分后可同时获得两个学校的毕业文凭。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瑞典林奈大学等高校有交换生访问生项目,学生可在大学期间前往对方学校学习6-12个月。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和斯旺西大学等有“4+1”硕士研究生项目。
专业优势
本专业为浙江省省级重点专业,依托林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的优势平台,拥有农林经济管理一级硕士和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硕士2个硕士点。
就业率
2012年95.65%,2013年98.41%,2014年94.44%。
2、会计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拥有扎实会计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熟悉国际会计惯例以及中国会计规范,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生态理念和创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
就业方向:学生可考入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或者到各类企事业单位、*部门、银行及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审计、理财、税务、资产评估及与之有关的咨询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为浙江省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国外高校有“2+2”或“3+1”学分互认合作项目,学生可在本专业修完两年或三年后进入上述学校相关专业学习,完成相关学分后可同时获得两个学校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瑞典林奈大学、台中静宜大学等十余所海外高校有交换生访问生项目,学生可在大学期间前往对方学校学习6-12个月。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高校有硕士研究生项目,同时还有寒暑假学生赴美社会调查项目。
专业优势
本专业为浙江省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就业率
2012年95.24%,2013年97.48%,2014年93.64%。
3、工商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了解我国工商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工商管理的惯例和规则,熟悉民营企业经营环境和特点,具备分析和解决工商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生态文明意识,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测评与人员选拔、工作分析与职务设计、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与薪酬管理、质量管理、创新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沟通、市场研究。
就业方向
学生可考入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或者到现代工商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战略管理、服务管理等管理工作,也可在有关*部门、学校和科研院所等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属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国外高校有“2+2”或“3+1”学分互认合作项目,学生可在本专业修完两年或三年后进入上述学校相关专业学习,完成相关学分后可同时获得两个学校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瑞典林奈大学、台中静宜大学等十余所海外高校有交换生访问生项目,学生可在大学期间前往对方学校学习6-12个月。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高校有硕士研究生项目,同时还有寒暑假学生赴美社会调查项目。
专业优势
本专业属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就业率
2012年98.15%,2013年89.66%,2014年100%。
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及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及其贸易政策、法规,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国际商务谈判能力,能熟练进行国际贸易实务全过程操作,具有国际视野、生态文明意识,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商务英语、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国际金融、世界经济概论。
就业方向
学生可考入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或者进入外贸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银行等从事外销、采购、报关、报检、单证、货代、结算等实务及管理岗位工作,还可在事业单位、*机关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国际贸易相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属校级重点专业与校级国际化专业,中外教师共同授课、中外学生共同学习,主要专业课采用全英语或双语授课,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涵盖进出口贸易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很好培养,在各种专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国外高校有“2+2”学分互认合作项目,学生可在本专业修完两年后进入上述学校相关专业学习,完成相关学分后可同时获得两个学校的毕业文凭。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瑞典林奈大学、台中静宜大学等十余所海外高校有交换生访问生项目,学生可在大学期间前往对方学校学习6-12个月。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高校有硕士研究生项目。
就业率
2012年96.51%,2013年100%,2014年97.67%。
5、电子商务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经济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具有创新精神,能熟练运用电子商务技术、现代管理方法、现代营销理念等知识与方法开展现代电子商务应用与管理、电子商务自主创业、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
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电子商务实务运作、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交互网站设计、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
就业方向
学生可考入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继续深造;也可在*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或者在各类企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的策划运营和管理、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移动商务运营等工作;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商务自主创业。
国内高校交流与企业合作项目
本校为全国高校电子商务联合实验室常务理事单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可以到联合实验室几十所高校进行互访和学习,这些学校中包含了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专业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和地方*签署实习基地协议,可以在大学期间的不同阶段,在这些企业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内,参与全程的电子商务实践和实习活动。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等国外高校有“2+2”学分互认合作项目(可同时获得两个学校的毕业文凭);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瑞典林奈大学等高校有交换生访问生项目(在大学期间前往对方学校学习6-12个月);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和斯旺西大学等有“4+1”硕士研究生项目等。
就业率:
2011年100%,2012年98.04%,2013年94.92%,2014年100%。
6、市场营销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营销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中国企业营销环境和市场运作,具有战略营销思维、精于市场开拓、掌握交流和沟通技能、善于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在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及其相关部门从事各种营销业务及营销管理工作,具有生态理念和创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主干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研究、品牌管理、服务营销、企业战略管理、商务礼仪、市场营销策划。
就业方向
到各类型企业从事市场研究、营销管理、营销策划与执行、人员销售、人际沟通等方面工作,在咨询公司从事市场营销咨询和培训工作,根据市场提供的机遇进行创业或在事业单位、*机关以及其它有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国外高校有“2+2”或“3+1”学分互认合作项目,学生可在本专业修完两年或三年后进入上述学校相关专业学习,完成相关学分后可同时获得两个学校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瑞典林奈大学、台中静宜大学等十余所海外高校有交换生访问生项目,学生可在大学期间前往对方学校学习6-12个月。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高校有硕士研究生项目,同时还有寒暑假学生赴美社会调查项目。
就业率
2012年100%;2013年96.83;2014年98.15%。
7、金融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随着经济和金融发展而设立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性金融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金融工程的主要技术和方法,能够运用金融工具和数量分析方法解决金融实际问题,具备处理银行、证券、投资和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并熟悉国家金融监管的政策和法规,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货币银行学、金融工程学、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
就业方向
学生可考入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继续深造;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部门从事金融工具创新、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金融工作;还可在事业单位、*机关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与金融工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国外高校有“2+2”或“3+1”学分互认合作项目,学生可在本专业修完两年或三年后进入上述学校相关专业学习,完成相关学分后可同时获得两个学校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上州分校、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瑞典林奈大学、台中静宜大学等十余所海外高校有交换生访问生项目,学生可在大学期间前往对方学校学习6-12个月。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高校有硕士研究生项目,同时还有寒暑假学生赴美社会调查项目。
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政学院
1、城市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城市治理理念及方法,能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城市执法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及城市社区管理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城市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城市生态学、城市社区管理、城市数字化管理、行政法学、城市管理法规等。
就业方向
在党政机关从事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城市执法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及城市社区管理等方面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管理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拥有城市管理专业硕士点(学术型)、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硕士点(专业硕士)。
就业率
2012年100%,2013年98.25%,2014年96.77%。
2、法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科学的法治信念,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制度;具备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必要的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知识和人文素养,熟练的法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主要课程
法理学、民法、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环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就业方向
在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机关从事法律工作;在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事务和相关的行政管理、教育、科研等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具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硕士点。
就业率
2012年89.06%,2013年100%,2014年100%。
艺术设计学院
1、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具有数字媒体艺术和摄影艺术两个专业课程模块,培养具备扎实的图片、影视、新媒体的造型与表达能力,掌握影像史论、新闻传播、广告制作、艺术观念的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各种媒材,进行专业创作和设计应用的新媒体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字媒体:动画原理与设计、三维动画、实验数码视频、视频设计与多媒*作、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Flash动画、虚拟现实等。
摄影模块
影像视觉心理、视听语言、生态影像调查、电视新闻、新闻与报道摄影、影视短片创作、影视广告、影视特效、人像摄影、商业摄影。
就业方向
在动画公司、多媒体公司、网络公司、艺术设计领域、影视音像出版部门、教学科研部门、电视台、报社、高等教育、广告业以及各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新媒体创作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
就业率
2012年100%,2013年92.86%,2014年100%。
2、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能从事服装设计、服装终端陈列与视觉推广、服装行业流程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服装概论、服装材料学、时装画技法、服装缝纫原理、服装设计初步、女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史、服装工艺设计、成衣设计等。
就业方向
可在服装相关企事业单位或中等专业学校,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服装营销、管理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专业优势
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就业率
2012年97.73%,2013年100%,2014年97.87%。
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设计意识和专业设计理论,具有品牌形象策划与设计、网页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书籍印刷品设计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编排设计、标识设计、宣传册设计、视觉导向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艺术设计、商业品牌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企业品牌设计等。
就业方向
可在广告、包装、媒体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设计、平面设计、产品包装、版面设计、美术编辑等方面相关工作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就业率
2012年90.91%,2013年94.12%,2014年90.57%。
4、文化产业管理(茶文化)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熟知文化学和管理学知识,掌握茶领域品牌策划和推广技能,具备茶文化艺术创意思维,并具有一定国际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中外文化概论、民俗学概论、文化产业概论、茶文化通论、茶学概论、基础茶艺、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茶的制作与评品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茶文化传播与推广、品牌策划与管理、茶产品经营及自主创业等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
就业率
2012年100%,2013年92.98%,2014年95.24%。
5、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开阔的现代文化视野,能在文化、宣传、教育等部门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写作、文秘学、演讲与口才、新闻理论与实践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宜到文化部门从事写作、研究、编辑、出版等工作,或者到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教学、公关、企划、宣传等工作。
就业率
2012年94%,2013年96.08%,2014年96.30%。
6、广告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与人文素养基础、创新精神、创意与创业能力,掌握广告学理论与技能,熟悉现代传媒、创意、营销、公关、会展、创业等知识,集广告运作能力、策划创意能力、信息传播能力于一身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研究、影视广告编导、电脑图文设计、广告经营与管理、品牌传播、广告心理学、广告美术基础等。
就业方向
在广告行业、新闻媒体广告部门从事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经营与管理等工作;在创意、咨询公司从事项目策划、运作与管理等工作;在会展、公关公司从事会展、公关活动的策划、管理、设计等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传播、组织形象传播、市场推广、对外宣传等工作。
专业优势
本专业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就业率
2012年96.51%,2013年93.02%,2014年100%。
信息工程学院
1、物联网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农林行业背景,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和广泛的工作适应性,能在农林物联网信息产业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系统集成及管理,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物联网工程概论、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
就业方向
在物联网信息产业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系统集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专业特色
本专业学生紧密结合农林行业,以培养掌握物联网技术方面的特色人才为目标,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具备开发、应用与管理农林行业物联网系统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长,培养以物联网软件设计、开发为主的软件工程师和培养以物联网硬件开发、集成为主的硬件工程师。两方面人才都以应用为主,注重实践,结合林业生产实际,与物联网相关企业联合办学,开展特色课程和多元化实践教学,建立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即注重实际应用,又懂行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电子线路、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微机系统与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与技术、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等。
就业方向
工商企业、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以及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与应用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根据2014年的麦可思数据,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薪资水平排名全校第3/57,就业竞争力排名全校第7/57,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100%满意)排名全校第1。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新兴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近年来采取多种举措进行特色人才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化培养,和达内集团合作开办卓越工程师创新实验班。
围绕开展信息技术与林学相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自成一体。一是结合行业优势,开展特色人才培养;与省地县林业部门联合培养,成立林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定制班,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夯实基础,开设林业信息技术与嵌入式系统两个方向,完善了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特色课程,和达内集团合作创办卓越工程师创新实验班。二是开展多元化实践基地建设,推进政、产、学、研结合;建设了校内创新创业平台;和多个知名IT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引入PAT认证考试直接对接就业市场。三是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利用学院的学生创新平台,积极支持与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
就业率
2012年83.33%,2013年91.07%,2014年94.83%。
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从事信息搜集与加工、信息处理和分析、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与管理、信息利用、信息服务、信息产品推广、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产业宏观管理以及信息科学理论研究,能在各级管理部门、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财务会计、生产与运行管理、电子商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工程、运筹学、统计分析、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就业方向
教育科研单位、*各级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工商企业、证券银行等机构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及运行、维护和管理评价等工作。根据2014年的麦可思数据,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薪资水平排名全校第12/57,就业竞争力排名全校第4/57.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依托我校经、管、法、文、哲、理等学科的优势,突出计算机学科、管理学、经济学三者的相互交叉渗透的特色,以复合性、实用性、先进性为特点。一是结合专业优势,突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研究,与临安、德清、义乌、诸暨等*部门联系紧密,实现校地合作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取得了丰硕成果;与阿里巴巴、义乌购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强化特色人才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二是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就业率
2012年98.05%,2013年96.46%,2014年96.05%。
4、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好的工程素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电子设备与系统、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控制技术的融合能力,能从事以上相关系统的各类电子设备、检测控制和信息系统,尤其是农林业智能仪器与装备的研究、设计、应用和开发,并富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及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子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EDA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DSP技术及应用。
就业方向
教育科研单位从事电子信息技术教学和科研,在电子信息管理、电子设备、计算机、通讯等企业从事电子信息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行、调试、维护等技术和管理工作。根据2014年的麦可思数据,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薪资水平排名全校第5/57,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比率名列全校第2/57),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100%满意)排名全校第1。
专业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围绕开展电子信息技术与农林业相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自成特色。一是实行“平台+模块”的专业培养模式,构建以大类限选课为基础、以专业核心课为中心、以专业选修课为辅助的课程体系;二是开展特色课程,增设农产品及温室环境无损检测等课程,增强“智慧农林业”特色;三是开展多元化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建设了校内创新创业基地;与唐桥科技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四是以学科竞赛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将专业教师科研成果引入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充分利用学科的学生创新基地,积极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学科竞赛。
就业率
2012年95.31%,2013年100%,2014年94.83%。
外国语学院
1、英语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良好人文素养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较高的人文和生态素养,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具体说来,重点培养以下三类人才:一是实施精英教育,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培养出国留学与考研为主的创新型人才;二是结合社会需求,通过平台+模块的教学方式,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能从事涉外活动的创业型人才;三是培养能担任英语教育和培训行业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交际口语、高级英语、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语言学导论、英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实用英语翻译、英语口译、英语教学法、外贸英语函电、国际电子商务英语等。
就业方向
大中小学英语教育和英语培训机构、对外经贸与科技交流、旅游、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各类涉外服务等。
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专业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先后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加拿大昆特兰理工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参加交换生、访问生、3+1学分互认、带薪实习等项目。
就业率:2012年99.15%;2013年96.36%;2014年98.30%。
2、日语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良好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和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日语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日语、中级日语、高级日语、日语阅读、日语听说、日语写作、日语实用语法、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口译、日本文学史与作品欣赏、日本文化与社会、商务日语、日语报刊选读等。
就业方向
学生可在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继续深造,也可到各级*部门、教学科研单位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对日经贸与科技文化交流、旅游、翻译、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各类涉外服务等工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专业国际化特色显著。先后与日本同志社大学、城西国际大学、静冈产业大学、相爱大学等日本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每年派遣近30名学生赴日高校交流学习。具体合作形式包括交换留学、派遣留学、2+2、3+1、短期留学、日方学生到我校留学交流、学生考取日本高校硕士研究生等。每年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短期留学项目,向静冈大学、静冈艺术大学等派遣留学生。参与*际交流基金的“心连心”项目,形成学生课外活动的国际化。
就业率
2012年为96.49%,2013年为100%,2014年为98.25%。
理学院
1、应用化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掌握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注重理论与实践、分析与综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厚基础、宽口径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具有坚实应用化学理论基础,能够从事应用化学及相关专业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管理及技术培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现代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及物理、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技术、有机合成、化工原理、林产品加工利用、精细化学品及应用、林产品检验等和上述课程有关的实验课程。
就业方向
在科研机构、商品检验、化工、仪器、环保、医药、外贸、海关、质检、食品行业、能源、建材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检验、环境监控和技术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也可报考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所的功能材料、生物化工、药物化学等方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培养特色
本专业设有省级生物质材料利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采取多种举措强化特色人才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美国拉玛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静宜大学等高校进行3+2学分互认联合培养、交换生培养等,与浙江省质检局、环保局、传化化工、华特化工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签定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突出,约三成学生在省大学生化学竞赛、挑战杯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毕业生专业素质能力得到广泛认可。研究生录取率居全校前列,其中2010届考研录取率达23%,其中有多人考入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中科院、中国林科院、浙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名所。
就业率
2012年98%,2013年95%,2014年94%。
2、应用统计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良好的数学基础和统计学基础理论,具有较宽的社会与经济领域知识面,动手能力强、思想道德素质高,能在社会、经济、金融、保险、IT、科技以及*机关等部门从事统计调查、数据分析、风险决策、信息管理等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统计学、概率论、数理统计、抽样调查、实验设计与分析、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用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软件、数据挖掘、金融市场分析等。设置经济管理统计和数据分析两个专业方向。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报考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所的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或报考本专业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合作办学2+2项目。可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保险、IT及科技等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
培养特色
当今互联网时代对数据分析人才需求非常强烈,本专业以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统计建模大赛和专业实习为载体,强化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近四年来学生获全国统计建模和浙江省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等竞赛奖项名列省内高校前茅;多名学生考取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的统计学、金融学硕士;有学生供职于美国辉瑞中国公司、华院数据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杭州斯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纳斯达克上市)等知名大公司;2013、2014年本专业都有20%的毕业生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各大银行,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层次普遍较高。
就业率
2012年88.89%,2013年100%,2014年100%。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当前主流开发工具,具有较强的数学建模、算法设计与分析编程等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时具有突出的数学优势,具备网络科技创新的能力与素质。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统计、运筹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数值分析、计算机图形学、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报考数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专业目前已经与美国(上州)南卡大学签定了本科2+2交换生培养及研究生选送等协议。学生就业时可选择与数学、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IT、金融、教育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网络维护等工作。
培养特色
本专业为校级特色建设专业。注重将数学思维优势与信息时代的创业机会相融合。培养的学生数学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就业薪资水平较高。近三年学生承担*、省级创新课题4项,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2篇,学生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数量居全省同类专业前列。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基础与应用能力竞赛优势明显,以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例,近三年获金奖4项,银奖10项。专业安排了“IT技术联盟——建模与程序开发设计竞赛——综合课程设计——企业实训”等四年不断线的素质拓展教学环节。实施了校企联合的实训教学体系,专业与多家IT企业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达到了师资、技术、软硬件环境的共享与实训课程学分互认。通过校企合作,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毕业薪资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毕业生供职于国家电网、达内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与公司,薪资水平居全校各专业前列。
就业率
2012年91.11%,2013年90.91%,2014年92.86%。
12、历任领导
浙江农林大学
党委书记
耿启明 1959年7月---1978年7月
徐炳全 1978年7月---1984年2月
赵学廉 1984年2月---1988年1月
施社模 1988年1月---1988年8月(主持工作)
方心一 1988年8月---1990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0年10月---1992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2年10月---1998年8月
陈敬佑 1998年8月---2009年9月
汤勇 2009年9月---2010年5月(主持工作)
宣勇 2010年5月---至今
校长
耿启明 1959年7月---1960年11月
赵雨农 1960年11月---1978年7月
王宪恩 1978年7月---1984年2月
戎文治 1984年7月---1987年1月(代院长)
刘茂春 1987年1月---1988年9月(主持工作)
刘茂春 1988年9月---1990年10月
忻士文 1990年10月---1991年6月(主持工作)
忻士文 1991年6月---1992年9月(代院长)
田荆祥 1992年9月---1998年8月
方志刚 1998年8月---2000年7月(主持工作)
张齐生 2000年7月---2008年12月
周国模 2008年12月---至今
13、现任领导
校园一角
张齐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誉校长 教授
E-MAIL:zjfuo@la.hj.zj.cn
宣 勇 党委书记 教授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
E-MAIL:xy@zafu.edu.cn
周国模 校长、党委副书记 教授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分管人事、计划财务工作
E-MAIL:zhougm@zafu.edu.cn
方 伟 党委副书记 教授
协助分管组织、统战、离退休、工会、教代会、信访工作
E-MAIL:fwl@zafu.edu.cn
余 杰 党委副书记 副研究员
协助分管宣传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本科生招生就业、共青团工作、
普法和保密工作
E-MAIL:yj@zafu.edu.cn
王自勇 副校长 教授
协助分管校园建设、安全保卫、后勤服务、公共事务工作
E-MAIL:wzy@zafu.edu.cn
鲍滨福 副校长 教授级高工
协助分管学校创业、地方合作与对外联络、校园产业、校友工作
E-MAIL:bfbao@zafu.edu.cn
汪志银 纪委书记 副教授
分管纪检、监察、审计、人民武装工作
E-MAIL:wangzy@zafu.edu.cn
金佩华 副校长 研究员
协助分管科研、图书、档案、实验室与设备、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农林场建设工作
E-MAIL:jinph@zafu.edu.cn
14、科研成果
浙江农林大学
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包括*科技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33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近5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8项。先后与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贵州等省的50多个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学校连续2年被评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连续10年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获批*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
15、所获荣誉
校园风光
大学
近年来,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有*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建有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及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生
近五年,本科生在全国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和省部级奖800余项,其中获全国“挑战杯”竞赛金奖2项、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在杭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优秀单位。涌现出“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最美浙江人—2012青春领袖”杨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
16、知名校友
“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最美浙江人—2012青春领袖”杨珍
上一篇:山东管理学院
下一篇: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