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教育部转发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科普小知识2021-08-07 03:43:40
...

关于转发《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及说明

学位办公室第14号[2018]

相关学位授予单位:

自1998年获得工程硕士学位以来,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应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将工程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以下简称“工程”专业学位)。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协调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国家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起草了《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现将《指导意见》和指示转发给你们。《指导意见》将从2018级工程硕士研究生开始实施。以往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可参照指导意见进行相应调整。原学位办公室《关于制定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1999年[第7号)和学位办公室《关于制定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09年[第23号)终止执行。

附件:1。工科研究生培养计划编制指南

2 .《关于制定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说明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5月4日

附件1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培训计划指南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德才兼备的根本任务,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优秀”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全面提高培养质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培训方向和目标

工程硕士学位是与工程领域资格相关的专业学位。它强调工程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培养单位应在满足国家工程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明确培养方向,突出培养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工程硕士毕业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和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是:

(一)拥护中国*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法律,具有高度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本行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广泛的专业知识,熟悉本行业相关规范,能够独立承担本行业某一方向的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3)掌握一门外语。

二。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

工程专业研究生可以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全日制学习法的基本学习年限为2至3年,非全日制学习法的学习年限应适当延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制内完成学业。

三、培训方法和导师指导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法。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未来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

(1)课程学习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课程学习必须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集中在培训单位,而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和专业素养课程可以在培训单位或企业进行。

(2)专业实践是工程硕士研究生获取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专业实习应由工程硕士研究生进行,可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段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没有2年企业工作经验的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时间不少于1年。兼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习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进行。

(3)学位论文研究是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一定实践经验,掌握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选题应来自工程实践或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论文研究一般应结合专业实践不少于一年。

(4)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培训单位应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训,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产教结合,合作育人,提高校企联合培训质量。鼓励培训单位和企业共建联合培训基地,探索合作共赢的长效保障机制和高效运行管理体系。

(5)导师指导是保证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培养单位应建立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导师小组指导体系,加强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导师团队应包括来自培训单位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

四、课程和学分要求

课程体系应具有先进性、模块化、复杂性、工程性和创新性,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课程应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强调专业基础、工程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综合培养,注重网络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协同。各培训单位可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各门课程的内容和学分,以满足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对知识结构、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要求。

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课程学习16-20小时1学分。

课程框架和必需链接:

1.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工程伦理、外语;

2.专业基础课:数学课和专业基础课;

3.选修课:专业技术课、实验课、人文课、创新创业活动;

4.必需链接:专业实践。

五、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应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实习结果能够反映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方面取得的成绩。

第六,学位论文

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践或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它可以是一个完整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主题。它可以成为技术研究和变革的主题。它可以是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发。

在导师的指导下,论文工作必须由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足够的工作量,体现了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论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报告等。

七、论文综述与答辩

(1)论文综述:作者对该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进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所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步骤并获得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后,只有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论文必须由该领域或相关领域的2名专家评审。国防委员会应由该领域或相关领域的3-5名专家组成。相关企业专家应参与论文的评审和答辩。

八、学位授予

完成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的,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后,授予相应的工程学科硕士学位。